高血压会导致糖尿病吗(高血压与吃糖有关系吗)
原来高血压和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啊,之前不信,现在终于信了
#家时光博物馆#
上个星期一天晚上,我老公下楼帮我拿快递,回来就浑身没劲,还有点恶心,头晕,然后他就早早躺下了,躺了半个多小时,才好点了。
他自己都感觉奇怪,怎么一下子就这么不舒服,就像中毒了一样。
其实,他有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太舒服,双腿没劲,走一点路,就觉得很累,眼睛也鼓得难受。
他怀疑是血糖高,但是工作忙,没时间去检查。经过那天晚上的头晕恶心的经历,他才下定决心去做检查。
查了空腹血糖12,大夫让他吃药,说不吃药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当时大夫还问了,父母兄弟姐妹有没有血糖高的。我婆婆就是糖尿病,一直靠吃药维持着血糖值,没想到我老公四十岁也患了糖尿病。原来,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啊!
还有高血压也是,我公公有高血压,我老公的血压也很高。
所以呢,家里有这些遗传病的人,一定得多注意饮食,不能胡吃海喝,等到身体不舒服了,才去看病,就很麻烦了。
而且我老公拿药回来吃的这一个星期,他特别注意饮食,吃得很少,也很健康,不仅血糖值下来了,血脂的那些检查,数值就正常了。
可见,饮食健康对身体多么重要!
小伙伴们,平时就得多注意身体,少吃,吃得健康,还要多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身体好了,生活才能幸福!
糖尿病高风险!医生揭示5大诱因,看看你中招了几个?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的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这个曾经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的疾病,如今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医生提醒,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下5个因素,可能已经悄悄站在了糖尿病的边缘。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看看糖尿病是如何一步步影响生活的。
王女士今年45岁,家住江苏常州,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她的生活看似平静幸福:丈夫工作稳定,儿子在读大学,自己平日做做家务,偶尔和朋友逛逛街。但最近一段时间,她总觉得身体不太对劲。
“最近干活总没劲儿,手脚也有点麻,晚上老渴得醒过来喝水。”王女士在家人面前抱怨过几次,但大家都没太当回事。丈夫甚至笑她:“你是不是最近减肥节食,低血糖了?”王女士也没当一回事,想着多喝点水、多休息就好了。
直到有一天,王女士在菜市场突然晕倒,吓得摊主连忙拨打了120。送到医院后,医生测了她的血糖,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高达12.3mmol/L,餐后血糖更是飙升到16.9mmol/L,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医生立刻下了诊断: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怎么会是糖尿病?”王女士听到这个结果,整个人都懵了。她没有家族史,而且生活中也没有特别爱吃甜食,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
医生王主任看着她的化验单,耐心地解释:“糖尿病并不仅仅和吃糖有关,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些因素,等到发现问题时,常常已经为时过晚。我们先来看看,您的情况到底属于哪一种。”
王主任拿着笔,在纸上写下了“糖尿病的5大高危因素”,逐一分析起来。
“第一,肥胖。虽然您看起来身材还算匀称,但实际上,您的体脂率偏高,尤其腰腹部脂肪堆积比较明显。我们常说,‘腰围大于85cm的女性,更容易患糖尿病’,您的腰围已经接近这个临界值了。”
王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也知道最近胖了不少,可能是年纪大了,代谢不行了。”
王主任点点头:“没错,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简单来说,就是您的胰岛素虽然分泌了,但作用下降了,血糖控制不住。长期下去,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第二,饮食不健康。”王主任接着说,“您平时爱喝饮料吗?或者吃点精致的甜点?”
王女士回忆了一下,有些心虚地说:“嗯……我不喝饮料,但早上喜欢吃点蛋糕当早餐,有时候还会喝碗米粥。”
听到这里,王主任摇摇头:“蛋糕、米粥这些食物虽然看上去不甜,但它们的升糖指数很高。尤其早上空腹吃这些,血糖会迅速升高。长期下来,胰岛负担加重,也容易诱发糖尿病。”
王女士皱起眉头:“那早上吃什么才健康呢?难道不能吃这些了吗?”
“其实可以选择一些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鸡蛋、牛奶,或者加点粗粮,像燕麦片。这些食物升糖慢,对控制血糖更有帮助。”
“第三,缺乏运动。王女士,您平时锻炼吗?”王主任问道。
王女士苦笑了一下:“哪里有时间锻炼啊,家里家外一堆事,偶尔出去逛逛街,也就算活动了。”
“这就对了。”王主任叹了口气,“工作家务的确很辛苦,但这些活动并不能代替真正的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让您的胰岛素敏感性越来越差,血糖自然也会失控。”
“那我现在开始锻炼还来得及吗?”王女士有些担忧地问。
“当然来得及!”王主任安慰她,“简单的快走、游泳,或者在家做一些瑜伽,都能帮助您改善血糖代谢。关键是坚持。”
“第四,大量心理压力。您最近有没有觉得心情压抑,或者压力很大?”
王女士想了想,点点头:“儿子马上要考研了,家里的开销也大,我有时候半夜睡不着,越想越烦。”
“心理压力也是血糖‘杀手’之一。当您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身体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比如皮质醇,这些激素会让血糖升高。”
王女士有些吃惊:“原来情绪也会影响血糖啊,那我该怎么办?”
“您可以试着调整心态,遇到问题多和家人沟通,或者参加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听音乐、冥想。这些方法都可以帮您缓解压力。”
“第五,家族遗传。”王主任补充道,“虽然您说家里没有人得过糖尿病,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家族遗传并不一定是直接的。比如,父母有高血压、肥胖等问题,也可能间接增加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
听完这些,王女士恍然大悟:“原来糖尿病的原因这么复杂,不是单单吃糖的问题啊!”
王主任点点头:“没错,糖尿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好消息是,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您只要坚持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完全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经过医生的指导,王女士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她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坚持快走半小时,早餐也改成了全麦面包和鸡蛋。每次想吃甜点时,就拿出医生的叮嘱提醒自己。她还学会了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
三个月后,王女士的血糖从最初的16.9mmol/L降到了8.5mmol/L,体重也减轻了5公斤。医生告诉她:“虽然还没达到完全正常,但您已经进步很多了。只要继续坚持,血糖还能进一步改善。”
糖尿病虽然可怕,但它并不可怕到无法控制。通过王女士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调整,是对抗糖尿病的关键。
医生提醒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控制体重。尤其是腰腹部脂肪,一定要减下来。多吃蔬菜、粗粮,少吃高脂、高糖的食物。
坚持运动。每天30分钟快走、骑车、游泳,都是很好的选择。
饮食健康。少吃米粥、蛋糕等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多选择全麦、燕麦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调节情绪。不要让长期的焦虑和压力影响身体健康。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的存在。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些知识,关注自己的健康,如果发现自己有高危因素,及时调整生活方式,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高血压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注意什么?戳→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高血压是一种基础原发性慢性病症,也是糖尿病常见且重要的合并症之一。高血压不仅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及早识别和治疗高血压,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死亡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慢性病,这两种疾病往往会共同存在。研究数据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在45.3%到60.2%,也就是说,两个糖尿病患者中就可能有一个有高血压。记者在公利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区看到,因为患者年龄普遍偏大,那里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占比约70%。
“158mmHg、99mmHg ,血压稍微高了点,看到有人来采访有点激动了......”王老伯是位多年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他告诉记者,任何情绪波动都容易引起血压升高,所以,血压高患者应该尽量保持平静。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紧密相连,而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正是心血管死亡。临床研究表示,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糖尿病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没有高血压的患者。并且,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难度明显高于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和糖尿病两者相互影响,并且会加重互相对身体的危害。”公利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周星璐给同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提了几点建议:
第一: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查高血压,同理,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查糖尿病。高压在130mmHg-140mmHg、低压在80mmHg-90mmHg这个高血压临界值的患者,一定要积极去干预。首先就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积极减重、限酒戒烟等,由此避免血压进一步升高。
第二,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合并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压控制目标尤为重要。专家表示,高血压药物种类较多,而随着糖尿病药物更新迭代加快,目前一些比较新的降糖药物会覆盖降糖、降压两个作用,又为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人群带来了新的选择。
周医生表示,降糖、降压药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建议患者在一个医生处定好治疗方案后,常年按照统一方案服药。建议大家过段时间就去和专科医生进行随访和交流,不断调整和完善治疗方案。“对于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我们希望他的血压控制目标大部分控制在130mmHg/80mmHg以下。如果有蛋白尿或者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患者,要求更严格,指标约在125mmHg/75mmHg;如果是高龄老人,标准会相对放宽至140mmHg/90mmHg,总之,血压的控制目标因人而异。”
周医生同时提醒,除了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中国目前存在高血压的患者中,有10%的人群其实是继发性高血压。诱发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等。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需及时关注其诱发的原发疾病病因,最重要的是先筛查、排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科学治疗。
那么,什么是继发性高血压呢?周医生介绍,就是并非本身的血压问题导致血压升高,而是因为其他疾病导致或者表现为血压问题,这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通过检查去明确,并且治疗甚至治愈的。“如果是初次被诊断为血压升高,或者已经诊断为高血压、但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者很年轻就发生高血压,建议去内分泌科诊室做一个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给自己一个治愈高血压的机会。”
责任编辑 谢佳益
文字 李理
来源 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