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手热(糖尿病手热脚凉)

上海中医药大学 0
文章目录:

手热、手凉、手出汗,这正常吗?

手部问题除了麻木、疼痛,还有一系列常见症状,如有些人长期手热、出汗,经常潮潮的,还有些人长期手脚冰凉,即使是夏天依然如此。

“五心烦热”常见于阴虚潮热者

五心烦热:双侧手心、脚心发热以及心胸发热、烦躁的症状。

人的手脚心有大量的汗腺分布,当体表温度升高,排汗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汗液排出后,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能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而病理性的手脚心发热、出汗,可能是阴虚导致的。

阴虚导致的手热,表现为一阵阵的潮热、出汗,这种潮热汗出往往没有诱因,以半夜、午后、温热的环境多见。患者多舌质红(比嘴唇红)、苔少甚至没有舌苔、经常口干舌燥;有的患者可以有腰膝酸软、耳鸣、男子遗精、早泄等,还可以有齿松发脱、健忘;或见女子经少或经闭、崩漏,失眠,口咽干燥,心烦燥热,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以上症状可以同时存在或是仅有几条表现,具体需要医生根据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在明确是阴虚导致的手热后,就可以辨证论治了,多使用滋阴清热的药物,如肾阴不足出现的阴虚发热用知柏地黄丸,如肝阴不足引起的肝阳上亢用丹栀逍遥丸等,肺阴不足的可以用清燥救肺汤等。

手脚寒凉,除了阳虚也可见“四逆散证”

手凉的患者多见于阳虚证,同时伴有全身怕冷或饮食生冷时大便溏薄、腹泻等症状。这类患者适量服用生姜、桂圆、红参、羊肉等温热的药物或食物,添衣加被后会明显好转,不会出现口舌生疮、便秘等热性症状。

实寒证如寒湿内阻也会引起手凉。就像冬天天气本就寒冷,如遇上阴天雾大则更冷,雾散云开则暖。这类患者的怕冷,是长年累月积聚在体内的寒湿之邪将体内的阳气阻遏在内,而体内的阳气因为饮食生冷贪凉而受损不足,无以温养躯体,舌苔表现为白腻,大便偏软烂。一旦寒湿祛除,就如同拨开云雾见太阳,手脚怕冷的症状就缓解了,予以散寒化湿药物就能解决问题。

此外,经常手凉或某一段时间感觉手凉,除了阳虚,还有一些是末梢血液循环差造成的,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四肢逆冷”,即“四逆散证”。临床上,这样的患者以女性为多见,女性中又以中等偏瘦身材为多见。这与患者皮下脂肪少,皮下毛细血管缺乏保护,容易受到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而过度收缩(怕冷)或扩张(手足心汗多)有关。也多见于缺乏运动的人,运动过少、血液流动缓慢,心脏流出的动脉血不能有效、迅速地抵达四肢末梢,不能缓解低温造成的四肢不温。同时,体内肝气郁结化热,出现胸胀、易怒、口舌生疮、痔疮、便秘、心烦失眠等症状。这类患者服用温热性的药物不但不能缓解手脚冷,反而助长体内肝火。治疗时,应当使用方剂如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加减)以疏肝理气通阳。

长期紧张、焦虑会导致手足多汗症

手脚因天气、运动等原因出汗是正常的,如果汗液排不出来,就会手足心灼热,继而身体烦热不安,甚至高热不退。但如果出汗太多,源源不断,又会带来其他问题。

手掌经常湿漉漉的,严重时汗水都能滴下来,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考试时紧张,手汗将考卷弄湿;工作紧张时,出汗多以致工具握不住,打字时手把键盘弄湿;与人交流时,因手心多汗不敢与人握手。这种功能性的手脚异常多汗称“手足多汗症”。汗腺的分泌是由交感神经所控制,如果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如焦虑、紧张、兴奋、恐惧、压力、高温等,或使乙酰胆碱分泌增多,会造成手心排汗异常增加,汗液分泌过多。

还有一种病理性多汗,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结核病、佝偻病、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及精神障碍等系统性疾病,继发手汗过多,这些需要通过医疗手段确诊治疗原发病。

手汗不是小毛病,要及时治疗

长期手汗,潮湿的局部环境会导致手部脱皮,容易受到细菌或真菌的感染,还可能导致其他手脚皮肤病的出现。手脚多汗,西药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

有些人通过吃药不能缓解手汗多的症状或者症状十分严重,希望快速地缓解,可能就会考虑到用手术治疗。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位于胸椎的第二及第三节,也就是大约位于乳头连线,再高一点的背部脊椎的两侧,只要将这两节的交感神经切断,就可以达到使手部不流汗的目的。尽管手术治疗手汗的效果显著,但手汗停止后,身体其他部位往往会代偿性出汗(手术后上半身即乳头以上的身体部位,汗出的症状几乎停止,而下半身却常常会湿漉漉的)。除了特别冷的天气外,代偿性出汗会持续存在,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还有可能更多。这是这类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之一。

故临床上,建议多配合中医治疗,根据上文提到的阴阳虚实、肝郁内热、寒湿内阻等辨证治疗。预防方面,平时保持手足清洁干燥,可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汗液的蒸发,避免引起脚气、皮炎等皮肤问题;调节情绪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本文选自《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5月刊P57-59

(枳壳)

别大意!手热、手凉、手抖或是病!简单一招,对症调理~

想必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在夏季,有人的手会怎么都暖和不起来,在冬天,有人的手心却还一直出汗……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手的一些状况可能预测着不同的疾病,快来一起看看吧。

1、手热

把手放到手背上,对比手指和手心的温度,能够明显感到手心发烫。这种人的体质一般属于“阴虚”。

◆如果手心发热,一般是胆胃失和的初期表现。

◆如手背比手心热,那说明可能在发烧或者有什么急性的炎症。

◆如手掌温度高于手心温度,那么可能是血脂高或血压高。

◆如手掌发热发干,可能是甲状腺机能方面有问题。

◆如手掌红热,则可能是血热的原因或者有炎症。

调理方法

有这种症状的人,看着与常人无异,但实际身体一般很差,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病倒。建议此类人避免风寒,调节饮食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尤其要警惕可能会引起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2、手凉

一般来说手凉的人一年四季可能都是手脚冰凉的。中医讲,脾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运化失常,导致身体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没有血气去到末梢自然就感觉到冰凉了。

◆如果全手发凉,那么可能是气血不足。

◆如果手心温度低于脸部温度,那么可能是心脏的问题

◆如果主要是手掌寒,一般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弱。

◆如果主要是手指寒,往往提示血液循环不太顺畅。

调理方法建议注意保暖,如果手指顶端遇到冷水就会刺痛,手指还会变得发紫,要及时去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也可从日常饮食上多注意,建议经常食用淮山、板栗、红枣、糯米粥,不仅健胃,还能补阳气。

3、手掌干燥脱皮

很多人一到干燥的季节,手掌就会脱皮,甚至还会出现干裂的现象。其实这些并不是简单的缺水问题,而是身体气血不畅所导致的。

手掌干燥会出现皮肤死皮增多,导致脱皮或是皲裂。气血不足,则皮肤的养分不足,这样一来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都会受到影响,其功能就会退化,那么皮肤自然就会变干。

调理方法建议至皮肤科完善微量元素测定等,合理均衡饮食,警惕脂溶性维生素及B族维生素的缺乏。这类人需要温补,建议每天都吃一些当归汤,日常可以喝桂圆茶。

另外,切记不要因为手干而频繁的洗手,这样没有办法补充水分,反而会因为频繁洗手而伤害皮肤表面的保护层,造成手痛、龟裂。

4、手麻

有时我们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会造成麻木的感觉,蹲厕所、侧卧等,这都是某种姿势压迫血液流通导致的,一般改变体位之后会马上缓解。

如果你的手麻固定是早上、晚间出现,并且没有体位性的原因,十有八九是血管问题了。手足麻木还有可能由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颈椎病同样可以引起手足麻木。

此外,还有一部分老人由于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末梢神经炎而造成手足麻木。

调理方法如果手长期持续麻木或情况较频繁的话,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找出原因再对症调理。

在这里也给你推荐两款能疏通血管的食物。

玉米:研究发现,经常吃玉米等粗粮类食物,可帮助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与此同时还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达到软化动脉血管的目的。

西红柿:番茄红素由于其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地减轻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5、手抖

有些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会出现手抖,一旦这些因素消除,手抖也会随之消失。而有些人会经常性手抖,吃饭、写字都会受到影响,这种手抖可能和甲状腺疾病、帕金森综合征、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病变等有关。

调理方法

如果长期手抖一定要去医院检查,遵照医嘱来进行调理。建议至神经内科评估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还应警惕早期帕金森的发生。

简单的双手包含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手虽然是我们最常用的却被人们忽视的最多,因此从今天开始,告诉朋友们,多关注它吧!

点击下方“订阅”,每天为您提供最可靠、最精致的阅读服务。

手热、手凉、手抖,千万别大意!

(作者:郭树彬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手的话题,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有的妹砸会手冰凉,怎么捂都捂不热。而在这个温暖的春天,很多人的手心又开始出汗,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手的温度改变预测着不同的疾病。快来和知力君一起来看看!

手心发热

如果手心发热,一般是胆胃失和的初期表现;如手背比手心热,那说明可能在发烧或者有什么急性的炎症;如手掌温度高于手心温度,那么可能是血脂高或血压高;如手掌发热发干,可能是甲状腺机能方面有问题;如手掌红热,则可能是血热的原因或者有炎症。

如果手越握越热,一般提示体内有炎症,要多注意哦!如果一开始握手感觉有点热,但是时间长了反觉得不是很热,一般是虚火,这种人容易失眠多梦、心烦口干,要注意降火,可以吃些降火的食物。

建议避免风寒,调节饮食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尤其要警惕可能会引起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手掌冰凉

手掌冰凉的人通常身体都不太好。如果有人全手发凉,那么可能是气血不足;如高烧病人手凉,说明病人即将陷入惊厥昏迷,要多加小心照顾哦!如果手心温度低于脸部温度,那么可能是心脏的问题,心血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甲状腺功能低下、微循环障碍、月经不调等患者常常会手掌冰凉。如果主要是手掌寒,一般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弱;如果主要是手指寒,往往提示血液循环不太顺畅,容易疲劳乏力、头晕头痛。

建议注意保暖,如果手指顶端遇到冷水就会刺痛,手指还会变得发紫,要及时去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手掌干燥脱皮

很多人一到干燥的季节,手掌就会脱皮,甚至还会出现干裂的现象。其实这些并不是简单的缺水问题,而是身体气血不畅所导致的。手掌干燥会出现皮肤死皮增多,导致脱皮或是皲裂。气血不足,则皮肤的养分不足,这样一来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都会受到影响,其功能就会退化,那么皮肤自然就会变干。

建议至皮肤科完善微量元素测定等,合理均衡饮食,警惕脂溶性维生素及B族维生素的缺乏。

手抖

有些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会出现手抖,一旦这些因素消除,手抖也会随之消失。而有些人会经常性手抖,吃饭、写字都会受到影响,这种手抖可能和甲状腺疾病、帕金森综合征、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病变等有关。

建议至神经内科评估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还应警惕早期帕金森的发生。

手经常麻木

脑动脉硬化会减缓神经的传导速度,使脑的局部供血、供氧减少,并出现中枢功能障碍,可能引起手麻。手足麻木还有可能由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颈椎病同样可以引起手足麻木。此外,还有一部分老人由于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末梢神经炎而造成手足麻木。

建议至神经科门诊和骨科等除外心脑血管及颈椎疾患,老人还应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

简单的双手包含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医学知识,虽然是我们最常用的却被人们忽视的最多,希望更多人了解这些知识,助力自身健康!

编辑:刘亚南

本文为《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版权所有,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请在转载时标明【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

本文系原创作品,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jiangq@cast.org.cn 投稿请联系 xueyn@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