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手肿(糖尿病手肿脚肿怎么办)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一个病例带你认识“糖尿病手”,糖尿病患者手部常见的3种并发症

糖尿病有累及全身的100多种并发症,对于糖尿病足人们并不陌生,但对于糖尿病手部并发症——糖尿病手,对不起不了解。但是糖尿病手如不加以防范可以导致手致残,俗话说“十指连心”,最严重后果是断手指痛!请看下列糖友病例,以示警示。

典型病例

糖友谢女士是输油泵站的员工,一次需要紧急关闭输油闸门,防止储油罐冒顶,此时男员工不在,作为资深员工的谢女士立即上前去关闭大闸门。在费力地关闭大闸门后,突感十指钻心痛,疼痛几乎晕厥,闻讯赶来的厂医用干净湿盐水纱布包扎肢体和断指,再用夹板固定包扎,然后用冰袋覆盖断指,迅速转运患者至医院。医院手外科医生经过X光检查发现谢女士十指有六指中间断裂,余四指有小裂缝。这位手外科医生很有经验,他安慰大家:“断指转运和保存很好。手指断裂后,不超过八小时都能成功接好”然后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得知有糖尿病史,立即检测随机血糖。发现血糖高达19.6,马上邀请内分泌科医生术前会诊。

内分泌科医生会诊后告诉谢女士她的断指是由于糖尿病的手部并发症所致。谢女士恍然大悟说几年前就出现手指麻痛有时还出现手指僵直,当时按“类风湿”治疗,久治不愈,延误时间。后来,在内分泌科医生有效降糖治疗助力下,手外科医生在高倍光学显微镜的助视下,将指间断裂的血管重新吻合,进行骨、神经、肌腱及皮肤的整复术,这个精细的断指吻合术做得很成功,终于保住谢女士的手指。

病例解读与分析谢女士患多年糖尿病手而不知晓,一直按类风湿误治。此次因手部用力过猛,导致多指断裂。辛遇有经验厂医妥善保护断指及手指血运,再遇高明的 手外科医生妙手回春,才保全患指。

科普一下糖尿病手,糖尿病的手部并发症简称糖尿病手

糖尿病手有3种常见的手部并发症类型

一、糖尿病手部并发症之腕管综合症

病因:2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腕管综合症(CTS)。它是因为正中神经在通过腕部进入手时受到压迫所引起。这种压迫可以因腕部肌肉或其他组织结构过度重复运动而引起炎症所致;在糖尿病患者中,即使没有常见的过度重复运动所造成的损伤刺激,腕部组织也可以发生结构改变而对正中神经产生压迫。

症状:通常会感到手指有针刺样的烧灼感或是麻木感,这种感觉见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疼痛常在夜间加重。患者睡觉时常会被痛醒;疼痛还会因腕部活动而加重。

二、糖尿病手部并发症之扳机指

病因: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也就是常说的“扳机指”,它不仅是“拇指一族”常发手机短信的不良后果,也是另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手部并发症。

症状:伴有扳机指的糖尿病患者会抱怨某个或几个手指就像被锁住一样,活动受到束缚,而且常常伴有疼痛。当手指进行屈伸时,会在某个部位被卡住,有时需要借助另一个手来帮助或屈曲,此时会伴有“咔哒”的弹响声。在受累的手指上通常会触及一个结节,一般在掌侧。扳机指在病程很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三、糖尿病手部并发症之Dupuytren挛缩

病因:也称为掌腱膜挛缩,是由于掌侧皮肤下面的组织发生增厚、缩短和纤维化所引起。

症状:手指发生挛缩,尤其是无名指,但其它的各指也可能受累。受累的手指会固定在某个特定的弯曲位置,但并不像扳机指那样被胶着住。在掌侧有时也可以触及肿胀和结节。

糖尿病手之所以让人感到陌生,可能是因为糖尿病手是一种跨越内科(内分泌代谢科)和外科(主要是手外科)的“跨学科病变”;多年游离于各科边缘,故不被重视和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糖尿病手的重要性,我们要予以更多关注。避免,糖尿病手这一“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跨学科病变”继续遗害我们的糖尿病友。

作者: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昌祁

糖尿病患者出现水肿是怎么回事?警惕这6大诱因,快看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当出现肾部病变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水肿的情况。但是并不是只有糖尿病肾病才会导致糖尿病患者水肿,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患者水肿都有哪些原因导致呢?

1、糖尿病肾病

如果糖尿病患者得了糖尿病肾病这种并发症,肾小球过滤功能会下降,会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引发水肿。糖尿病患者要流心这种症状,出现时要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2、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还有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比较常见,也比较严重,那就是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脚部如果出现伤口发生了破溃的情况,就会导致感染,就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糖尿病患者就会有比较严重的水肿,尤其是在下肢部位。

3、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一组以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病变。得了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后,末梢循环就会出现障碍,双下肢静脉就会产生淤血,糖尿病患者就会出现水肿的情况。得了糖尿病神经病变,除了有水肿这种表现以外,患者的肢端会出现麻木、刺痛的症状。

4、营养不良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方面过于严苛,什么都不让自己吃,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而营养不良也是会导致水肿的,叫做 营养不良性水肿。如果是这种原因导致的水肿,患者还会出现渐进性消瘦的症状,会越来越瘦。这种原因导致的水肿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严重了会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甚至会引起死亡的结果。

5、甲状腺功能不全

糖尿病患者如果甲状腺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甲状腺功能不全的情况,就有可能会引起黏液性水肿。这种类型的水肿按下去会没有弹性,还会引起肌肉无力、心动过缓的症状。

6、药物

有一些降糖药物也是会引起水肿的,不过这种原因导致的水肿会在停止药物以后消失。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的和医生沟通,看是否能更换药物。

虽然说水肿是糖尿病肾病的典型症状,但是并不是出现了水肿就一定意味着得了糖尿病肾病。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他的并发症,会导致这一症状发生,这一点要提前了解清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糖尿病人一旦出现浮肿,先别急!只要不是这一种情况,问题不大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身体浮肿的情况,这背后往往有多种原因。有些糖尿病患者近期饮食中盐分摄入过多,同时又缺乏适当的运动,导致水液代谢紊乱,就容易出现浮肿。类似这种情况不用过于紧张,只要控制盐分摄入,适度增加运动,浮肿一般会逐渐消退。

但要注意一种情况,就是因为脾肾阳气亏虚所导致的浮肿。脾肾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糖尿病患病时间长了呀,就会损耗脾肾之气,阳气不足则无力推动水液运化,水湿停聚于体内,就会引发浮肿症状。主要表现为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用手按一下,会凹陷下去,而且不容易恢复。这种情况,就需要中医介入治疗了。

在治疗方面,应该以温阳化气为主。像附子、干姜这类温热类的药物,能大补阳气,黄芪可以增强脾胃之气,补充人体元气,杜仲、菟丝子能补肾阳,共同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同时配合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之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让水湿有出路。

我曾诊治过一位糖尿病浮肿患者,他患病多年,浮肿症状明显,下肢尤其严重,走路都感觉沉重。还伴有畏寒、四肢发冷、小便量少等症状。他的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治疗时,先用大剂量的附子、干姜、黄芪等药,温补肾脾之阳,促进阳气恢复。再加入泽泻、猪苓等利水消肿之品,加快水湿排出体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浮肿明显减轻,畏寒肢冷等症状也有所改善,小便量增多,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所以,对于糖尿病浮肿患者,要仔细辨别原因,针对脾肾阳气亏虚等原因进行温阳化气、健脾利湿治疗,可以缓解浮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