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糖尿病(茵陈糖尿病孕妇)
糖尿病患者血脂增高,如何通过应用中医中药降低血脂?
糖尿病患者血脂增高,可以通过应用中医中药降低血脂。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降低血脂的中药:
1. 泽泻:泽泻是一种具有明显降脂和抗脂肪肝作用的中药。它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是降血脂的有效成分,可以显著降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的含量。其作用的机制为干扰外源性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吸收,影响内源性胆固醇的代谢,加速甘油三脂的水解或影响肝脏的合成功能。促使脂类物质排泄,从而加快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清除,使得血脂降低,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此外,泽泻还有轻度降血糖作用,可防治糖尿病。每天用量为9克,加水煮30分钟,连煮2次,将2次煎液混合,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2. 茵陈:茵陈是一种利湿退黄药,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它还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从而降低血脂。每天用量为10克,加水煮30分钟,连煮2次,将2次煎液混合,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3. 姜黄:姜黄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的中药。它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血脂。每天用量为6克,加水煮30分钟,连煮2次,将2次煎液混合,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4. 红曲:红曲是一种具有降脂、降血压作用的中药。它还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脂。每天用量为6克,加水煮30分钟,连煮2次,将2次煎液混合,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5. 生蒲黄:生蒲黄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作用的中药。它还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脂。每天用量为6克,加水煮30分钟,连煮2次,将2次煎液混合,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在使用中药之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综合治疗措施。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哲学中医 | 序贯辨治糖胖子,降糖减重效果佳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荣获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该理论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升高。近年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家族史、累积吸烟量大、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高能饮食、缺乏锻炼、喜食甜食及油腻食物等均是相关危险因素。
糖尿病不仅病因复杂,病机特点和临床证候更加多样多变,范冠杰教授针对糖尿病的特点,提出了“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中医辨治糖尿病的学术理论构想,疗效显著。
笔者作为范冠杰教授的博士,有幸跟师研习中医十余年,通过反复临床实践,对导师“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以下分享笔者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诊治新诊断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病案一例。
病案举隅
董某某,男,16岁。
初诊
2024年7月10日,患者因“反复口干、多饮3月余”来诊。患者近1年饮食不节,嗜甜食饮料,体重增加约50kg,3月前开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乏力,遂到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专科就诊,查葡萄糖24.91mmol/L,空腹C肽0.66nmol/L,糖化血红蛋白12.2%,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诊断为“2型糖尿病”。入院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加强生活方式指导及管控,经治疗血糖稳定出院,调整降糖方案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16u qd 利拉鲁肽注射液1.2mg qd 盐酸二甲双胍片1g bid。出院后未监测血糖,依从性较差,为进一步调控血糖及体重家属陪同来诊。
刻下症见:口干、多饮,口苦,易疲乏,无明显头晕、腹胀、恶心、四末麻木等不适,胃纳可,眠一般,小便偶有泡沫,大便1-2次/日,便质烂。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身高177cm,体重119kg,BMI37.98kg/m2。
辅助检查:2024-07-09糖化血红蛋白6.4%,空腹C肽1.08nmol/L。当日随机指尖血糖5.7mmol/L。
中医诊断:消渴病(阴虚湿热)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中医治法:清热祛湿,佐以滋阴
处方:苍术15g、茵陈15g、泽泻30g、法半夏15g、黄连20g、荷叶15g、鸡内金15g、甘草5g、知母30g、白芍15g、桂枝10g。14剂,日1剂,水煎内服。
宣教患者及家属规律监测血糖情况,指导饮食、运动,积极减重。
二诊
2024年8月19日,患者诉无多食,疲乏改善,经常熬夜,作息较为紊乱,单亲家庭亲子关系不好导致平素情绪波动较大,易激惹;仍有口干口苦、大便烂。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自测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2h血糖6.4mmol/L,体重116kg。
考虑血糖控制大致平稳,予停用利拉鲁肽注射液,中药予苍术、茵陈加量,加杠板归增强清热除湿之效,加柴胡、陈皮,并加量白芍以疏肝理气。14剂,日1剂,水煎内服。
三诊
2024年9月21日,患者现饮食控制,诉因实习原因难以规律安排运动,口干口苦较前减轻,大便偏烂。舌淡红,苔薄白、中见裂纹,脉弦滑。自测空腹血糖5.57mmol/L,复查糖化血红蛋白5.5%,体重113.7kg。
治疗上停胰岛素,调整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中药予加玉米须、干姜、藿香理脾祛湿,桑叶、田基黄清热除湿。14剂,日1剂,水煎内服。
后续随访:患者无特殊不适,体力精力好转,血糖控制平稳,体重大约以2-3kg/月逐渐减轻,定期复诊配合中药治疗,随症加减。
按语
范冠杰教授一脉相承秦伯未、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诸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在总结前贤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发展,创立“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应用于临床。该理论体系强调用“动态观”贯穿临床诊疗各环节,运用“象思维”对临床资料进行判别、分析,概括为“证”,进而针对动态变化的证(核心病机),运用药串进行组合变化。笔者正是在此理论指导下,形成自身的诊疗思路。
该患者年少体强,久居岭南湿地,平素嗜食甜食饮料,糖毒湿邪郁结,耗伤脾胃,脾失健运、输津不利而发为消渴,湿浊泛溢肌肤发为肥胖,首诊症见口干、多饮,口苦,易疲乏,多尿,大便质烂,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即“定”为“湿热伤阴”,因此治以如清热化湿运脾药串之苍术、茵陈等,合用清热滋阴、行气理中之药。
二诊、三诊,随着疾病演变又呈现肝郁、胃热的动态变化,面诊过程中沟通得知其情志不畅系因家庭关系不和导致。患者年少气盛,《灵枢·五变篇》云:“刚强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刚强多怒而致肝伤,肝之疏泄失司,气机运行出现不畅,血液闭阻于脏腑经脉,则津液不能随气上布;同时,怒为阳证,气机亢进,气有余便是火,情志过极化火、伤津耗液,故口干口苦症状未能完全改善。据此由肝论治,底方同前,辨证加用疏肝理气药串之柴胡、白芍或理脾祛湿之品如藿香、玉米须等,体现了“动-序贯范氏八法”之“动”的内涵。
纵观本案诊疗过程,始终以清热化湿、理气运脾为基调,以求守正祛邪,以和为顺,为“序贯”治法之运用,同时体现了“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的治病寻求阴阳“平和”思维,该观点充分借鉴了道家“中和”哲理,认为乱起自阴阳失调、阴阳不善,和谐的枢机在于调畅气机、调和阴阳。《黄帝内经》言:“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才能“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以“定”为本,擘肌分理,于无序中“动”向厘然,多管齐下,故该病案中患者控糖效果良好,逐渐摆脱胰岛素转为口服药物治疗,体重亦稳步下降,整体疗效理想,诊治过程体现了“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的理论核心和精神实质。
- 哲学中医 | 升清降浊顺其性 健脾固肾养其真
医学指导:
范冠杰,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等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出诊时间
出诊地点
周二上午(07:30-10:30)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周四下午(13:30-15:30)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55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涌岸街36号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邹冬吟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糖尿病,多是由于湿热内蕴,这张方清热化湿运脾,平稳血糖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富贵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近年来,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且愈来愈有朝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愈来愈多的成年人早发2型糖尿病。
有研究表明,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较为严重,且胰岛β细胞受损也更为严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也更高。
而早发糖尿病患者多注重口腹之欲、平时不怎么运动或劳逸失度的特点,所以糖尿病患者大多“脾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张某,男,38岁,装修工人,1年前因为多食、口干口渴,前往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治疗期间按照医生指导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但血糖一直没有控制到正常水平,血糖经常在8~10mmol/L徘徊,自己感觉再这样下去可能不行,于是前来就诊。
经过细细询问,了解到患者对于自己病情比较焦虑,心情不是太好,口干但口渴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很容易感到疲惫,对工作影响较大,胃口不是很好,睡眠也不是很好。
观其舌脉,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舌根偏厚腻。当时我给他辨证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型糖尿病。于是给他开了一个方子,组方为:生地黄、地骨皮、葛根、苍术、五爪龙、白芍、薏苡仁、绵茵陈、黄柏、车前草、牡丹皮、柴胡、薄荷、甘草;连服15剂,水煎服。原西药服用量减半,同时嘱咐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半个月后前来复诊,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胃口和睡眠有所好转,但有少许头晕,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减黄柏、苍术,继续连服15剂,西药照服,另外还需严格控制饮食和增强锻炼。
三诊时,患者空腹血糖基本能控制在6.1mmol/L,但偶尔会有低血糖的状况发生,还是容易感觉疲劳,查其脉,气阴亏虚加重,由于患者血糖控制的还不错,于是让患者先停用西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大生地黄、五爪龙的用量,继续连服15剂。
四诊时,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4mmol/L,但是大便干燥,这是郁久化热,结于胃肠,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减白芍,加枳实、赤芍;继续连续15剂。
五诊时,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2mmol/L,大便顺畅,没有其他不良症状,但观其舌脉,舌质微微暗红,舌苔薄黄,津液偏少,于是在上方基础上减枳实,加北沙参,让患者继续连服15剂。
六诊时,患者血糖控制在5.0mmol/L,津液开始正常,于是我让患者定期复诊,控制饮食和运动照旧。半年后随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心情也变得好很多了。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说开方思路,由于这位患者是典型的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证,所以需要清热化湿运脾,兼疏肝理气。方中生地黄滋阴润燥;地骨皮降血糖、清肺降火;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五爪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白芍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薏苡仁利湿健脾;绵茵陈利胆护肝、利尿解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车前草清热、利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另外,还需要根据糖尿病患者“阴虚为本”的病机规律,予以益气养阴。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案例,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加减应用,请在专业人士的辨证后使用,切勿胡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