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银耳能不能吃(糖尿病患者银耳能吃吗)

肾友之窗 0
文章目录:

糖友们能不能吃银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食用历史,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其作为我国传统的食用菌,历来都是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的食物。银耳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据测定,每100克干银耳中含有10g蛋白质,1.4g脂肪,67.3g碳水化合物,其蛋白质中包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同时银耳中富含钙、磷、钾、钠、铁、锌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滋补佳品之一。

糖友能吃银耳吗?

相关研究表明从银耳子实体中提取出的银耳多糖是银耳的药理有效成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力、辅助抑制肿瘤、延缓衰老、抗辐射、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银耳多糖可明显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也有动物实验中发现,银耳多糖可将胰岛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时间从3~4小时延长至8~12小时,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活性。同时,每100g干银耳中含热量261千卡,其热量较低,又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促进胃肠蠕动,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有效延缓血糖上升。

再者,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脂血症,有研究发现银耳多糖干预糖尿病大鼠可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同时银耳多糖可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元含量,增强纤维溶解酶的活力来对抗血栓形成,发挥保护心脑血管作用。

此外,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有滋阴润肺之效,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延缓衰老,防止糖尿病皮肤损害。

银耳作为百姓家中常备的延年益寿补品之一,挑选或食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挑选银耳时,需挑选白色或浅米黄色、朵基部呈现黄色、黄褐色,朵形完整,无异味的优质银耳,其表面无霉变、无虫蛀、有光泽、无杂质。另外,银耳并不是越白越好,很白的银耳一般是使用硫磺熏蒸过的,所以选银耳应选白中略带黄色的。

2. 银耳性平、味甘,一年四季都可食用,银耳食用前最好用冷水浸泡3~4小时,期间每隔1小时换一次水,烧煮时应将银耳煮熟。

3. 银耳可做配菜炒食,也可煲汤,每日食用3~15g就可达到养身的目的。但由于银耳中银耳多糖含量很高,在烹煮过程中极易溶出,放凉时容易形成羹状,所以一般煲汤多,如银耳莲子汤、银耳雪梨汤等。糖友们在喝银耳汤的时候不宜加白糖、红糖、冰糖、蜂蜜,不宜放红枣、桂圆等这些含糖成分较高的食物,建议放莲子、百合。

综上所述,银耳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是一种食疗佳品,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适量食用,有利于控制血糖、降低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升自身免疫力。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49岁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银耳,3个月后去复诊,血糖水平如何?

据说银耳能帮助糖友控制血糖,这多好啊,银耳很常见,价格也算合理,都能吃得起,这很难不让糖友心动,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银耳,真有此奇效吗?

今天借着李阿姨的故事,医生详细给大家分析一波。

退休后,李阿姨对各种民间偏方有着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在她被诊断为糖尿病后,李阿姨更是对各种“降糖”偏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李阿姨并非没有就医,李阿姨在发现自身异常的时候,就去医院就诊了,从主治医生那里得知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和生活干预,但李阿姨总觉得这还不够,她渴望寻找更多的辅助方法,为自己健康多加一重保障。

有一天,李阿姨在与邻居王大妈聊天时,无意间听到了一个“银耳能降血糖”的说法。

王大妈说她曾听人说,银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帮助调节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银耳汤是一种既美味又有益的选择。李阿姨瞬间眼前一亮,心想:“银耳汤是个不错的选择,既清淡又营养,关键是银耳能在网上买,价格要比实体店便宜不少,试试也无妨。”

于是,她决定按照这个建议,试着将银耳汤纳入到自己的日常饮食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阿姨开始有些困惑:虽然她坚持喝银耳汤,血糖似乎偶尔也会有所波动,特别是在她过量食用银耳汤时,血糖有时会偏高一些。

难道是还没有起效?

李阿姨并未意识到,银耳汤并非万能,也不是糖尿病的“特效药”,她心中还不断安慰自己:银耳汤既然这么有营养,应该能帮助她更好地控制血糖,坚持吃应该就能有效果了。

有时候,李阿姨还会在炖银耳汤时加入一些对血糖有帮助的食材,比如枸杞、红枣和菊花,觉得这些食材的搭配能够起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她觉得,既然银耳汤能降血糖,那么其他一些“有益”食材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三个月过去了,李阿姨按时来到医院做复查。她自认为自己已经很好地管理了糖尿病,尤其是在饮食上的努力,让她相信自己的血糖水平一定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这次复检确实让她有了些意外收获,可却跟她引以为傲的银耳疗法关系不大。

医生看着手中的检查单,对李阿姨说:“血糖控制的不错,李阿姨,继续保持啊!”

李阿姨微微一笑,自豪地回答:“医生,我坚持每天都喝银耳汤。之前有朋友告诉我银耳对降血糖有帮助,听说有些糖尿病患者喝银耳汤效果不错,所以我就每天都喝。我觉得血糖能降下来,肯定是银耳汤的功劳。”

医生略微皱起眉头,有些疑问:“银耳汤?应该不是银耳的功劳哦,在严格意义上来说,银耳并不能帮助我们降低血糖,银耳中有什么呢?碳水、纤维、钾元素等等,但是,这些成分都不足以支撑它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是,喜欢吃的话,可以吃一些,注意别放糖,适当吃还是能给身体带来好处的,比如说:银耳中含有一定量的植物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对免疫有益。李阿姨,您除了喝银耳汤,还有做什么饮食和生活上的调整吗?”

李阿姨一时有些愣住了,她以为喝银耳汤是控制血糖的唯一方法,没想到医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她开始回忆这几个月来的生活,才发现其实自己在饮食上确实做了不少改变:“其实,我也在注意其他方面的控制,比如减少米饭和面条的量,多吃一些蔬菜和低糖水果。”

医生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这些措施都不错,那您有没有按照我之前给您开的药物继续服用?”

李阿姨的很庆幸:“嗯,药物我也有按时吃。”

医生见她这样回答,心中稍微放松了一点,温和地说:“李阿姨,还好您坚持吃药了,咱的药可不能随便停哈,我之前接诊的有些患者,本来血糖控制的还可以,但是听从偏方之后就停药了,结果导致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好,反而增大了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咱一定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哈。”

李阿姨听到这番话,脸色有些复杂;她还真有过“停药”的想法,还好没有实施......

医生看到李阿姨的不自然,于是,又给她强调了用药的重要性,并且,关于银耳也着重再提了一遍,“银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对胃肠道有一定的益处,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但它并不会直接降低血糖。其糖分含量偏低,若适量进食,对血糖水平不会造成显著作用。但如果您过量摄入,尤其是加糖煮制银耳汤时,可能会对血糖产生负面影响。”

李阿姨点了点头,彻底明白了医生的意思;医生并没有否定银耳的营养价值,只是提醒她要理性看待,不能依赖单一的食材来管理复杂的糖尿病。

她意识到,银耳汤虽然可以作为辅助的食疗,但绝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所在。糖尿病的控制需要依靠合理的饮食、药物治疗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

医生最后补充道:“您的饮食控制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至关重要的是谨遵医嘱按时服药,维系合理的饮食架构,同时定期对血糖予以监测。这样才能真正控制住血糖,避免并发症。”

李阿姨听了医生的建议,心里逐渐平静下来。

她知道,虽然银耳汤对健康有帮助,但真正能够帮助她控制血糖的,还是要依靠合理的饮食、药物和医生的指导。她决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注重糖尿病的全面管理,不再单纯依赖银耳汤这种偏方,而是根据医生的建议科学调理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冬日生活打卡季#

银耳是“升糖大户”?医生:吃银耳有4种好处,但不适合这3种人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吃银耳有很多好处,但不适合所有人。”

一位慈祥的老医生刚讲完这句话,讲堂里顿时一片窃窃私语。

本故事的核心人物是一位名叫张小刚的青年才俊,年届三旬,正于一家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公司中担任着程序员的重要角色。

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偶尔还会头晕眼花,但他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素质过硬,不用太在意。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一些收入,让我能够继续坚持写作。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前些日子,他感觉自己皮肤干燥、脸色暗黄,还老是感到疲惫。听说银耳汤有滋阴润肺的效果,于是便每天煮一碗银耳莲子羹,想着改善下身体状况。

这天,张小刚决定去图书馆借几本新书。他对自己新接手的项目感到困惑,想找些资料来研究。一进图书馆,他看到一群人在大厅里围着一个讲座。

好奇心驱使下,他凑了过去,正巧听到那位老医生在台上讲银耳的健康作用。

老医生一脸和蔼,但语气却很坚定。他提到,银耳虽然被称为“平民燕窝”,有滋阴润肺、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食用银耳时要格外小心,因为它的升糖指数不容忽视。

张小刚听得瞪大了眼睛:“银耳还能升糖?难道我每天喝的银耳羹在坑我?”

老医生仿佛看穿了众人的疑惑,继续解释道,银耳本身确实含糖量不高,但在烹饪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大量的冰糖、红枣等配料。

这些甜味剂会迅速提升食物的升糖指数,使得本来温和的银耳汤,摇身一变,成为糖分大户。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若其血糖控制未能达到理想状态,采取此类饮食方式极可能导致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进而加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这时,一个中年妇女站起来问:“那我们平常吃银耳羹是不是要少放糖,甚至不放糖?”

老医生点头,回答道:“没错,少放糖甚至不放糖是个好办法,但有些人本身就不适合食用银耳,比如胃寒的人、体质虚弱的人以及肠胃功能不佳的人。银耳性寒,如果吃得不对,反而会加重他们的症状。”

张小刚听到这里,眉头紧锁。他平时工作忙,确实没有仔细研究过自己的体质。

老医生接着讲解了银耳的几大好处,比如润肺止咳、养颜护肤、增强免疫力等等。张小刚对这些好处不陌生,但他没想到,银耳也有这么多禁忌。

老医生说完理论知识后,举了一个典型的病例。

有一位李女士,五十岁出头,患有糖尿病多年,平时很注重养生。听闻银耳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后,她便养成了每天清晨享用一碗银耳羹的习惯。

然而,她逐渐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变得极不稳定,波动日益加剧,最终不幸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并发症。

医生提醒她要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尤其是要少吃含糖的滋补品。李女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就出在她每天早晨必喝的银耳羹上。

经过精心规划的饮食调整与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李女士成功地使她的血糖水平逐渐回归至稳定范围。

张小刚听得暗暗心惊,他赶紧记下老医生提到的注意事项。讲座结束后,他心中五味杂陈。想着自己这些天的“养生”方法,似乎是在拿自己开玩笑。心里不禁感慨,这看似温和的银耳,原来也有这么多门道。

回到家后,张小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他决定暂时停掉银耳羹,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体质情况。

几天后,张小刚如愿在一家中医馆挂了号,接待他的是一位资深的中医师。中医师给他把了脉,细细询问了他的生活习惯后,建议他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要注意糖代谢的相关指标。

检查结果出来后,中医师对张小刚说:“你身体的确有些湿气重,而且脾胃功能较弱,长期喝银耳羹对你来说未必是好事。再加上你平时放了不少糖,血糖波动是难免的。你现在年纪轻,要早做预防,否则长期下去可能会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

张小刚心里一紧,忍不住问:“那医生,我该怎么办?是不是银耳就不能吃了?”

中医师笑了笑,解释道:“银耳并不是不能吃,而是要看体质。像你这种情况,偶尔吃一些清淡的银耳汤还是可以的,但不要频繁吃,特别是避免加糖。

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取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同时尽量减少生冷及寒凉性质的食物的摄入。”

张小刚点点头,觉得医生说得有道理。回家后,他按医生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饮食结构。银耳羹虽然没彻底戒掉,但他开始控制食用的频率和甜度。

同时,他也开始注重健脾养胃,早餐多加了些温热的食物,尽量避免辛辣刺激。

几个月过去,张小刚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皮肤问题也得到了改善。他偶尔还是会喝上一碗银耳羹,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必喝,也不再放那么多糖。

这样一来,他既享受了银耳的好处,又避免了过度摄入糖分带来的健康风险。

然而,张小刚心里还是有个疑问:既然银耳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有些人吃了反而不适合呢?难道不同体质的人对银耳的反应真的差异如此之大?

带着这个疑问,张小刚再次去请教了那位中医师。中医师详细解释道,银耳作为一种滋补品,其作用因人而异。

体质寒凉的人吃银耳容易加重体内寒气,而脾胃虚弱的人则可能因为银耳的黏腻性增加肠胃负担。

此外,糖尿病患者因对糖分敏感,食用含糖的银耳羹会导致血糖波动,这对他们的健康极为不利。

中医师进一步补充说,银耳之所以能滋阴润肺,主要是因为其富含植物胶原蛋白、多糖和膳食纤维,这些成分有助于提升免疫力,改善皮肤状态。

然而,正是这些黏腻的成分,使得银耳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特别是在湿气重、脾胃功能较弱的情况下,银耳的这些特性反而可能加重不适,导致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张小刚听完,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感叹道,原来银耳虽好,但不是人人都能随便吃的,得根据自己的体质量身定做。

于是,他更加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做到有的放矢,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养生妙方”。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张国玺.滋阴润燥话银耳[J].保健医苑,2007,(0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