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打胰岛素好不好(糖尿病打胰岛素是不是很严重)
糖尿病打胰岛素是好还是坏?这个常见误区,大家要注意
人人都喜欢力争上游,勇夺第一。但有些第一并不代表荣耀而代表着病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9%,患病率总体是不断上升的趋势。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糖尿病跟胰岛素的分泌代谢有很大的关系,那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只要打胰岛素就行了呢?打胰岛素究竟是好是坏呢?
其实糖尿病虽然与胰岛素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用打胰岛素作为诊疗方案的。在了解这个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当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外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时,可分泌胰岛素。它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还可以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所以体内血糖的平衡稳定几乎都要靠胰岛素。
人体本身是可以分泌胰岛素的,但当身体出现问题时,会造成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且还可能出现胰岛素的利用障碍,会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出现问题。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就会表现出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糖尿病。
那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呢?接下来举几个典型的例子。1、1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主要常见于幼年或青少年时期发病,免疫介导性的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明显减少。特发性的1型糖尿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且不明。由于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症状也比较严重,所以需要打胰岛素来治疗。
2、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
主要以胰岛素分泌不足等为发病机制,一般来说不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但如果刚诊断为2型,血糖指数太高,难以控制的情况是可以用打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的。
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快速解决血糖升高的问题,一般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以免造成对胎儿的伤害。
4、糖尿病患者有手术需要时
手术期血糖升高,根据情况可能需要打胰岛素,以免提高手术的风险性。
5、出现比较危急严重的情况
当糖尿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等情况,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以免造成更危险的后果。
那注射胰岛素究竟是好是坏呢?
胰岛素本来是人体自身可以分泌的,如果不达到适应症而额外注射胰岛素,肯定是不利于健康的,毕竟过犹不及。
如果日常有注射胰岛素需要的患者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以下这些副作用。1、低血糖
胰岛素是降糖激素,如果注射胰岛素,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没吃饭、拉肚子等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是很危险的,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2、一过性的水钠储留、浮肿
如果患者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较差等情况,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或加重水钠储留或浮肿。但是不是永久性的。
3、肥胖、动脉硬化
激素类药物由外部注射,在经过身体复杂的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内分泌紊乱的问题,引起肥胖或动脉硬化等问题。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复杂的系统,一旦出现问题,的确很难处理。每个人的身体都存在差异性,所以该用什么药、用多少都不是简单就能得出的。药物也有其复杂性,不能简单地说一种药好与不好,还是要以适应症为主。当患病时,一定要去医疗机构,由医生根据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诊疗计划的安排。
糖尿病只能吃药,不能用胰岛素,否则身体越用越废?深度辟谣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师。大家有所不知,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其实一直都是在向上增长。这与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人口老龄化、肥胖率都有很大关系。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病人数量已达到1.096亿,高居世界第一。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指出,我国约60%的糖尿病病人未被诊断,糖尿病这一诊断名词虽然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具体关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的疾病科普却远远滞后。所以国家卫健委也一直在倡导“健康中国行”的主题活动,旨在让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更早、更正规的接受疾病治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糖尿病用药的那些事。
●笔者虽然从事的是肾内科,但是我告诉大家肾内科医师是半个内分泌医生你们还别不信,因为糖尿病有一个重大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所以不少因糖尿病的原因出现肾功能问题后都会在我们科室随访、治疗。我通过接触这些糖尿病患者后发现,有些患者、患者家属至今仍被糖尿病的一些谣言所左右。
●前两天我们科收治了一位糖尿病肾病的老太太,她出现肌酐、蛋白尿已经有2年了。这次来住院的原因是肌酐比去年复查时高了100多,血糖也控制的非常不好。岂知老太太以及他老伴并没有当回事,经常查完房就不见人了,血糖也测不到折腾了好几天。根据她具体疾病情况及血糖水平,决定家用胰岛素治疗。这一说,老太太和她老伴情绪非常的激动,说道:胰岛素都是害人的,不能打,一打这辈子就脱离不了了,而且打了之后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差,人就这样废了。我那个邻居就是..........,所以还是吃药好。
●其实糖尿病并不是这几十年才有的,在古代,我们的传统医学将它归属于“消渴”症的范畴。这在我国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在现代医学的观点中,认为它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根源在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可划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在亚洲较为少见。所以我国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可占到95%及以上。
●结合我上面谈到的这个病例,如果处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时,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疗法调理。如血糖仍控制欠佳,则需根据胰岛素分泌、利用情况、血糖水平加用适合其服用的降糖药物。但是请注意,口服药物虽然是糖尿病比较优先的选择,但是罹患糖尿病后疾病其实一直还在进展,它将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治疗方式、治疗药物都需随着疾病的病程、并发症情况动态的调整。
●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其实是一个完全缺乏或严重缺乏的特点,他们的胰岛功能都很差,所以分泌的胰岛素是非常少的甚至没有。而2型糖尿病它又稍有不同,它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早期可表现为β细胞对葡萄糖的刺激反应延迟,容易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以及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
●随着疾病向前发展,β细胞的功能还会进一步恶化,这时候糖尿病病人有功能的β细胞数量也随之减少。就可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空腹以及餐后血糖均升高,而我们一日三餐都在吃东西,没有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此时病人就需要借助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
●在这我告诉大家,如果是1型糖尿病,那在刚发病的时候就要使用胰岛素(根据它的疾病特点所决定,不理解可以看看上面我对1型糖尿病原理的介绍),而且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如果是2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还是不达标,那就要考虑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联合治疗的方案了。
●很多病人不了解这个疾病,他们只是把血糖值当做一个单纯的“数值”,我只能说可怕!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当人体处于异常的血糖值时,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将会损害你的胰岛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β细胞进一步恶化,还会损害我们的血管内皮系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 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或直接诱因。
●根据指南推荐,当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口服降糖药物很难快速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时;出现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冠心病、脑血管病时都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现在回到我上面讲的这个病例来看,老太太已经出现了肾脏并发症,而且肌酐也呈进行性升高,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仍不达标的情况下(出现糖尿病肾病后有不少肾毒性的降糖药物都不适合使用),其实已经有了胰岛素治疗的绝对指征。
●这时候有朋友可能会说,我到了这个地步,但就是不用胰岛素,那会有什么后果呢?我只能说不尊重自然规律那吃亏的必然是自己,关于高血糖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我上面已经和大家谈到,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终有一天会从量变到达质变,然后彻底爆发。某一天突然倒地不醒了,那可能就是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错,这是一个大大的“谣言”。很多人可能会说,胰岛素用了就再也脱离不了了,在这我告诉大家,这不是胰岛素这个药物导致的,这是你的疾病所决定的,你的疾病已经到了用这个药的地步,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故糖尿病亦是如此,它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它是会随着患病时间逐渐进展的,所以所谓的“依赖胰岛素”其实是一 种某些谣言“偷换概念”的说法。
有长、中、短效胰岛素,该选择哪一种?●确实,近年来有多个品种的胰岛素都投入市场。像短效胰岛素比较常见的有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30,、赖脯胰岛素25等;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关于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方式,可划分为基础胰岛素方案、预混胰岛素方案两大类,如下:
●基础胰岛素方案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果仅仅是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可以保留原有的口服降糖药物,无需停用胰岛素促泌剂;如果这样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的可以,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可以看近3个月你的血糖控制的如何),那就需要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所以总结起来这种治疗方案一简单方便容易被病人接受,二来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性偏低,而且剂量调整起来简单,体重增长的比率也比较低。
●预混胰岛素方案
主要包括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这种方案需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选择每天1-2次的注射方案。如果使用的是每天2次的注射方案时需停用胰岛素促泌剂,这种方案一来容易学习,二来比多次皮下注射方案注射次数要少,而且比较容易控制餐后血糖,只能说各有千秋。关于药物的起始剂量、调整时剂量的增减由于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所以这里我不再一一分析。
综合总结我国的糖尿病虽然患者人数众多,但是疾病真正的普及、知晓率还远远不够。所以我还那句话,科学、理性的认识糖尿病很重要,由于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门诊或者住院时医生又没有太多的时间一个个的和病人详细的交待清楚,所以不少病人对于糖尿病也是一知半解。基于此,有些病人可能就会因自己的主观性而对疾病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误信谣言,所以今天我也是特意查阅了不少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下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携手让谣言无处遁形!
注:本文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由于临床经验有限,时间仓促,难免可能有遗漏、错误之处,还望大家及时指出。如仍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果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健康知识,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期再见。#「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真相来了#@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头条辟谣
参考:
1、葛俊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P725-748.
2、中国医生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865-870.
糖友注射胰岛素是好是坏?关于胰岛素的5大优势,一文给你说清楚
当患有糖尿病之后,为了避免病情持续发展下去,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但因为大部分的药物都有相应的副作用,所以注射胰岛素才成为了一部分患者的首选。
但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胰岛素的应用原理并不太了解,有时候也会担心注射胰岛素会不会上瘾,其实大家完全不用担心这一问题,反之,注射胰岛素还具有下文中提到的5个优势,希望糖尿病患者都能详细了解。
1.便于携带
如若选择注射胰岛素的方式降血糖,患者只需随身携带胰岛素,而且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考虑多种药物的使用时间,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注射胰岛素,便能达到较为不错的效果。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胰岛素分为长效和短效两种,若是长效胰岛素更为便利,一天注射一次即可。
2.操作简单
当提到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有些人觉得扎针时比较疼痛,或者掌握不了正确的注射方法,担心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但其实注射胰岛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一般而言,注射的部位可选择性较多,比如上臂,腹部,大腿等等,而且胰岛素的量也较为精准,不容易出错,这样便能避免引发低风险的问题。
3.副作用小
胰岛素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激素,也是唯一一种可以直接降血糖的激素,非常适合有胰岛素抵抗问题的人群,主要就是代替胰腺分泌胰岛素进行糖分代谢。
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存在副作用,所以无需担心长期使用胰岛素会给健康造成影响。
4.增强蛋白质合成
胰岛素的另一优势在于它可以增强蛋白质合成作用,因为在胰岛素注射人体后,能够直接作用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并且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
而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往往有蛋白质缺乏的情况,这样一来,葡萄糖无法及时被分解就会囤积在体内,而注射胰岛素便能避免蛋白质缺乏,甚至还能促进蛋白质合成。
5.调节代谢
因为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代谢速度过慢,若是使用胰岛素还能够对细胞增殖和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胰岛素能够加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碳,而有利于血管通畅,此外还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在两方面的作用之下,胰岛素在稳定血糖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总而言之,患有糖尿病之后,医学上的治疗方式有两种,其中包括用降糖药物以及注射胰岛素,虽然二者都能达到降血糖的效果,但为了防止给人体带来副作用,若是身体状况允许,建议大家注射胰岛素。
因为胰岛素的优势更多,例如上文中提到的5个。当然,要想稳定血糖,患者朋友还得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例如坚持运动,多喝水,均衡膳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