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接诊记录表(糖尿病接诊记录怎么写)
医生发现: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大多会出现 2 个症状,一定要注意
【本内容为故事性医疗科普文章,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半夜三点我正在值夜班。急诊室的走廊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冲进来一对中年夫妇,男人搀扶着妻子,满脸焦急。
"医生我老婆这两个月总是觉得口渴,喝水特别多,上厕所也特别频繁。最近她还说视力突然变得模糊,走路都不稳当了。"男人焦急地说道。
看着眼前这位面色苍白、略显消瘦的女士,我立刻警觉起来。作为从医二十年的内分泌科医生,这些症状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
经过详细问诊我得知患者张阿姨今年48岁,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平时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特别爱吃甜食。她告诉我最近两个月来,即使天气转凉,她还是会觉得特别口渴,一天要喝掉三四升水。
"张阿姨您这段时间有没有发现自己的体重在下降?"我一边在病历本上记录,一边询问。
"对对对!我以前70多公斤,现在只剩60公斤出头了。我还纳闷呢,明明吃得比以前多,怎么反而瘦了?"张阿姨恍然大悟地说。
我让护士立即为张阿姨测量血糖,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高达15.6mmol/L,远超正常值。随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也证实了我的判断:张阿姨患上了2型糖尿病。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接诊的另一位病人,王先生一位45岁的企业高管。他来就医时也是因为莫名其妙地消瘦,还伴有疲劳乏力的症状。最特别的是,他发现自己的伤口愈合特别慢,一个小口子要很久才能好。
在我行医生涯中,像张阿姨和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糖尿病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它最典型的两个早期症状就是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
多饮多尿这个症状说起来很简单,可实际上反映了人体内部复杂的代谢紊乱。当血糖升高时,渗透压失衡会导致细胞脱水,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起强烈的饮水欲望。过多的糖分需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就导致了频繁排尿。
体重下降则是另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件好事,殊不知这种非正常的体重下降往往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发挥能量作用,机体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能量供应,这就造成了体重的持续下降。
张阿姨在得知诊断结果后显得特别沮丧:"医生,我这是不是就要天天打胰岛素了?"
我安慰她说:"别担心只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
接下来的半年里张阿姨认真遵医嘱,调整了饮食结构,每天坚持快走半小时。她的血糖逐渐降至正常范围,体重也稳定在健康水平。最让她高兴的是,那些困扰她的症状都明显改善了。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深体会到,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症状本身,更在于它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果不重视这两个早期信号——多饮多尿和体重异常下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糖尿病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患者与医生的长期配合。及早发现症状,及时就医诊治,加上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完全可以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多饮多尿或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查。预防胜于治疗,对健康的关注永远不会太早。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宁波一医院连收10例糖尿病患者,病情危重
来源:宁波晚报
近期宁波持续高温,除了备受关注的重度中暑外,糖尿病重症患者数量也出现激增。
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内分泌科门急诊数据显示,自7月8日起,该院已接诊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累计10例,还有10余例患者出现单纯出现高血糖症状,血糖值30-60mmol/l不等,显著高于平时患者的血糖值。
小辉(化名)今年18岁,平时十分喜欢喝饮料。由于天气炎热,又正值暑假在家休息,小辉喝起冰冻饮料更是没了节制。
一周前的一天夜里,小辉贪凉把房间里的空调温度开得很低,第二天开始就有了发热咳嗽的症状,吃了感冒药也没有缓解。因为感觉到口干、口渴,于是他喝了比平时更多的饮料,躺在床上感到四肢无力,甚至起不了床。
小辉妈妈发现后,立即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血气分析中的PH值7.12,血糖高达20.6mmol/l,是正常血糖最高值的3倍,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同样出现“血糖警报”的是45岁的糖尿病患者王女士(化名)。王女士糖尿病史已长达10年,一直都使用降糖药。但最近因为天气热,胃口差,降糖药服用得不规律,没想到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甚至出现了浑身疼痛,碰都碰不得。
她前往医院一检查,血气PH值6.98,血糖16.2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我没想到就疏忽了一两次,就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王女士十分后悔。
人体的血糖值是反映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的血糖值范围在3.9mmol/L到6.1mmol/L之间。血糖持续飙升,人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神经性麻木、中枢思维受阻、脑部供血、供氧能力阻碍的现象。长期血糖偏高会影响自身新陈代谢作用,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逐渐下降。若在短时间之内未通过药物稳定治疗,会损伤人体心、脏、脾、胃、肾等功能实质运行,导致并发症状。
“高温天气中,人体出汗较多,体液丢失严重。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所需水分,血液呈浓缩状态,血糖浓度就会升高。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则会加重体液进一步丢失。”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内分泌科夏芳主任医师解释,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原有的治疗方案可能无法控制住血糖的升幅。在这种情况下,还有部分糖尿病人群夏天胃口较差,减少进食,想当然地减少甚至停止服用降糖药物,导致血糖失控。
而部分原本不清楚自身糖代谢水平的糖尿病人群,如果喝了很多冰镇含糖饮料或进食大量含糖较高的水果,则会在短时间迅速加重病情。
为了贪凉,长期呆在空调房间或空调温度过低,受凉后出现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综合征的常见诱因。
夏天怎么照顾好自己的血糖?
夏芳强调,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首选凉白开,而不是用饮料代替”;其次,食欲不佳也要尽量维持规律进食,切忌擅自减药或停药,不要贪凉。另外,所有人群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血糖监测,若有不适,尽早就医。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杨梦园
高考后已有多例就医!18岁男生患糖尿病6年,佛山医生:若有此症状,请小心!
成年人患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
但青少年也有糖尿病患者
近年来
2型糖尿病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
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
佛山18岁男孩小方
在六年前
就已确诊了糖尿病
小方今年18岁,刚刚参加完今年的高考,从小就偏爱高油、高糖食物,六年前,体型肥胖的他,开始经常出现口干的情况,短期内体重也跌得比较厉害,还有频繁夜尿。12岁的小方,就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通过注射胰岛素和药物治疗,再加上积极控制体重,目前小方的血糖保持稳定。小方的体重已减到160斤,最近每周都能减重4-5斤,小方说,他的目标是140斤。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运林:
小方目前在逆转的过程中,后期他的胰岛培养细胞功能会恢复3-5倍,预计,两三个月之后,体重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胰岛素敏感性也会好很多。
随着中高考结束和暑假来临,最近接诊的糖尿病患者里就有七八个学生,有些还是在上初中的年纪,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运林介绍。
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是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缺乏运动、学业压力大等都影响到血糖调控。王主任特别提醒,糖尿病的表现是“三多一少”,即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青少年和家长,要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而通过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青少年糖尿病是有可能实现逆转的。
正确认识体重
学会自我评估
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样的体重是正常体重。衡量是否超重肥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评判:
1.BMI——身体质量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标准。定期测量BMI有利于及时评判自身体重状态。
中国成年人体重判定标准
如:身高1.60米,体重60千克
BMI=60÷(1.6×1.6)=23.4375
23.4375在BMI值18.5~23.9 之间,因此体重正常。
2.腰围(WC)——重视控制腰围,预防腹型肥胖。围绕肚脐的腰部水平围长,是反映脂肪分布和脂肪总量的综合指标。腰围的正常范围: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大于则代表超重或者肥胖。
3.人体成分分析——目前家用的体脂秤可以很好的分析出人体成分,想要更加精准可以去医院用专业的人体成分测试仪器。体脂率男性的标准是15%-20%,女性为25%-30%,内脏脂肪等级为1-10个等级,大于则为超重或者肥胖。
提醒各位家长
不要给孩子摄入
过多高油脂、高糖的食物
要让青少年儿童保证“吃动平衡”
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很重要
另外,如果家族成员有糖尿病史的
也要留心血糖水平
定期体检!
(记者:李丹、先伟豪)
来源: 小强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