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及原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继续教育)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这份健康指南请查收

1 情景导入

张三是一位II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医生们却给他开了看似完全不同的药物,明明是一种病症,为什么用药不一样呢?

原来,这三种药物中分别含有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这两种物质都是降糖界的一把好手,其降糖程度都在0.7%~1%【1】,均适用于II型糖尿病患者,而去乙医院的那段时间,张三正好长胖了不少,成为了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所以二甲双胍更为适用。

如今,糖尿病已跃居榜三,成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达1.43亿。【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发明了各类药物来治疗糖尿病,在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降糖药物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呢?

2 药物概览

首先让我们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注射性药物胰岛素和口服型药物二甲双胍。注射胰岛素是一种非常直接的降糖方式,因为糖尿病的根本成因就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其适用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下也不发生不良反应,可根据需求服用速效或者长效型,效果显著。二甲双胍是一种普通的口服型药物,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等多种作用。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但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罕见但严重)。其次,还有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磺脲类药物,这些虽不及前两种药物的应用范围广,但针对某些患者却具有更好的疗效。此外,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新型药品也已问世,这种药物不仅能降低血糖,还可以治疗糖尿病引起的某些并发症。【3】当然,是药三分毒,这些药物均会带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3 混合型用药(联合用药)

事实上,混合型用药已经渐渐代替单一重复用药,在市场上占据了主要地位,实现了1 1>2的效果。糖尿病的混合型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降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这种用药方案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肝肾功能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制定。例如磺脲类 双胍类,磺脲类 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 双胍类/磺脲类等等。【4】

4 药物选择

选择药物时,首先要明确所患糖尿病类型,1型,2型或者妊娠型,不同类型的疾病所需药物是不同的。其次,考虑自身健康情况,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如果糖尿病早期,可服用药效不是很强的药物,如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自身调节能力来慢慢控制病情;中期则需要加服格列齐特或者磺脲类药物;晚期患者胰岛功能可能已经严重受损,则需注射胰岛素【5】。再者,要考虑自身特异性,部分人群对某种药物会有特异性反应,使用药物前要明确其副作用。最后,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部分药物价格高昂,对储存条件,使用方式均有严格要求,可能会为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5 总结

总的来说,根据自身病情、经济条件,潜在性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真正选出适合自己的药物才是最有效的疗法,可以放心的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认真配合医疗专业人员,相互合作也格外重要。此外,降糖药物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注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全面控制病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糖尿病也可以被治愈。

参考文献:

【1】林豫蓉,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研究[ 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3-364

【2】中康科技,扬子江药业集团,糖尿病并发症疾病研究白皮书[ Z ],第十七届健康产业生产大会,海南,2024.

【3】张献博,蔡晓凌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J ] ,中国医学期刊网,2024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5】祁进,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J ]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

作者:空军军医大学 张月月

来源: 国家医保局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这份健康指南请查收

降糖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自身病情、经济条件,潜在性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达到平稳控糖的健康管理目标。

情景导入

张三是一位II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医生们却给他开了看似完全不同的药物,明明是一种病症,为什么用药不一样呢?

原来,这三种药物中分别含有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这两种物质都是降糖界的一把好手,其降糖程度都在0.7%~1%,均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去乙医院的那段时间,张三正好长胖了不少,成了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所以二甲双胍更为适用。

如今,糖尿病已跃居榜三,成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达1.43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发明了各类药物来治疗糖尿病,在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降糖药物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呢?

药物概览

首先让我们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注射性药物胰岛素和口服型药物二甲双胍。

注射胰岛素是一种非常直接的降糖方式,因为糖尿病的根本成因就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其适用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下也不发生不良反应,可根据需求服用速效或者长效型,效果显著。二甲双胍是一种普通的口服型药物,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等多种作用。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但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罕见但严重)。

其次,还有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磺脲类药物,这些虽不及前两种药物的应用范围广,但针对某些患者却具有更好的疗效。

此外,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新型药品也已问世,这种药物不仅能降低血糖,还可以治疗糖尿病引起的某些并发症。当然,是药三分毒,这些药物均会带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混合型用药(联合用药)

事实上,混合型用药已经渐渐代替单一重复用药,在市场上占据了主要地位,实现了1 1>2的效果。糖尿病的混合型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降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这种用药方案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肝肾功能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制定。例如磺脲类 双胍类,磺脲类 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 双胍类/磺脲类等等。

药物选择

选择药物时,首先要明确所患糖尿病类型,1型,2型或者妊娠型,不同类型的疾病所需药物是不同的。

其次,考虑自身健康情况,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

  • 糖尿病早期,可服用药效不是很强的药物,如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自身调节能力来慢慢控制病情;
  • 中期则需要加服格列齐特或者磺脲类药物;
  • 晚期患者胰岛功能可能已经严重受损,则需注射胰岛素。

再者,要考虑自身特异性,部分人群对某种药物会有特异性反应,使用药物前要明确其副作用。

最后,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部分药物价格高昂,对储存条件,使用方式均有严格要求,可能会为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总结

总的来说,根据自身病情、经济条件,潜在性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真正选出适合自己的药物才是最有效的疗法,可以放心的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认真配合医疗专业人员,相互合作也格外重要。

此外,降糖药物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注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全面控制病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糖尿病也可以被治愈。

来源:国家医保局

责任编辑:李冬鸣

糖尿病治疗原则、治疗药物及其主要不良反应

【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在全部时间内维持在正常范围,并使物质代谢恢复正常。

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基本标准为空腹和餐后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具体目标应根据病情个体化。

对病情危重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适当放宽治疗目标,但只要获得目标后无明显的低血糖发生,则可制定更为严格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患者必须通过综合治疗达到控制代谢紊乱,防止发生严重急性并发症、减少病痛和致残以延长“健康寿命”的目的。

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该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药物治疗】

(一)治疗药物分类

临床主要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分类:

1、胰岛素:

短效:正规(普通)胰岛素(RI)

中效:低(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长效:精(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2、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长效: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3、双胍类:

二甲双胍

4、噻唑烷二酮类(TZD):

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5、磺酰脲类(SU):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6、格列奈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7、GLP-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利拉鲁肽

8、DPP-IV抑制剂(格列汀类):

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

9、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10、SGLT2抑制剂(格列净类):

达格列净、坎格列净、恩格列净

(二)治疗药物选用

1、替代胰岛素

(1)药物

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普通人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2)主要不良反应

常见且最危险的是低血糖反应。

患者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如有心慌、饥饿感、头晕、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自测血糖。

如为低血糖则立即进食或去医院。

胰岛素类似物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相对较低。

此外还有体重增加、水肿、过敏、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2、胰岛素增敏

(1)二甲双胍

常见胃肠道反应和口腔金属味;罕见但严重的是乳酸性酸中毒。

(2)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常见体重增加和水肿,与胰岛素合用时更明显;

与骨折和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相关。

3、促胰岛素分泌

(1)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常见低血糖反应和体重增加。

低血糖反应以格列本脲最为严重,应注意中成药消渴丸每粒含格列本脲0.25mg,每10粒相当于2.5mg的格列本脲1片。

(2)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常见低血糖反应和体重能增加,但低血糖风险和程度较磺酰脲类轻。

4、针对GLP-1处胰岛素分泌

(1)艾塞那肽

常见恶心、呕吐,长期安全性尚待观察。

(2)利拉鲁肽,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

可能出现头痛、过敏、肝酶升高、上呼吸道感染、胰腺炎等,还有还有发生严重关节痛的风险,长期安全性尚待观察。

5、减少碳水化合物吸收

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进食第一口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后立即服用

常见胃肠道反应

6、增加尿糖排泄

达格列净、坎格列净、恩格列净

增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等,长期安全性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