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干对糖尿病的作用(桑葚干对糖尿病的作用与功效)
适合三高、爱美人士的零食有哪些?来看看营养师的推荐
这是一篇健康零食种草文。
前面写过一篇关于零食选择的文章,就有人问了,有没有什么推荐呢?所以就有了这篇介绍。
我把自己或者朋友吃过的零食汇总罗列了下,把其中相对健康的品种推荐给喜欢吃零食,又担心零食不健康的朋友。同时也会介绍下不同的人适合吃哪种零食,有兴趣可以往下看。
首先当然是零食首选之一:酸奶在我的零食中,酸奶不可或缺。酸奶的品种很多,选哪种是个问题。
酸奶油Sour cream
最近有一款酸奶逐渐占领下午茶时间,这就是给与活性益生菌酸奶。这款酸奶最初的时候,我是为糖尿病客户搜寻到的。
给与酸奶使用代糖,而不是蔗糖,就不易升高血糖;选择了婴幼儿可食用益生菌LGG,耐胃酸胆汁,LGG健康功能强大;每瓶菌株含量为普通酸奶的10-100倍,配方却很简单,没有增稠剂、香精等。
口感甜度中等以上,有股大白兔奶糖的味道,如果50°C温水隔水加热,又有点炭烤酸奶的味道。味道香醇,又不用担心血糖问题,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减肥、肠胃功能差、以及有抗糖需求的女士都非常友好。
坚果坚果一直是我给慢病客户推荐的零食之一。
虽然坚果能量密度比较高,但是因为每天推荐吃的量比较少(手抓一把),对于发胖的影响不大。其中富含富含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钾、钙,还有膳食纤维对慢性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有改善作用,是国际流行的健康食物之一。
坚果nuts
坚果的品种我比较混搭风,核桃、杏仁、腰果、南瓜子、榛子是我经常买的坚果。
每次购买坚果的时候,我会一个品种买个100-200g,然后进行混合分装,一包50-60g,每次只取1包,剩下的放冰箱冷藏。这一步夏天、梅雨季尤为重要,气温高湿度高,坚果就很容易受潮,有油耗味就不好吃了,还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危险。
嫌分装麻烦的人也可以买分装好的坚果包,但还是要注意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最好冰箱冷藏。
桑葚干水果当季新鲜的就可以,品种倒不用特别讲究,比如现在的葡萄、桃子等等就很好。
不过如果你血糖不稳定,那就要注意下,可以选择一些糖分较低的水果,避免含糖分较高的水果,比如榴莲、枣、菠萝、葡萄干、无花果干、哈密瓜等等。
我经常推荐客户可以多吃一种果干,这就是桑葚干。桑葚营养丰富,是季节性很强的水果,但是桑葚干却随时可以买到。
成熟多汁的桑葚放在碗里ripe juicy mulberries in a bowl
桑葚可以说是一个大营养包,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锌、铁、镁、硒、膳食纤维。其中100g桑葚干中含有42.5mg铁、以及622mg钙,34mg硒,6.15g锌。
另外桑葚中抗氧化抗三高的白藜芦醇和保护视力抗氧化的花青素含量也极为丰富。100g鲜桑葚的花色苷含量达到了668.05mg,白藜芦醇为2688μg,远高于蓝莓等众多水果,更不用说桑葚干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100g桑葚干中,糖分只有25%左右,比其他水果干就是70-80%含糖量要低得多。即便是糖尿病血糖平稳期,每次吃10-20g桑葚干,对血糖影响也不大。
这是一种非常是适合三高、贫血、补钙、抗氧化、爱美人士的食物。
(未完待续)
文献来源
[1] 《中国食物成分表》
[2]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桑葚含糖多 食用应适量
清明过后,紫嘟嘟、红艳艳的桑葚映着春光陆续上市。无论是在各类“土味儿直播间”,还是社区团购点,素有“养肾果”之誉的桑葚都是人气颇高的水果。然而,网络上也流传着不少“桑葚吃多了会中毒”的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该如何选购食用桑葚呢?
选购:染色桑葚不要买
我国栽培桑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发现,周朝后期,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而味甜汁多的桑葚,更是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喜爱的鲜果。
桑葚又名桑果、乌椹等,《中国百科大辞典》里说桑葚是“由多汁的单花浆果集成穗状的聚花果”。桑树的品种很多,它们所结的桑葚有黑色、紫红、鲜红、白色和黄绿色等不同品种。目前,市售桑葚以紫黑色品种为主。现代研究表明,桑葚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易于吸收的多糖、维生素及有机酸、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营养物质,常食有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细胞生长、促进新陈代谢等。
“深树鸣鸠桑葚紫,午风团蝶菜花黄。”每年4月到6月,从南到北,累累果实陆续挂满桑树的枝头。如何挑选新鲜优质的桑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果品质评价与加工岗位科学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员肖更生提醒消费者留意以下几点:
看形状,好的桑葚颗粒饱满坚挺、个大肉厚、表面有光泽,以圆形或蚕形为佳。
看表面,成熟的桑葚外表质地油润,黑桑葚的颜色黑中透亮,红色桑葚则红艳似火。同时,好的桑葚果实颗粒完好无破损,没有汁水渗出。如发现桑葚外面颜色较深,而里面颜色较浅,那么有可能是经过染色的,消费者应谨慎购买。
食用:适量食用莫贪多
桑果属于聚合浆果,皮薄易烂,表面凹凸不平,难以清洗。食用前应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以去掉表面可能附着的灰尘等,然后再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浸泡5分钟。浸泡时注意不要把桑葚蒂摘掉,以免残留的农药随水进入果实内部。
桑葚是首批入选国家药食同源名录的品种,民间有“一颗桑葚七味药”的说法。桑葚的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除了鲜吃,还可以入药或者制作桑葚汁、桑葚膏、桑葚酱、桑葚酒、桑葚干等。肖更生团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桑葚含有的多糖等成分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预防保护作用。消费者除了食用新鲜桑葚,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些品质有保障的桑葚加工制品。
不过,桑葚虽然味道美、优点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酣畅地享用。
肖更生解释说,中医认为桑葚是寒凉食物,脾胃有虚弱或者脾内有寒气的人,不要一次性吃得太多,尤其是未成熟的桑葚,酸含量较高,对肠胃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发消化系统自身免疫性机能反应,所以更不能吃。另外,市场上售卖的桑葚基本都是果桑品种,对比传统的桑树品种,果桑含糖量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如果喜食桑葚,应该在血糖达标后适量食用。
保存:保鲜加工方法多
桑葚的保鲜保存相对较难,未做保鲜处理的桑果在常温下12—18小时即开始霉变,1—2天即变色、变味、腐烂。肖更生团队研究发现,桑葚保鲜的主要病害由其表面的毛霉、链格孢属、青霉菌等真菌性病源菌引起,目前市场上桑葚保鲜普遍采用高锰酸钾、山梨酸钾、次氯酸等化学处理法保鲜,效果非常好。
对于家庭保存桑葚,肖更生建议消费者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保鲜保存:将采摘回来的桑葚直接置入底下垫有桑叶或软海绵的保鲜盒中,用保鲜膜密封覆盖容器口,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进行冷藏,可以减少桑葚呼吸作用出现,尽可能延长桑葚保鲜时间,尽量在1—2天食用完。
密封保存: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把桑葚洗净后全部放进去,撒入30%至40%的白糖及少许食用盐腌制,将容器的盖子密封好,然后冷藏保存。
冷冻保存:将桑葚洗净沥干水后装入保鲜袋中,封口后置入-18℃速冻,可存放数月。
加工保存:家庭常规方法有3种,一是桑葚干,把剪掉叶柄的桑葚放到太阳底下晾晒,待大部分水分蒸发后,把果干装到保鲜袋里保存;二是做桑葚酱,把剪掉叶柄的桑葚加入适量白糖,搅拌腌制10分钟后放到锅里熬制成粘稠的果酱(先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熬),晾凉后装进玻璃瓶放入冰箱冷藏;三是自制桑葚酒,果实洗净后装入玻璃瓶中,根据口味添加适量冰糖,然后灌入酒精度较高的纯粮酒直至没过桑葚,密封后置于阴凉通风处。
相关链接
如何区分马桑果和桑葚
春季,一些地方可能会发生食用“桑葚”中毒的情况。但有些人中毒往往不是因为一次性吃了太多桑葚,而是不小心误食了外表和桑葚长得很像的马桑果。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等,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多见于我国南方各地,因外形酷似桑葚,被人当成桑葚误食后会导致中毒。马桑果中毒反应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轻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症状,重型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症状。马桑果中毒发病较快,误食马桑果的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
马桑果的颜色和外形和桑葚看起来很像,但也有明显不同:一是果形和叶形不同,马桑果呈球形,叶子是对生的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是聚花果,叶片呈卵形或宽卵形。二是果实大小不同,马桑果果小,像珍珠形状,桑葚果大,肉厚。(李建整理)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桑葚含糖多 食用应适量
清明过后,紫嘟嘟、红艳艳的桑葚映着春光陆续上市。无论是在各类“土味儿直播间”,还是社区团购点,素有“养肾果”之誉的桑葚都是人气颇高的水果。然而,网络上也流传着不少“桑葚吃多了会中毒”的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该如何选购食用桑葚呢?
选购:染色桑葚不要买
我国栽培桑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发现,周朝后期,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而味甜汁多的桑葚,更是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喜爱的鲜果。
桑葚又名桑果、乌椹等,《中国百科大辞典》里说桑葚是“由多汁的单花浆果集成穗状的聚花果”。桑树的品种很多,它们所结的桑葚有黑色、紫红、鲜红、白色和黄绿色等不同品种。目前,市售桑葚以紫黑色品种为主。现代研究表明,桑葚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易于吸收的多糖、维生素及有机酸、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营养物质,常食有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细胞生长、促进新陈代谢等。
“深树鸣鸠桑葚紫,午风团蝶菜花黄。”每年4月到6月,从南到北,累累果实陆续挂满桑树的枝头。如何挑选新鲜优质的桑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果品质评价与加工岗位科学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员肖更生提醒消费者留意以下几点:
看形状,好的桑葚颗粒饱满坚挺、个大肉厚、表面有光泽,以圆形或蚕形为佳。
看表面,成熟的桑葚外表质地油润,黑桑葚的颜色黑中透亮,红色桑葚则红艳似火。同时,好的桑葚果实颗粒完好无破损,没有汁水渗出。如发现桑葚外面颜色较深,而里面颜色较浅,那么有可能是经过染色的,消费者应谨慎购买。
食用:适量食用莫贪多
桑果属于聚合浆果,皮薄易烂,表面凹凸不平,难以清洗。食用前应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以去掉表面可能附着的灰尘等,然后再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浸泡5分钟。浸泡时注意不要把桑葚蒂摘掉,以免残留的农药随水进入果实内部。
桑葚是首批入选国家药食同源名录的品种,民间有“一颗桑葚七味药”的说法。桑葚的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除了鲜吃,还可以入药或者制作桑葚汁、桑葚膏、桑葚酱、桑葚酒、桑葚干等。肖更生团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桑葚含有的多糖等成分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预防保护作用。消费者除了食用新鲜桑葚,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些品质有保障的桑葚加工制品。
不过,桑葚虽然味道美、优点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酣畅地享用。
肖更生解释说,中医认为桑葚是寒凉食物,脾胃有虚弱或者脾内有寒气的人,不要一次性吃得太多,尤其是未成熟的桑葚,酸含量较高,对肠胃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发消化系统自身免疫性机能反应,所以更不能吃。另外,市场上售卖的桑葚基本都是果桑品种,对比传统的桑树品种,果桑含糖量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如果喜食桑葚,应该在血糖达标后适量食用。
保存:保鲜加工方法多
桑葚的保鲜保存相对较难,未做保鲜处理的桑果在常温下12—18小时即开始霉变,1—2天即变色、变味、腐烂。肖更生团队研究发现,桑葚保鲜的主要病害由其表面的毛霉、链格孢属、青霉菌等真菌性病源菌引起,目前市场上桑葚保鲜普遍采用高锰酸钾、山梨酸钾、次氯酸等化学处理法保鲜,效果非常好。
对于家庭保存桑葚,肖更生建议消费者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保鲜保存:将采摘回来的桑葚直接置入底下垫有桑叶或软海绵的保鲜盒中,用保鲜膜密封覆盖容器口,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进行冷藏,可以减少桑葚呼吸作用出现,尽可能延长桑葚保鲜时间,尽量在1—2天食用完。
密封保存: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把桑葚洗净后全部放进去,撒入30%至40%的白糖及少许食用盐腌制,将容器的盖子密封好,然后冷藏保存。
冷冻保存:将桑葚洗净沥干水后装入保鲜袋中,封口后置入-18℃速冻,可存放数月。
加工保存:家庭常规方法有3种,一是桑葚干,把剪掉叶柄的桑葚放到太阳底下晾晒,待大部分水分蒸发后,把果干装到保鲜袋里保存;二是做桑葚酱,把剪掉叶柄的桑葚加入适量白糖,搅拌腌制10分钟后放到锅里熬制成粘稠的果酱(先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熬),晾凉后装进玻璃瓶放入冰箱冷藏;三是自制桑葚酒,果实洗净后装入玻璃瓶中,根据口味添加适量冰糖,然后灌入酒精度较高的纯粮酒直至没过桑葚,密封后置于阴凉通风处。
相关链接
如何区分马桑果和桑葚
春季,一些地方可能会发生食用“桑葚”中毒的情况。但有些人中毒往往不是因为一次性吃了太多桑葚,而是不小心误食了外表和桑葚长得很像的马桑果。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等,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多见于我国南方各地,因外形酷似桑葚,被人当成桑葚误食后会导致中毒。马桑果中毒反应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轻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症状,重型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症状。马桑果中毒发病较快,误食马桑果的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
马桑果的颜色和外形和桑葚看起来很像,但也有明显不同:一是果形和叶形不同,马桑果呈球形,叶子是对生的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是聚花果,叶片呈卵形或宽卵形。二是果实大小不同,马桑果果小,像珍珠形状,桑葚果大,肉厚。(李建整理)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