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治好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治好吗?看病变时期
门诊有个病人问我,
“孙医生,我的脚又麻又痛,夜间根本睡不着觉,神经病变还能治好吗?”
说着,掉下了眼泪。
这是一个退伍军人,曾经参加过战争的军人,可以想象,周围神经病变对他的折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非常高,在刚诊断的糖尿病的病人身上,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就达到了60-90%,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可以想想几乎所有的糖尿病人最终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主要在于感觉神经的异常,患者会感觉足部热凉麻木、蚁走、疼痛等感觉,夜间会更加明显。因为感觉迟钝,自我保护的能力下降,还非常容易出现足部的破损,导致糖尿病足,有截肢的可能。
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那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治好吗?
可以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旦发生,很难完全恢复。
治疗的效果,主要看糖尿病周围神经变的时期。不同的发病时期,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时期非常难以界定。
早期的诊断,早期的营养神经治疗可以把神经病变对身体损害降低到一个最低的程度,症状会有一个明显的好转,此时保持血糖稳定,就能减少病变加重的可能。
但是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患者往往是没有一个明显的症状,所以很难发觉,到了出现症状的时候呢,已经不是早期了。
所以已经是中晚期的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起来就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而且效果也不是那么好,所以说积极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出现糖尿病;定期进行体检,来尽早的发现糖尿病,严格保持血糖平稳,稳定血脂、血压水平,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复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的病变,尽早的进行营养神经治疗。当周围神经病变比较明显的时候,要注意足部保护,防止破损及感染,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变进展。
综上所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避免糖尿病发生,平稳血糖减少神经病变出现。因此进行预防非常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变最好的治疗时期。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围神经病变,要怎么办?
有位患糖尿病的老患者和华子说,感觉自己的手脚发麻,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糖尿病引起了周围神经病变,这是个什么病,以后要怎么治疗呢?
华子说,患糖尿病的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长期患病的人群,超过10年的糖尿病人,有半数的人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但疾病形成机制现在尚不明确,所以治疗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现在人们还没有弄明白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确切机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有关。从而导致了微血管病变、DNA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炎症、细胞营养障碍等多种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伤。
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就是在四肢远端出现灼烧、针刺、蚁走、麻木、疼痛等多种感觉异常。同时也有可能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导致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调节异常、消化不良、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多种症状。
不过此病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式,出现上述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在排除了血管炎症、脊椎疾病、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其他因素影响后,可考虑发生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中,最主要的是“山梨醇蓄积假说”。人体的血糖(葡萄糖)正常代谢时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进行有氧代谢,最终会生成水和二碳化碳;二是进行无氧代谢,生成乳酸。
但是当血糖过高时,主要代谢途径无法利用全部的葡萄糖,就会使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增多,使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山梨醇。大量的山梨醇蓄积,就会引起周围神经损伤。
所以说,高血糖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原因,治疗的关键就是控制好血糖,一般来说,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内,就可以较好地预防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不确切,可能有多个危险因素,所以药物治疗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1、改善代谢紊乱:可以使用依帕司他,这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止葡萄糖进行旁路代谢,减少山梨醇的生成和蓄积。
2、对抗氧化应激:可以使用硫辛酸,这是一种B族维生素,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可以抑制蛋白质糖基化,并且也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
3、改善微循环:可以使用胰激肽原酶,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对神经组织的营养和氧气供给。
4、促进神经修复:可以使用甲钴胺,促进神经细胞的核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促进轴突的运输功能与再生。
5、缓解疼痛症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是疼痛,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止痛治疗。抗抑郁药物、抗神经痛药物、中枢性镇痛药物,都可以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止痛治疗,具体药物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结一下,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是引起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但疾病机理现在并不明确,药物治疗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具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和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血糖控制不佳,又添并发症中医辨证施治有助改善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彬
李阿姨今年60岁,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多年,血糖控制欠佳,近期总感觉口渴多饮,胸闷心悸,想寻求中医治疗。后来,家人带她找到在郑州张仲景国医馆河医门诊坐诊的主任中医师、张仲景国医馆特聘专家牛攀东问诊。
牛攀东对李阿姨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得知她口渴多饮,胸闷心悸,自汗,便溏,手足麻木,舌淡,苔薄白,脉左寸弱,关弦尺沉,右寸浮,关弱尺沉,日常服用降糖类药物。过经一番望闻问切,综合辨证为消渴,胸痹(气阴两虚,心脉瘀滞);通俗来讲,就是II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应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遂开具处方:生脉饮合丹参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7服,水煎服,日1服,早晚两次分服。
经过四诊,不断调方,李阿姨餐前血糖降至5.8mmol/L,血糖整体平稳。
牛攀东介绍,临床数据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果,李阿姨就是典型的糖尿病患者并伴有心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时间长,治疗难度大,经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