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并发症能治好吗(糖尿病并发症能治吗)

重症医生张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最丑陋的并发症该如何治疗?医生: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

之前,张医生收治了一位很少见的过敏病人,他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住院的。住院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静点还不到半个小时,就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送到张医生的病房进行抢救。

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种抗菌药物前几天他还用过,而且不是那种非常容易引发过敏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通过这件事,起码给了我们3点启示:

  • 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只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会引发过敏反应,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 之前使用过的药物,即使没有发生过敏反应,也不敢保证再次使用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 即使是现代医学,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充满了各种挑战,没有挑战,就没有知识,更没有现代医学的进步。

当然,咱们今天想要了的并不是过敏反应,而是这位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朋友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这位病人之所以要使用,是因为他患上了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严重且治疗费用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

所谓的糖尿病足是指初诊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病史的朋友,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或周围动脉病变,也可以二者同时出现。朋友们也可以把糖尿病足理解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并发症。简单来说,患病的朋友的脚趾会慢慢的变黑,发臭,可以伴有严重的缺血性疼痛。这种疾病不但丑陋,还非常可怕。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吗,为何日常生活中提及的并不多呢?我国14 省市 17 家三甲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2018 年住院慢性创面的常见原因为糖尿病与感染,2007 至2008年为糖尿病与创伤,而1996年糖尿病仅占慢性创面病因的4.9%,这提示我们,目前我国慢性皮肤创面的病因与发达国家已经非常相似 ,都是糖尿病导致的。

新近调查发现,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病人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治愈后的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31.6%。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糖尿病足朋友的年死亡率为 14.4%,而截肢后的5年死亡率高达40%。因此,预防和治疗足溃疡可以明显降低截肢率及死亡率。

不过,这类并发症并非一个优点都没有,在所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足病是相对容易识别、预防比较有效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病一旦诊断,医生会对患病的朋友进行分级评估 ,一般把这类病人分为5级:

  • 0级: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无溃疡,这种预防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 1级:足部表浅溃疡,没有感染征象,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
  • 2级:有较深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 3级:深部溃疡,有脓肿或骨髓炎;
  • 4级:局限性坏死,可以发生在足的各个部位,不一定只发生在足趾,其特征为缺血性坏死,通常合并神经病变;
  • 5级:全足坏死

糖尿病足病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但预防则比较有效。所以,所有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每年都应该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观察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病变,评估目前神经病变的症状,看看有没有疼痛、烧灼、麻木感和感觉异常,有没有下肢血管疾病,如下肢疲劳、跛行,通过这些来判断溃疡和截肢的危险程度。

朋友们也可以在家中自己观察,包括我们的足是否有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下肢是否怕冷,足部的血管是否能摸得到搏动,足部的感觉功能是否有减退。如果足部动脉搏动正常,感觉也没有减退,没有足畸形以及没有明显的其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属于无足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可进行一般的糖尿病足病预防。

在这里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系统的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学习,是可以减少糖尿病足病高危病人足溃疡的发生,降低复发率和增加无溃疡事件的生存率 ,降低截肢率,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生活质量的。

但是,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绝大多数糖尿病朋友都是缺乏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的,而且,大部分是未接受过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的教育。这个锅不能全让患病的朋友去背,临床医师的态度也非常重要,他们决定了朋友们对于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正确进行日常足部护理实践 。这些健康教育措施,可以使患病的朋友早期发现前期病变,加强自我行为管理。

注意了,敲黑板了,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关键点在于:定期检查自身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识别出这些危险因素;学会进行足的保护;穿着合适的鞋袜;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内容包括10点:

  1. 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足趾间;有时需要有经验的他人来帮助检查足;
  2. 定期洗脚,用干布擦干,尤其是擦干足趾间;洗脚时的水温要合适,低于 37 ℃;
  3. 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4. 避免赤足行走;
  5. 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
  6. 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或异常;不穿过紧的或毛边的袜子或鞋;
  7. 足部皮肤干燥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8. 每天换袜子;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9. 水平地剪趾甲;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 ;
  10. 一 旦有问题,及时至专科医师处诊治。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相关内容还有很多,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赘述了,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头条首发大赛##头条创作挑战赛##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还能活几年?关键看这一点!

糖尿病并发症是患者普遍担忧的问题,不仅因为它们带来的不适症状和身心健康危害,还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寿命缩短。研究数据显示,未能有效控制的糖尿病并发症可能会使患者寿命缩短8至10年。然而,如果患者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通常不会影响寿命。

在本期内容中,我们将分享两位糖尿病患者的故事,他们面对并发症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也大相径庭。

案例一

我曾接诊过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他患有2型糖尿病已有3年。尽管患病时间不长,但他已经开始出现并发症。患者对于网上关于并发症可能缩短寿命的说法感到非常紧张,子女也很担忧,于是带他来诊所就诊。

患者自述血糖波动大,有时低至8点多,有时高达13点多,尿糖三个加号。他口服甲苯磺丁脲和格列齐特。3个月前,他开始感觉双腿发凉、发麻、疼痛。面部、眼睛、嘴角和手指时常发生痉挛。

他口渴且饮水多,尿量也多,食欲不振,有时感觉呼吸困难,手脚无力,稍微活动就会喘息,感到非常疲劳。走五六分钟就会头晕眼花,需要停下来休息,还有喘息的症状。

检查发现,患者舌质暗紫,脉象濡细而涩。显然,他出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并发症。经过辨证,我为他开了以补气化瘀为主,同时清热化湿的方剂。

经过调理,他的不适症状得到了缓解。现在,他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血糖波动很小,不适症状也没有反复。

案例二

另一位糖尿病患者年仅45岁,他在第一次就诊时是坐着轮椅来的,四肢细瘦,形容枯槁。经过询问得知,他因为脚痛无法行走。实际上,他在5年前就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但因为觉得自己年轻,所以一直没有服药,也没有进行复查。

1年前,他开始出现手麻、脚痛和体重骤减等症状,但他并没有重视。直到双脚疼痛加剧,尤其是晚上和行走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附近的医院被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医生告诉他,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或截趾手术。这位糖友感慨万分,后悔没有早点处理问题,否则现在不会有这么多困扰。

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分享这些故事是为了提醒大家重视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等到病情严重时才追悔莫及。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建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使用甲钴胺。但甲钴胺并不适合所有人,且最多使用一个月,如果没有效果就不能继续使用。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中医调理,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缓解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后果很严重,科...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要命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1. 一说糖尿病,谁的身边没有几个糖尿病的亲戚朋友,甚至有家族遗传倾向。可是您知道吗?糖尿病看似不疼不痒,没有什么感觉,其实糖尿病为严重的是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1、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最常见也就是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四肢麻木,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四肢灼烧感或蚁爬感等感觉症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四肢疼痛、行动能力丧失。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危险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昏迷死亡。是由于胰岛素不足以及升糖激素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常呈急性起病。在起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进一步加重甚至昏迷。

→3、高血糖高渗状态。也叫做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多见于年龄较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不少患者在发病前并不知道自己存在糖尿病,主要特点是血糖极度升高,大多在 33.3mmol/L 以上(自测血糖时血糖仪会显示“H”,即血糖过高而测不出数值),但却没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表现。高血糖高渗状态发生隐匿脱水严重,病死率高,故更应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重视。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定期眼科随访,防止进一步加重甚至失明。

→5、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常见且危害性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典型临床特征为进展性蛋白尿和渐进性肾功能下降,晚期可出现严重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不管目前您的家人朋友处于糖尿病的什么阶段,都要控制血糖的稳定才能避免并发症增加或加重,一定要动态监测血糖水平。

关注乔医生,后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康复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