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叶茶能治糖尿病吗(石竹叶是什么茶)
石竹茶竹叶、淡竹叶植物种类不一样,药用价值也不同
市面上常见的一种花草茶,人称石竹茶,也叫竹叶青,身边不少人把它误认为是竹子的嫩叶,其实两者大不同。
石竹茶,俗称竹叶青,它是石竹科石竹子的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野瞿麦。
石竹茶能清解暑热、利水消肿、破血通经、明目轻身,叶色青绿诱人,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花草茶饮品,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流行多年。
石竹
四川峨眉山、雅安等地,也产竹叶青,但那是一种炒青绿茶,产自高山茶园,形似于河南信阳毛尖。
竹叶,禾本科竹子是一种多年生乔木或灌木,四季青翠,种植区域广泛,种类繁多,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竹叶就是其枝条上的营养叶。竹叶最初生发出来的卷状嫩叶,也叫竹叶卷心。
竹叶药用价值也很高,有清心除烦,利尿生津的作用。常用来治疗热病口渴,心烦面赤,吐血,流鼻血,口腔糜烂,口舌生疮,小便不利等症。竹叶卷心更偏重于治疗心火过旺、神志不清等症。
淡竹叶
淡竹叶,民间也称长竹叶、迷身草、山鸡米等,因其地下根基形似于麦冬,有些地区也称之为竹叶麦冬。入药部位是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茎叶。淡竹叶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极为广泛,多为野生。在南方常用来作为生产加工清凉消暑的凉茶原料。
淡竹叶味道甘淡,药性偏寒。能清热除烦,利尿通淋。常用来治疗热病口渴,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热病神昏等;还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涩热灼痛等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对于小儿夜睡不安,哭闹不宁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从药用价值上来看,淡竹叶与竹叶功用相似,但特点又不尽相同。两者相比,竹叶有着较强的清心除烦的作用;淡竹叶以泻见长,善于利水渗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竹子
在我国长江流域,有一种野生矮竹,它与苦竹等竹叶不同,它的叶子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矮竹也常被用来作为景观植物栽培,人们习惯有它的叶子包粽子。叶子中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K、B1、B2,钾、镁等物质,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富含钾离子,能控制体内盐分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的症状。有利尿作用,对慢性肝炎也有疗效。
想了解更多中药养生知识,请关注,蒋驰学为您分享,共同学习和进步。
中药名方竹叶石膏汤,清胃火,除烦热,补元气,可解一切烦热之症
最近碰到一位患者,长时间低热,体温在37.2-38.4之间,多汗、心烦、口渴、失眠、便秘,一张嘴说话,口气就特别大。患者舌红少苔,舌面裂纹明显,一看就属于胃火旺盛、气阴两虚所致,且患者属热邪轻而津伤重者,于是开方竹叶石膏汤,用药第二天,患者就反馈低热已退,药效特别明显(核酸结果阴性)。
热淫于内,则身热汗出;热扰神明,则心烦少寐;气阴不足,胃失和降,则浊气上逆而神疲短气,饮食不思,干呕呃逆,呛咳。伴有舌瘦小,质红少苔,或剥苔,或有裂纹,脉象虚数,渴欲饮冷,便干,尿赤等少阴不足,阳明有余之状。故须一面滋阴益气,一面清泄火热。
有这个功效的有两个方子,一个是竹叶石膏汤,适合热邪轻而津伤重的患者;另一个是白虎加人参汤,适合热邪重而津伤轻的患者。今天我们着重讲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该方由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七味中药组成。
方中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清热除烦,两者组合,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药,主要治标。人参益气养血、麦冬养阴生津,共为臣药。半夏和胃降逆止呕,粳米甘平益胃,共为佐药,用来治本。另外半夏生在夏至前后,为大自然阴阳交会之期,故可引阳入阴而使阴阳交会,改善烦躁不寐。甘草为益气和中,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还能调和药性,为使药。
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实为清补两顾之剂。
本方适合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患者使用。“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胃失和降”是应用竹叶石膏汤的主症。
主治病症:虚热、扁桃体炎、牙痛、肺炎、流脑、麻疹、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口腔溃疡、胃脘灼痛、神经性呕吐、顽固性呃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肺结核、糖尿病、长期咳嗽、小儿夏季热、中暑、烦热等。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气分热盛,可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
竹叶石膏汤治胃痛案杨女士,28岁,胃灼痛月余,久治不愈。口渴喜饮、心烦易怒、食欲不振、经常干呕、形体消瘦、精神不振、便干尿多。舌质红,苔薄白。
究其原因,因暑热之天爬山所致,回家饮用藿香正气水后诸症好转,惟余腹痛之症。综合辨证为暑热伤津、胃络失养所致。开方石膏、党参、麦冬、炙甘草、粳米、天花粉、白芍、竹叶、半夏、川楝子、牡丹皮。用药三天,患者腹痛稍减,用药8天,心烦、口渴、干呕之症减轻,腹痛不再,用药15天,诸症消失。略调上方后,续服7天以收尾。
冯女士,25岁,打嗝月余。嗝声急促,频频发作,声音低沉,低热不退,心烦微汗,头痛频作,渴喜冷饮,腹胀,无食欲,气短乏力,怠惰嗜睡,形容消瘦,面赤唇红,舌质红,舌面无苔,舌中裂纹深。咨询病史,患者月前曾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五天,烧退后开始不受控制打嗝。
综合辨证为津伤气损、胃失和降所致。开方竹叶、石膏、红参、半夏、炙甘草、柿蒂、粳米、麦冬、石斛、玉竹。用药5天,打嗝明显减少,腹胀减轻,食欲好转。用药15天,打嗝、低热、头痛全消,心烦口渴气短有所改善。遂调整上方药量,患者续服15天,反馈神清气爽、诸症消失。但是观其舌苔,舌质依然红、裂纹虽减轻但并未消失。遂开方人参、石膏、前胡、黄芩、葛根、麦冬、竹茹,调理月余,舌质正常,舌中裂纹消失,遂停药。
史先生,46岁,心烦失眠、口干舌燥一年有余。心情差,脾气急,腹胀有灼热感,两肋胀痛,盗汗,食欲不佳,大便干结,小便灼热,舌质红,舌面少苔。
综合辨证为肝郁化热、脏腑不通所致。开方石膏、竹叶、麦冬、浮小麦、莲子心、生甘草、柴胡、郁金、枳壳、生大黄,用药7天后,腹部灼热感减轻、大便顺畅,用药10天,腹胀、盗汗消失。二诊去大黄,用药15天,心情舒畅,失眠改善。上方略作调整续用15天,失眠亦基本恢复正常,遂停药。
张先生,56岁,2型糖尿病,脾气急,食欲佳,食量大,爱口渴,爱喝水,口干咽干,体重下降明显,经检测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伴随胸闷、多汗、心烦、大便干、小便黄等症状。舌质红、苔少。
综合辨证为阴虚内热型消渴,开方麦冬、五味子、生地、山药、竹叶、生石膏、知母、枸杞、茯苓、葛根、天花粉、肉苁蓉,用药5天,大便顺畅,用药10天,烦渴减轻、胸闷减轻,用药15天,心情舒畅、食量和饮水量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续用上方两月余,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诸症全消,叮嘱患者健康饮食,定时服用降糖药。停药半年后回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韩女士,33岁。咳嗽半年,初由感冒而起,早上严重,痰白黏稠,不易咳出。口苦咽干,口渴喜冷饮,气虚乏力,食欲正常,二便正常。面色微红,目下浮肿,舌红无苔,少津。
综合辨证为热邪未净、气阴两虚所致。开方竹叶、石膏、麦冬、沙参、苏子、甘草、粳米,用药5天,咳嗽减轻,用药15天,咳嗽偶见,咽干消失,仍感气虚乏力。上方加玄参,用药10天,咳嗽、水肿消失,续用5天以巩固疗效后停药。半年后回访未见复发。
竹叶加3味药,空腹血糖降到5.6,降血糖一点也不难
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作用,这与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不谋而合,因此临床治疗糖尿病时常常用竹叶入药。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治疗糖尿病的好方子,竹叶三味饮。
这个方子由竹叶、灯心草、麦冬、夜交藤4味药组成。
灯芯草可以清心火,利小便;
麦冬养阴生津;
夜交藤可以祛风通络。
4味药合用,起到了清热通络、养阴生津的功效,对于早期的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结合一个案例和大家分享治疗糖尿病的思路方法。
患者情况:刚确诊不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9.2mmol/L,餐后血糖正常,有口渴多尿、消瘦、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症状。
综合辨证有些阴虚火旺,治疗上以清心火,养阴生津为主,就选择了这个方子。
患者服用仅一周,血糖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内容仅做科普分享、不做任何药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