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糖尿病(慈禧糖尿病如何治好的)
光绪是被慈禧用砒霜毒死的:历史上的今天满清老佛爷暴毙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七百四十二期】(历史系列第304讲)
历史上的今天,1908年11月15日,至高无上的皇太后慈禧死了,死时七十四岁。有意思的是,光绪皇帝也死了,仅仅比慈禧早1天。这两人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听萨沙说一说。
首先我们看看慈禧的死。
一般认为,慈禧死于慢性菌痢。这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是无法治疗的。
得了细菌性痢疾以后,多要靠人体的免疫力自愈。
如果是老人或者儿童,因体质虚弱无法自愈,最终就有可能导致死亡。古人死于痢疾并不稀奇,甚至美国南北战争中就有2.5万军人死于痢疾。
慈禧患有痢疾时已经70多岁,身体衰弱。因反复腹泻导致身体逐步衰竭,最终于死前几天急性发作,导致慈禧休克昏迷。
醒来以后,慈禧知道时日无多,开始安排后事。
11月15日,慈禧就一命呜呼了。
自然,现在医学也有其他看法,比如认为慈禧是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慈禧从40岁开始,就有着多饮、多食、消瘦、长期腹泻、烦躁等症状。
在50多岁时,慈禧曾经一次重病了大半年,这可能是第一次爆发糖尿病并发症。
太后太上皇患上糖尿病,也不稀奇。在皇宫中饮食都是高脂高热,可以一天多餐,又几乎不运动,不得糖尿病都难。
慈禧死于疾病是肯定的了,她活到76岁也算够本了。
关键在于,37岁的光绪也死了,却仅仅比慈禧早死1天。
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慈禧带着阴暗的笑容对儿童溥仪说:昨天,皇上龙驭宾天了!他死了!
诚然,光绪有很多慢性病,比如肺病、肾亏之类,但均不致命。
有意思的是,早在10月溥仪就被带进皇宫,目的就是准备继位。
说明,慈禧已经预测到光绪会死。
作为慈禧,她当然希望光绪死在她的前面!
原因很简单,他们两人是政敌。
慈禧很清楚,自己死了以后全国就是光绪最大。要废除皇帝光绪,列强们怕是不答应。当年就是为了废除光绪,曾经搞出八国联军侵华这种大事,现在的慈禧更是不敢了。
那么,慈禧一死,光绪至少就是名义上中国皇帝,任何人都必须听他的。
当然,如果慈禧死后满清皇族还有很强悍的权臣,可以仿效慈禧一样将光绪架空。
可惜,满清皇族哪里还有什么人才?能文的鬼子六早死了,能武的僧格林沁也被杀了几十年。剩下的满清权贵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没有一个有用的。
这票人怕是能力还不如光绪,说不定三下五除二就被光绪搞定了。
而光绪执政以后,一定会对付已经死的慈禧,就像当年顺治对付多尔衮一样,甚至会毁墓鞭尸。
显然,光绪一定要死在慈禧前面。
只要他死了,慈禧死后也能睡得安稳。
搞笑的是,光绪却真的死了,仅仅比慈禧早1天。
有这么凑巧的事情吗?
当然不是了。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中,明确说光绪是害死的: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
看来,溥仪判断力还是不错的。
本世纪初,国家历史考古专家,花费5年时间对光绪死因进行研究。他们对光绪的头发和衣物进行法医学检测,发现光绪生前服了大量的砒霜,远远超过致死量。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而仅在光绪帝部分衣物和头发上检出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专家联合撰写的《清载湉死因研究工作报告》,认为光绪显然是被毒死的,绝非自然死亡。
这也符合光绪生前的惨状。
名医屈桂庭他的回忆录中说:“光绪在临死前3天,在床上不停地翻滚,并且不停地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脸色发暗,舌头又黄又黑,明显是中毒症状。”
那么,光绪是被毒死的,下手的人是谁?
袁世凯?当然不可能,他不过是个军机大臣,慈禧刚死就被发配回家,完全没有这种能力。
李莲英?区区1个太监,绝对没有胆量冒着诛九族的危险谋害皇帝。
况且,李莲英和光绪的关系其实不错。
有这个意图又有这个能力杀害光绪的,只有慈禧一人。
慈禧在死前下毒手杀死了光绪,这才出现两人死亡时间仅仅差1天的怪事。其实,慈禧还是光绪的亲姨妈呢!
慈禧用尽心思,试图死后能够在地下安睡。
搞笑的是,最终她的墓还是被孙殿英毁了。
如果慈禧能学学明治天皇主动改革,又怎么会落到这种下场!
闲话慈禧的“御医”
“御医”又称“太医”。是古代专门服务于皇帝内廷以及高官显贵的医生。虽然服务于朝廷最高层,但是“御医”的社会地位却并不特别高。而且工作环境相当严苛,稍有不慎轻者下狱,重则丧身。
有名的神医华佗,就是因为建议给曹操开颅手术,没想到被曹操给下了大狱,死在里面。前秦苻生牙疼,找来太医令程延看牙,程延看后,认为吃枣过多所致,苻生听后大怒,竟然因此将程延斩杀。明朝嘉靖年间,皇宫宫女不堪嘉靖的虐待,起义诛杀嘉靖,差点勒死这个治国无道,虐人有术的皇帝。御医许绅赶到时,嘉靖据说已经“气已绝”,当即下药,经过几个小时抢救,竟然救活过来。可是许绅却因此得了“惊悸”,最后因此而死掉。治病能够治到医生把自己吓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治疗过程中如何的心惊肉跳了。
清朝时,咸丰帝病死避暑山庄,慈禧和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肃顺等顾命大臣打倒,垂帘听政。经过同治与光绪两朝,成为朝廷真正的统治者。她一生左右政坛四十七年,其权力无人可以撼动。同时,她养尊处优,终日享受肥甘厚味的食物,却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疾病缠身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太医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了她贪图长生,追求享受的御用工具。而御医则变成随叫随到的听差和奴才。
从史料来看,慈禧的疾病大致有几类。一种是常见的妇女疾病。一种则是因为饮食而起的。慈禧爱吃油腻食物,尤其嗜好肥鸭,故长期患有脾胃病。光绪元年十一月脉案中有记载:“心脾不足”、“形体仍瘦”、“气怯身软”、“神虚未易安眠”、“晚间腰热、足心热”,等种种症状。一直到光绪末年,这些状况都断断续续,没有彻底改观。还有一种是折磨慈禧晚年的疾病。如“面风”、“消渴”、“痔疮便血”。“面风”,现在一般称为面部神经痉挛。“消渴”,即是糖尿病。
慈禧地位尊贵,且属高寿,在她一生,给其诊治的“御医”有很多,但是有两位则时间最长。一位是庄守和,从光绪元年,即1875年十一月开始,一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都可以看到他给慈禧开列的处方。当时的庄守和是太医院“院使”,也就是太医院“院长”,按照规定,他的级别属于正五品。但是因为多年辛劳,蒙受特别恩典,赏给二品顶戴花翎。这可以说是无上的殊荣了。另一位时间较长的御医是李德昌,从光绪元年到光绪十四年,也就是1875年开始,到1888年,断断续续都可以看到他的处方。
慈禧晚年,还有一位叫张仲元御医颇受重视。慈禧去世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也就是1908年11月15日的下午一点到三点期间。在她临终前一两天,病情出现“气虚痰生,精神萎顿,舌短口干”等症状时,张仲元还曾随侍在旁开列处方,足见为其信任和重用。
除了以上,还有两位御医值得着重细说。一个叫薛福辰,一个叫李德立。
薛福辰字抚屏,江苏无锡人。精于医学,声名远播。慈禧患病后,召入北京进行诊治。经过他的细致诊治,疗效显著。慈禧康复后,还亲自撰写“职业修明”四个字的匾额赏赐他。如此功成名就,本来应该载誉回乡,但是,慈禧却不准他出京。要求他“西圣新恙悉愈”之后,还要“旧恙一一就愈,方许报安”,这在当时称之为“请太平脉”。薛福辰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在京城待下去。不料,就在薛福辰为慈禧治疗疾病期间,他的老家瘟疫流行,妻子儿女都染上瘟疫,次女竟然因此而去世!
薛福辰的弟弟,曾经给某友人的信函中感叹道:“抚兄(薛福辰)以回天妙手,而眷属皆不免于病,所谓木匠缺床足不能自理者也”。在薛福辰小心翼翼的给皇太后治病期间,自己的女儿却因为不能及时救治死去,这种痛苦和委屈,想来,必定有苦难言,有怨难诉。一般来讲,医生为患者治好疾病,一定会庆贺,而御医则不然。薛福辰给慈禧治好了病,享受了恩赐之后,仍然患得患失,忧心忡忡。他的弟弟给某友人信中写道:“得悉抚兄近况,医事近稍顺手,技穷势绌,渐自隐退”。又说:“此事担荷至巨,未知何时可了?”薛福辰自己曾说:“医事千回百折”“鄙人此次之事,系勉竭驽钝,幸免大戾,然竟将太医及天下诸名医得罪矣”。治好了太后的病,竟然得罪了天下的医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能够看到,他的进退两难,极其矛盾的心理。
而李德立是太医院的一名御医。他见到薛福辰治疗慈禧的病,逐渐痊愈,饮食和睡眠已经复原,以为到了这种地步,邀功取宠的机会已经到来,因此千方百计的“营求”,列了一个方子,“竟蒙圣上试服”,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慈禧吃过药后,竟然“通宵不寐,并见肝风大动”,于是“举朝震恐”。在这紧要关头,还是由薛福辰又拟了一个方子,进呈给慈禧,“一服而新症悉平,眠食康复”。慈禧大怒之余,于是传旨立即将李德立交由刑部治罪,后来还是经内务府大臣,叩头保奏,才得以宽免。但从此之后,再也不允许李德立给慈禧开列处方了。
所谓“伴君如伴虎”,大臣如此,在皇帝、太后身边的太医,同样如此。“圣上”有病,治坏了,大罪,治好了,日子照样不好过,像薛福辰和李德立这样的就是明证。而太医院中相互嫉妒,彼此排挤,上下其手,结党营私种种黑暗,只是黑暗制度下,小小的一叶,更多的黑幕则隐藏在沉沉历史当中,不为外界所知了。
春天养生好时机,适合吃的食物,清理肠胃,养颜护肤,谁吃谁受益
杏鲍菇
杏鲍菇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于增强肠胃蠕动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帮助便秘患者润肠通便,排除体内毒素,进而保持皮肤光泽、改善肤色暗沉的状况,驻颜护肤。杏鲍菇内含铁质丰富,可以有效的调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等症状
海蓬菜
海蓬菜是生长在海滩、盐碱滩涂沙地,有梗无叶的绿色植物,生长期约220天,其中有50~60天可以保持青嫩鲜绿枝茎。海蓬菜中富含维生素C,还含有18种氨基酸,是有益人体的绿色保健食品。用海蓬菜包饺子、包包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红豆杉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一种红豆杉属的植物。1994年红豆杉被我国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同时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红豆杉干果是一种天然植物精华,中医认为红豆杉性平味淡,归肾经,能够温肾通经、利尿消肿、祛邪散结。对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尿酸高有非常好的疗效,推荐这类朋友长期饮用。
香橼
香橼,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香圆亦可整个或对剖两半后,晒干或低温干燥。中国的香橼也有故事,老佛爷慈禧就常在房间里放着一缸的香橼和别的水果,她也不吃,就放在那里,十天半月后让宫女撒掉,赐给宫女们分食,再换上新鲜的。旁人不知道缘由,以为是老佛爷脑子进水,也有人说她佛心善意对宫女们好。其实,她是将香橼当作了空气净化剂,而且是环保型的净化剂,香橼散发的气味让空气新鲜而好闻,等到香气耗尽时,才让宫女们消灭掉它们。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