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也会得糖尿病(儿童也会患糖尿病吗)
儿童也会得糖尿病?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需警惕!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吴娜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不会得这种病,但事实上,在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中,儿童并不少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率明显上升,儿童患糖尿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那么,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为此《北方名医》栏目组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副主任吴娜……
出现哪些症状时,提示孩子血糖可能出现问题呢?
当孩子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时,家长需警惕孩子的血糖。在1型糖尿病中,几乎所有儿童患儿起病时,至少会有“ 三多一少 ”4 种中的1 种表现,部分儿童患儿还有夜间遗尿的表现。初次就诊时,常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深呼吸或者大呼吸、呼气中带有烂苹果味,此外,还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2型糖尿病的儿童患儿,常喜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易合并代谢综合征表现,比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黑棘皮病、脂肪肝等。
糖尿病年轻化的原因有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体重因素、精神因素等。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患有糖尿病的概率会比较高。
2、饮食因素
如果儿童经常吃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比如蛋糕、糖果、油炸食品等,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膳食,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吃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
3、体重过重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合理饮食,经常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体重过重,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4、精神因素
如果儿童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出现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何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1、要注意饮食。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
2、要适度运动,目前很多孩子的运动量太小。
3、一定要控制好体重。大部分儿童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是体重超重的人。
专家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要管住嘴、迈开腿,避免暴饮暴食,注意清淡饮食。此外,口干、明显消瘦、多饮、多尿等都是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对此要引起警惕。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特邀嘉宾
吴 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编辑:刘少宇
审核:于波
监制:蔺颖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6:50
重播时间:次日06:25
儿童也会得糖尿病?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需警惕
啥?!孩子也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包括新生儿、儿童在内的任何年龄
都可能得糖尿病
↓↓↓
01
什么是儿童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一般是指在15岁之前发生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缺乏而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02
儿童糖尿病的分型
WHO新共识将糖尿病分为6个亚型,与儿童关系密切的主要有4种亚型:1型、2型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混合型糖尿病。其中以1型糖尿病(T1DM)多见,占90%左右,因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所造成;1型糖尿病与胖瘦无关, 甚至很多确诊的孩子体型偏瘦。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相对缺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儿童逐年增加,故2型糖尿病正在呈上升趋势,近期研究发现,在新发生的儿童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比例达到40~80%。
03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型糖尿病起病多数较急,常见症状是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体重下降,即为“三多一少”。婴幼儿多尿多饮不易发现,此外,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呕吐、腹痛、乏力、精神不好、食欲减退等,这些往往提示孩子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约20~40%的患儿第一次就诊时表现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发病较隐匿,多见于肥胖儿童,有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部分患儿伴有黑棘皮症,多见于颈部或腋下;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眼底病变、脂肪肝等慢性并发症。
儿童糖尿病严重未控制者可出现生长落后、身材矮小、肝脏增大和智力落后等症状,晚期可有白内障及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还可发生蛋白尿、高血压等,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04
儿童糖尿病的诊断
1. 空腹血糖≥7.0mmol/L
2. 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且餐后任何时刻血糖≥11.1mmol/L
3. 糖耐量试验2小时时血糖≥11.1mmol/L
凡符合上述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05
一旦患了糖尿病怎么办?
糖尿病的治疗概括为“五驾马车”,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缺一不可。
其中,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所以胰岛素注射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儿,一般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治疗。
06
如何预防儿童糖尿病?
01 注意患病信号
如果孩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皮肤异常色素沉着的黑棘皮等,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及时带患儿就诊。
02 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葡萄糖代谢,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
03 控制体重
肥胖是导致儿童患上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原因,偏爱高油高糖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胰腺负担加重、对胰岛素不敏感,成为诱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04 规律睡眠
睡眠障碍,会使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受损,诱发胰岛素抵抗。保持规律的作息,维护正常身体节律,有助于血糖稳定、改善内分泌、促进各器官发育、提高免疫力。
05 主动体检筛查
对有家族史和肥胖等情况的高危儿童需主动监测血糖。
文/图:儿科 方巧巧
编辑:宣传科 李伟华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儿童也会患糖尿病?医生提醒:别让孩子成为“小糖人”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可能想到就是老年人疾病。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院长王一提醒,儿童也会患有糖尿病,且儿童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很多家长对儿童糖尿病却仍一无所知,儿童糖尿病如不加以控制,还容易诱发眼底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等,随病情的发展或将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直至眼盲。
王一介绍,儿童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大概占到儿童糖尿病的90%,也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是无效的,必须终生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最近几年逐渐增多,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可以口服降糖药。特殊类型糖尿病发病率更低,往往和基因、药物、感染等因素有关。
儿童为什么会患糖尿病呢?是因为吃糖太多导致的吗?王一解释,吃糖多和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进食糖果类食物多,血糖会瞬间升高,为了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人体内的胰岛β细胞会大量分泌胰岛素,长期以往会造成胰岛素抵抗,继而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耗竭,也就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所以,家长还是要尽量避免孩子进食升糖速度快的食物。
很多孩子不会表达,那家长怎么知道孩子是否患了糖尿病,它有什么特殊症状呢?王一介绍,其实通常情况下儿童糖尿病都很典型,主要症状为体重减轻、多尿、多饮、多食,称为“三多一少”,而症状不典型者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容易误诊、漏诊。此外,1型糖尿病儿童可能还伴有易疲劳、视物模糊、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而2型糖尿病症状相对较1型糖尿病轻,多数病前有肥胖史。如果已经发生酮症酸中毒则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脱水、酸中毒、精神萎靡、昏迷等严重状况,家长需要尤其注意,留心着孩子的日常生活,如有以上类似征兆,则应尽快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就诊。
1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很复杂,大多数也没有家族史,让很多家长很困惑,有没有办法预防这个病?王一表示,诱发1型糖尿病的主要是胰岛素自身抗体,而当身体出现多种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自身抗体,那么生活方式做些调整,有可能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让孩子不发生或者晚发生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是个能预防的疾病,大多数胰岛素抵抗是肥胖造成的,所以,从婴儿阶段就要预防肥胖的发生,均衡的饮食结构、充分的运动都是保障胰岛素敏感性的好方法。
“有些胖孩子的脖子一圈皮肤发黑,不是没洗干净,而是胰岛素抵抗的早期皮肤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脖子、腋窝、大腿根出现发黑的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控制了胰岛素抵抗,也就控制了糖尿病的发生,进而也就将眼底疾病扼杀于摇篮,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保护了孩子的眼健康。”王一说。(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