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是吃糖影响吗(糖尿病是不是吃糖得的)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让人上瘾的糖,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致癌、肥胖、糖尿病

小金爱喝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口味甜甜的,他最喜欢。平时口渴了不爱喝水,就用饮料代替,家人都劝他控制一下,可他就是不听。

去年年底,小金发现自己双腿膝盖处疼得不得了,一到医院检查,医生竟然说是痛风症状,可是小金才19岁!按理说,不是老年人才会痛风吗?医生解释道:“小金平时嗜喝饮料,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从而可会引起机体内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糖,隐藏在身边的“合法毒药”

人离不开糖,糖主要存在于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日常吃的主食中,都含有糖分。而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三大能量来源。

比如人在过度饥饿的时候,会出现低血糖症状,此时吃一个糖果,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所以,糖对人体,就好比汽油对汽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天然的未经过深加工的食物,还是各种加工过后的食品以及零食,其中都有糖分的存在。尤其在食品加工制作上,加入糖是为了增加甜味、产生焦化反应进而提升食物的口感。

但是过分的摄入糖,尤其是工业制造的精制糖,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

吃糖过度,会严重影响肝脏的健康。果糖在人体内,会导致肝细胞过速储存脂肪,如果长期喝含糖高的饮料或吃各种甜食,将会诱发非酒精脂肪肝。统计显示,有将近五分之一的英国人患有此疾病。50岁以后,更是高发人群。

吃糖过多易导致糖尿病,这是公认的事实。不过,这并不是说糖直接导致了糖尿病,而是因为糖分摄入过多,患者体内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中和糖原,所以引起血糖增高。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每天只要吃进肚子里由糖分转化来的热量超过了150千卡,得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高出1.1%。

糖分对人体最外显的危害便是使人肥胖。因为糖只提供能量,并没有其他的营养素。如果糖的摄入量超过身体使用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引起超重或肥胖。

摄糖过多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大量的糖分短时间内进入血液,会引发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上升,从而使得表皮过度角化、皮脂分泌增加堵塞毛孔,导致痤疮长出。

另外,糖对胶原蛋白还有糖化作用,糖化会让胶原蛋白劣化,从而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肤色变黄,如果你有注意糖尿病人群,就会发现他们看起来会显老,皮肤也比较暗沉。

最后,吃糖,就等于是在给癌细胞输送能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丛明华医生表示,癌细胞的最大特性就是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比较快,如果一些已经患癌的人在过多摄入糖,无疑就是在火上浇油。而健康的人群,如果过度吃糖,导致血糖始终处在高位运行状态,容易诱发肝癌和乳腺癌。

日本的名和能治医师在《怎样防治癌症》一书中也提到了“糖”与癌症的关系。他认为,癌细胞不像其他细胞那样靠氧呼吸,而是依靠糖酵解作用进行生长繁殖。

这些肿瘤细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强盛,约为血液的20倍。如果使血液流过肿瘤,约有57%的血糖被肿瘤消耗掉。由此可见,癌细胞是很“喜欢”糖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过度摄入糖,指的是人工合成加工后的精制糖,比如红糖、白糖、各种食品中的糖类。我们日常吃的水果蔬菜食物中的糖分,由于结构和性状不同,进入人体后,吸收和代谢也跟精制糖有很大区别,因此,日常生活中正常吃饭的摄入糖分,对人体没有威胁。

存不存在“无糖食物?

在目前的食品加工领域,各种成份的糖类添加都存在。但是,过量的食用糖分,会导致上述各种疾病,所以目前在食品制作领域,不含有单糖和双糖成份的甜味剂,正逐步取代含糖的食品添加剂。这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

根据我国的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固体或者液体食品,每100克或100毫克的含糖量不超过0.5克。所以,很多食品中宣传不含糖,事实上只是含糖量不高。

何况,任何食物中基本都含有糖分,而加工类食品的原料,也都是谷物、肉类、水果菜蔬等这些物质。所以,没有绝对不含糖分的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没有另外添加糖分,是衡量一种食品糖分含量高低的关键。

如何计算、控制每天的摄糖量?

精制糖摄入过多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人类的身体健康。

英国的营养学家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该不超过总热量的5%。我国去年也制定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其中规定要开展“减糖”行动,尤其针对青少年糖分摄入量高的问题,规定要求中小学校以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同时,食堂必须要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的供应。

对成年人而言,除了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摄入含糖分的饮料和食物之外,在正常的饮食中,也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比如不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与其喝纯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如果非要喝,控制在1杯(一次性杯子的量)以内。

总之,成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左右,一定不要超过50克。#清风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无糖食品就是个陷阱 绝对的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健康时报网.2020年6月12日

[2]《你关注自己每天的摄糖量吗》.中国青年报.2019年5月16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糖了?这些饮食误区怎么还是有人信

饮食是管理糖尿病的基础,如果饮食不固定,再强大的药物也治不了您的糖尿病。如果再陷入本文这4个糖尿病误区,糖尿病控制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今天就帮您走出这4个糖尿病饮食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吃水果吗?

孙女士,62岁,确诊2型糖尿病3年,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近段时间血糖控制欠佳,患者分析是食用水果所致,因为水果糖分高,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血糖,就一定不能吃水果。

科学认识如何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单凭水果的口感甜度来判断可不可吃显然是不够科学的。研究发现,水果中含有的糖分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吸收代谢时是不需要胰岛素参与的。另外,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患者反而有益

首先,膳食纤维有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可减少小肠对糖的吸收,使血糖不会因吃东西而快速升高,减少体内胰岛素的释放。

其次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的营养素,糖尿病患者因为产生氧自由基而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时,这些营养素可起到预防作用。

因此水果完全是可以吃的,但是可吃并不意味着随便吃。

吃水果的时机应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一段时间,最好是血糖稳定2-3周以上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7.5%以下。一般在两次正餐中间或睡前1小时吃,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会增加正餐的负担。

推荐糖尿病患者选择: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水果。

误区二:得了糖尿病,不能吃肉

王先生,46岁,确诊2型糖尿病3个月,患者听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全是吃出来的,所以要想控制好血糖,就必须要控制饮食,只能吃素,不能吃肉。

得了糖尿病如何吃肉

药物治疗,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这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见方法,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有这样的误区,饮食控制就是所谓的“饥饿疗法”,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所说的饮食控制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

饥饿疗法早期因热量摄入减少,的确会使血糖、尿糖暂时下降,但如果长时间这样,就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人体活动的能量只能由身体的脂肪分解而供给,其中的产物为酮体,故会引起酮酸中毒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另外过度控制饮食,此时若再使用降糖药物,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发生。

另外只吃素,不吃肉,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得不到补充,也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更易出现感染,所以适当补充蛋白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同样非常重要。

因此,得了糖尿病,也得通过肉、鸡蛋、奶、大豆制品等补充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

误区三:这产品不含糖,可以多吃

姚女士,52岁,确诊2型糖尿病2年,听人说市面上有无糖饼干,可以随便吃,不会影响血糖,于是她大量食用,结果发现血糖居高不下。

得了糖尿病如何吃无糖食品

我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随着发病率的上升,各种无糖食品自然越来越受欢迎,在糖尿病患者看来,无糖食品,顾名思义,没有糖,既然没有糖,那还怕什么,想吃就吃。

其实市面所谓的无糖食品虽然不含人工添加的蔗糖,但并非意味着无碳水化合物或能量,就像无糖饼干,其中里面也是含有大量淀粉的,淀粉被消化吸收后也会转变为糖,所以这就是无糖食品为什么越吃血糖越高的原因。

无糖食品可以吃,但不能大量吃,必须控制好一天的总热量摄入。

误区四:得了糖尿病,不能再吃糖了

姜先生,65岁,确诊2型糖尿病半年,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一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后没有按时进食,结果倒在了超市里,好在陪伴的儿子知道是发了低血糖,赶紧拿来一颗糖,但姜某拒绝食用,说自己有糖尿病还吃糖?

得了糖尿病也能吃糖

我们所说的糖其实分为很多种,有些糖虽然甜,却并不一定会升高血糖,如阿拉伯糖、木糖醇、阿斯巴甜等,这些甜味剂虽然可以增加食品的甜度,但不增加食物的热量。所以糖尿病患者为了改善口感,适当进食这些甜味剂糖(请注意是适量,每天20克左右),并没有很大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紧急情况,碰到这样的情况,不管什么样的糖(蔗糖、水果糖)都可以吃,毕竟,低血糖比短暂的高血糖更危险,如果不及时补充,很容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吗?

糖类有单糖(如葡萄糖),也有多糖(如淀粉),是人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最主要、直接的能量来源,是人体活动的“燃料”。糖尿病病人不是不能吃糖,而是需要注意糖的选择,应选择升糖指数(GI)低、血糖负荷(GL)低的食物,同时增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饮食保障血糖含量平稳。(转自:@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 )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