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引起哪种疾病(糖尿病会引起哪些眼病)
一文总结,糖尿病易诱发的12种并发症!
作者:朱益丽、于一江
单位:淮安市中医院(淮安市糖尿病医院)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通常不会在患者身上独立存在,而常与其他诸多非健康状态或疾病并存,在这个“数病齐发”的过程中糖尿病往往扮演着“助攻手”的角色,今天就让我们展开一次大盘点,细数糖尿病都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疾病风险……
一眼疾
糖尿病是白内障的危险因素[1],年龄与白内障密切相关,在老年人中白内障是最主要的致盲原因[2]。
糖尿病患者的青光眼风险较非糖尿病更高[3]。
干眼症是最常见的眼部疾病[4],糖尿病与干眼症的风险显著相关[5]
二口腔疾病
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病程和严重程度均较非糖尿病人群明显增加[6]。牙周炎是糖尿病的常见伴发疾病之一,糖尿病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增加近3倍。
三肾病
糖尿病肾脏病变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7]。
四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组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疾病,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 75%,是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跌倒及骨折的重要原因[8]。
五骨折
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明显超过非糖尿病人群[9]。
六精神疾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高于非糖尿病的老年人[10]。
七肿瘤
糖尿病患者肿瘤风险增加,包括肝细胞癌、肝胆管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胃肠道恶性肿瘤等多种癌症[11]。
八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发展迅速,从而导致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在T1DM患者中冠心病(CHD)、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房颤的患病率明显升高[12]。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血糖变异性大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13]。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单独患有2型糖尿病(T2DM)会使中风的风险增加1.5到4倍;T2DM和较高的HbA1c水平与任何缺血性中风,大动脉中风和小血管中风的风险较高相关[14]。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通常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中国DIALEAD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T2DM中LEAD的总患病率为21.2%,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糖尿病病程增加而升高[15]。在患LEAD的T2DM患者中,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导致的死亡风险均增加[16]。
九感染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甚至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我国糖尿病足患者的总截肢率为19.03%[17]。
感染:糖尿病与多种感染的风险增加有关,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血液感染、头颈部感染、胃肠道感染、骨感染等[18]。
十肝胆疾病
肝脏疾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肝脂肪变性的概率更高,与其内脏脂肪组织(VAT)面积相关[19];此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可以进展为晚期纤维化,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20]。
胆囊结石: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相比,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风险增加[21]。
十一血液疾病
贫血:贫血是糖尿病成年患者中的中度公共卫生问题,性别、糖尿病持续时间、糖尿病并发症的存在和糖尿病合并症被确定为与贫血相关的因素。其中,贫血的发生在女性比男性糖尿病患者更多;糖尿病≥5年的患者比糖尿病病程为1-5年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比没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贫血[22]。
十二其他
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23];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24]。
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其血清钾、钠、磷、镁含量和有效渗透压明显升高[25]。
痴呆: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易转化为痴呆,2型糖尿病是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痴呆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6]。
还有很多疾病都因糖尿病而导致患病率上升,或者因糖尿病而加重。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注意糖尿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Drinkwater JJ, Davis WA, Davis 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isk factors for cataract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9, 35(1): e3073. DOI: 10.1002/dmrr.3073 IF: 4.6 Q1 B2 .
[2]GBD 2019 Blindness and Vision Impairment Collaborators, Vision Loss Expert Group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Causes of blindness and vision impairment in 2020 and trends over 30 years, and prevalence of avoidable blindness in relation to VISION 2020: the Right to Sight: an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 Lancet Glob Health, 2020, S2214109X(20)304897. DOI: 10.1016/S2214109X(20)304897 .
[3]Song BJ, Aiello LP, Pasquale LR. Pres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glaucom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 Curr Diab Rep, 2016, 16(12):124.
[4]Song P, Xia W, Wang M, et al. Variations of dry eye disease prevalence by age, sex and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Glob Health, 2018, 8(2):020503. DOI: 10.7189/jogh.08.020503 .
[5]Yoo TK, Oh E. Diabetes mellitus is associated with dry eye syndrome: a metaanalysis[J]. Int Ophthalmol, 2019, 39(11):26112620. DOI: 10.1007/s1079201901110y
[6]Wu CZ, Yuan YH, Liu HH, et al. Epidemio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dontiti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BMC Oral Health, 2020, 20(1): 204. DOI: 10.1186/ s1290302001180w.
[7]Zhang L, Long J, Jiang W, et al. Trend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6, 375(9):905906. DOI: 10.1056/NEJMc1602469 .
[8]PopBusui R, Boulton AJ, Feldman EL, et al. Diabetic neuropathy: a position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 Diabetes Care, 2017, 40(1): 136154. DOI:10.2337/dc162042 .
[9]Gilbert MP, Pratley RE. The impact of diabetes and diabetes medications on bone health[J]. Endocr Rev, 2015, 36(2):194213. DOI: 10.1210/er.20121042 .
[10]Maraldi C, Volpato S, Penninx BW,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glycemic control, and incident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70to 79yearold persons: the health, aging, 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J]. Arch Intern Med, 2007, 167(11):11371144.
[11] Sacerdote C, Ricceri F. Epidemiological dimension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and cancer: a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8, 143:369377. DOI: 10.1016/j.diabres.2018.03.002 .
[12]Xingming Cai, Jiayong Li, Wenting Cai, et al.Meta-analysis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2021, 45(4),107833.
[13]Nyiraty S, Pesei F, Orosz A, et al.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 and glucose 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is there an association? [J].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18, 9: 174. DOI: 10.3389/ fendo.2018.00174.
[14]Marios K Georgakis, Eric L Harshfield,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Glycemic Traits,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Neurology. 2021,96(13): e1732- e1742.
[15] Zhang X, Ran X, Xu Z,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in Chinese diabetes patients at high risk: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J].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8, 32(2):150156. DOI: 10.1016/j.jdiacomp.2017.10.003 .
[16] Criqui MH, Langer RD, Fronek A, et al. Mortality over a period of 10 year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 N Engl J Med, 1992, 326(6):381386.
[17] Jiang Y, Ran X, Jia L, et al. Epidemiology of type 2 diabetic foot problems and predictive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China[J]. Int J Low Extrem Wounds, 2015, 14(1): 1927. DOI: 10.1177/1534734614564867 .
[18]Abu-Ashour W, Twells L, Valcour J,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cident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
有医说壹|七种糖尿病并发症的信号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性的疾病,不仅仅是血糖高的问题,它还可能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七种糖尿病并发症会有哪些信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医生怎么说。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张晓慧)
血糖高除了会患上糖尿病,还会引起这3种疾病,千万要提高警惕!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你知道血糖高除了糖尿病,还有其他那些健康问题可能悄悄跟着来吗?
很多人可能会想,“哎呀,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呗!”
其实,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想法背后,实际上隐藏了更严重的健康隐患,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
有一位男性患者,年龄四十多,体型稍微有些偏胖,虽然他工作忙,但还是保持着一定的锻炼习惯。
最近一次体检,他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不太正常,一直有些波动,但他也没太在意,认为“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可能就是忙碌导致的,吃点药就好了”。
谁知,医生给他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发现他不仅有轻微的糖尿病倾向,还因为血糖波动大,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其他健康问题。
血糖高可不单单意味着糖尿病,还能引起一些我们可能忽视的疾病,下面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血糖升高除了糖尿病,还会带来哪些麻烦,尤其是对像小李这样健康状况相对普通的人来说,绝对要提高警惕。
说到心血管问题,大家总是会想到高血压、冠心病这些,没错,血糖升高的确是这些问题的“幕后黑手”。
研究显示,长期的高血糖水平会导致血管内壁的损伤,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血糖升高会促进脂肪的堆积,直接增加心脏的负担,进而引发心脏病、心绞痛等一系列问题。
这位患者的情况就有点典型,虽然他没有特别强烈的心脏症状,但医生告诉他,血糖不稳已经对他的血管产生了压力。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对于一些有家族心脏病史的朋友来说,这个隐形威胁就更不能忽视了。
谁能想到,血糖高还能直接影响肝脏呢?
脂肪肝近年来已成为很多成人中的“隐形杀手”,血糖升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仅帮助调节血糖,也在调控脂肪代谢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胰岛素无法有效控制体内糖分时,肝脏便开始过度合成并储存脂肪,最终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这位患者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的脂肪肝其实和长期血糖波动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的概率远高于常人。
你想想看,肝脏就是那个过滤我们身体各种毒素的“工厂”,如果它也开始“积累脂肪”而不再正常运作,那可不得了,脂肪肝不仅会增加肝硬化的风险,还可能发展成肝癌。
视力问题听到这个,很多人会觉得有些意外:血糖高,居然还可能影响视力?
没错,长期高血糖会对眼睛的血管造成损害,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甚至可能让你一夜之间失去视力。
其实,这个的视力也已经出现了微弱的变化,偶尔会有模糊的现象,特别是晚上。
医生告诉他,这可能就是血糖波动对视网膜的影响,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展成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要比常人高一些。
所以,高血糖不仅仅是心脏、肝脏的噩梦,眼睛也可能成为牺牲品。
这些健康问题的背后,都是血糖过高对身体造成的连锁反应。
虽然你可能只是觉得血糖波动有点“调皮”,但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往往在你察觉之前,就已经悄悄蔓延开来。
那么,问题来了:血糖升高后,究竟该如何才能把它降下来?
虽然药物治疗确实是一个选择,但改变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可能比吃药更有效,甚至在某些方面,效果远超药物。
说到饮食,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减少糖分、避免甜食。
但实际上,降糖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糖的摄入量,而是“吃什么、吃的顺序”也会影响血糖的波动。
这位患者刚开始知道自己血糖高时,第一反应就是“那我就不吃糖了,果汁也少喝”。
这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他并没有考虑到食物的“搭配”以及“吃的顺序”。
有一个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如果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才是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面条),血糖的波动会明显更平稳。
实际上,血糖高的朋友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很多人习惯先吃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比如米饭、面条,然后再加点蔬菜或者肉类。
结果,这种“碳水先行”的方式,会让你的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增加胰岛素的负担。
如果你想有效控制血糖,从调整饮食的顺序开始,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能帮助控制血糖,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强调运动的“量”,而忽略了“时机”的重要性。
其实,研究发现,血糖的控制不仅仅依赖于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你选择运动的“时机”。
这位患者以前每次坚持去健身房跑步,跑一段时间后,血糖会有所降低,但是第二天又反弹回升,那时他并不明白,原来运动的时机很关键,研究发现,吃完饭后适当进行低强度的运动,能帮助血糖更好地控制。
如果饭后半小时就开始散步,或者做些轻量的运动,比如打太极、快步走等,能够有效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糖分更好地被细胞吸收。
其实,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运动的“时机”往往比运动本身还要重要,尤其是饭后2小时内进行运动,不仅能够消耗掉血糖中的过剩部分,还能防止餐后血糖急剧上升,起到一个长期平稳控制血糖的效果。
小李通过调整饭后的运动时机,他不仅血糖下降得更加稳定,还提高了整体的能量水平。
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实际上可以让你的血糖更平稳,避免因血糖波动带来的健康风险。
最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改变日常习惯,从根本上避免血糖升高的潜在风险。
血糖管理,原来并不完全是“吃药”的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如果你现在开始做出这些微小的改变,你的血糖也许会比你想象的更好地控制,身体健康也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高血糖的危害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