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性眼病图片)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友们,忽视这几个症状,当心眼病靠近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日渐丰富,现代居民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据中华医学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11.6%,全国约有1.39亿糖尿病患者。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患病后只需要进行血糖管理就可以了,殊不知糖尿病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同样不可忽视,在糖尿病引发的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引发的眼底病变危害尤为严重,那糖尿病究竟会引发哪些眼底病变?

什么是眼底?

眼底就是我们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包括视网膜、视乳头、脉络膜、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等关键部位,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典型眼病之一,糖网一般由视网膜中周部开始,早期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甚至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者是等到视力急剧下降,出现有黑影的飘动、视物变形等症状时才匆匆赶到医院寻求治疗。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仅要

关注自己的血糖值是否在正常范围,

也要及时注意到眼部征兆的出现,

南宁爱尔眼科医院

眼底病专科主任沈白云

指出如出现如下症状记得及时就医。

1.视野中心暗影持续存在

如果你看东西时,视野中心变暗,这就是在提示你黄斑区病变或者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

2.视力减退,夜间视力减退更明显

如果糖友们发现自己视力下降,尤其时在夜间看东西不明显,那可千万不要轻视,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眼底检查,不可将之视为普通的衰老现象,以免延误病情。

3.视物有“蝌蚪”“小虫”飘动

如果你看东西时,发现眼前有“蝌蚪”或“小虫”形状的黑影飘动,那就需要提防是不是由玻璃体液化引起的症状。

4.视物变形、缺损

如果你出现了看东西变形、扭曲、缺掉一块这样的症状,很有可能是在提示你黄斑区病变,此时一定要去医院进行专业的眼底检测。

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眼底病呢?

(1)通过食品给眼睛补水

适量补充水果,多吃绿色蔬菜、食粮、鱼跟鸡蛋;

(2)注意眼睛的劳逸结合

不要长时间持续操作电脑,注意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能够遥望远处或闭目休息。

(3)保持空调房间湿度

不要长时间吹空调,应放置茶水、加湿器等,以增添周边的湿度。

(4)定期查眼底、定期测血糖

糖友们应当更加注重眼底健康。养成定期查眼、日常护眼的好习惯,一旦发生眼底病变,也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眼底病变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南宁晚报

糖尿病眼病有什么表现!

糖尿病别称消渴病,中晚期可引起晶珠混浊、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新生血管等内眼病变。多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可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早期眼部常无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加重可有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飞动及视物变形等,严重者可视力丧失。

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眼底查见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或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中医认为常因以下几点致病:

1、 气阴两亏,目失所养,或因虚致瘀,血络不畅而成内障。

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咽干,自汗,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气虚水湿运化乏力,气虚不能摄血,故见视网膜水肿、渗出及出血。

2、 禀赋不足,脏腑柔弱,或劳伤过度,伤耗肾精,脾肾两虚,目失濡养。

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形体消瘦或虚胖,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浮肿,阳痿,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严重者尿少面面色恍白;舌淡胖,脉沉弱。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形体,阴寒内盛,气机凝滞,不能温化水湿,故见视网膜出现水肿、棉绒斑;形寒肢冷、夜尿频多等全身症状。

3、 病久伤阴或索体阴亏,阴虑血燥,脉络瘀阻,损伤目络。

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偶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反复发生大片出血、视网膜增生膜;兼见口渴多饮,心烦失眠,头昏目眩,肢体麻木;舌质暗红有瘀斑,脉细弦或细涩。久病伤阴,肾阴不足,阴虚血燥致瘀血内阻,则脉络不畅,甚至脉络破。

4、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情志伤肝,肝郁犯脾,致脾虚失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

本病应根据不同眼底表现,采取综合治疗,如内服中药、激光光凝及玻璃体切术等。

而患者本人也应严格而合理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基础。

定期作眼科检查,早期采取针对性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慎起居、调情志,或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糖尿病会引发致盲眼病?眼科医生:及时发现很重要

糖尿病眼病,即由糖尿病引发的眼部系列疾病,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因素。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病变、黄斑变性、眼外肌病变等,尤其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变性,是导致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了12.4%,患者总数超过1.4亿,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在糖尿病患者中,平均每2.5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网病)。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兼眼底病专科主任陈忠平指出:“一旦糖网病恶化,可能会导致患者完全失明。”

糖网病不易分辨,眼底照相机使其“现形”

59岁的张女士是一位糖尿病患者,病程已达7年。近期,她开始感到视力下降,但她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减退是正常现象,起初并未感到太大影响,因此未加留意。

然而,近来她的视力模糊程度加剧,已经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接受检查后,张女士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过陈忠平医生的精心治疗,她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陈忠平介绍,糖尿病黄斑水肿在早期通常会引起视物变形,但糖网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视力下降。因此,很多患者在糖网病的早期盲目判断,误以为视力下降就是近视或者老花眼,往往容易错过糖网病的最佳诊疗时期。陈忠平建议,如果患有糖尿病,就应该检查眼底是否病变,如果没有视网膜病变,那他每年检查一次就够了。

视力减退究竟是由近视、老花眼、白内障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医院的诊断结果是最准确的判断依据。验光检查能够帮助确定是否为近视或老花眼,裂隙灯检查则能揭示是否患有白内障,眼底照相机检查有助于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OCT检查则能确定是否存在糖尿病黄斑水肿。

目前,长沙市爱尔眼科已在长沙市建立了29个基层服务站,并在这些服务站配备了眼底照相设备,以便市民能够方便地进行眼底摄影。若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眼底照相机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情。

糖尿病眼病不可逆,“一站式”注药高效诊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显著的致盲风险,其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便经过治疗,也只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非总是需要治疗。该病变分为六个阶段,若患者处于前两个阶段,定期检查即可;在第三至第四阶段,建议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而到了第五至第六阶段,则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若患者在第六阶段仍未接受治疗,将面临失明的危险。

而在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这是一项需要连续治疗的方案,每月需注射一次,连续五次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注射。由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对无菌环境要求极高,传统上患者需在手术室内进行,这导致患者需要花费3至4天的时间来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如今,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已成立了“一站式”玻璃体注药中心。患者在门诊接受初步诊断后,医生会依据其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注药方案,并安排手术时间。在首次就诊过程中,患者需完成全身检查、眼科专业检查以及泪道冲洗等项目。术前,患者将开始使用局部抗生素眼药水。到了手术当天,患者需携带检查结果,在日间手术室完成相关手续,并做好术前准备。随后,患者便能在手术室内接受注药治疗。术后,患者将在注药中心进行观察,若无任何不适,经过医生评估后即可出院。这一流程的简化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注药时间,仅需2小时即可完成整个过程,且无需住院。

糖尿病患者预防眼底病变,控制自身是关键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如何保护视力至关重要。陈忠平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这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糖尿病患者应注重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以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预防糖尿病眼病的有效方法。一旦确诊为糖尿病眼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应牢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关键。

同时,针对糖尿病眼病患者,爱尔眼科通过长期的眼健康管理,提供持续的随诊和定期回访服务,提醒并协助患者安排复诊,有效避免了因错过治疗时机而影响治疗效果。爱尔眼科构建了从预防、保健、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方位眼健康服务链,致力于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眼部健康。(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周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