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的人都很长寿(得糖尿病的人都有什么症状)
- 1、96岁星云大师圆寂,为何有56年糖尿病史仍能长寿?背后秘诀有4点
- 2、糖尿病几十年没有并发症,80多岁仍健在!3位长寿患者有4个共同点
- 3、张伯是医院里最长寿的82岁糖友,他总结了6个“带糖长寿”的经验
96岁星云大师圆寂,为何有56年糖尿病史仍能长寿?背后秘诀有4点
二月初,令世人尊敬的星云大师圆寂了,享年96岁。
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健健康康地生活,能够活到96岁都算很难实现了,而对于星云大师更难得的是,他还有着50多年的糖尿病史,曾经历过2次中风,为此医生也曾预言他活不过80岁,但星云大师却奇迹般地活到了96岁高寿。
星云大师有56年糖尿病史仍能长寿,秘诀有这4点
对于他的长寿秘诀,星云大师生前也曾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其背后的长寿秘诀主要有这5点。
1. 慢的生活方式
星云大师的生活处处都体现出一个“慢”字,他曾说“人生不能一味求速成,人间万事都有其平衡之道。
”吃饭慢一点,细嚼慢咽,才能更好吸收,肠胃健康;锻炼慢一点,不要太激烈,才能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容易受伤;心态也放慢一点,凡事不用去太计较得失,才能使心情轻松舒畅。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这几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吃饭常常狼吞虎咽,走路像跑一样,说话也像机关枪一般,从中医的角度这些行为都会有伤阳气,长年累月下来身体就更容易垮掉。
2. 面对糖尿病,有良好的心态
星云大师三十多岁就被确诊糖尿病,但他并没有因此就一蹶不振,而是选择与疾病共处。
他曾说过:“疾病是修道的增上缘,不要排除它,把病痛当做好朋友,人生会有不同想法,心情也会很轻松!”这也体现了他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用重视糖尿病的危害,相反是要大家学会如何去面对。像星云大师那样,既然已经得了糖尿病,那么以后就尊重科学,按照糖尿病的规律去生活,坚持“慢”的生活方式,同时规范进行降糖治疗,就能很好控制血糖平稳,从而避免并发症发生。
3. 饮食清淡
星云大师常常拿牛、马、骆驼和大象这些素食动物来比较,它们虽然是素食动物,但身体强壮,耐力超好,许多肉食动物都比不上它们,所以星云大师认为,最好的养生就是少荤多素。其实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肉吃太多,容易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使人肥胖,血脂和胆固醇也会升高,损伤血管。
另外,饮食重口味对健康也有很大危害,重口味的菜肴往往盐分含量高,容易导致高血压,星云大师的日常饮食也是非常清淡,他也曾说“若真能懂的淡中之味,方能知道真味。”这是笔者见过对清淡饮食最有智慧的回答。
4. 多吃水果少吃糖
现在许多人奶茶果茶几乎天天喝,其实这些里面糖分含量非常的高,更加容易引起肥胖。星云大师就坚持低糖饮食,并不是因为他得了糖尿病,这也是他的健康哲学之一,取而代之可以吃一些升糖指数低的水果,例如火龙果、苹果等,也对身体有益。
在深切悼念星云大师的同时,我们不妨记住以上几点健康秘诀,在健康生活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真正提升生活质量!
糖尿病几十年没有并发症,80多岁仍健在!3位长寿患者有4个共同点
患者一:78岁的胡姨确诊糖尿病25年,前几天抱上了重孙子,开心的不行。可就在刚确诊糖尿病那会儿,她还忧心忡忡,觉得自己连孙子出生都等不到了。没想到,现在连重孙子都等到了。说起这些年的降糖经历,她也感慨万千。虽然不容易,但她做到了。
患者二:81岁的张大爷确诊糖尿病32年,如今身体硬朗,看上去比同龄的老伴还年轻。别人看来倒像是老伴是病人,而他是一个健康人。回想起这32年来,他为了对抗糖尿病,也早已成了这方面的专家。本身教了一辈子书的张大爷,如今也成了糖友圈里的老师。
患者三:82岁的曹大爷确诊糖尿病近40年,前几天还参加了村里的座谈会,作为一名老党员,曹大爷不仅工作出色,对自身的健康管理同样堪称典范。喜欢学习分享的他,总结了自己几十年的降糖经验,专门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经常拿出来跟糖友分享。
这三位糖尿病患者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糖尿病不是绝症,虽然治不好,但患者一样可以长寿,关键取决于患者如何应对。
总结上面三位患者应对糖尿病的方法,其实也有共同之处。
一、爱学习爱总结别说是在二三十年前,就算是现在信息发达的情况下,对于一个初诊糖尿病的患者,也都是一脸懵的。糖尿病偏偏就是一个需要自己摸索,总结经验的疾病。如果和对待其他疾病一样,觉得吃点药就完事了,那血糖肯定控制不好。
上面三位患者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一直都有学习的好习惯,从确诊之初起,他们就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糖尿病管理知识,从书籍到网络,他们不仅学到了很多,也慢慢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降糖方法。
治疗糖尿病是一个慢活,稍不注意就走偏了。糖友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接收到很多错误的信息,如果轻信这些谣言,问题也就来了。胡姨为此就走了不少的弯路,像是降糖茶、降糖保健品、降糖偏方,甚至是饥饿疗法、吃糠咽菜法等等,这些她都接触过,也都尝试过,还好及时止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奉劝各位糖友,一定要擦亮眼睛,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发达的当下,千万不要被谣言所左右,更不能相信任何能治愈糖尿病的偏方。糖尿病治不好,目前有效的方法只有药物、饮食和运动,喝茶、服用保健品或许有帮助,但只是辅助,不能代替药物,尤其是保健品,不建议长期滥用。
三、会吃饭吃好饭糖友学会吃饭也是个功夫活,并没有想的这么简单。经常有糖尿病患者来问,明明吃的很少了,可饭后一量血糖,还是高。其实,想要控制好血糖,吃的少不行,关键是要吃的对。用胡姨的话说,吃饭别偷懒。早餐喝一碗面条,吃一根油条,配点小咸菜,这样吃确实省事多了,可却让胡姨的餐后血糖从7mmol/L升到了14mmol/L,这可是成倍的增加。
所以糖友吃饭必须上心。要说怎么吃,结合三位患者的经验,有几句忠告。
1. 能自己动手就不要麻烦别人,更不要下馆子、点外卖。外面的饭菜看起来很健康,实则并非如此。张大爷就曾经买过外面的玉米饼子,觉得是粗粮,还很放心的吃,但没次吃完血糖就高,后来才知道店家为了让饼子吃起来好吃,在其中放了很多糖。所以,吃什么怎么吃,只有糖友自己最清楚,因为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可以说明一切,自己做的才放心。
2. 三餐不可少,每餐别吃太多。很多糖友担心血糖高,就天天饿着,早餐不吃,午餐和晚餐也吃得很少,结果血糖波动更大,危害更严重。胡姨就曾经尝试着不吃早餐,结果有一天因为低血糖突然晕倒,幸好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糖友必须保证基础的一日三餐,可以每餐少吃,适当加餐,但一餐都不能少。记住每餐不要吃得太多,即便是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也不能放开了吃。
3. 控制总热量,学会巧妙吃饭。糖友吃饭要得法,同样的食物,可能换个吃法,血糖就更稳一些。曹大爷用15个字总结饮食秘诀——主食固定量,副食交换份,控制总热量。胡姨有自己的吃饭顺序,比如早餐先吃鸡蛋,喝牛奶,再吃蔬菜,最后吃主食,如果吃的是包子,她还会先吃包子馅,再吃包子皮。张大爷有专门的碗来装米饭,每餐定量,吃饺子都按个数吃,副食也都按份数吃,热饺子、热馒头、热米饭、热粥,他都会放凉之后再吃。
最后一点也很关键,也就是“五驾马车”之一的运动干预。这也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情。一是难在如何运动,二是难在坚持运动。胡姨也好,张大爷、曹大爷也好,他们之所以能把血糖控制得好,很大程度上与他们闲不住有关。三个人都是在60岁时就退休了,他们没有和其他退休的老人一样,整天呆在家里不动弹。而是选择了继续就业。
胡姨带着小区的一帮姐妹们组了一个队伍,每天跳广场舞,经常参加一些活动,成了有名的姐妹团。张大爷是老师,退休后继续深耕教育行业,被学校返聘。曹大爷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后仍旧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所以,他们很少在家闲坐着。胡姨每天都要去跳舞,张大爷每天走路去学校,曹大爷每天奔波着给乡民们解决问题。所以,他们每餐后都习惯运动一会儿,能走走就出去走走,不能出门就在家活动一下。
总之,他们都能保证每天至少半小时的运动。这也是对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要求。运动一定是以个人兴趣为前提的,只要热爱才能坚持到底。有效的运动一定是持之以恒,每天都坚持至少半小时,最好是每餐后都运动,另外一定要量力而行。至于运动项目,像是简单的走路、慢跑、骑自行车、广场舞等,都很适合糖友。
以上就是让三位患者几十年没有并发症的关键,照着做,糖友可以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张伯是医院里最长寿的82岁糖友,他总结了6个“带糖长寿”的经验
很多人以为确诊了糖尿病,就与长寿无缘了,但现实生活中有却不少超过8、90岁的糖尿病老人。
82岁的张伯确诊糖尿病35年,是我的老病患了,他刚确诊糖尿病的时候,难过的不行,以为自己都等不到孙子的出生,没想到,这么些年过去,张伯的身子越发健朗,不仅抱上了孙子,还等到了重孙,开心之余,他把自己这些年的“带糖长寿”经验总结出了6个要点并分享给了其它糖尿病患者。
1,血糖、血脂、血压控制良好
对于糖友来说,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是有助于预防多种并发症,有助长寿的。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糖友的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餐后血糖应小于10mmol/L;收缩压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总胆固醇小于4.5mmol/L,甘油三酯小于1.7mmol/L。
2,体重控制合理,不超重
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将体重作为衡量干预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过重过轻都将增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腰围是衡量体内脂肪分布简单便捷的指标,应当达到的标准是: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保持在18.5-23.9之间;
男性腰围应小于85cm,最大不应超过90cm;女性腰围应小于80cm,最大不应超过85cm。
3,保护好心脏健康
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友的主要致死原因,我国有1/3糖友患有心血管疾病。因此,护好心脏是糖友长寿的前提。
糖友的最佳心率是60~70次/分钟,如果静息心率超过80次/分钟,最好遵医嘱用药控制。
4,会吃饭吃好饭
要平衡膳食,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都要吃。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具体来说,糖友只要做到每天吃10个拳头(1拳头150克左右)大小的食物,就能基本做到营养均衡。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清淡,每天饮食少糖、少油(25克以内)、少盐(5克以内);
5,勤运动,好习惯
糖友规律运动不但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降低血糖、控制体重,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脏健康,预防多种并发症,延长寿命。
建议每天坚持进行30-45分钟可出汗的运动;每晚23:00前入睡,睡眠时间保证6-8小时;坚决不吸烟,饮酒每天最多不超过1两等等。
6,积极治疗,情绪稳定
有些糖友对身体指标波动感到过分焦虑,以至于夜不能寐。然而,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影响血糖控制、导致肠胃不适等,甚至造成恶性循环。
糖友们需要在确诊后,能够积极乐观应对治疗,服用降糖药时不犹豫、不排斥、更不拒绝。
我是唐咸玉,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对于糖尿病、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问题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或者评论区说说你的情况,我看到了会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