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怎么治疗(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能治愈吗)
糖尿病早期的几大症状 早发现早预防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患上该疾病,但根据数据显示,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糖尿病,因此即使再年轻,我们也要需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措施。
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出现哪些症状预示着糖尿病的发生?别着急,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这几个问题。
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引起胰岛素分泌下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症状。
而糖尿病在前期时常没有症状出现,但是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就需要注意了,这些症状有很大概率是糖尿病造成的。
01
尿多
尿多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尿多的情况,是因为患者的体内胰岛素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身体的组织器官无法有效使用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增高。
而血糖浓度增高会使尿中的糖含量也升高,尿液渗透压也因此变高,人体的水分就会被吸入到尿液之中,引起患者出现多尿的症状。
02
喝得多
由于尿多的症状,患者体内的水分会大量丢失,导致细胞内发生脱水,进而刺激渴觉中枢,令患者产生口渴感,从而增加了患者的饮水量和饮水次数。
因此,喝得多和尿多是互相关联的,喝得多也会促进排尿增多,反之亦然。
03
吃得多
如果得了糖尿病,患者会很容易感到饥饿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患者体内的糖分利用过快,引起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的状况,从而引起患者的饥饿感。
另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细胞无法有效使用糖分,进而刺激了大脑的饥饿中枢,引起患者出现饥饿感,但是进食后往往没有饱腹感,导致患者会不断进食。
04
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05
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06
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如何预防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而预防糖尿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控制高糖类物质的摄入
想要避免患上糖尿病,我们在饮食上就需要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避免造成血糖升高。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高糖食物有蛋糕、饼干、雪糕、冰淇淋、山楂片、糖果、果味饮料等,这些食物要严格控制食用量。
☆适当进行锻炼
很多人喜欢一直待在椅子上、沙发上或是床上,而不花点时间进行锻炼,而缺乏锻炼会增大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想要预防糖尿病,就需要每天抽出时间进行锻炼,帮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如果有以上症状发生,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手段。
而预防糖尿病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做到控制糖量的摄入和多加锻炼,就能起到不错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可定期体检,从而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来源: 吉林12320
确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到底需不需要吃上降糖药?看看指南怎么说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一种过渡状态,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也存在高血糖状态,也是会对心脑肾、血管及神经等靶器官产生持续损害,后期增加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这样的患者,我们要严格评估这类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合并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等)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
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风险分层管理糖尿病前期人群容易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
- 极高风险人群:HbA1c>6%者;
- 高风险人群:IFG IGT 人群(无论是否合并其他的糖尿病危险因素),或者单纯 IFG 或 IGT合并 1 种及以上的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 低风险人群:单纯的 IFG 或 IGT 人群。
糖尿病前期风险分层
哪些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治疗?对于低风险人群要强化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干预。
对于高风险和极高风险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
对于超重的患者,一定要把减重作为长期治疗目标。
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在干预血糖的情况下,改善血脂异常。
对于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糖,做好二级预防。
老年人及高龄患者,不一定非要吃药降糖,严格监测血糖,注意防控低血糖发生。
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就是运动和合理的膳食。
- 有氧运动是运动的核心,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减少久坐的时间。一定要走起来。
- 合理的膳食主要是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增加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饮食多样化,减少食盐及酒精的摄入。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参考《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 版)》
糖尿病前期 这些症状别忽视
【来源:今晚报】
本报讯(记者刘波)很多人对糖尿病有一定认识,但对糖尿病前期没有提高重视。而糖尿病前期是一个从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过渡的状态,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状态,是有可能逆转回正常的血糖。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护理部提示,糖尿病前期具有隐匿性,需要提起重视,只要及时发现,再加上有效的应对办法,就能延缓或者防止糖尿病的出现。
糖尿病前期简单来说,就是血糖水平比正常高一些,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确诊标准。那怎么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在糖尿病前期呢?常见的判别标准是:空腹时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
当血糖出现异常时,有些小信号就会向身体发出警报,比如:频繁的口渴是一个常见的信号。发现自己比平时更容易感到口渴,不停地想要喝水。尿量的增多也需要引起关注。如果发现自己的尿量比平常明显增加,这可能是血糖异常的一个迹象。容易感到饥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即使刚刚吃过饭,可能很快就会感到饥饿。体重的异常变化特别是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可能与血糖有关。还有视力模糊、疲劳无力、皮肤瘙痒、伤口愈合缓慢、频繁的感染等。
如果发现自己符合这些情况,就得提高警惕。不过,就算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也可以积极进行干预,在饮食上,控制热量的摄入,均衡搭配,拒绝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每周至少来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把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时刻了解血糖的变化,随时调整生活方式。学会放松,调整情绪,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