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天天吃月饼会得糖尿病吗(经常吃月饼)

浙江日报 0
文章目录:

每天一杯奶茶 金华25岁姑娘喝出糖尿病

这几天,“我想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莫名奇妙火了。很多人的朋友圈纷纷被它刷屏,画风也很清奇。不过,奶茶可不能多喝。这不,金华一位25岁姑娘晓雅(化名)就因每天一杯奶茶,喝出了糖尿病。

“医生,我最近总是口渴,喝了很多水还是不解渴……”前几天,金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郑伟英正在坐诊,一位姑娘一进来就嚷嚷开了,满脸忧愁。

一番了解后,医生给她测了血糖,发现明显升高,其后确诊为糖尿病。

“啊?这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吗?”晓雅一听就懵了,自己年纪轻轻,家里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怎么就会得上糖尿病?

郑主任追问之下才得知,原来晓雅的作息非常不规律,每天吃饭基本靠外卖。她还是个十足的奶茶控,把奶茶当水喝,每天至少1杯。最近2年,体重已增加了40多斤。“这次真的是甜到忧伤了!”晓雅悻悻地说。

眼下天气越来越凉,很多奶茶控已纷纷调侃,“适合喝热奶茶的季节又到了!”

你知道一杯奶茶里,什么含量最高吗?“是糖和脂肪。”郑伟英主任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一个成年人每天的摄糖量不要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脂肪摄入量大约50g至60g。根据相关调查,一杯600ml的奶茶中,含糖量约58.86g。好喝的奶盖茶,平均的脂肪含量达到6.3g/100mL,最高可达41g的脂肪。一般人主餐基本不会减少,奶茶只是作为一种饮料或者调味品,无形中额外增加很多热卡摄入,长期高热卡摄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晓雅则说,奶茶中,她最爱的是含奶盖的,下单时经常都是点双倍奶盖。这下,她后悔莫及,以后她不仅要戒奶茶,很多东西都不能随便吃了。

【浙江新闻 】

那么,糖尿病人在秋季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医生也给大家做了科普:

1.注意节制饮食

秋季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容易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人们食欲大增,这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可为了一时的食欲大吃大喝,要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2.注意昼夜温差大导致的感冒

一旦感冒,患者的肺部就比较容易受到感染,使血糖急剧升高,让病情失控。早晚记得增添衣服,防止着凉导致感冒。

3.晚饭一定要吃

入秋以后,夜长昼短,如果晚饭或晚点不能维持整个夜间所需能量,就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晚饭最好保持小量低糖,晚饭可以搭配粗粮食用。

4.主食不能只吃粗粮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食用过量,可能会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腹胀、食欲下降等问题。膳食纤维食用过量还可能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如钙、铁、锌等。糖尿病饮食中主食要尽量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把粗粮和细粮掺和起来吃。

5.尽量少吃点心

中秋佳节将至,很多人已经吃上了月饼。但是糖尿病人尽量不要吃,实在想吃,吃四分之一即可。其他标注“无糖”的点心也不代表可以放心吃,这些点心一般是米、面粉做成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

值班主编:杨振华

「专家说」无糖月饼吃多了会引起腹泻?院士为你解答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

央视网消息:中秋将至,月饼成关注焦点。传统月饼高糖、高脂肪、高热量,其馅料含糖量高达 35%—55%,含油也在20%左右。在如今“三减”——减盐、减油、减糖成为风尚的大背景之下,无糖月饼成为“减糖”宠儿。无糖月饼真的没有糖吗?为什么吃无糖月饼可能会引起腹泻?糖尿病人可以不限量吃无糖月饼吗?又该如何正确看待无糖食品?央视网记者就相关问题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进行了专访。

  央视网记者:月饼是中秋标志性食品之一,那么,无糖月饼是真的没糖吗?

陈君石:在我国,虽然人们的糖摄入量远低于欧美国家,但添加糖的食品越来越多,青少年的糖摄入量逐年增加。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少盐少油,控糖限酒”的推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合理膳食行动”提倡,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人们的“减糖”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月饼中,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等都是以甜味为主,糖是这类月饼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无糖月饼,顾名思义,就是配料里不加糖,它甜是因为加了甜味剂。无糖月饼即用甜味剂替代糖的甜味月饼。

  央视网记者:同为甜味剂,糖醇与甜蜜素、阿斯巴甜有何不同?

陈君石:甜味剂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之分,常见的天然甜味剂有甜叶菊苷和罗汉果苷。糖醇是一种多元醇,属于功能性甜味剂,可由相应的糖来制取,如葡萄糖加氢还原生成山梨醇,木糖还原生成木糖醇,麦芽糖还原生成麦芽糖醇,等等。糖醇根据结构可分为单糖醇如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甘露糖醇,和多糖醇如麦芽糖醇、乳糖醇等。而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这些甜味剂都是人工合成的。除了糖醇,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都比糖甜很多倍。

  央视网记者:糖醇作为无糖月饼的常用甜味剂,有哪些特性呢?

  陈君石:大部分糖醇在人体内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不像糖,易引起血糖值上升,且容易产生龋齿。需要指出的是,糖本身不会直接造成龋齿,之所以吃糖容易发生龋齿,是因为糖残留在口腔和牙齿中间容易使细菌生长,所以细菌才是造成龋齿的原因。而糖醇即便是残留在口腔中,也不易使得细菌繁殖。

央视网记者:含糖醇的无糖月饼吃多了有可能引起腹泻?关于糖醇耐受性,能不能展开讲一讲?

陈君石:我们说吃任何东西都要适量,糖醇引起腹泻需要相当大的量。糖醇进入胃里基本不被消化分解,到达肠道后,因其有吸水性,有一定润肠作用。纯的糖醇实际上是可以用来通便的。而糖醇放在月饼里,它的量是有限的,并且一般人们吃月饼的量也是有限的。拿麦芽糖醇来说,每人每天摄入100克,一般不会引起肠胃不适。

  央视网记者:关于吃月饼,一些特定人群可能会有误区,针对特定人群,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中老年群体如何健康吃月饼?

  陈君石:从道理上来讲,无糖月饼不管是添加天然甜味剂还是人工合成甜味剂,这些人群适量食用是没问题的。但是月饼是有皮的,皮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跟吃馒头和吃米饭等主食一样,在体内都会分解成为糖,所以还是要掌握一个量,即可以吃,但不能多吃。

  央视网记者:该如何正确认识无糖食品呢?

  陈君石:首先要明确无糖食品适合哪些人群?一类是喜欢吃糖但是有减重需求的,不论这类人有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还有一类就是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

其次,购买食品时要看食品标签,标签上有两部分,即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要看看配料表中是否有糖或甜味剂,以及是哪种甜味剂。只要是政府批准使用的甜味剂都不必担心其安全性。现在一些消费者把食品添加剂有点妖魔化,觉得食品添加剂都不好,什么东西都不添加最好,其实不一定。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它是有功能的,它能提供甜味,而且能量低甚至没有能量。大多数糖醇是有一定的能量的,大部分糖醇的能量大概是糖所提供能量的一半。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的发展,作为一种高档甜味剂,糖醇类在食品当中的使用会越来越多。

担心月饼过期浪费,一女子连吃3天月饼诱发高血糖晕倒

长江日报大武汉9月23日讯 (记者柯美学 通讯员王媛媛)换着口味吃月饼,又担心月饼放过期,一名女子连续3天吃月饼诱发了高血糖,身体出现严重不适而晕倒。23日上午,这名女子被家人送到华润武钢总医院就诊。专家提醒不要密集吃月饼之类的高糖食物。

52岁的徐女士家住青山区。她家人说,中秋节前,家里有几盒月饼。佳节当天,一家人开始吃月饼赏月,都觉得月饼味道很好。徐女士当晚吃了一个月饼,身体没有什么异常。

第二天中午时分,徐女士丈夫和女儿出门上班。她因一人在家不想做午饭,索性拿出两个月饼当午餐,一边喝牛奶,一边吃月饼。到了晚上,一家人吃了晚餐后,她站在水池边洗碗时,觉得有点儿头晕,还有点口渴。她喝了一杯菊花茶后,稍作休息,头晕没有了,就没有理会这点不舒服。

23日上午,徐女士做完家务活,觉得肚子有点饿,总想吃点什么。她随手就拿出了一个小月饼吃了。不久,她感觉胸口发闷,腹部胀胀的,心跳也加快,开始恶心、出汗。她赶紧给丈夫打电话,随后,“我浑身没有力气,倒在沙发上不能动了。”

医生查看徐女士恢复情况。

华润武钢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林萱说,徐女士这几天都吃月饼,血糖上升很高,导致病倒了,不要再吃这么多月饼了。糖尿病患者即使在血糖平时控制好的前提下,也只能浅尝辄止,而不要把整个月饼都吃完。而像徐女士这样用月饼来代替主餐主食,是绝对不可取的。

”怪我自己贪嘴,我是担心家里的月饼吃不完,过了期,浪费了可惜。“徐女士说。

林医生提醒,中秋节假日期间,因为不注意饮食和吃月饼而导致血糖高来就诊的患者量增多。月饼油多、糖多、胆固醇高,属高热量食品。即使是月饼皮,也是以小麦粉为主要配料,含有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被人食用后都会转化成糖,同样会引起血糖升高。月饼中的糖、油脂等可增加血液稠度,加重心脏缺血程度,甚至可诱发心肌梗塞,“三高”和冠心病患者更是千万不要多吃月饼。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