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II型糖尿病如何鉴别(ii型糖尿病如何治疗)

医者荣耀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1型和2型究竟是怎样分的?看完这2点,你会有所了解

虽然说很多时候,患有同一疾病的患者,都有非常相似的症状,但是在这些相同的疾病中,由于其本身的表现和发病机制不一样,有可能又会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说糖尿病就分为很多类型,比如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那么到底什么是1型糖尿病,什么又是2型糖尿病呢?二者有哪些区别呢?看完这2点,你会有所了解。

1.发病机制不同

1型糖尿病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我们身体中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被一些因素破坏了,这时候引起了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导致对血糖的无法抑制和调控,进而出现血糖明显升高的情况。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相对较低的,仅为2型糖尿病的1/10。就1型糖尿病而言,它的发病机制除了遗传和病毒感染的因素外,还可能和我们身体的自身免疫有关系。

而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抵抗和胰岛素的相对缺乏,所以相比于1型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而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和相对缺乏占比更大一些。另外一方面,由于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所以2型糖尿病的患者也不要掉以轻心,如果是患有2型糖尿病,其直系亲属也最好定期监测血糖,以免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而没有被发现。

2.临床特征不同

1型糖尿病的发展往往会显的比较急促,同时还伴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的症状,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出现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注射胰岛素,才能够维持血糖的正常。

而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对胰岛素作用产生抵抗,甚至会终生存在抵抗,它的起病相对1型糖尿病来说会缓慢一些,并且很多时候都会有肥胖因素存在,体重每增长一些,糖尿病所出现的几率就会更大一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预防糖尿病的宣教中,就强调要减轻体重。

通过以上2点,我们知道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区别主要在于其发生机制不一样,那么对于许多成年人而言,所需要预防的主要是2型糖尿病。

【本图文由“医者荣耀”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彦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应如何区分?哪类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

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主要包括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 其中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是大家了解比较多的,所以很多患者都很恐惧得了糖尿病之后就说我是不是 1 型糖尿病。如何鉴别一个患者到底是 1 型还是 2 型的?目前在临床上:

- 第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这不是绝对的,需要综合考虑。通常 1 型糖尿病的患者临床症状会比较严重,也就是说患者会有明显的口干、多饮、多尿,特别是体重减轻、乏力这些临床表现。

- 第二、要看实验室的检查,要给患者抽血做一些检查。这些检查包括第一要查一下胰岛功能,第二要查一下糖尿病相关的抗体。多数 1 型糖尿病的胰岛功能会比较差,也就是说测出来的 C 肽和胰岛素的水平会比较低,同时糖尿病相关的抗体的阳性率会明显得高,这是 1 型糖尿病。

- 而 2 型糖尿病多数患者不会有它的临床表现,也就是所说的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临床表现会比 1 型糖尿病轻,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会有肥胖或者超重,体力活动比较少。而且胰岛素检查可能多数患者早期是以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相对高,分泌延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而且抗体检查多数是阴性的。

2. 主要通过这几方面来鉴别患者是 1 型还是 2 型。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凭前面所说的临床表现,胰岛功能和糖尿病相关的抗体是不能明确患者到底是 1 型还是 2 型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临床随诊观察患者胰岛功能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的情况,再进一步明确到底是 1 型还是 2 型。

记得点赞关注哦!

医生发现: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大多会出现 2 个症状,一定要注意

【本内容为故事性医疗科普文章,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半夜三点我正在值夜班。急诊室的走廊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冲进来一对中年夫妇,男人搀扶着妻子,满脸焦急。

"医生我老婆这两个月总是觉得口渴,喝水特别多,上厕所也特别频繁。最近她还说视力突然变得模糊,走路都不稳当了。"男人焦急地说道。

看着眼前这位面色苍白、略显消瘦的女士,我立刻警觉起来。作为从医二十年的内分泌科医生,这些症状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

经过详细问诊我得知患者张阿姨今年48岁,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平时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特别爱吃甜食。她告诉我最近两个月来,即使天气转凉,她还是会觉得特别口渴,一天要喝掉三四升水。

"张阿姨您这段时间有没有发现自己的体重在下降?"我一边在病历本上记录,一边询问。

"对对对!我以前70多公斤,现在只剩60公斤出头了。我还纳闷呢,明明吃得比以前多,怎么反而瘦了?"张阿姨恍然大悟地说。

我让护士立即为张阿姨测量血糖,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高达15.6mmol/L,远超正常值。随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也证实了我的判断:张阿姨患上了2型糖尿病。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接诊的另一位病人,王先生一位45岁的企业高管。他来就医时也是因为莫名其妙地消瘦,还伴有疲劳乏力的症状。最特别的是,他发现自己的伤口愈合特别慢,一个小口子要很久才能好。

在我行医生涯中,像张阿姨和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糖尿病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它最典型的两个早期症状就是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

多饮多尿这个症状说起来很简单,可实际上反映了人体内部复杂的代谢紊乱。当血糖升高时,渗透压失衡会导致细胞脱水,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起强烈的饮水欲望。过多的糖分需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就导致了频繁排尿。

体重下降则是另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件好事,殊不知这种非正常的体重下降往往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发挥能量作用,机体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能量供应,这就造成了体重的持续下降。

张阿姨在得知诊断结果后显得特别沮丧:"医生,我这是不是就要天天打胰岛素了?"

我安慰她说:"别担心只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

接下来的半年里张阿姨认真遵医嘱,调整了饮食结构,每天坚持快走半小时。她的血糖逐渐降至正常范围,体重也稳定在健康水平。最让她高兴的是,那些困扰她的症状都明显改善了。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深体会到,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症状本身,更在于它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果不重视这两个早期信号——多饮多尿和体重异常下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糖尿病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患者与医生的长期配合。及早发现症状,及时就医诊治,加上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完全可以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多饮多尿或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查。预防胜于治疗,对健康的关注永远不会太早。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