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排查糖尿病(哪些人需要核算检测)
糖尿病人出现6种情况,必须马上住院,否则生命可能有危险
王大叔是一个农民,平常以种地为生,由于种的地多,养活老两口绰绰有余。
前段时间王大叔的小腿上出现了一些疤痕,起初以为是种地时不小心划伤所致,也就没放在心上。
可后来,小腿上的疤痕越来越多,王大叔以为是皮肤病,就在儿子的陪伴下到了医院检查。
结果皮肤科医生让他们到内分泌科诊治,最终王大叔小腿上的疤痕被确诊糖尿病并发症。
本来以为是皮肤病,结果却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迹象。如果小腿上出现这种斑,要警惕是糖尿病作祟!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徐远主任医师表示:一般出现糖尿病胫前色素斑多数预示着糖尿病已发展到并发症阶段。如果出现了这种色素斑,即便没有确诊糖尿病,也最好测下血糖,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则要警惕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一般没有痛痒感,大小可大可小,数量无法估算,而且患者下肢会有干燥脱屑、皮肤向下凹陷的特点,色素沉着的颜色有深有浅。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和老年斑不同,前者是糖尿病所致,后者是皮肤的脂溢性角化,老年斑一般是凸起或偏平、淡褐色的。
出现胫前色素斑的糖友更容易被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动脉异常、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盯上,心血管危险因素也高,因此如果腿上有这个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患者的腿脚除了可能会出现糖斑之外,还会有腿脚发麻、皮肤瘙痒皲裂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如果有这些症状要及时提高警惕,尽早排查。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有些必要的情况下是需要立马住院治疗的。山东济南医院主任医师王建华提醒:糖尿病患者出现这几种情况,要立马住院治疗!
1、血糖居高不下或不稳定的患者
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居高不下或者总是忽高忽低,要尽快住院治疗,通过全面检查、严密监测,找到病因根源对症治疗,已达到血糖的稳定控制。
2、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顽固性腹泻、心血管病变、严重周围神经病变、足部坏疽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要及时住院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3、出现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
如果已经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及严重的低血糖昏迷现象,那就需要立马住院治疗进行抢救,不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4、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
对于处于高热、肺结核、尿路感染、严重呼吸道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急状态或围手术期的患者,都应该住院治疗。
5、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无论是I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要住院治疗,看除糖尿病外有无其他并发症。
6、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对于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来说,本身胰岛功能衰竭,口服药效果不佳,最好住院治疗,以更好的监测血糖,控制病情。
据统计,世界上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平均每五秒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
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时间,我国糖尿病患者从9000万增加到了1.4亿,但其中超半数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你以为糖尿病只是慢性病,如果控制不好的话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可以波及全身。
糖尿病一旦引发了眼部视网膜病变就可能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一旦引发了糖尿病肾病,就可能出现肾衰、尿毒症,而危及到心脏和大脑,就可能被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盯上。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蒋永源提醒:糖尿病的预防大于治疗,预防糖尿病要做到下面几点!
1、合理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健康合理、营养均衡全面,多吃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以更好的控制血糖和体重,预防糖尿病。
2、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补单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心态乐观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身体血糖的稳定。
4、定期检查
上了年纪的人可通过定期的检查,来判断血糖水平有无异常,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不要以为糖尿病不可怕,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可能会危害到全身健康。
如果小腿上出现干燥脱屑、皮肤凹陷、大小不一的斑点,要警惕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尽快就诊排查,平常更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
参考资料:
[1]《【注意】腿脚发出以下5个信号,说明血糖已经超标!》.广东卫生信息.2024-02-21
[2]《你以为看糖尿病就是门诊挂号开药回家?这些情况下还是要住院~》.家庭医生报.2020-08-30
[3]《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科普中国.2023-12-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这八个因素中符合1个,都是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这项检查及时做
如何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快快查收这份指南吧~
诊断糖尿病,需要查什么?
怎样诊断糖尿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常见的
相关实验室检查
儿童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共识中,与儿童关系密切的糖尿病主要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混合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共4个亚型。
其中1型糖尿病占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较多,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儿童逐年增加,2型糖尿病正在呈上升趋势。
儿童糖尿病除了“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临床症状外,部分患儿首次就诊即表现有糖尿病的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即恶心、呕吐、呼吸深大、精神萎靡、甚至昏迷。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检测,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空腹血糖的参考区间是3.9-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同时有糖尿病症状,符合上述三项中之一,在随后的一天重复检测以确认,可诊断为糖尿病。
尿糖检测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检查呈阴性。当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8.96-10.08mmol/L)时,肾脏的肾小管就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回吸收,尿糖就会增高呈阳性。
但尿糖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在糖尿病患儿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可监测尿糖变化,以判断饮食及胰岛素用量是否恰当。
糖耐量试验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临床常用于怀疑患有糖尿病,而单凭化验空腹血糖又不能确诊的患者。此外,也常用于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前期筛查。患者定量口服葡萄糖,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值,来判断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主要指葡萄糖),通过非酶反应相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寿命一样,约为120 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 2-3个月体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与患者是否空腹、昼夜节律等因素无关。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以百分数表示,正常值为 4%~6%。
胰岛素检测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是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因此对胰岛素水平的监测较为重要。一般情况下,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胰岛素检测结果会明显偏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结果升高。
C肽检测胰岛素原会分解为等摩尔量的胰岛素和C肽,相对于胰岛素而言,C肽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并且C肽不容易被肝脏降解,能更准确反映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合成与分泌功能。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以测定C肽水平,来评价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患者定量口服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C肽,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不同时间点(服糖水后 0.5 小时、1 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和分泌功能,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
糖尿病相关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和抗人胰岛素抗体(IAA)等。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测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肾早损四项以及尿常规等相关检查,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