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哪些糖尿病足会被截肢(患有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有多大)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足严重的可截肢,九类人群一定要重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对于人体健康危害非常大,很多人因为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最后不得不进行截肢。如果自己患有糖尿病,平时对于脚部健康一定要多加关注,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或深部组织包括足骨的破坏。

糖尿病足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及足部血管出现阻塞或狭窄,影响足部血运,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皮温降低,伤口难以愈合。高糖状态也会使下肢及足部的感觉神经受损,出现疼痛麻木,感觉迟钝,呈袜套样改变。

糖尿病足的分级

目前临床上分级方法主要有Wagner分级、Texas分级。

糖尿病足的治疗

1、 控制血糖

发生糖尿病足最根本的原因是糖尿病,所以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首要的治疗是控制血糖。

2、保证足部血供

良好的血运是创面愈合的必要条件。糖尿病足患者由于长期糖尿病血管病变出现足部供血不足,导致受伤后伤口难以愈合。治疗上尽可能恢复足部血运,比如下肢或者足部血管狭窄,可以在血管中放置支架或者行球囊扩张。

3、早期外科干预

糖尿病足患者出现足部和小腿创面后,需尽快行手术清创去除坏死及感染组织,利用封闭创面负压吸引等手段使创面新鲜后尽早通过植皮、皮瓣等封闭创面,达到治愈。

4、营养支持

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因为感染、应激等原因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所以治疗上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但预防则比较有效。

定期检查:包括足有否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有否感觉异常及跟腱反射是否减弱等。

预防性足部护理:包括戒烟、穿舒适宽松的鞋子、不赤足行走、仔细修剪指甲避免皮肤损伤、洗脚前测试水温避免烫伤、每日更换袜子并保持足部清洁等。

出现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及时就诊:专科医生会在评估病友全身情况经过多科协商(包括内分泌科、感染内科、骨科、血管外科等)慎重决定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及致死率。

九类人群一定要重视

1. 病程超过10年,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

2. 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

3. 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4. 吸烟的糖尿病患者

5. 足部有鸡眼或老茧的患者

6. 存在足部畸形的患者

7. 有足溃疡病史者

8. 老年人或不能观察自己足部的患者

9. 糖尿病足知识缺乏者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坚持走路降糖,却走出糖尿病足,被迫截肢,咋回事?吸取3个教训

一直以来,如何稳定血糖是很多糖友的一个“心腹大患”。长期服用降糖药让很多糖友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担心药吃多了会伤身。谢大爷患糖尿病也有十来年了,一直以来都在吃降糖药,但他听说长期吃药会伤身,也忍不住的担忧。后来又听人说,坚持走路可以稳定血糖,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试验”。

一开始,他只是每天步行5公里,并且照常吃降糖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血糖确实一直比较稳定。后来他开始尝试停用降糖药,为了避免“降糖效果不够”,他将每天的运动量提高到了10公里。坚持了1个星期,他自测血糖也还是比较稳定。他彻底放下心来,停了药,想着靠走路锻炼就能降糖,也就没必要吃药了。

但意外总是来得很突然。在坚持步行锻炼了大半年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脚上开始出现伤口,并且伤口出现了破损、溃烂、流脓等情况。没过两天就开始红肿溃烂,他这才去医院检查。

检查的结果让他感到震惊。医生表示,因为谢大爷一直以来的血糖不太稳定,诱发了糖尿病足,不仅如此,在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后,还发现了他存在轻微的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而在对谢大爷的糖尿病足进行了手术治疗后,仍然没能让下肢感染有所改变。对此医生给出的建议是,采取截肢。最后,谢大爷在68岁的时候,失去了一个脚趾,万幸的是,后来并发症被控制住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他坚持步行锻炼,还会诱发糖尿病足,甚至演变到了截肢的地步?追根究底,主要和他犯的3个错误有关。

自查糖友是否也存在3个错误做法,及时纠正

错误一:擅自停药,调整用药方案

对一些患者来说长期吃降糖药很担心会损伤肾脏。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医生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都会充分的考虑用药的时间,用药的剂量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药物。比如二甲双胍这种常用的降糖药,对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并不会损伤肾脏。擅自停药,调整用药方案反而会引发血糖波动,更容易诱发肾脏这个靶器官受伤

错误二:缺少定期查血糖的意识

相信很多糖友对定期复查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人们总觉得自己觉得没什么不舒服的,就说明血糖很好。事实上,血糖升高和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血糖升高的敏感度可能也会下降,哪怕血糖不正常,也很难发觉。

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蛋白等项目不仅仅是掌握病情,也是为了了解用药方案是否合适,便于医生及时的调整用药计划。复查时还会对部分患者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眼部检查,也是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错误三:超负荷的运动量

谢大爷今年已经68岁了,但是仍然按照每天10公里这样的运动量来锻炼,虽然血糖确实因为运动有所好转,但是考虑到谢大爷的年龄以及骨关节的状况,如果继续这么走下去,很可能会落得个膝关节磨损严重的结果,甚至需要置换膝盖。糖友运动降糖也应该把握好尺度。

坚持走路降糖,但仍然走出了糖尿病足,最后还落得个截肢的下场,他犯的3个错误,糖友也该吸取教训,如果你也有,尽早纠正。

参考资料:

1、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手术很成功,为何最后还会建议患者截肢了?·健康界·2019-11-15

2、你离糖尿病到底有多远?具备这些因素的人应警惕·科普中国·2019-5-4

3、糖妈妈降糖首选胰岛素 不推荐口服降糖药·光明网·2019-1-25

你想截肢吗?这6种迹象是糖尿病足的警报信号!预防注意6大招!

2015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发布的《糖尿病足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是25%,也就是说有1/4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足,全世界每20秒就有人因糖尿病而锯掉一只脚。但从临床看,很多患者对此认识严重不足,早期没有积极的预防和控制,后期悲剧自然就会发生,十分可惜。

为了尽量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一些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平时怎样自我观察足部以及如何进行糖尿病足防护的相关知识,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足的苗头,远离糖尿病足带来的痛苦。

血管病变是引发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17倍。因糖尿病足坏疽住院者占全部糖尿病住院患者的20%,其中3%被截肢。糖尿病足是因为局部血管病变造成缺血,使组织失去活力,又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使患者不能及时察觉摩擦及创伤,最终造成足部溃疡、坏疽及感染而成。

预防是避免糖尿病足截肢的最好措施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恶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缺血部位的各种问题并将其遏制于萌芽状态。遗憾的是,有些患者不懂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直到足部的溃疡已经形成深洞、足趾已经发黑时才来医院,往往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最好时机。其实,糖尿病患者只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并注意糖尿病足的预防,并避免感染的发生,就可避免截肢。

发现糖尿病足的种种迹象很关键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种种迹象呢?建议您经常观察缺血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足)是否有如下改变:①自觉腿、脚发凉或感觉不出发凉,但皮肤温度降低。②皮肤色泽异常,足抬高时苍白,下垂时紫红。③有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如皮肤干燥、角化、变脆、常易裂口、变薄且发亮、弹性差、出现水泡等。④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肢体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减弱或消失。⑤局部体毛、趾甲、肌肉的异常变化,如患处体毛减少或脱落,趾甲变厚或脆薄变形,修剪趾甲不当则易引起甲沟炎,一些人足部肌肉、皮下组织萎缩,趾间关节弯曲,形成爪形趾、足底鸡眼或胼胝、足变畸形等。⑥用手摸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静脉充盈时间延长,患肢的血管超声及造影等客观检查可以发现病变血管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及狭窄等。

预防糖尿病足6大招

1.得了糖尿病足,不要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而延误病情,最后造成截肢的后果。

2.严格控制好糖尿病,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液黏稠度的控制。恰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肠溶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等改善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

3.注意足部卫生及防护,要保持足部的干净与干燥。每晚以温水(不超过40℃)洗脚,用软毛巾擦干,注意擦干足趾缝间,注意修剪趾甲,不要太短过秃,对鸡眼和任何微小的足部损伤或感染都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积极的处理,以免形成溃疡或坏疽。

4.注意足部保暖,坚持小腿及足部适当的运动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使缺血的程度减轻。

5.选择合适的鞋袜,穿鞋要合脚,鞋头要宽大,使足趾在鞋内能完全伸直、不受挤压,并可稍活动为好;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减少脚汗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及真菌或其他致病菌的感染;不穿高跟鞋以减少对足趾的压力;每天检查鞋内有无沙粒等异物,是否平整等(如果患者手、脚均已感觉迟钝,应由家属完成此项任务)。袜子要选用吸水性良好的棉线袜,质地要软,不松不紧,袜口的松紧要合适,不要过紧而影响血液循环,袜子要每天换洗。

6.注意戒烟、减肥。吸烟能使血管进一步收缩,是造成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要烟不要脚”的做法不可取。肥胖者要减轻体重,以减少对脚的压力,保证下肢血液供应充足。另外,减肥有利于高血压及血脂紊乱的调整,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糖尿病足的处理原则

一旦糖尿病足的诊断成立,就必须立即积极予以处理,以免病情扩大发展,引起残疾甚至死亡。

专家: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徐远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