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什么是糖尿病性神经痛(什么是糖尿病性白内障)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 0
文章目录:

关于糖尿病性神经痛,您可能还不了解的那些事儿

说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折磨患者的其实并非感觉麻木,而是难以忍受的疼痛。糖尿病性神经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身心疾病。

不只限于糖尿病患者

当糖代谢异常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即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高血糖对神经的损伤已经开始。

因此,糖尿病前期患者同样可能发生神经病变,经受神经痛的困扰。

有数据显示,约50%的糖尿病患者和13%的糖耐量受损患者出现糖尿病性神经痛,严重影响正常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出现睡眠障碍、营养失调、运动受限、情感障碍等诸多问题,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如何早期发现神经痛

大家应了解神经痛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及早就医。糖尿病性神经痛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多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初期以双足远端疼痛多见,后逐渐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

自发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灼痛,间断刺痛、撕裂痛、电击痛,感觉迟钝等。刺激诱发性疼痛包括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指正常情况下可引起疼痛的刺激导致较正常情况更重的疼痛;痛觉超敏指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触觉)导致疼痛。有些患者还可出现脚踩棉花感,走路时感觉地面异常,读书时翻页困难,不能触摸分辨硬币等。

神经痛分急性与慢性

急性糖尿病性神经痛多继发于血糖水平的突变,这包括了血糖的突然改善或恶化。临床表现为重度疼痛,痛觉超敏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同时常伴有感觉异常、体重下降、重度抑郁;但神经系统查体常未见明显异常,电生理检查也大多正常或只有轻微异常。急性糖尿病性神经痛相对较为少见,且预后较好,有自限性,病程多小于6个月,1年内常可完全缓解。

慢性糖尿病性神经痛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达数年之后,疼痛持续超过6个月,夜间疼痛更为严重,可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慢性糖尿病性神经痛对镇痛剂的反应较差,后期常发生镇痛剂依赖或镇痛剂耐受,因此需早发现、早干预,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止痛需坚持四个原则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不同镇痛机制的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HT和NE双通道再摄取抑制药物、抗惊厥药物、局部用药、盐酸曲马多和吗啡类镇痛药物等。

药物治疗应遵循四个原则——个体化用药、联合治疗、充足疗程、有效控糖。镇痛药的疗效和耐受性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用药,而且通常需要联用不同机制的镇痛药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镇痛药物常需数周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因此4~8周的药物治疗是基本疗程,有时需要更长的疗程才能明显改善疼痛。有效控糖则是最基础的治疗手段,疼痛的出现就是因为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神经损伤,只有改善糖代谢才能减少疼痛发生,缓解疼痛症状,并保证镇痛药物充分发挥疗效。

由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个体差异很大,有些患者可能接受了大剂量联合药物治疗,疼痛的改善依旧不理想。这类患者或是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尝试非药物治疗,如电刺激治疗、针灸治疗、近红外线治疗、低强度激光治疗等。

关于糖尿病性神经痛的5个为什么

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人将其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称为糖尿病三联症。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在承受着神经病变带来的疼痛折磨,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曾有一位病人前来就诊时诉说双脚疼痛并且夜间尤为严重,此外并没有其他不舒服,在多家医院治疗后无效。当检查该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时,发现均明显升高,才知道原来是糖尿病惹得祸。

该病人由于发现得较早,通过降糖、神经修复、改善微循环等西药治疗和中药内服外洗,血糖和双脚疼痛症状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临床上,以并发症就医发现糖尿病的情况很常见,因此出现不适症状必须及早就医,以免延误诊治。

什么是神经痛?

糖尿病性神经痛是指糖尿病代谢障碍及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所产生的疼痛,其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疼痛感觉,且疼痛常常在夜间加重。

什么人容易发生?

糖尿病性神经痛可能发生在患糖尿病的任何时间段,且在各型糖尿病患者中都有发生,通常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发生风险更高。

为什么会出现疼痛?

疼痛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较为棘手和难治的症状,至今为止,糖尿病性神经痛的产生机理仍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毋庸置疑,长期持续高血糖是一个主要原因,哪怕只是血糖略高于正常水平,仍然会损伤神经,还是有可能发展成神经痛。

常见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性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个体差异很大,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类:

* 疼痛通常出现在四肢末端,通常下肢较上肢多见,两侧肢体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很多患者在疼痛发生前会先有一段时间的麻木感觉。

* 疼痛可能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触电样、钻凿样疼痛,往往夜间加重。

* 疼痛症状早期仅仅发生于趾(或指)尖,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发展至整个足(手)部。

* 因疼痛而行走困难

* 肌肉无力

* 有些病人还表现为痛觉过敏,即很轻微的刺激即感觉明显疼痛,严重时穿袜子或盖被子都会觉得非常疼痛。

应对方法有什么?

* 有效控制血糖 高血糖会降低痛阈,因此严格控糖是治疗疼痛最基本的措施。

* 洗温水澡或按摩 可以促进腿及脚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轻度的神经痛。

* 坚持步行锻炼 规律的步行锻炼能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并能修复受损的神经。同时,对控制血糖水平也有帮助。

* 注意足部保健 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注意预防产生肢体损伤。要定期修剪指(趾)甲;鞋袜要柔软、舒适、宽松;注意肢体清洁卫生;搔痒时要小心以免抓破皮肤;寒冷天气用热水袋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以免烫伤;学会自查,如穿鞋的时候看看鞋里是否有异物等。

温馨提示

泡脚养生最近在各地都非常流行,合理的中药泡脚可以改善局部循环,对于缓解神经痛确有帮助,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泡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卫生 糖尿病患者怕感染也易感染,所以泡脚最好在家中进行,水盆专人专用。

水温 神经病变会致温度觉减弱,所以要严格控制泡脚水温度。

时长 泡脚时间过长会破坏角质层防御功能而易感染,还可能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所以泡脚时间不要过长。

禁忌 足部有破损时不能泡脚。

选药 对于市场上买的泡脚粉(片)或其他人使用的泡脚方,不要盲目使用,最好先征求医生意见。

同样是糖尿病,为什么我这么痛?医生带你了解一下痛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症状比较典型,主要的症状简单概括一下是麻痛。痛是有各种各样的痛法,有针刺样的疼痛,也有像针扎一样的疼痛,还有烧灼一样的疼痛,像火烧一样的疼痛,还有像蚂蚁爬一样的疼痛,另外多伴有一种麻木的感觉。

这个症状出现在四肢,特别是在双下肢为主,而且呈对称性的,两个脚会同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