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多维(糖尿病吃多维元素片)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该补充什么维生素?

糖尿病是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而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

糖尿病危害极大,如不及时治疗和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病人会合并心血管、眼、肾、神经系统、皮肤等多组织损伤或疾病。糖尿病患者适量和平衡的维生素摄入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纠正代谢紊乱、防治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包括:

1.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有较好的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因糖尿病患者抗氧化系统失衡,补充β-胡萝卜素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防止糖尿病并发症。每天可以补充15-25毫克。

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包括胡萝卜、甘薯、绿芥菜、菠菜、莴笋叶、南瓜等。

2.维生素E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脂溶性的抗氧化维生素,具有保护β-胡萝卜素免于被氧化的作用,两者有协同作用。糖尿病患者身体中维生素E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且伴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正常人维生素E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毫克,糖尿病患者为防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并发症,每天可以补充维生素E 100-200毫克。

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植物油、麦胚、坚果、种子、豆类及其他谷类胚芽。

3.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是水溶性抗氧化剂,与维生素E及β-胡萝卜素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补充维生素C,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增高的血浆脂质过化物,降低血总固醇、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固醇,降低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缓解微量蛋白尿及早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健康人群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60毫克,糖尿病患者可以补充100-500毫克。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水果和蔬菜。

4.其他维生素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能降低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浓度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增加;B族维生素还是糖代谢的不同环节中辅酶的主要成分,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

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包括谷类、豆类、干果类、动物内脏、瘦肉、禽蛋中含量也较高;奶类和肉类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最高的食物是干果、鱼类、禽肉类;维生素B12主要的食物来源是肉类、动物内脏、鱼、禽、贝壳及蛋类;烟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肾、瘦肉、鱼及坚果中。

文/马博士健康团

郭晓晖博士

指导/马冠生博士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维生素的种类是相当多,糖尿病人该怎么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维生素的种类是相当多的,不同种类的维生素所起的功效与作用也会不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补充维生素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人怎么补充维生素。

1、早期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人

在糖尿病早期并没有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补充维生素b族。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很容易错误的认为是血糖不足,所以人体就会需要大量的血糖来供应需求,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大量的消耗维生素b族,所以糖尿病人应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b族。可以通过食物来补充,可以常吃黄豆和蛋黄以及动物肝脏等食物,但是不能够过量吃,以免血糖升高。

2、伴有并发症的糖尿病人

如果已经出现了并发症,那么糖尿病人就应该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去,还应该补充微量元素硒。糖尿病如果血糖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随着病情的发展就可能会病发大小血管病变,容易引起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这种情况下应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c还要补充微量元素硒。补充这些营养素能够促进血管胶原成分的生成,可以起到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抵抗力,可以降低身体感染的几率。

维生素的种类是相当多,糖尿病人该怎么补充维生素?

3、并发神经病变的糖尿病人

如果已经出现了神经病变,那么糖尿病人就应该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神经病变会引起肢体麻木和疼痛会有肌肉萎缩甚至麻痹的症状,这种情况下补充这些维生素能够缓解神经病变的症状和改善病情。

4、伴眼部病变的糖尿病人

如果糖尿病人已经并发有白内障和青光眼等眼睛疾病,那么就应该补充优质蛋白质等营养素,还可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a,以及微量元素锌和微量元素硒等,补充这些营养素都能够改善眼睛的病情。

多维餐后血糖理念贯穿全程管理 开启糖尿病患者全面获益新趋势

中国红基会Power 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项目四周年总结会在昆明召开中国 昆明,2019年12月28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关注慢病 健康中国——Power 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2019年项目总结会在昆明召开。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管理学组提供学术指导,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捐资支持。项目自2016年启动至今,依托互联网为医患提供多元化服务,为医生在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管理中提供依据;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的科学指导,从而推动餐后血糖管理达标。

众所周知,中国是糖尿病大国。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64亿,远超印度和美国,高居全球首位。1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共有15个专项行动,糖尿病防治首次列入专项行动中,和糖尿病防治相关的专项行动共有3个。其中明确指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行动目标为: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由此可见,糖尿病健康管理亟待全新改变。

2017年《柳叶刀》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理生理呈现东西方差异化,中国患者的β细胞功能缺陷更为显著,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现象更加严重,餐后血糖水平更高,提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应侧重餐后血糖管理。2019年4C研究证实由餐后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中,心血管事件、恶性肿瘤和全因死亡风险均为最高。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治疗理念的提升,对餐后血糖的认识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更好的餐后血糖管理需要同时关注低血糖和血糖波动,餐后血糖管理已经迈入多维时代。

然而据统计,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达标率仅为53.4%,3 如何提高餐后血糖达标率,成为糖尿病防治关键突破口。为了更好的帮助中国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管理现状,项目于2016年正式启动。该项目利用专业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打破了地理与时间的限制,有效地实现了院外随访与血糖管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模式,使得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管理餐后血糖并提供个体化教育,最终让患者的餐后血糖管理因移动医疗而获益。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兼救助救护部部长周魁庆介绍:“糖尿病的管理是国家2030计划的专项行动之一,项目依托国家慢病支持政策,更深入、更全面的开展工作。项目在拜耳糖尿病治疗领域支持协助下继续深耕细作,更深入关注糖尿病餐后血糖管理,在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基础上,更把目光投向糖尿病血糖波动的管理和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糖尿病管理手段,创新健康服务管理模式,纵深开展了院内血糖波动优化管理,开展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优化管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优化管理,全面深入的帮助患者。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控和诊疗能力,显著降低了致残率和致死率。”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兼救助救护部部长周魁庆致辞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前任组长郭晓蕙教授在会上进一步分享了2019年的项目成果:2019年,凭借灵活方便的移动医疗技术,Power 项目持续深入,为医患双方建立了及时有效的沟通平台,并且通过多样化的管理与科普,患者餐后血糖管理得当,血糖达标率都有明显的提升。“患者入组时糖化达标比例仅为27.3%,通过系统管理,3个月后糖化达标比例上升为61.0%,患者管理12周的餐后血糖平均达到8mmol/L。”郭晓蕙教授介绍到,“餐后高血糖是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立足餐后是中国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也正是Power 项目的初心。餐后高血糖与血糖波动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还应尽可能减少血糖波动的幅度,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减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前任组长郭晓蕙教授分享项目成果

郭晓蕙教授还表示,“Power 一直在探索糖尿病全程血糖管理的优选方案,在控制餐后血糖基础上管理血糖波动,从立足餐后转到多维餐后,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临床效益避免遗漏。随着个体化血糖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动,我们需要更加精准地进行血糖管理。糖尿病防治也应考虑着眼全程,全面获益。”

与会嘉宾就互联网 多方联动的糖尿病全程管理模式进行深度对话

会上,项目优秀医生代表向全体观众分享了使用项目平台的心得体会,通过项目与患者建立了紧密的连接,彼此加深了理解与信任,而患者在医生全面细致的管理和专业的指导下,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针对餐后血糖的多维管理,专家纷纷表示餐后血糖的概念不断延展,互联网 多方联动的管理模式也日益完善,社会各层面应不断探寻最适合的诊疗方式,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全程管理,达到全面获益。

责编:赵鹏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