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割肉(糖尿病患者的肉类食谱)
送给糖尿病人的13句大实话,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1
控制体重很重要。
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最重要原因。肥胖的糖友减重后,血糖会明显改善,早期甚至能停药。
消瘦的糖友则应该增加体重。过于消瘦会影响胰岛功能,降低身体免疫力,不利于血糖控制。
2
糖尿病与遗传有关,但不是遗传病。
父母有糖尿病的人,自身将来患病的概率更高,但并不绝对。后天良好的生活方式会降低这个概率。
遗传病的发病只取决于基因,与生活方式无关。
3
饮食必须控制。
多吃饭多用药,血糖也能降下去,但是会加重胰岛负担,同时会增加体重,加重胰岛素抵抗,对病情长远不利。
4
运动很重要。
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预防肥胖,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药物用量。
5
记住你的血糖目标。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血糖目标。
大部分糖友需要记住的3个数值: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6
没有症状更要重视。
控制血糖不是为了改善症状,而是为了预防并发症。没有症状容易让人产生“身体健康”的错觉,忽视对血糖的控制。
不要等并发症出来再控制血糖,那样会事倍功半。
7
大部分糖尿病人不是死于高血糖。
高血糖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但是大部分糖友并不是因此而死。
70%以上的糖尿病人死于冠心病、心梗、脑梗这些并发症。
8
糖尿病人要关注肾脏。
糖尿病是慢性肾衰的三大病因之一;慢性肾衰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尿毒症的发病原因中,糖尿病占24.80%;20%~40%的糖尿病人后期会发展为尿毒症。
尿中出现蛋白可能是肾损害,但尿里有泡沫则不一定,也可能是生理现象,化验尿常规即可鉴别。
9
低血糖并高血糖更危险。
高血糖是钝刀子割肉,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低血糖则是快刀子杀人,会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10
不要只关注血糖,还有血压和血脂。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被称为“三高”,三者常常合并存在,并相互影响,同时促进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同时,血压、血脂也要达标。
糖尿病人的血压要<130/80 mmHg,比普通人更严格,以更好地预防心梗、脑梗。
年龄>80岁、健康状态差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至<150/90 mmHg。
糖尿病人甘油三酯增高更常见,但是胆固醇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2.6 mmol/L,1.8 mmol/L以下更好。总胆固醇<4.5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
11
不要自己选择降糖药。
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适合每个人的药不一定相同,随意用药可能损害健康,更不要吃”秘药“或者”偏方“。
12
要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会发展变化,血糖不会长期一成不变,降糖方案需要适时调整,不监测血糖则不能及时了解血糖变化。
13
大部分糖尿病仍无法治愈。
”逆转“只能针对一部分早期患者,”手术治疗“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干细胞“治疗等新疗法尚未普及。
所以,大多数糖友仍然需要终身用药,但这总好过忍受并发症的折磨。
德化患癌妈妈:24年“削骨割肉”之痛,我只想有生之年还能见到他!
24年前
她把刚出生的儿子送给别人
从此,成了她一生中最后悔的事
那是削骨割肉的痛
即便,背后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
如今,身患癌症的她
每一天都在悔恨和期盼中度过
希望,有生之年还能和儿子见一面
54岁的德化人陈碧明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只希望能够再见儿子一面
后悔
始于1995年6月15日
陈碧明,今年54岁,德化人,刚刚结束第四次化疗。
陈碧明和第一任丈夫有个儿子,两人分开后,儿子由她抚养。1994年,为了生计,她把孩子交给母亲带,只身到晋江陈埭的鞋厂打工。也就是这时,她认识一名外省籍男友。
两人交往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可家人并不同意这桩婚事。怀胎9个月时,她被带往德化县医院生产。催产两天后,她听到孩子落地时清亮又有力的哭声。“是个男孩。”接生的医生给她报喜,没有留意到她眼角却是润湿。
“下巴和右臂上有催产针留下的针眼。”陈碧明只看了孩子一眼,不忍多看,怕自己的决心再动摇。
那时,她已经和孩子生父分手,对方不要孩子,而她要打工,要抚养大儿子,没能力再抚养一个。1995年6月15日晚上9点半,孩子被一个陌生男子抱走了。
一年后,陈碧明在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家庭经济困难,得知自己的婚姻经历后,仍对自己一心一意。婚后,丈夫对大儿子像亲生的一般对待。陈碧明很想给丈夫生个孩子,可两次怀胎都没有保住。
应该是命运在惩罚我吧。——陈碧明叹了口气
寻找
听说孩子被一对退休老人抱养
“我一直都想找小儿子,可四处打工,一直没机会。”陈碧明说,孩子被抱走后,她就后悔了,可当时信息不发达,自己不识字,在医院也没找到当时的相关档案,每次托人帮助,都因为提供不了任何身份信息,没了下文。
如今,她握着的唯一的线索,是“听说孩子是被一对退休老人抱养”。
去年4月,陈碧明偶然看到央视一个寻亲栏目,重燃了寻找小儿子的希望,便托人帮忙联系栏目组。再后来,她又联系了福建电视台爱心帮帮团。可两次求助,都因为没有具体的信息无法进行。
就在陈碧明想方设法寻子之时,她被查出了宫颈癌晚期。
那是去年8月,陈碧明在平潭做模板工时,突然子宫出血,隔天到福建省肿瘤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期、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大儿子变卖了挖掘机和小车给自己治病,还发动轻松筹筹了三万多元,前前后后花掉近二十万的治疗费。
“我已经化疗四次了。”一次次跟死神擦身而过,陈碧明觉得,当下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珍贵,她更迫切想找到小儿子了,跟小儿子见一面,成了她今生最大的愿望。
心愿
想在有生之年,和儿子见一面
支撑她寻子的,有大儿子和丈夫。
陈碧明说,大儿子很孝顺,他身体不好,但当得知母亲患病后,他没日没夜地干活挣钱,更毅然卖车给她治病。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弟弟,陈碧明的大儿子表示,他很支持母亲,“我也想见见弟弟,看看他这些年过得好不好。”
既然打定和她牵手一辈子,她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陈碧明的丈夫
陈碧明的丈夫说,一家人团聚,这是妻子的心愿,也是他的心愿,希望孩子的养父养母能够原谅妻子,让孩子跟亲生母亲见一次面。
“我时日不多,也许哪天说走就走了,我没有要回孩子的打算,只想看看他,知道他在哪,长得什么样,是高还是瘦,性格是开朗还是腼腆……”陈碧明说。
如果您有这个孩子的消息
愿意帮助这个患病的母亲
可以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告诉我们
海都记者 杨江参 吕波
编辑 刘荣寅
正式道歉都不会?@厦门旅发委,泉州开元寺怎么就成厦门文化啦?
重磅!5月1日起,厦门“四桥一隧”通行免费!年费退还!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入海峡都市报
看最靠谱的闽南资讯
德化患癌妈妈:24年“削骨割肉”之痛,我只想有生之年还能见到他!
24年前,她把刚出生的儿子送给别人
从此,成了她一生中最后悔的事
那是削骨割肉的痛
即便,背后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
如今,身患癌症的她
每一天都在悔恨和期盼中度过
希望,有生之年还能和儿子见一面
54岁的德化人陈碧明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只希望能够再见儿子一面
后悔
始于1995年6月15日
陈碧明,今年54岁,德化人,刚刚结束第四次化疗。
陈碧明和第一任丈夫有个儿子,两人分开后,儿子由她抚养。1994年,为了生计,她把孩子交给母亲带,只身到晋江陈埭的鞋厂打工。也就是这时,她认识一名外省籍男友。
两人交往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可家人并不同意这桩婚事。怀胎9个月时,她被带往德化县医院生产。催产两天后,她听到孩子落地时清亮又有力的哭声。“是个男孩。”接生的医生给她报喜,没有留意到她眼角却是润湿。
“下巴和右臂上有催产针留下的针眼。”陈碧明只看了孩子一眼,不忍多看,怕自己的决心再动摇。
那时,她已经和孩子生父分手,对方不要孩子,而她要打工,要抚养大儿子,没能力再抚养一个。1995年6月15日晚上9点半,孩子被一个陌生男子抱走了。
一年后,陈碧明在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家庭经济困难,得知自己的婚姻经历后,仍对自己一心一意。婚后,丈夫对大儿子像亲生的一般对待。陈碧明很想给丈夫生个孩子,可两次怀胎都没有保住。
应该是命运在惩罚我吧。——陈碧明叹了口气
寻找
听说孩子被一对退休老人抱养
“我一直都想找小儿子,可四处打工,一直没机会。”陈碧明说,孩子被抱走后,她就后悔了,可当时信息不发达,自己不识字,在医院也没找到当时的相关档案,每次托人帮助,都因为提供不了任何身份信息,没了下文。
如今,她握着的唯一的线索,是“听说孩子是被一对退休老人抱养”。
去年4月,陈碧明偶然看到央视一个寻亲栏目,重燃了寻找小儿子的希望,便托人帮忙联系栏目组。再后来,她又联系了福建电视台爱心帮帮团。可两次求助,都因为没有具体的信息无法进行。
就在陈碧明想方设法寻子之时,她被查出了宫颈癌晚期。
那是去年8月,陈碧明在平潭做模板工时,突然子宫出血,隔天到福建省肿瘤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期、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大儿子变卖了挖掘机和小车给自己治病,还发动轻松筹筹了三万多元,前前后后花掉近二十万的治疗费。
“我已经化疗四次了。”一次次跟死神擦身而过,陈碧明觉得,当下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珍贵,她更迫切想找到小儿子了,跟小儿子见一面,成了她今生最大的愿望。
心愿
想在有生之年,和儿子见一面
支撑她寻子的,有大儿子和丈夫。
陈碧明说,大儿子很孝顺,他身体不好,但当得知母亲患病后,他没日没夜地干活挣钱,更毅然卖车给她治病。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弟弟,陈碧明的大儿子表示,他很支持母亲,“我也想见见弟弟,看看他这些年过得好不好。”
既然打定和她牵手一辈子,她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陈碧明的丈夫
陈碧明的丈夫说,一家人团聚,这是妻子的心愿,也是他的心愿,希望孩子的养父养母能够原谅妻子,让孩子跟亲生母亲见一次面。
“我时日不多,也许哪天说走就走了,我没有要回孩子的打算,只想看看他,知道他在哪,长得什么样,是高还是瘦,性格是开朗还是腼腆……”陈碧明说。
如果您有这个孩子的消息
愿意帮助这个患病的母亲
可以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告诉我们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海都记者:杨江参 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