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积食(糖尿病积食是什么意思)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6岁女娃拖成酸中毒

武汉晚报讯(记者黎清 通讯员高琛琛)6岁女孩每天猛喝水,人瘦了不少,还总犯困,家长以为是“积食”。直到最近孩子明显“发蔫”,到武汉儿童医院检查发现已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危急。昨日,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提醒,发现孩子明显异常拖不得,要及时就诊。

半月前,6岁的女孩萌萌突然变得很爱喝水,每天要足足喝上四五瓶纯净水和饮料。她跑厕所次数也增多了,掉了不少肉。妈妈认为女儿是“积食”,给她吃了一些药和开胃的食物。可不仅没见好转,孩子精神还越来越差。

眼见孩子成天都是昏昏欲睡,妈妈赶紧把萌萌送到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一检查,萌萌血糖高达23mmol/L,(随机血糖正常应低于11.1mmol/L,空腹血糖应低于6.1mmol/L),尿酮体三个加号,这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萌萌几近昏迷,再拖下去危及生命。好在经过及时救治,萌萌的病情逐渐好转。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李亚坤医生介绍,近来该科接诊的糖尿病患儿明显增多,跟平时比,首诊患儿病情明显偏重,100%糖尿病儿童发生酮症,80%有酸中毒的情况。这与近来家长“不敢”带伢出门有一定关系,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该科副主任陈晓红介绍,一般来说,大多数患儿住院三四天后,各项指标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纠正,但对于这类慢病患儿,出院后的居家护理也至关重要。

孩子如何远离“积食”? 老年糖尿病患者怎样健康过年?专家支招

  新华社沈阳2月13日电(记者 武江民 于也童)春节团聚之时,家家户户难免吃得丰盛,再加上各类零食不断,因积食就诊的小患者显著增加。孩子为什么容易积食?生活中该怎样预防、处理积食?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春节期间预防、处理孩子积食支招。

  中医认为,孩子的脾胃功能还不完善,消化吸收功能明显低于成人。积食就是孩子过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而导致的疾病。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部主任中医师李涵说,孩子自身识别力和自控力不足,不能自我调控饮食量和饮食种类,如果过度饮食常常导致脾胃“罢工”,出现积食,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有口气、大便酸臭等症状。

  李涵表示,避免积食,家长一定要注意让孩子饮食有节,日常饮食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即可,同时要鼓励孩子适量运动,6岁以下儿童每天至少180分钟的身体活动,静态行为每次不超过1个小时,吃动平衡。

  对于积食的孩子,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些促消化的饮食。沈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兰颖介绍,可以将山楂、碎胡萝卜放入炖锅内,加清水煮沸,用小火煮约15分钟,最后用纱布过滤取汁食用,山楂中富含有机酸、果胶质、维生素等,与胡萝卜搭配的山楂汁可健胃消食生津。

  专家提示,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等症状,或者积食后长时间未愈,需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患上糖尿病,消化竟然越来越差?可怕的疾病胃轻瘫,了解一下

消化不良、肠道胀气、积食、胃口不好,这些症状如果拿给你看,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认为这是典型的消化不良症状。其病因大多数都出在肠道或者饮食上。如果读这篇文章的你,也是同样的想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肠道消化出现问题,可不一定只有肠胃疾病才会引起,或者病根在它处。

糖尿病也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这句话你相信吗?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一些常年患有糖尿病的糖友都不了解这种病症。可是,这却是真实可信的。想知道糖尿病为什么会导致肠道变差吗?那就继续往下看。

糖尿病与肠胃居然扯上关系,这有可能吗?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是身体内缺乏胰岛素导致的一类疾病。患者吃过饭后,血液中的糖份无法进入细胞进行分解,导致血糖浓度居高不下。这就是糖尿病的发病特征。

糖尿病为什么会导致消化不良,根据是什么?

由于糖友们血液中含糖量长时间偏高,而胃部在消化时又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给,这些血液中的糖分就会损伤肠胃神经。肠胃主要依赖植物神经进行运动,这类神经出现受损的情况下,胃部排空食物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时消化不良症状也就出现了。

在医学上,这类症状也被称为胃轻瘫,胃无力等,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病发率一度超过一半。

如果我们普通人出现消化道类疾病,大多数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和养护,肠胃功能总能够慢慢地恢复。可是胃轻瘫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可能并不一样,它的严重性或许可以从一则报道中显露一角。

胃轻瘫有多可怕,你真的了解吗?

曾有报道,澳大利亚一位女士只能用鼻子吃饭,因为患有“胃轻瘫”。这种疾病导致她完全丧失了胃部消化的能力,不得不依靠鼻腔的管道吃饭。发展到后期,甚至连鼻饲都无法维持病人的生命,只能够通过输送营养液来延长生命的长度。

报道中显示,患者发展到后期,吃任何东西都会引起强烈的呕吐感,直到排空胃中的食物。看完这篇报道,我想各位已经对这类疾病的可怕之处有所了解,它绝不是普通的消化不良那么简单。这是一种会让你完全丧失消化能力的疾病。

归咎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普通的肠道疾病只是功能出现了衰退,而神经系统仍然能维持正常运转。但是胃轻瘫患者的胃部神经出现损坏,肠胃缺乏蠕动性导致。而且神经的损坏至今仍没有很好的修复手段,这或许也是这类疾病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

身患糖尿病的读者请注意,你们属于患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是糖尿病史超过十年的人,其发病率更是高于常人。如果你们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小心四个症状

1、吃过饭后会出现食物反流的现象

2、每次吃过饭后,会出现强烈的呕吐感,但是吐出来后,症状就会大幅度减轻

3、肠胃不消化,长时间积食。吃完饭后,即使过了两三个小时,仍然感觉胃部积胀。

4、每次感觉饿的时候,只需要吃一点点食物就会吃饱。

如果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发现自己在最近的饮食中,出现了上述的四种现象。不要惊慌,立刻去医院进行肠胃功能检查。千万不要以为只是普通的肠道疾病,就自己买药治疗。这样可能会延误你的病情医治。

鉴于这类疾病尚且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而且大多数的治疗费用都很昂贵。普通人患上这种疾病后,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极大痛苦,还要面临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所以,相比起治疗,如何控制血糖才是更关键的。

想要预防胃轻瘫,降低血糖是关键

少吃大米饭,多吃粗粮

大米饭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消化之后会变成糖类物质。南方的人喜欢用大米作为主食,这种饮食习惯并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含量。家中如果以大米饭作为主食的话,可以在米饭中加入三分之一的粗粮。例如:荞麦、玉米、高粱等。这些粗粮中含有的糖分少,不会造成血糖快速上升,有利于控制血糖浓度。

但是如果没有患上糖尿病,则不必要忌讳大米饭。大米饭中的糖分含量虽然高,但是日常的食用量并不会导致身体患病。糖类物质也是身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长期患病的人,可以注射胰岛素,但要注意哪些?

如果是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他们体内的胰腺器官已经几乎丧失功能,分泌的胰岛素含量也很低。所以必须通过体外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控制血糖浓度。防止出现胃轻瘫症状。

不过注射胰岛素需要注意两点:一定要在饭前半小时就注射、胰岛素的存放要保持低温,不能放置在阳光之下。

现如今人们的饮食种类日益丰富,以前只有过节时候才能吃的鱼肉,如今顿顿都能够见到。人们在获得极大物质满足的同时,三高发病率也年年上涨。高血糖的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

而高血糖不仅会破坏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工作,还会缓慢地降低我们的身体素质。长期高血糖可能会导致白内障、胃轻瘫等后果严重的病症。由于糖尿病无法彻底根治,所以还没有患病的读者,一定要控制饮食,关注血糖浓度,远离这种可怕的疾病。

【参考资料】

1、患罕见病胃部瘫痪 澳大利亚女子靠鼻子“吃饭”·中国新闻网·2016.9.27

2、英国健身教练患胃轻瘫 8年没正常吃过饭·中国青年网·2017.1.19

3、血糖有几个关键点·生命时报·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