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粉瘤(糖尿病粉瘤能手术吗)

悦读中医 0
文章目录:

解决皮肤“粉瘤”,中医外治法有妙招

小编导读

“粉瘤”学名为“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尤其在油脂分泌旺盛的年轻人中好发。虽然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都是切开引流,但在中医外治法中,还配合有多种独特的治疗技术。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外科解决皮脂腺囊肿的特色方法。

什么是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良性囊肿,是由于皮脂腺引流不畅,皮脂大量储留于腺体引起。多发于颈项、胸背及臀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表现为局部皮下一肿块,肿块生长缓慢,肿块上常见一粗大的毛囊孔,用力挤压可出白色豆渣样物质,味臭秽。由于皮脂腺囊肿内容物含有丰富的皮脂等营养物资,极易导致细菌滋生。在天气炎热出汗、挤压、搔抓时易继发感染,可见原有肿块迅速增大,伴红肿疼痛,不及时处理可致脓成破溃,有脓性或豆腐渣样恶臭物流出。

该如何治疗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

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是中医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传统治疗常抗感染,对已形成的脓肿行“一”字形切开引流,经过纱条引流换药,待切口愈合、炎症消退后一段时间再行第二次手术,切除囊肿。若囊肿反复感染,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除不干净,囊壁残留,则易于复发;若切口较大,切除范围较广,疤痕也大,影响美容。

中医称皮脂腺囊肿为“粉瘤”“脂瘤”“渣瘤”,俗称“豆腐渣瘤”。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湿痰凝滞于皮肤之间所致。《景岳全书·外科钤》说:“盖此以腠理津沫,偶有所滞,积而不散,则积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属,但有浅深耳,深者在皮里渐大成瘤也”,津沫所滞,是痰湿凝聚,形成肿块的原因。若本病继发感染,伴有局部红、肿、热、痛者称“脂瘤染毒”,化脓者又称为“脓瘤”。盖因痰湿蕴结,经络阻隔,气血不畅,蕴久化热,湿热壅滞,热胜肉腐,化腐成脓而成,故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健脾化痰为主,佐以消脂之品。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法的精当与否,常可决定病程的转归、预后。应用外治法既要重视局部辨证,如红、肿、痛、痒、脓的辨别,还要结合全身辨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如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糖尿病的有无等。对于化脓性皮脂腺囊肿,我们采用“十”字形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为主,且注重并细化创面的局部辨证,根据其不同阶段或不同症状,综合有序地联合运用贴敷、掺药、蚕食、垫棉等中医外科临床独特的诊疗技术进行治疗,注重煨脓湿润法(煨脓化腐、煨脓长肉)、活血化瘀法(祛瘀化腐、活血生肌)的运用,复发率低,愈合后疮面瘢痕小。

如何预防皮脂腺囊肿以及避免感染

1.饮食清淡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人群,咖啡、浓茶、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往往容易加剧皮脂分泌,因此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喝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摄入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以有效抑制皮脂分泌过旺,预防皮脂腺囊肿的发生。

2.避免熬夜

熬夜可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亦可使皮脂分泌旺盛,同时熬夜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皮脂腺囊肿细菌感染。因此要做到生活起居有节,避免熬夜,才能有效预防皮脂腺囊肿的发生。

3.注重肌肤清洁护理

平时要注意做好肌肤的卫生清洁工作,油性皮肤的人群,经常用洗面奶、沐浴露清洁皮肤,避免用手搔抓、挤压已存在的皮脂腺囊肿,防止细菌感染,出现肿块突然增大、红肿热痛。

4.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皮脂腺囊肿容易并发严重的感染,如有头疽,肿块红肿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在30cm以上,上有多枚粟粒样脓头,溃破后像蜂窝、莲蓬,疼痛剧烈,同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伴有皮脂腺囊肿者要积极控制、监测血糖,避免局部搔抓、挤压,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好书推荐

《皮肤病中药外用制剂》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作者五十五年皮肤科医教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古籍经方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家名方编著而成的一本皮肤病专著。全书共三篇:第一篇基 础篇,分述了皮肤病中药外用制剂的概念、剂型、药理及外用总则;第二篇制剂篇,分传统制剂、新研制剂、民间制剂、美容制剂、成药制剂等加以介绍;第三篇进 展篇,简介了皮肤病外治线路图、外治秘诀、五大制剂及中医治疗室的设置。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错把粉瘤当青春痘,当心愈挤愈严重!

皮肤莫名凸起一块,用力挤会有白色分泌物还会愈长愈大,这可不是单纯的青春痘而是粉瘤,一不小心可能会发炎感染,最好尽早处理,避免养“瘤”为患!

小美肌肤偏油性,脸上三不五时就会冒出几颗青春痘,最近右眼皮上方有一小块突起,不痛也不痒,他以为是青春痘而动手挤压,没想到那颗“痘痘”愈长愈大,甚至开始红肿发炎,导致眼睛睁不开,就诊后才知道被他误以为是青春痘的肿块是“粉瘤”。

身体各部位均可能长粉瘤

人们常说的“粉瘤”“粉刺”是一回事儿,学名叫做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

专家表示,目前粉瘤的成因不明,而临床经验显示,身体各处都有可能长粉瘤,尤其是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例如脸部、耳朵后面、颈部、背部等地方特别容易生长。基本上,肤质较油、易长青春痘的人都是粉瘤的好发族群,由于油质分泌会随着年龄渐长而慢慢降低,因此年纪愈大发生的机率愈低,但还是有机会形成。

青春痘、粉瘤:不再傻傻分不清

不少人会将粉瘤误认为是普通的青春痘而错误处置或延误就医,专家表示,可从以下4点来辨识皮肤上的块状凸起究竟是青春痘还是粉瘤:

1.粉瘤通常出现肤色的皮下凸起,有时中间有个开口,可以挤出一些具有臭味的白色软物质。

2.青春痘好发在皮脂分泌旺盛处,粉瘤则不一定,任何有毛囊的部位都可能生长。

3.由于分泌物的累积,粉瘤通常会愈长愈大,不会自行消退;青春痘是毛囊发炎,颗粒较小且会自然消肿。

4.青春痘正常不会摸到肿块,粉瘤则即使没有发炎,还是会感觉到皮肤下有东西,表皮还可能会看到小开口。

及早处理,减少感染机率

不同于青春痘会自己消下去,粉瘤不仅不会消肿,还会愈长愈大,即使有可能因自行挤压挤出一些白色分泌物而暂时变小,但它还是存在深层皮肤内,会继续长大,且就像是不流动的水会发臭,迟早会红肿发炎。不仅如此,挤压时皮肤还会因摩擦刺激而更为红肿,甚至引发细菌感染,最好还是尽早就诊由专业医师处理。

若放任粉瘤长大,不仅之后处理会留下更大的疤痕,若刚好长在特殊地方,还可能会导致身体组织变形。例如长在耳垂的粉瘤,长大的同时会压扁原本正常的组织,手术摘除后,粉瘤的位置被挖空,原本正常的组织也因压扁而无法恢复,可能耳垂变薄导致外观变形,看起来较不美观。

除了可能留下疤痕、身体外观变形外,粉瘤还可能出现发炎反应而化脓红肿,处理不当会造成蜂窝性组织炎,甚至是败血症,特别是年纪大有糖尿病、免疫系统障碍等问题的人,由于抵抗力较低,更容易出现感染问题。曾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一直等到粉瘤占了整个背部的1/3,发炎红肿如一个驼峰般才就医,差一点引发败血症,住院两个多月才出院。因此,最好在粉瘤还小时尽早处理,伤口较小,减少伤口感染的机率,疤痕也可以更小、更美观。

手术切除才能根治

治疗的方式依粉瘤的发炎程度而定,通常会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炎,先让红肿发炎的状况消退后才考虑是否切除。发炎的粉瘤必须先切开引流,切一个洞让脏东西流出来,不需要住院,换药即可;没有发炎的粉瘤不要刺激它,尽量避免摩擦,否则感染机会较高,治疗发炎的时间也会拖长。粉瘤可以放着不理会,但有可能慢慢变大,要根治还是需要手术切除。

目前大多是靠手术切除来根治粉瘤,不过较小尺寸的粉瘤可使用激光照射治疗,快速且不留疤,但仅适用于直径在0.2厘米以下的粉瘤。要住意的是,手术后尽量保持伤口干爽,避免摩擦并保持通风。拆线后可以使用美容胶带,防止疤痕凸起,平日也要注重防晒与保养,避免色素沉淀。

“医生,我为什么会发生皮脂腺囊肿呢?”#健康科普挑战赛#

皮脂腺囊肿

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影响到了所有的人。在疫情刚有所趋缓的一段时间,大部分医院已恢复正常就诊,在临床上,尤其是普外科和皮肤科,多了一个人群,那就是以皮肤浅表包块伴皮肤红肿疼痛为主诉的皮脂腺囊肿,也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粉瘤”。那么大多患者往往都会问:“医生,我为什么会发生皮脂腺囊肿呢?”我们下面就聊聊它。

背部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

俗称“粉瘤”、“粉刺”,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皮肤排废物的管道堵塞了,不能从毛囊口排出,废物被堆积在皮下腺体,而形成的囊性包块。

皮脂腺

典型的皮脂腺囊肿会有以下特点:

1、这种包块一般都是良性的,极少发生癌变;

2、包块内常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3、这种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青壮年多见;

4、发生部位多在头面、颈项和胸背部;

5、包括常突出于皮肤表面,一般无症状,如继发感染时会有红、肿、热、痛;

6、如没有经手术切除,有复发可能。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那么,引起皮脂腺囊肿的原因或诱因有哪些呢?

1、皮脂腺导管阻塞(最主要)(包括灰尘堵塞及分泌物堵塞等);

2、辛辣刺激性饮食的过多摄入(包括过多的油炸、辛辣、坚果类食品等);

3、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包括熬夜、劳累、久坐等);

4、心理因素(包括紧张、焦虑、恐惧等);

5、局部皮肤卫生较差(包括皮肤污垢等);

6、皮肤感染、外伤;

7、糖尿病患者。(这一点比较重要,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一般人群更容易发生皮脂腺囊肿,据统计,在临床中至少有1/3的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

油炸美味

皮脂腺囊肿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胸背部等。未合并感染时,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物呈球形,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小者数毫米,大者近10厘米。中等硬度,有弹性,高出皮面,与皮肤有粘连,不易推动,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其中心部位有针头大脐孔凹样开口,呈蓝黑色,形如针头粉刺,挤压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样内容物,内容物为皮脂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常有腐臭味。

疫情下的口罩

皮脂腺囊肿该如何诊断呢?

1.彩超;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会有相应变化;

2.病理检查,一般切除术后常规送病理检查,可确诊。

临床上一般通过询问病史、仔细观察皮肤表现,即可诊断。可行以上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将其与肿瘤,如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下脂肪瘤等相鉴别。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如何治疗?

1、手术切除(占大多数,最确切)。

2、切开引流(对于局部感染不能控制或已经合并脓肿者)。

3、抗生素类应用(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4、其他治疗,包括激光、微波等(尤其适合于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治疗)。

白衣天使,大爱无疆。

重在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使皮脂腺开口通畅,利于分泌物排泄;

2、皮肤瘙痒时,避免抓挠,以免引起面部皮肤感染;

3、避免挤压皮肤包块、粉刺等;

4、合理膳食,多休息、多饮水,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油腻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5、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劳累,戒烟限酒;

6、调整情绪、心理平衡;

7、适当运动;

8、治疗原发病(糖尿病、皮肤感染、外伤、其他皮肤疾病等)。

战胜疫情、战胜疾病!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医生,我为什么会发生皮脂腺囊肿呢?”纵观以上原因或诱因,疫情期间长时间呆在家里,为了加强营养,大多数人会选择多吃、其中就包括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多摄入,运动减少,有时会熬夜,且每天关注疫情变化,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情况下等综合因素,或如果有同时伴有糖尿病、皮肤外伤或皮肤感染等疾病,会使得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皮脂腺排泄障碍淤积,继发感染而发病。

海棠依旧

(如有需要,您可以点击关注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