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糖尿病(解除糖尿病)
糖尿病可“停药”缓解?16种方法告诉您怎么做?
前段时间,《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系统介绍了中国2型糖尿病的缓解的定义,提出了16条缓解2型糖尿病的方法。今天借此时机带大家解读一下这份共识的核心内容。
中国2型糖尿病的
缓解的定义
首先明确一个定义:2型糖尿病缓解。
《共识》推荐202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的2型糖尿病缓解标准,既患者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2型糖尿病缓解标准是指在无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可处于达标状态或正常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缓解并非治愈,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或者方法被证实可以治愈2型糖尿病。《共识》推荐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作为所有T2DM缓解的基本方案,并推荐一些相对具体的操作方法,核心思想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如何缓解?
一、食欲管理:
(1)减慢进餐速度:增加咀嚼次数,每进食一口食物咀嚼20~40 次;餐间停顿,减小每一口食物的体积,用非优势手持筷或用叉。
(2)餐前饮水加餐前吃少量坚果,如10 个杏仁、20 粒花生: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进食后能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通过迷走神经和非迷走神经途径降低食欲。
(3)合理安排进餐顺序:①餐前喝汤,容易产生饱腹感。②蔬菜、低糖水果,体积大,能量低,减慢吸收速度,诱导饱腹感。③荤菜与肉类能量偏高,放在第三位吃,进一步增加饱腹感。④进餐最后吃少量主食和碳水化合物,吸收缓慢减少餐后血糖波动。
(4)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在胃内排空速度慢,易产生饱腹感。可增加燕麦、去除80% 淀粉的代餐粉制成的全麦面包、绿叶蔬菜、低糖水果等食物的摄入。
二、运动干预
(1)评价健康:
①了解病史: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程度及心血管疾病情况和其他影响运动的疾病。
②评估运动能力的方法:a 耐力:选择一条固定的线路,记录自己每次走完需要多长时间?b上肢力量:2 min 内能做几次推举?c 下肢力量:坐在椅子上站起再坐下,2 min 内能完成几次?d 平衡能力:单脚站立(建议有扶手处练习)坚持几分钟?e 柔韧性:坐在稳固的椅子上,伸出一条腿放在对面的椅子上,脚跟朝地,用手够伸展的腿部,看能伸多远?
③评估运动安全性和心肺耐力:通常采用运动负荷试验即可,评估运动中最严重的心血管缺血性危害,避免猝死的发生。在进行负荷运动试验的同时,可以计算有氧运动强度对应的适宜心率范围,指导运动处方的制定。
(2)制定目标:周一至周五及周末的运动计划安排,多长时间做运动?想做哪种运动?
(3)选择运动项目:选择喜欢的、合适的项目最好,可以考虑散步、慢跑、游泳、园艺、球类、跳舞、健身、哑铃等。
(4)设定强度:尽量坚持每天至少30 min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果每天抽不出整段的30 min,可以每次做10 min,每天锻炼3 次。每周做2 次以上的力量训练,每次持续30 min。运动过程中需避免受伤、适时调整,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合适的强度、适宜的运动环境和装备,及时监测效果,可避免运动损伤。当体质量下降过快,身体疲劳和机能下降时,应适当减少运动负荷,体质量变化不明显时,应增加运动负荷,加速减脂。
以下为《共识》中推荐的临床治疗方式,我们建议所有的手术和药物的治疗方案必须在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后,由主治医生进行判断。
三、减重药物
奥利司他短暂应用(12~24 周)作为BMI ≥ 27 kg/m2合并T2DM 缓解的辅助方法。奥利司他为脂肪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胃肠道的脂肪酶,阻止三酰甘油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酯,减少肠腔黏膜对膳食中脂肪(三酰甘油)的吸收,促使脂肪排除体外。奥利司他是我国唯一被批准用于体质量管理的减重药物。
奥利司他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变成“喷射战士”。此外,1 年以上长期服用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及β 胡萝卜素的吸收,罕见有肝功能损伤的报告。推荐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体质量改善不理想的肥胖伴T2DM患者中短期(半年)应用奥利司他。
四、代谢手术
对于BMI ≥ 32.5 kg/m2的T2DM 患者,如非手术治疗措施不能显著改善体质量和代谢紊乱,可考虑采用代谢手术缓解T2DM。手术内容包括:腹腔镜Rouxen-Y 胃旁路术(LRYGB)、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胆胰转流术(BPD)以及其他药物治疗等。代谢手术相对极端,不推荐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合进行手术疾病的病人。
《共识》最后总结说道:糖尿病是一种复杂性的疾病,本共识推荐的缓解方案不可能将每一位早期T2DM 患者的药物治疗停掉,但通过缓解方案的实施可以让更多的T2DM 患者重获健康生活,提高其生命质量。帮助患者缓解T2DM,不仅是减药、停药、平稳控制血糖,更是教会患者健康长寿的科学生活方式,并终身获益,也使患者的家庭受益,使国家受益。
来源: 扬子名医团
17张表,看懂七大降糖药的相互作用
不想错过每日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全面解析降糖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干货满满,值得收藏!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病例:
病例1
男性患者,42岁。因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房纤颤,使用胰岛素降糖,地高辛控制心功能。
因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加用阿卡波糖50mg tid。2个月后,患者突发严重房颤而入急诊。
经查,患者血浆中地高辛浓度为0.27ng/ml(有效血药浓度为0.8~2.0ng/ml)。停用阿卡波糖后,地高辛血药浓度升至1.8ng/ml。当再次使用阿卡波糖后,地高辛血药浓度再次下降,确定为地高辛和阿卡波糖之间的相互作用。
病例2
女性患者,83岁,因自感不适2周就诊。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因怀疑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以及尿路感染接受药物治疗。
当前用药:格列本脲、西格列汀、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赖诺普利。实验室检查:血钾4.0mmol/L,血糖2.0mmol/L。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合并用药时,难免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那么,对于临床上常用的7大类降糖药,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减少类似上述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主要集中在药物排泄方面。
二甲双胍结构稳定,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原形随尿液排出,清除迅速,血浆半衰期为1.7~4.5小时,12小时内90%被清除。
此外,本品一部分可由肾小管分泌,故肾小球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由于本品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故肾功能减退时用本品可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当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时,可能引起尿液酸碱度(pH)、肾小管主动分泌或肾血流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排泄。例如,应用碘造影剂前应酌情停用二甲双胍,当二甲双胍与西咪替丁、乙胺嘧啶、头孢氨苄等联用时,可能会减少二甲双胍排泄,必要时需调整剂量。
表1: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1)
表2: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2)
α-糖苷酶抑制剂
由于阿卡波糖抑制糖苷酶引起未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发酵导致的稀溏便可能会影响地高辛的水解,以及阿卡波糖本身对地高辛有吸附作用,使用地高辛时,尽量不使用或停用阿卡波糖。
若必须联合使用,建议阿卡波糖每餐随餐服用,地高辛晚9点后服用,同时加强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
研究认为,伏格列波糖对地高辛的吸收无影响,可能机制是由于伏格列波糖对α-淀粉酶无影响,所引起的腹泻、腹胀要少,所以对地高辛的吸收影响小。
此外,阿卡波糖与胰酶制剂联用可能会导致阿卡波糖的作用降低。
表3:阿卡波糖的药物相互作用
磺脲类药物
1、吸收环节:消胆胺、考来维仑等药物可能会阻碍磺脲类药物吸收,引起血糖升高。
表4:磺脲类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吸收环节)
2、分布环节:由于磺脲类药物的蛋白结合率高,不少药物会与其竞争蛋白结合部位,改变组织分布量,引起游离药物浓度的增加或减少。
这些药物包括: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保泰松和阿扎丙酮、磺胺类药物、肝素等。
表5:磺脲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分布环节)
3、代谢环节:磺脲类药物多通过细胞色素P-450(CPYs)代谢,因此会与其他同等代谢途径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药效的增强/减弱。
表6: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
磺胺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在内,主要通过CYP2C9酶代谢,同时经CYP2C9代谢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克拉霉素、红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甲硝唑、磺胺甲恶唑。
因此,病例2中的患者主要考虑是由于格列本脲与磺胺甲噁唑相互作用引起的格列本脲血药浓度增加,引发低血糖。
除抗生素之外,这些药物也会通过抑制CYP2C9等机制引起磺脲类药物血药浓度增加,升高低血糖风险: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咪康唑)、贝特类药物(吉非罗齐)、H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氯霉素、米非司酮、恩他卡朋、异烟肼、利福平、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值得注意的是,波生坦与格列本脲联合使用会产生肝脏毒性,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临床禁忌联合使用。
表7:磺脲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表8:磺脲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续)
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
与磺脲类药物类似,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TZDs也是经过CPYs代谢。
因此,在代谢阶段也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应注意避免TZDs与吉非贝齐联用;此外,当与酮康唑、利福平、氟伏沙明和甲氧苄啶联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
表9:TZDs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
表10:TZDs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DPP-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主要有以下5种,其生物利用度、蛋白结合率、代谢和排泄途径各不相同。
表11:DPP-4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维格列汀、西格列汀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见。而沙格列汀与强的酶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克拉霉素等合用时,建议限制剂量。
表12:维格列汀、西格列汀的药物相互作用
表13:沙格列汀的药物相互作用
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大多数无临床意义。利拉鲁肽与华法林联用时,建议更频繁地监测INR值。
表14: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表15: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坎格列净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诱导剂(利福平等)合用时可能引起AUC(药物曲线下面积)下降,与地高辛合用时,应注意监测地高辛浓度。
表16:SGLT-2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表17:SGLT-2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三味“药中黄金”,6个巧妙搭配,清除糖友一身淤堵,不得并发症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糖尿病,这个被称为“现代生活方式病”的隐形杀手,已经悄无声息地侵入了无数家庭。它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还带来了让人防不胜防的并发症威胁。
更令人头疼的是,许多糖友即使控制了血糖,身体的“淤堵”却迟迟无法清除,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等问题依旧如影随形,让人叫苦不迭。难道糖尿病真的无法“治本”,只能一辈子和并发症“共存”吗?
其实,中医里早就有对糖尿病的深刻解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调理方案。尤其是三味被誉为“药中黄金”的中药材,若能巧妙搭配,不仅可以清除体内淤堵,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让糖友的身体恢复轻盈。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这三味中药及其6个神奇搭配,揭开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奥秘。
先别急着怀疑,这些中药为何被称为“黄金”?它们具体能清理哪些淤堵?怎样搭配才能最大化发挥效果?答案就在接下来的文章中。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非仅仅是“血糖高”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全身性的“淤堵”危机。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消渴者,多因阴阳失调,气血不畅而起”。
简单来说,糖尿病的本质在于五脏六腑的功能紊乱,导致全身气血运行障碍,湿热痰瘀交织,最终引发“内堵”。这种“堵”,表现在血管里是动脉硬化,表现在肾脏上是微血管病变,表现在神经系统里是神经的病变。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正是这些“淤堵”失控的结果。
在中医看来,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疏通”。只有清理体内的“堵点”,恢复气血运行,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三味“药中黄金”正是为此而生,它们分别是黄芪、丹参和葛根。
这三味药材在中医领域被广泛运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补气行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不仅能帮助糖友改善代谢,还能从根源上调理脏腑功能。
黄芪,号称“补气之长”,是中医补气类中药的代表。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偏高,气虚体弱是常见问题,而黄芪能有效提升人体正气,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此外,黄芪还有保护肾脏的作用,能够缓解糖尿病导致的肾小球高滤过问题。
丹参则有“血中圣药”之称,是活血化瘀的良药。它擅长清理血管中的淤堵,改善微循环问题,还能保护心脑血管,预防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而葛根则以“生津止渴”而闻名,它不仅能缓解糖友口干多饮的典型症状,还能扩张血管,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血糖更稳定地控制。
虽然这三味药材各有千秋,但单独使用时效果有限,必须通过巧妙搭配,才能发挥“1 1>2”的疗效。以下是基于中医理论总结出的6个黄金搭配,每一组都针对糖友的不同症状和淤堵问题,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第一组搭配是黄芪与丹参。这组搭配可以说是糖尿病患者的“基础配方”,它们的组合能够补气活血,特别适合气虚血瘀型糖友。
许多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血管内壁容易堆积垃圾,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严重时甚至诱发中风。黄芪补气,丹参活血,两者合用能有效改善血液粘稠度,增强微循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第二组搭配是黄芪与葛根。这组配方适合有明显“口干、多饮”症状的糖友,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热伤津”型患者。葛根生津止渴,黄芪补气生津,两者合用不仅能缓解口干、乏力的症状,还能帮助平稳血糖,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第三组搭配是丹参与葛根。这组配方主要针对血糖波动较大、情绪不稳定的糖友。丹参活血疏肝,葛根舒筋通络,两者合用可以改善肝郁气滞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失调问题,同时还对眼底病变、四肢麻木等并发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第四组搭配是黄芪、丹参和葛根的“三剑客”组合。这是针对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患者设计的综合性配方,尤其适合已经出现心脑血管问题的糖友。三味药材共同作用,能够全面清除血管淤堵,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脏功能。
第五组搭配是在黄芪丹参基础上加入枸杞子。这组配方适合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下降患者。枸杞子能补肾益精,黄芪强健肾气,丹参活血化瘀,三者合用能够有效改善肾小球病变,保护肾功能。
第六组搭配是葛根与茯苓。这组配方适合湿热痰瘀较重的糖友。茯苓健脾利湿,葛根解肌生津,两者合用能够清除体内湿邪,缓解浮肿、体重增加等问题,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血糖。
当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理念不仅仅停留在用药上,还强调“药养结合”。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饮食调理、作息规律以及情绪管理。
比如饮食上多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肥甘厚腻之品;作息上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情绪上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和抑郁。只有全方位调理,才能让身体的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从根本上解决“淤堵”问题。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中药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糖尿病患者在选择中药调理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切忌自行盲目搭配,以免适得其反。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清除体内淤堵,糖友们完全可以拥有轻松无忧的生活。
糖尿病的调理是一场持久战,但中医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利用三味“药中黄金”,巧妙搭配,循序渐进,糖友的身体必将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