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dd(糖尿病ddp_4抑制剂)

医师浅谈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吃橘子,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不妨早点了解,别吃错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橘子竟然这么危险?!”
在一场虚拟的“细胞吐槽大会”上,胰岛素细胞拍着桌子大喊,“我每天忙得团团转,怎么就成了血糖升高的替罪羊?橘子这东西,真是让我操碎了心!”糖尿病患者也一脸疑惑:“橘子甜甜的,吃了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这场关于橘子的争论,今天就由我们来揭开真相!

橘子:甜蜜的“糖衣炸弹”还是健康天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橘子是水果界的“甜蜜担当”。但你知道吗?橘子其实并不是单纯的“糖果替代品”。一个普通的橘子(大约100克)含有约8克糖分,这些糖大多是果糖和葡萄糖。它们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吸收,会直接影响血糖水平。但问题来了,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橘子?

科学研究表明,橘子的升糖指数(GI)只有31~51(具体取决于品种)。什么意思?相比白米饭(GI约89)和白面包(GI约70),橘子的升糖速度相对较慢。更重要的是,橘子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糖分的吸收速度,让血糖波动更平稳。

从这里看,橘子似乎是个好人。但别急着下结论,故事才刚刚开始!

血糖控制的“幕后推手”:胰岛素和肝糖原的较量

为了弄清橘子的作用,我们得先听听人体内部的“高层会议”。在血糖调控的战场上,胰岛素细胞是“总指挥官”,它的任务是抓住血液中的糖分,把它们送到肌肉和肝脏储存起来,或者直接燃烧当作能量。

但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功能不足呢?“大哥,我人手不够啊!”胰岛素细胞无奈地抱怨。这时,橘子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更容易“逃跑”,直接涌入血液,使血糖迅速升高。

橘子里丰富的膳食纤维就像一张“缓冲垫”,它会拖住糖分的吸收速度,让人体有时间处理这些“闯入者”。所以,橘子的确比那些高GI的食物更友好。

橘子的“健康隐藏技能”

橘子并不是单纯的“糖分供货商”。它还藏着一批强大的“健康战士”:

  1. 维生素C:一个橘子几乎能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这可是免疫系统的“超级燃料”。
  2. 膳食纤维:帮助肠道菌群维持平衡,同时减缓糖分吸收。
  3. 钾元素:有助于调节血压,保护心血管健康。
  4. 类黄酮: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减少身体的炎症反应,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保护作用。

这些“隐藏技能”让橘子成为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潜力股”,但前提是——别吃太多!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核心是控制总糖分摄入,即使橘子的GI低,吃过量也会“出事”。

“橘子怎么吃”才算科学?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吃橘子呢?以下是几条简单的建议:

  1. 控制量:每次吃一个中等大小的橘子(约100克左右),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
  2. 搭配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或者坚果,进一步减缓糖分吸收。
  3. 避免空腹吃:空腹血糖本来就高,再吃橘子容易“火上浇油”。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
  4. 新鲜为主:橘子汁虽然看起来方便,但少了纤维,糖分吸收速度会变快,升糖指数也会飙升。
细胞吐槽大会:橘子引发的内部争论

在细胞吐槽大会上,橘子成了争论的焦点。葡萄糖细胞不满地说:“每次我一进血液,就被当作罪魁祸首,明明是你们胰岛素细胞效率低下!”胰岛素细胞反击:“少来,我已经全力以赴了,可糖尿病患者的胰腺根本不听使唤!”

膳食纤维细胞乐呵呵地插话:“要不是我拦着,血液早就成‘糖浆’了。”维生素C细胞也不甘示弱:“别吵了,我才是主角,我在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上可有大功劳!”

在一片争论中,糖尿病患者才恍然大悟:原来,橘子并不是“坏蛋”,只要吃得对,它还能成为健康的好帮手!

冷知识:关于糖尿病和水果的小秘密
  • 冷知识1:升糖指数(GI)不是越低越好,比如牛奶的GI只有30,但糖尿病人喝多了反而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因为它含有乳糖。
  • 冷知识2:水果的甜度和升糖指数并不完全相关,西瓜尝起来很甜,但GI只有72,而土豆不甜却高达90。
  • 冷知识3:人体每天产生约300亿个新细胞,而糖分是它们运转的重要燃料,完全杜绝糖分反而会让身体陷入困境。
结语:吃橘子的“科学仪式感”

吃橘子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答案并不绝对,而是取决于“怎么吃”。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橘子既不会让血糖瞬间飙升,也不会直接降低血糖,但适量摄入可以为身体提供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好处,还能满足嘴馋的甜蜜愿望。

所以,下次再吃橘子,别忘了给膳食纤维们点个“赞”,感谢它们的默默付出。同时,记得控制量、选对时机,这样才能让橘子真正成为你的健康盟友!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国际糖尿病联盟,《糖尿病管理的最新进展》

Mayo Clinic,《Diabetes diet: Create your healthy-eating plan》

美国农业部(USDA)食品数据库

左心房功能评估在糖尿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photo by tare

左心房功能评估在糖尿病左心室

舒张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Value of left atrial function evaluation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李慧莹 黄守莲 薛毓琦 徐瑞燚 赵维纲

陈未 朱文玲 方理刚 林雪

作者单位: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内分泌科;644000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通信作者:林雪,电子信箱:linxuepumch@qq.com

zhai

yao

目的

探讨左心房功能评估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DD)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纳入2016年1~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门诊长期就诊的无心力衰竭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糖尿病组;同时入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应变进行左心房功能评估,评估标准依据2016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联合发布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评估指南。收集患者和健康人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左心房应变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DD存在关联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左心房功能对DD的预测价值。

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的DD总发生率为21.8%(17/78),其中Ⅰ级DD占15.4%。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下降与DD显著相关[F(3,74)=3.548,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房峰值应变、左心房平均储器功能、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房间隔管道功能与DD相关(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应变与DD有关(OR=0.756,95%CI:0.637~0.896,P=0.001)。在整体人群中,左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46%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5%;在糖尿病组中,左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05%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3%;若结合整体人群的E/e’比值,在糖尿病组中,左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6.19%、平均E/e’为12.73时,诊断DD的敏感度为77.0%,特异度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61~0.957,P=0.00)。

结论

通过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房应变,评估左心房管道功能,可能是检测早期DD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0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门诊长期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33~89岁,平均(59.5±10.9)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纳入标准:(1)无心力衰竭症状;(2)血压、血糖控制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结构性心脏病;(2)合并心律失常;(3)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较差未能进一步测量及分析。

有关左心房时相功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设立了对照组,以观察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左心房时相功能差异。于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年龄33~80岁,平均(58.4±11.2)岁,其中男性43名,女性47名。排除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肌梗死、肿瘤、急性传染病、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者。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批号:S-K2024),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02 研究方法

2.1 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由本院具有多年超声心动图操作经验的医师操作。受试者左侧卧位,采用美国GE vivid 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经胸探头(频率1.7/3.4 MHz)进行检查。根据2016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联合发布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评估指南进行评估,见图1。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频谱多普勒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间隔及侧壁舒张早期血流速度的均值(e’)、三尖瓣反流速度(tricuspid regurgitation velocity,TRV)、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left atrial end systolic volume,LAESV),在双平面上测量左心房容积指数,公式为LAESV/体表面积。

E: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间隔及侧壁舒张早期血流速度的均值;A: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LAP:左心房压;CAD:冠状动脉疾病;(A)LVEF正常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估流程;(B)参考临床症状和其他超声数据后,左心室充盈压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分级的评估流程

图1 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估

2.2 二维斑点追踪应变分析

在心尖左心室长轴、心尖左心室二腔和心尖四腔切面上,于收缩末期勾勒出左心室心内膜的轮廓,应用软件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train,GLS)。在心尖四腔切面对左心房进行应变评估。从绘制的曲线中确定了3个不同的左心房应变段:收缩期峰值应变(RL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ELA)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ALA)。RLA反映左心房储器功能,左心房管道功能由RLA和ELA之间的差值计算,左心房收缩功能由ELA和ALA之间的差值计算,见图2

RV:右心室;LV:左心室;LA:左心房;RA:右心房;;AVC:主动脉瓣关闭;RLA:收缩期峰值应变;EL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ALA:舒张晚期峰值应变。黄色曲线表示间隔基底段的应变,红色曲线表示侧基底段的应变,全部节段应变的平均值用白色点状曲线表示。LA峰值应变为心尖四腔切面中任何节段的最高应变(4);RLA反映LA储器功能(1);LA管道功能(2)由RLA和ELA之间的差值计算;LA收缩功能(3)由ELA和ALA之间的差值计算。与健康人(A)相比,Ⅰ级DD糖尿病患者(B)的LA管道功能明显降低

图2 在心尖四腔切面上通过STE评估左心房应变

0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左心房功能与DD的相关性;绘制左心房功能参数对左心室DD判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1 两组基线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糖尿病组患者的病程为(12.8±7.7)年,25例(32.1%)患者合并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体质指数较高,GLS、E/A明显降低,左心房容积指数、E/e’增加(均为P<0.05)。糖尿病组的DD总发生率(21.8%比6.3%,χ=7.963,P=0.005)和I级发生率(15.4%比5.0%,χ=4.680,P=0.05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两组Ⅱ级和Ⅲ级DD的发生率相似。此外,糖尿病组的左心房平均、间隔和侧壁管道功能及平均、侧壁收缩功能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注:GLS:整体纵向应变;E/e’: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间隔及侧壁舒张早期血流速度的均值之比;E/A:左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流速/舒张晚期充盈的流速;TR:三尖瓣反流;DD:舒张功能不全

表2 两组左心房应变参数比较[M(Q1,Q3),%]

02 左房时相功能比较

在糖尿病组中,方差分析显示,左心房平均储器功能与左心室DD的等级之间有显著的关联[F(3,74)=3.347,P=0.024]。使用事后多重检验的LSD方法表明,左心房平均储器功能在Ⅲ级DD组与舒张功能正常组间有显著差异(M=14.50,SD=5.74,P=0.014),I级DD和Ⅱ级D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下降与DD显著相关[F(3,74)=3.548,P=0.018],其与Ⅰ级DD明显相关(M=8.5,SD=2.43,P=0.009),Ⅱ级DD和Ⅲ级D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而左心房平均收缩功能与左心室DD的等级无关联。在整体人群和糖尿病组中,左心房管道功能和储器功能在DD患者中均减弱(均为P<0.05),见表3

表3 舒张功能正常与异常组的左心房应变参数比较

注:GLS:整体纵向应变;E/A:左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流速/舒张晚期充盈的流速;TR:三尖瓣反流;E/e’: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间隔及侧壁舒张早期血流速度的均值之比;DD:舒张功能不全

03 左心房管道功能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在糖尿病组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LS、左心房峰值应变、左心房平均储器功能、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房间隔管道功能与左心室DD显著相关(均为P<0.05)。调整包括年龄、性别、GLS、左心房峰值应变、平均储器功能和平均管道功能等多种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与DD密切相关(OR=0.756,95%CI:0.637~0.896,P=0.001)。在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中,也出现了类似结果,仅有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与DD相关(OR=0.753,95%CI:0.605~0.937,P=0.011)。在整体人群中,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也是唯一与DD密切相关的指标(OR=0.746,95%CI:0.647~0.860,P=0.001)。

04 左心房管道功能对左心室DD的预测价值

采用ROC曲线来分析左心房管道功能对DD的预测价值。在整体人群中,AUC为0.84(95%CI:0.772~0.907,P=0.00),阈值为13.46%,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5%。在糖尿病组中,AUC为0.811(95%CI:0.718~0.905,P=0.00),阈值为13.05%,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3%。如果加上E/e’,在整体人群中,AUC为0.882(95%CI:0.812~0.952,P=0.00),此时左心房管道功能的临界值为5.94%,E/e’ 11.5,敏感度为82.0%,特异度为79.0%。在糖尿病组中,AUC为0.859(95%CI:0.761~0.957,P=0.00),左心房管道功能的临界值为6.19%,E/e’ 12.73,敏感度为77.0%,特异度为80.0%,见图3

LA:左心房;DM:糖尿病;E/e’: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间隔及侧壁舒张早期血流速度的均值之比

图3 左心房管道功能对左心室DD的预测价值

讨 论

左心房的功能被传统地划分为3个阶段:(1)在收缩期储存来自肺静脉回流的血液,为储器功能;(2)作为从肺静脉到左心室的血液通道,为管道功能,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左心房的被动排空能力与左心室充盈压力的增加有关;(3)在舒张末期,随着心房的收缩有助于心室充盈。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调查了左心房时相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认为,左心房时相功能随舒张功能的严重程度而改变,但对于不同舒张功能情况下会出现何种左心房功能的改变,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我们认为,这些差异是由于评估左心房时相功能的技术、舒张功能的诊断标准以及招募的患者群体不同所造成的。

在斑点追踪技术尚未广泛使用之前,左心房时相功能一般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左心房容积变化进行评价,具体来讲左心房时相功能是根据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和心房收缩前容积的百分比变化来计算的。由于对于左心房功能评价很费时费力,因此没有成为临床常规指标。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STE衍生的应变分析成为评估左心房时相功能的新技术。早期的研究发现,左心室早期充盈不全可表现为左心房储器和收缩功能增强。Hewing等研究证实,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左心房收缩功能与肺毛细血管楔压≥18 mmHg显著相关。通过应变的分析,Hosseinsabet等发现,在205例冠心病患者中,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左心房管道功能参数和收缩功能参数降低。这些研究为不同临床情况下的左心房时相功能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由于技术和诊断标准不同,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在2016年发布了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标准,但很少有研究基于该舒张功能评估标准去研究左心房的时相功能。Singh等应用2009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发布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估指南,在90例HFpEF患者中,左心房峰值应变在不同DD组之间有明显差异,随着DD的恶化,左心房峰值应变逐渐减少。不同的DD诊断标准可能会影响左心房应变的解释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应用2016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指南证实了左心房管道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尽管在左心房峰值应变单因素分析中与DD相关,而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这种关联消失。因此,我们认为在我们的无症状的糖尿病研究队列中,左心房管道功能比左心房峰值应变能更好地预测DD。研究者多数在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对左心房功能进行评估,而我们研究的目的是发现DD早期的左心房功能改变,因此我们招募的是临床状态良好的患者。

糖尿病可引起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重构,从而改变心室的顺应性和松弛性,造成左心室充盈压升高,而左心室充盈主要在心室舒张早期发生。在舒张早期,左心房的被动排空能力减弱,迫使心房在收缩时增加搏出量,并且通过增强收缩来对抗增加的心室压力,使心室进一步重构。刘瑞中等发现,高血压患者在左房形态、左室构型及舒张功能正常时,左房储器功能、管道功能已受损,随着左室舒张功能的减退,其左房储器功能、管道功能进一步降低。

我们认为,通过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应变来评估左心房功能,如果出现管道功能异常,有可能提示患者出现DD的几率增加,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能意味着需要强化血糖控制,减轻体重,避免HFpEF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健康对照组的DD的患病率为6.3%,出现DD入组者共有5名,其中4名为70岁以上老年人,考虑为年龄相关的舒张功能减低;1名为48岁男性,无导致DD的疾病病史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病史,体检结果"正常",考虑为在筛选健康人群时,因为检查项目等的受限,未能进行全面的舒张功能评估所致。临床研究中常不能入组到"所有指标都正常"的健康对照组,是常见现象,我们在健康对照组中发现的DD,也符合临床研究的特点。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1)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应变,但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测量左心房应变的标准方法,需要更多的研究验证其测量效能;(2)本研究所纳入的人群无心力衰竭症状,故该人群中Ⅲ级DD患者相对较少,未来需要更多所关注人群的DD分级更全面的研究;(3)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需要更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评估左心房在心血管疾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STE测定左心房应变,评估左心房管道功能可能是检测糖尿病早期左心室DD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

李慧莹, 黄守莲, 薛毓琦, 等. 左心房功能评估在糖尿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 27(3): 235-241.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22.03.007.

有一种甜叫糖尿病,有一种苦叫糖尿病痛苦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过高,导致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因糖尿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对生活的限制和要求较多、治疗繁琐、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和注射治疗带来的疼痛、担心发生低血糖、慢性并发症风险等因素,常使患者出现较多心理问题,如糖尿病痛苦、焦虑、抑郁等。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糖尿病痛苦。

糖尿病痛苦(diabetes distress,DD)是指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管理、支持途径和情感负担等忧虑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与糖尿病管理相关的消极情绪,由于刺激强度、持续时间、应对能力等个体差异,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程度不一,表现亦有差异,如不及时防治,可发展为精神心理疾病。DD可能影响糖尿病自我管理、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风险增加。

糖尿病痛苦可来源于生活、工作、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比如性别、年龄、职业、吸烟等均可影响糖尿病患者相关心理痛苦,而糖尿病本身包括血糖监测、治疗方案复杂、并发症风险、社会支持不足、合并其他疾病等也是糖尿病痛苦的主要影响因素。

糖尿病患者常常因有创血糖监测及注射降糖药物产生的躯体痛苦、饮食不能随心所欲、社交场合受限、担心低血糖等带来心理痛苦,治疗方案相关的心理痛苦常常与血糖控制不佳、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有关。

并发症的发生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引起偏瘫、糖尿病足病导致截肢等可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从而丧失劳动能力、自尊心受创等,引发相关心理痛苦。

在疾病不同状态下,患者的糖尿病痛苦程度也不同,诊断初期血糖控制不佳时患者糖尿病痛苦程度更高,可能与缺乏糖尿病相关管理知识及经验,缺乏疾病管理的自信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担忧有关。

糖尿病痛苦可以影响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因而糖尿病痛苦的早发现、早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这种糖高的甜和苦相信没有人希望品尝,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了解自己的糖尿病风险,定期做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同时,还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均衡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糖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坚果等。

2、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同时增加一些肌肉训练,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减轻体重。

3、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影响血糖的稳定,损害心血管的健康,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或者戒除。

保持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常常会面临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血糖的控制,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应该积极调整心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者社会支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