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占据(糖尿病的比例占多少)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管住嘴,你才会击败糖尿病,5个禁忌牢牢记住,每天都要照着做

糖尿病,大多数人都比较熟悉,可能自己的家人或者身边朋友中就有糖尿病患者。据统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1.4亿多,占据了世界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四分之一。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恢复到正常值,也要按时服用药物,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想要控制好血糖,不仅仅是要遵照医嘱按时服用药物,还要对于饮食加以调整。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糖尿病,更要注意饮食禁忌。

精白米面主食

出生在80年之前的人,可能都经历过每天吃窝窝头的时候。那个时候,每天吃到的主食基本上是粗杂粮做成的。即使吃到白面馒头,馒头也不是那么白,一般都是普通粉做成的馒头。如今,馒头的品相越来越好,大多数人吃的馒头和米饭都是精白米面做成的。精白米面的加工度高,做出来的主食,品相也更好。

只不过加工度高的精白米面,在加工过程中也就损失了很多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这两种营养素对于控制血糖都有着很大的帮助。B族维生素可以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而膳食纤维则可以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抑制小肠对于糖的吸收。在选择主食的时候,可以适量食用粗杂粮做成的主食,增加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

少喝粥

前段时间,张文宏教授说的“多吃牛奶和鸡蛋,不能喝粥”这句话,一时之间让很多人对于中国人习惯饮用的粥品产生了怀疑。中国人喜欢喝粥,每天喝粥也已经成了习惯。但是白米粥、小米粥,这些粥并不适合糖尿病人饮用。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喝粥需要慎之又慎。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吃上一碗白米饭后血糖的升高速度还不如一碗白米粥。经过长时间的熬粥,粥变得比较黏稠,糊化的淀粉更容易升高血糖。糖尿病人可以吃米饭,但是要尽量避免喝粥,尤其是黏黏糊糊的粥更不能饮用,以免血糖出现更多问题。

少吃高糖食物

糖,是引起血糖波动的主要问题。可能很多人对于糖的摄入量已经做了控制,但是血糖依然还会出现问题,原因可能与食物中的隐形糖有着重要的关系。有些食物看着好像很健康,其实含糖量可能并不低,只不过被大众所忽视罢了。比如果汁、饮料、面包、蛋糕等等,这些食物中糖的含量并不低。

虽然有些饮料喝起来可能没有甜味,其实糖的含量并不低。比如碳酸饮料,一瓶500毫升的饮料中糖的含量甚至超过了50克。喝上这么一瓶碳酸饮料,血糖也就会出现飙升。蛋糕、面包,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糖,这些隐形糖,也会引起血糖出现问题。在购买食品的时候,注意看一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对于食物中的隐形糖要减少摄入量。

少吃高油食物

炒菜的时候多放点油,炒出来的菜肴就更有滋味。做烘焙食品的时候,加上点油,做出来的蛋糕也会更加松软。这些高油食物,虽然味道会更好,却也增加了油的摄入量。对于食用油的摄入量,推荐摄入量是每天25克。食用油摄入量超标,也就会引起肥胖。

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个人形象,穿不了好看的衣服,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的难度就会上升。肥胖,不仅仅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也会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想要控制好血糖,就要少吃高油食物,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同时还要注意食物中的隐形油。

不能空腹锻炼

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运动不仅仅适合普通人,也适合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的治疗上,不仅强调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运动治疗与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同等重要。运动不仅有助于肥胖患者体重减轻、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轻型的糖尿病患者,还可以改善末梢组织对糖的利用,对防止血管、神经并发症都有一定的作用。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运动也有禁忌,尤其是空腹运动。糖尿病患者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如果是空腹状态,可能会造成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锻炼身体一定是在餐后,同时还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用不起胰岛素,美国人开始当“药神”

作为糖尿病患者眼中的“救命药”,胰岛素在我国已被列入甲类医保。但在美国,这类药品价格近10年来飙升3倍之多,平均下来,用买3瓶10毫升胰岛素的钱,买一台iPhone最新款手机绰绰有余。

药价连年飞涨,美国人的医保也“靠不住”:再有医保的情况下,仍有约25%的患者买不起胰岛素;而美国去年丧失医保人数同比增加了320万,若“奥巴马医改”被取消,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千万级别。

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内出现一个个类似“药神”的故事:有患者偷偷在社交网络共享、在“黑市”上贩卖胰岛素;有人则开始创办“山寨”药厂,自行研制药物……

病友分享多余药物

护士拿药上“黑市”低价贩卖

综合《华尔街日报》、CBS新闻网12月3日消息,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共政策和战略联盟副主席迈耶(Krista Maier)介绍,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医疗开销高出2.3倍。如今每个美国糖尿病患者每月必须在胰岛素上花费500到600美元。

CBS:高额药价迫使糖尿病患者减少胰岛素剂量

即便是在有医保的情况下,4个美国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无法获得足够的胰岛素药物。

这也与美国复杂的医保体系有关。

简单来说,美国医保体系呈现商业化趋势,对于自理费用以外的额度,大多数医保会有一个报销比例,超出部分还得自理——最后这部分费用叫做“自付金额(out-of-pocket)”。

而随着近年来胰岛素药价飙涨,各大保险公司对“有病史”客户的投保明细作出调整。《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美媒报道透露,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自理额度被上调,自付金额被扩大;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保险公司发通知,告知客户不再将胰岛素纳入投保范围的情况

到了今年9月,《商业内幕》指出,“自付金额”超过1000美元的美国人数首次超过总投保人数的50%,部分民众“自付金额”接近5位数。

《华尔街日报》在3日的视频报道中,就采访了一位居住在乔治亚州的糖尿病患者瓦夫德(Karyn Wofford),她每个月需交医保260美元,但需自付的费用高达6800美元。这名患者为了避免“睡着睡着就再也醒不过来”的情况,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帮助。

瓦夫德以及其医保单 图自华尔街日报

所幸,病友群中有一位糖尿病患者,每月会给她免费邮寄药物。由于胰岛素是处方药,这类操作系违法。面对《华尔街日报》的采访,这位不愿露面的“好心人”直言,这是因为医生给他开的药,“我不用经常用”。

这种“共享药物”的情况早就有媒体曝料。

ABC新闻网去年9月透露,目前在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存在大量的“病友群”。除了瓦夫德的例子外,还有人是因为医生本来给他开了一种胰岛素,随后又转开另一种药物,导致前一种出现剩余,可以和其他人分享。

“病友群”聊天记录 图自ABC新闻网

“病友群”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物资都是免费,同时也有一个“黑市”在暗中运作,但售价大体要远远低于市面价格。

譬如,售价接近100美元的胰岛素注射器,在“病友群”中用30美元就能买到。

一位接受ABC新闻网采访的病友透露,一些在“病友群”贩卖药品物资的人,就是在医院工作的护士。

“我们要自制胰岛素,不准备注册专利”

另一方面,也有美国人开始自制糖尿病相关药物。加利福尼亚州的迪弗朗哥(Anthony Di Franco)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迪佛朗哥自2015年起创立“公开胰岛素计划(Open Insulin Project)”,开始自制胰岛素。

谈及“是否违法”的话题,“公开胰岛素计划”实验室的一位法裔研究人员表示,不会照抄礼来、诺和诺德等公司的产品成分、制药公式,而是“自己搞”。他强调,等产品研制出来,并不会注册专利,“我们并不是想争第一,而是想研制出一个大家都能使用的药物。”

截止目前,这个项目还没有研制出任何药品成品。迪弗朗哥本人就是该试验的“小白鼠”,任何试验用胰岛素都在他体内进行测试。他表示,“还有几周就能有最终研究成果”。届时,“公开胰岛素计划”生产的胰岛素,将售价20美元

3瓶胰岛素=1台新iPhone

12月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刊出的一篇论文指出,如今1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而该国糖尿病监测、治疗、药物递送市场目前主要由3大公司垄断:诺和诺德(Novo Nordisk)、赛诺菲(Sanofi)、礼来(Eli Lilly)。

三者的胰岛素类药品在2007年至2017年间,药价平均翻了三倍。

例如,截止去年5月2日,一瓶10毫升的礼来Humalog售价已经飙升至274.7美元,同比上涨7.8个百分点;同等计量的诺和诺德售价达275.58美元,相比2016年的价格贵了7.9%。

药价逐年变化 图自商业内幕

同时,这两家药商的胰岛素在美销售价格,超出一些其他国家4倍还多。

加拿大、英国、韩国、美国甘精胰岛素(一种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药价对比 图自华尔街日报

目前苹果网站(美国)最新型号手机iPhone XR售价为749美元,在价格上比3瓶10毫升的胰岛素便宜。

而根据英国医学杂志《BMJ Global Health》在今年9月的研究,一小瓶人胰岛素的生产成本在2.28到3.42美元之间;胰岛素类似物的生产成本仅在3.69到6.16美元之间浮动。

为此,《商业内幕》曾报道,这三家药厂在去年被美国糖尿病患者协会告上法庭。前者做出妥协,承诺未来每年胰岛素药价涨幅不会超过10%。

美国内分泌医生特里格尔(David Tridgell)曾于去年6月22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署名文章,称自己给一些患者开胰岛素处方,但由于药价过高,患者出现“少用”、“不用”等情况,加重了病情,甚至出现患者死亡。

他指出,胰岛素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是“三巨头”已经注册了该药物的专利,并不断地推动胰岛素的更迭换代,随意左右药价。“胰岛素是必需品,是时候让我们回到‘1美元专利时代’了,(应该)把人放在利润之前,这些利欲熏心、毫无公正的行为,应该适可而止了。”

“我为我的国家骄傲

但这种情况几乎让我想离开美国”

《人民日报》曾在今年1月发文指出,美国药贵是一种“顽疾”。

新的药物出来之后,医生能否及时接受,保险公司能否列入报销名录,都是患者选择便宜药物的障碍。弗吉尼亚医学中心医生罗查娜•伯特鲁说,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对药品价格并不熟悉,并且选择范围有限,对患者保险又了解不多,因此药品价格一般不是医生开处方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复杂,药品中间环节多。美国媒体报道,药价约1/3是保险公司、医药福利管理机构、药店等中间人的利润。

而在流通环节,美国CVS、沃尔格林、来德爱等药店,以及沃尔玛、塔吉特等超市药品专区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3家最大的药品福利管理机构控制了近80%的市场份额,他们代表制药商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再加上反垄断监管机构不作为,让价格像脱了缰的野马。

同月(1月16日),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调查结果说,2017年美国没有医保的人数增加了320万,去年第四季度美国有12.2%、约39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而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随着共和党政府废除《平价医疗法案》中强制购买医保的条款,可能导致1300万人失去医保。

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的“胰岛素危机”。ABC新闻网指出,一些医生甚至已经透露,部分患者因为国内的胰岛素价格太高,产生了“移民加拿大”的念头。

“胰岛素对于我们(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如同水、空气一样,” 瓦夫德对《华尔街日报》记者说道,“我为我的国家骄傲,但这种情况几乎让我想离开美国。”

(来源:观察者网微信公号)

【图解】管住嘴迈开腿!每10个中国人就有1个患糖尿病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力”。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2016年发布的《糖尿病概览第7版》中表示,“糖尿病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最危急的健康问题之一。”

IDF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递增。截至2015年,全球约有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西太平洋地区糖尿病患者最多,超过1.5亿人。IDF预计,到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将达到6.42亿人。

截至201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全球第一,达1.096亿人;印度次之,达6920万人。在糖尿病患者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埃及和墨西哥的患病率最高,超过14%。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6%,也就是说,每10个中国人中至少有1个患有糖尿病。

一般来说,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后,且男性的患病几率要高于女性。但令人遗憾的是,患糖尿病的儿童数量正在不断增加。IDF数据显示,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数正在以每年新增8.6万人的速度增长,并在2015年首次突破50万。目前,中国有超过3万名1型糖尿病患儿,仅次于美国、印度和巴西。

1型糖尿病主要受糖尿病家族史、遗传因素、感染及其他环境影响。如果没有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儿的预期寿命将会非常短。

糖尿病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比如如肾功能衰竭、失明及心脏问题等。高额的医疗支出不仅会给家庭造成负担,也会对全球医疗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IDF指出,大多数国家针对糖尿病的医疗支出占总医疗支出的5-20%。保守估计,2015年全球糖尿病相关医疗费用为6730亿美元,占据全球总医疗费用的11.6%。美国、中国和德国是糖尿病相关医疗费用最多的三个国家,合计占全球糖尿病医疗总费用的60%。

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首先,你要管住嘴、迈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