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矿盐(糖尿病盐的摄入)

文静的抗癌营养厨房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适合主食系列二:堪称营养黄金的藜麦

#健康好物大赏#

适合于糖尿病人的主食,除了上一期介绍的青稞,其实藜麦也是非常棒的主食选择。

藜麦,有营养黄金,粮食之母的美誉。之所以营养界赋予藜麦这么高的称谓是有道理的,就光说蛋白质吧,藜麦其蛋白质含量平均在20%,而且必需氨基酸齐全,尤其是绝大多数粮食都缺乏的赖氨酸,藜麦含量极高,几乎可以与牛肉蛋白媲美

此外,藜麦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皂甙物、甾醇以及黄酮类物质,膳食纤维丰富,不会造成血糖快速升高。

藜麦 因为品种的不同,颜色也有不同,最常见的是白色藜麦,就是乳白色那种,另外也还有红色藜麦、紫色藜麦以及黑色藜麦等等。颗粒小小的,类似高粱米,非常容易烹饪。

藜麦最初产自南美洲的高海拔地区,早在6000多年的印第安人就对藜麦赋予粮食之母的称号,20世纪初开始在欧美地区盛行,因为它高蛋白、高纤维素、低淀粉、低脂肪,尤其备受健身爱好者、素食主义者以及健康达人们的追捧。也因此用于搭配各种料理,比如直接做饭、或是搭配沙拉等;如今还开发出各种的营养健康小吃,比如藜麦酸奶、藜麦能量棒、藜麦燕麦片等等。

同样也因为属于粗加工,因此完整的保留了所有营养素,甚至富含丰富的酶。所以也有很多健康人士喜欢将藜麦用水泡发几个小时,待其发出富有生命的小芽后再烹调吃。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可以尝试替代白米白面。虽然相较于一般主食来说,藜麦的价格是稍微贵了一点,但其营养价值确实物超所值。可以用于搭配煮饭、或是晚餐搭配蔬果做个轻食沙拉,简单方便、营养还全面。

分享几种我自己常吃的做法:

1、藜麦鲜虾沙拉

食材:藜麦50克、基围虾10~15只、小番茄适量、坚果一小把、芝麻菜适量、亚麻籽油或紫苏籽油适量、黑胡椒碎少许、柠檬半个、海盐或喜马拉雅矿盐少许。

做法

  • 将藜麦洗净后隔水上锅蒸15分钟左右(如果你时间充裕,也可以泡4~6小时发芽后蒸熟);
  • 基围虾开水汆汤熟,剥壳、去头、去除虾线;
  • 小番茄洗净后切两半,然后将所有食材放入碗中;
  • 加入适量盐、黑胡椒碎、紫苏籽油、柠檬汁调成酱汁,淋入食材搅拌均匀即可,一道开胃又低脂的藜麦沙拉就完成了。

2、椰香藜麦饭

食材:椰子油2勺、藜麦、大米,刚开始尝试藜麦的朋友可以是2:8的比例,根据自己的程度再逐渐调整。

做法

就跟平日煮饭一样,混合的藜麦与大米淘洗干净后倒入2勺椰子油,搅拌均匀,电饭锅直接煮熟即可。

出锅后的米饭浓郁的椰子香味,色泽也更有光泽。

3、杂菜藜麦饭团

食材:三色藜麦150克、大米150克、椰子油适量、盐、肉松适量、玉米粒、青椒粒、松子仁等自家有的现成材料都可以。

做法

  • 藜麦混合大米先电饭锅煮熟;
  • 稍待冷却时,加入适量盐和椰子油一起混合拌匀;
  • 玉米粒与青椒稍微翻炒熟;
  • 混合好所有食材后,取适量在手掌摊平,中间放入肉松,然后再包起来,捏成饭团即可。

不同做法的藜麦,口感也有不同,各种都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最爱哪一款吧。

海盐岩盐都是盐,营养价值相差不大

目前,市面上食盐的种类很多,按来源不同可分为海盐、低钠岩盐、腌制盐、竹盐等,作为给饮食添加咸味的调味品,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主要功能就是给身体补充必要的盐分,营养价值并不像有些宣传所说的相差那么大,只有部分疾病患者才需要选择特殊用盐。

认识常见的食盐品种

海盐:一种以海水为原料制成的食盐,虽然其中的矿物质比其他食盐更丰富,但数量很少。

低钠岩盐:低钠岩盐中含有四分之一的氯化钾,此种食盐更适合需要在生活中减少钠离子摄入量、增加钾离子摄入量的特殊人群选择,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以及糖尿病患者。此种食盐颗粒较细,更适合于日常做菜使用。

腌制盐:一种精度略低的食盐,是一种海水蒸发后形成的日晒海盐。这些颗粒较大的日晒盐更适合于腌制食物,不适合日常烹调。

竹盐:这是一种没有国家生产标准的食盐,其实是商家自己根据产品的特点提出的一个概念。将精制盐放入竹筒里,经过煅烧而成的食盐就是“竹盐”,此种盐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各类营养素的含量等问题,需要客观看待。

高钾盐:此种盐是一种营养强化盐,在食用盐当中额外加入了亚铁氰化钾,用于提高食盐当中钾的含量,从而可以降低钠离子的含量,高血压患者等一些特殊人群可以适当选择。

无碘盐:食用盐当中加入碘(营养强化剂),目的是为了预防居民由于缺碘而引发的甲状腺疾病。无碘盐就是不添加碘的食盐。对于那些体内碘元素很充足的人(比如海边生活的人,或经常食用海产品的人)而言,可以适当选择无碘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等也应选择无碘盐。

现在市面上除了加碘精制盐外,还有锌强化营养盐、硒强化营养盐、复合营养盐、钙强化营养盐等品种,但因每日食盐使用量相对较少,它们能为人体补充的相应营养素的量也十分有限,不如专门的营养补充剂,建议根据医师和营养师的指导选择。还应注意的是,这些强化营养盐的包装袋备注里,都注明含有碘,因此,应该食用无碘盐的人群,即使需要补充其它相关营养素,也不宜选用。

购买食用食盐注意几点

1.海盐、岩盐等,都只是“盐”:不要盲目相信这些所谓的“噱头盐”。无论是海盐还是岩盐,再或是其他品种的食盐,只要其中所含的氯化钠足够“纯”, 其实在营养价值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2.不要盲目选购:炒菜、做饭的时候用普通食盐即可,溶出速度快,控制钠离子的摄人量,有助于提高生活的健康系数。在腌制食物的时候可以选择大粒的粗盐,腌制的过程中盐分缓慢渗人,腌制效果会更好。

3.吃低钠盐,也要控制使用量:食用低钠盐,的确可以有效降低钠离子的摄人量,增加钾离子的摄入量,但这个前提是,要控制食盐的总添加量,减钠25%左右,切不可过量添加。

4.买盐要注意标签信息:购买食用盐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盐,注意关注食用盐的感官质量和包装上的标识,要选择外观质白且为细沙状、包装上信息标识清晰完整的产品。

(据中老年时报、生活百科、健康美食等)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

蚊子更青睐O型血的人、网红“进口盐”更健康……那可不见得

原标题: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揭晓 大豆含激素吃多会致癌 网红“进口盐”更健康等统统不靠谱 此外——

蚊子更青睐O型血的人?那可不见得

气温骤降,你以为这就能浇灭蚊子的气焰?当心,它们都“转战”室内了。不仅如此,在猫冬之前,它们还会大吃特吃为越冬储备能量。关于“蚊子到底喜欢叮谁”一直是大家热衷于讨论的话题。它们是真的特别偏爱O型血的人吗?其实未必。最新一期的“科学”流言榜就为大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此外,洗海鲜是否就易染致命“食肉菌”、塑料瓶装调料可不可取、“婴儿水”真的那么“香”吗?近期流行的这些健康流言,今天统一说清楚。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O型血最容易被蚊子叮

【真相】

蚊子最爱叮谁?“血型说”靠谱吗?确实,有少量研究文献认为,部分特定种类的蚊科昆虫对某些类型的血液会具有更为明显的趋性,例如某些种类的伊蚊更偏爱O型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文献的实验设计与样本选择范围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需要严格控制蚊虫的种类、研究地域以及多种环境变量才能得到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并不能做到具备充分的普适性。

在多数地区,肆虐的蚊虫大多不只一种,且环境中不同人的代谢水平以及清洁程度也不相同,事实上这些血型之外的变量,对蚊虫选择叮咬对象的影响都远高于血型之间的差异。

总之,只有在特定情况下,血型的影响才可能会显露出来。

流言大豆含激素吃多会致癌

【真相】

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的“雌激素”是大豆异黄酮,它是谷类、大豆等豆科植物在生长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植物雌激素,不同于人体内的雌激素。

过量摄入外源性的雌激素确实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以及乳腺癌的风险,但大豆异黄酮易于分解,不会在体内蓄积,没有外源性雌激素的毒副作用;且大豆异黄酮还能帮助调节人体的激素平衡,与不同组织器官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或拮抗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遇低而补、遇高而抗”,帮助人体维持体内雌激素的平衡。

常吃含有大豆异黄酮的食物,不仅不会致癌、性早熟,反而有助于预防身体的很多疾病。其能够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预防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也有积极作用。

流言白米饭是“垃圾食物之王”

【真相】

有人认为精加工后的白米饭只剩下糖和淀粉,食用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是“垃圾食品”。一粒米在去除不可食用的外壳后,除70%左右的淀粉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类和膳食纤维,它们都存在于大米的外层中。的确,在经过完全的精细加工之后,外层被完全去除,只剩下淀粉,便成为名副其实的“白米饭”,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成了垃圾食品。

所谓的“垃圾食品”,往往是指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而米饭作为主食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它会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也是保证大脑运转的唯一能量来源。如果长时间不吃主食,轻者会造成代谢紊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大脑的功能。

当然,在饮食搭配上,每天的淀粉类食物摄入总量控制在300至500克,一日三餐不必只吃米饭,可以用薯类、玉米等代替部分米饭的摄入量;尽量多吃糙米,不要只吃白米饭,烹饪时尽量用蒸、煮等方式,避免油炸或加入其他富含油脂的食物。

除此以外,白米饭属于高升糖的食物,升糖指数大于80。糖尿病人群确实需要控制这类主食的摄入。而对于没有患糖尿病的人群来说,只要不摄入过量,体内的胰岛素完全可以控制血糖波动的幅度。

流言:洗海鲜易染致命“食肉菌”

【真相】

“江湖”盛传,有些人清洗了一次虾就送了命,原因是被可怕的食肉菌感染后导致无药可救的坏死性筋膜炎。事实真有这么危言耸听吗?

人们俗称的“食肉菌”指的是一类会造成坏死性筋膜炎的细菌,可借由食物或者伤口造成感染。在所有坏死性筋膜炎病因当中,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更为常见,创伤弧菌感染占其中一小部分。创伤弧菌是一类生活在咸水环境中的细菌,可借由食物或者伤口造成感染。

我们常吃的贝壳类食物,如牡蛎,是造成创伤弧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不过创伤弧菌既不耐寒也不耐热,将食物放进冰箱能防止或减少细菌繁殖,加热烹煮也可以有效降低贝壳类食物中的创伤弧菌数量,避免食源性感染。

而完整的皮肤在没有破损和皮肤疾病(皮炎)的时候,是可以抵抗微生物的威胁的。有伤口的皮肤,如存在未愈合伤口或严重的慢性皮炎甚至是全新的文身时,皮肤的屏障保护功能受损,接触海水和污水就可能造成感染。

不过,坏死性筋膜炎是指皮下深层软组织的严重感染,常伴有中毒性休克,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健康问题的人群之中,比如糖尿病、酗酒、恶性肿瘤等。对于不存在以上情况的人士,如果伤口不存在严重污染且正确处理,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的风险极低。“洗一次虾就送命”的说法过于夸张了。

如果免疫力低下人群担心细菌感染,日常处理生的海产,如鱼以及贝类时,可戴上手套,小心地打开贝壳,同时要小心处理鱼鳍、虾头和螃蟹,避免皮肤被划伤。皮肤已经有伤口时,应该避免伤口接触海水或生海鲜。

流言:塑料瓶装调料环保又卫生

【真相】

生活中,有些人觉得塑料饮料瓶白白扔掉太可惜,便放在厨房用来装油等调料,既轻便又环保一举两得。其实不然,塑料制品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影响健康。

装矿泉水、果汁、碳酸饮料的塑料瓶,通常底部都标有“1”。1号塑料,也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种材质耐热性差,最高使用温度不超过70℃,一旦加热或装开水就容易变形,还会溶出有害物质。

研究表明,在同一温度下用PET塑料瓶装油,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一种)的迁移量(在食品中主要用于考察从包装品迁移至食品中的潜在能力以及迁移物质的有无毒性)比装水多了近20倍。因此喝完的饮料瓶不要重复利用。生活中建议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推荐使用布袋、纸袋、瓷器或玻璃制品。

流言:网红“进口盐”更健康

【真相】

网红“进口盐”之所以受追捧,不外乎大家觉得其天然无污染,又含有特殊矿物质,不仅好看好吃也更健康。听了专业人士的分析,“进口盐”也许就没那么香了。专家表示:高价进口盐和普通食盐营养价值上不会有多大区别,因为二者本质都是氯化钠。

我国的食用盐主要有三类:海盐、湖盐、矿盐,主要有钠、碘、钾三种成分。这些盐的来源虽不同,但在营养成分和价值上没什么大差别,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修订后,食盐不再允许添加除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所以在购买食盐时,只看钠、碘这两项就足够了,通过吃盐来摄入钙、铁等矿物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除了加入的强化剂,各类盐里的微量元素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人们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很低,寄希望于从特殊盐中获取人体所需矿物质、改善营养,既不具有性价比,也不现实。

流言:“鱼疗”可以治脚气

【真相】

小鱼足疗是不少洗浴娱乐场所的保留项目,受到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欢迎。有些人甚至抱着治疗脚气的想法,希望小鱼能够在啃食脚上死皮的同时把脚气也“吃光”。但知道了真相,可能会让人失望了。

首先足疗小鱼没有牙齿,它们吃掉的只是极少数脱落下来的角质,仅此而已。其次引起脚气的真菌,并不生长在角质层,而是在真皮。因此,无论如何,鱼都没有办法把真菌吃掉,“治愈脚气”是不可能的。目前为止,也没有明确的研究可以证实鱼疗对治疗真菌感染有效。

不仅如此,有关病例研究表明,鱼叮咬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后可能沾染病菌,再叮咬他人会造成交叉感染。足部皮肤有感染或伤口的人进行足疗后,鱼嘴可能沾染上细菌或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当换了另一批顾客的时候,小鱼的“间接接吻”还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尤其是跖疣、寻常疣、扁平疣等皮肤病都有可能通过足疗小鱼来间接传播。因此,如果皮肤有伤口或者有皮肤病,建议还是不要做鱼疗。

流言:代糖可以敞开吃

【真相】

近年来,代糖及0糖食品出现,被减肥一族和众多糖友视为“救星”。但敞开了吃“代糖”食物,真的不会影响血糖吗?

先说结论,偶尔尝试代糖食品或饮料是安全的,但代糖并不等于无糖,不能毫无节制地敞开食用。

代糖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的原料是果汁、花蜜等,经过加工提炼而成;人工甜味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糖精、阿斯巴甜、木糖醇等。

代糖不是糖,是甜味物质与舌头味蕾上的甜味受体发生了化学反应,甜味受体向大脑发出信号。代糖与甜味受体的结合能力比糖更强,因此甜度可达糖的几十、数百,甚至数千倍。要达到和白砂糖相同的甜度,食品中只需要添加极少量的代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食品的能量。

近年来有报告指出,习惯性地食用一些品种的代糖可能导致葡萄糖耐量的异常,从而引发或加重糖尿病。这是因为食用代糖后,人体血糖水平不升高,使得大脑做出促进进食的反应,或者人们对甜味的感觉会变得迟钝,进而摄入更多更甜的食物,最终导致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疾病。此外,有些代糖可能影响肠道菌群,从而促进葡萄糖不耐受。

所以,不含糖但加了甜味剂的食物也要少吃为好,尤其是有糖尿病的人最好不要吃,不要被“代糖”“无糖”“低卡”等概念所迷惑。

流言:喝“婴儿水”有助宝宝生长发育

【真相】

有些商家宣传“婴儿水”是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阶段需求设计,在矿物质元素及含量、无菌程度上精益求精的专用水,有助于宝宝生长发育。宝宝真的有必要喝这样的定制水吗?

我国并未对婴儿用水制定统一标准,“婴儿水”的生产标准与普通饮用水一致。婴儿完全没必要喝所谓特殊的、特制的“婴儿水”。

上海市消保委的测评报告显示,普通饮用水宝宝也能喝。“婴儿水”与普通水(饮用水)没有本质区别。所谓的特殊矿物质等含量,两者也没有显著区别。同时,婴儿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排泄水的速度比成人快,年龄越小,水的出入量相对越多。(文/记者 李洁)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