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糖尿病(糖尿病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糖友胆囊爱长石头
近日,发表于《医学年鉴》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中胆囊结石的患病率高达30.2%,远高于正常成年人。研究分析显示可以通过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病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来预测胆囊结石。
临床上,2型糖尿病伴发胆囊结石的患者并不少见。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更容易并发胆囊坏疽、胆管炎及胰腺炎等疾病。另外,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接受胆囊结石手术可能会有感染等风险,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识别和预防胆囊结石是关键。研究发现,以下几种情况的糖友要警惕胆囊结石。
年龄大和病程长。
随着年龄增长,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酸代谢酶活性降低,导致胆汁酸合成减少,使得老年人患胆囊结石的风险越高。研究显示,60 岁以上的糖友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是60岁以下患者的4倍以上。
体重指数高。
肥胖糖友通常容易合并胰岛素抵抗,会影响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诱发高胆固醇血症,增加胆囊结石风险。
血脂异常。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血脂异常,尤其是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较高。过高的胆固醇可能会沉积 在胆汁中,形成胆固醇结晶核,导致胆囊收缩能力受损,胆囊内胆汁滞留,促使结石形成。
合并神经病变。
胆囊收缩受神经调控,糖友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时,胆囊的收缩受到影响,胆汁排泄缓慢,加速结石的形成。
控制血糖是预防胆囊结石的重要措施,建议糖友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饮食上,减少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摄入要均衡。糖友要保持适度的 体力活动,有助促进胆囊排空,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最后,定期做好包括胆囊超声检查在内的体检。若已患有胆囊结石,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via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小伙长期玩手机,突然头好晕,医生:耳朵里的“石头”脱落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群低头族,天天手机不离手,早上一起来先刷一遍朋友圈,走路上也不忘记看个电子书,发个微信,睡前还得玩一会手机才能入睡。
28岁的小伙小林就是这类典型的低头族,经常熬夜看手机,有天早上刚起床就觉得头晕目眩,天旋地转,感到恶心难受,就只好去医院检查,辗转了三、四个科,最后建议去了耳鼻喉科,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耳石脱落引起的。医生告诉他就是因为他长期低头玩手机,才造成耳朵里的“石头”脱落了,患了“耳石症”,通过治疗,加上头部复位训练,小林头晕的现象才得以改善。
那么什么叫耳石症,为什么会导致头晕眩呢?在我们耳朵最深处,即我们所说的内耳,它不是只是我们认为的负责听力,还有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功能,就是负责我们身体的平衡。在内耳球囊椭圆囊中有着一种碳酸钙结晶,像小石头一样,所以称其为耳石,如果耳石脱落了,那么人体的平衡就会打破,就会引发头晕。
长期低头工作的人,经常低头玩手机一族,或是头部曾经受过伤的人都容易患有耳石症,还有绝经后的女性,因为雌激素的减少,容易患骨质疏松,这也会导致耳石脱落,所以临床上发现耳石症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发病率是男性患者的二倍。
耳石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头晕,还伴有恶心呕吐现象,一般持继时间较短,不会超过一分钟。但对耳石症也不要过分担心,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就可以治愈,还有些患者在几周或几月内就可以自愈。但是也不要因为只是个小病就忽视不管,耳石症发作带给人的痛苦也是很大的,有些人甚至数年也无法痊愈,长期这样还会造成脾气暴躁,心情总是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的会对生活工作都有影响。
对于耳石症来说最好早做预防,找到发生耳石症的原因,才是关键。所以平时不要总是低头玩手机,注意劳逸结合,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平时可以多做些颈部操,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如果是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者骨质疏松引起的耳石症,一定要注意控制和管理好这些慢性疾病,这样才会不让疾病找上门来。
注: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警惕!小伙吃了7颗冰糖葫芦,胃里却长出“石头”
冬天一到,
东北的大街小巷里
都能看到糖葫芦的身影
在东北,
要说起我们冬季里的童年记忆,
那就是通红的山楂裹着晶莹剔透的糖衣,
咬一口咯嘣儿脆,酸中带甜……
但是好吃千万别多吃
一男子就因此得病了
沈阳32岁的小高特别热爱生活,
一周前亲戚送给他几斤新鲜山楂,
平时就喜欢各种DIY的小高上网查攻略,
自己动手做起了冰糖葫芦,
晚饭前他空腹一口气吃七颗。
等到了晚上,他的胃闹起了别扭。
第二天,小高一大早就去医院做了胃镜,
结果发现他胃里有一个
直径大约5厘米的球状结石。
结石跟胃粘膜反复摩擦,
导致胃壁出现多处溃疡。
医生表示,
其实除了山楂
黑枣、柿子等食物
都很容易导致胃石症
那么胃石症有哪些形成病因
又会有哪些症状呢
接下来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
形成胃结石的病因
1.植物性胃石
常见者多为柿子、黑枣、山楂等物。
2.毛发性胃石
多发生在20~30岁之间。
3.混合性胃石
多见于高浓度奶喂养的低体重新生儿。
此外,胃石症易发生在老年、消化不良、胃轻瘫、糖尿病、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术等病史患者中,可能与这些患者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调节功能下降有关。
临床表现
胃柿石症分急性 和慢性 两种。
①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后半个小时就可出现症状,上腹部有沉坠感,胀满、恶心呕吐,呕吐物中有碎柿块,也可呕血。
②病程超过六个月才为慢性型。慢性型的症状与溃疡或慢性胃炎相似,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酸烧心、呕吐等。
如何治疗
①药物治疗如口服碳酸氢钠、抑酸剂及支持性治疗等,并注意饮食,防止胃石进一步增大,促进胃石经过肠道排出;
②胃镜检查及胃镜下碎石术,以免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梗阻等意外情况,甚至在有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③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应如何吃此类食物
①避免空腹吃柿子、山楂或黑枣等。
②平时有烧心、反酸等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应避免吃上述果品。
③胃动力差、胃排空延迟老年人及小儿应避免吃上述果品。
④避免高蛋白饮食前后吃上述果品。
⑤多喝水,吃碱性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同时食用各种新鲜蔬菜、瓜果等。
此类水果虽然富含鞣酸,
但营养丰富,
一定要适当食用。
来源:辽沈晚报(lswbwx)综合 @二三里辽宁、辽视第一时间、中山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