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床(糖尿病床旁护理查房)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足等13类患者可把病床安在家里

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深圳晚报讯 (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 日前,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市医保局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将服务对象扩大到13类,比如瘫痪的老人、需要临终关怀的晚期肿瘤患者、需要卧床保胎的孕妇、需要持续照料的早产儿。新《办法》降低了承办机构的门槛,所有社康中心及其举办医院都可以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新《办法》将从3月1日起施行。

社康及其举办医院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据介绍,2012年出台的原《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家庭病床服务的承办机构必须是“下辖8家及以上社康中心”的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社管中心,由其负责组织、管理下属社康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为了增加家庭病床服务的供给,新《办法》删除了这一门槛,规定所有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举办医院都可以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13类患者可申请家庭病床

按照新《办法》,想在深圳申请建立家庭病床,患者须属于以下13类情形之一:气管插管后、鼻饲或者持续导尿,需要定期进行治疗或者护理的患者;压疮、造口、失禁患者;呼吸、泌尿、消化等系统反复感染患者;糖尿病足患者;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骨折后牵引或者固定,需要卧床治疗患者;孕期妇女;精神或者运动存在发育异常,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儿童;需要安宁疗护的患者;残疾、外伤术后或者患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患者;慢性心衰患者、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需要长期吸氧或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或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等长期卧床需要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日间手术出院后需要医疗护理的患者;国家、广东省和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建床费100元可医保支付

根据新《办法》,深圳的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被纳入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参保人的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按照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住院待遇的有关规定给予支付,每一建床周期的起付线为100元。

患有门诊特定疾病(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需在门诊长期治疗的病种)的参保人,在家庭病床结算期间,能同时享受门诊特病的医保待遇。家庭病床服务不需要计算每日床位费,建床时收取100元建床费,每次上门服务收取77元巡诊费,其余服务项目“发生多少算多少”,按承办机构对应的收费标准收取。

目前,深圳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小程序“社康通”已开通在线申请功能。家庭病床服务的建床周期不得超过90日,期满后可以续约,但需要重新申请。

作者:周倩

来源: 深圳晚报

手捧玫瑰穿荆棘:中国年轻“糖人”的抗糖路

新华社天津11月14日电(记者张宇琪、梁姊)透过一家蛋糕店的橱窗,刘静驻足盯着一个提拉米苏蛋糕看了许久,终于,她还是下定决心进去买了一个。但在品味这一小块蛋糕前,她不得不先去操场慢跑半小时。

刘静今年18岁,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大一学生,她确诊糖尿病已经两年多了。

确诊之后,以前特别喜欢的那些高热量食物都不能随意吃了,可乐不能喝,就算是吃一小块蛋糕也成了奢望。因为她的身体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这些高油脂高糖的食物会让她的血糖快速上升,血糖如不能好好控制,长此以往,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刘静是中国众多年轻糖尿病患者中的一个缩影。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去三四十年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高油脂高糖饮食的摄入和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让不少人患上了肥胖症。而运动量少,饮食不健康,体重超标等都会增加患病概率。

今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滕卫平联合中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以全国31个省(区、市)共计75880名参与者为样本进行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18-2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2%,30-39岁之间的达6.3%。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江霞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在诊治糖尿病病人,她回忆说:“90年代,医院糖尿病病床也就十多张,也够用,而且病人不少是50岁以上的,连40多岁的都少见。但现在,病床已经增加到了六十多张,仍然供不应求。”

“我每个月都能看见几个小胖子来医院就诊,得2型糖尿病的未成年人大多数体重都是超标的。”江霞说。

刘静165厘米的个头,曾经体重高峰达到了83千克。“我上高中那会儿压力大,作业多,晚上就想吃炸鸡可乐。”她回忆说。

有天上学,刘静感觉特别渴,身体像是被人安上了一个水龙头,一直喝水,每个课间都狂奔着去厕所,“真的太渴了,就像是嘴里含着沙子。”刘静妈妈感觉到了严重性,带她去了医院。

王宁的糖尿病故事和刘静有所相似,作为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996”的工作强度让他有点吃不消,他总得熬夜,也没时间运动。

“刚确诊时确实不接受,后来都习惯了,一吃饭就掏针打胰岛素,现在基本往肚子上扎针已经没什么心理抵触了,毕竟每天都得扎两三次嘛。”他说。

为了更好控糖,刘静用上了胰岛素泵,这个外置装备能较为准确地给药,更精准地调节血糖。但是,她从此以后藏起来自己所有的裙子,因为若是穿裙子,别在腰间的胰岛素泵会特被明显。她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她的病。

抗糖之路遍荆棘,但刘静并不孤单。她后来在微博上认识了比她大两岁的汉服爱好者李子涵。她也是在读高中时确诊,也用胰岛素泵,但她从不避讳去谈论它。心灵手巧的她还亲手做了一个小腰包来放胰岛素泵,装饰在她精美的汉服上。

“得病虽不好,但我还是愿意手捧玫瑰,笑着对待它。其实这个病让我变得更加自律,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我必须要早起早睡,健康饮食。”李子涵说。(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

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医生:不想早早躺在病床上,这几物一定少吃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年轻人中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曾几何时,我们把糖尿病当作老年人的疾病,认为只有年纪大了,身体逐渐退化了,才会得这个病。

可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面临这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糖尿病的年轻化,可能和你每天吃的东西密切相关?

很多年轻人一听到糖尿病,第一反应是“太胖的人才会得吧”。

其实,不完全是。糖尿病的发生,远不仅仅和体重挂钩,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精神压力,这些因素都能悄悄影响身体,导致糖尿病的早期到来。

有些食物,看起来很普通,甚至是我们每天习惯性的吃东西,但却能悄无声息地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让我们从一些你可能并不察觉的饮食习惯入手,看看哪些食物应该减少摄入,否则你可能会在40岁不到的年纪就开始为糖尿病付出代价。

高糖饮料

很多年轻人,特别是上班族,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喝些甜饮料,可能是咖啡、果汁、或者碳酸饮料。

这些看起来好像只是“放松一下”的小享受,但它们对血糖的影响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有一位30多岁的患者,平时工作压力非常大,每天下午,他都会去附近的便利店买一瓶含糖量很高的饮料解解乏,刚开始,饮料带来的甜蜜感让他觉得精神焕发,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然而,半年后,他开始频繁感到口渴,晚上睡觉也常常被尿频打扰。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的空腹血糖已经接近糖尿病的临界点。

高糖饮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含糖量高,更重要的是,它们快速被身体吸收,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而胰岛素的分泌速度却跟不上。

长期摄入这些饮料会使血糖持续偏高,导致胰岛素的负担逐步加重,最终引发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很多年轻人可能会认为,偶尔喝一杯甜饮料没关系,甚至有些人认为运动后喝点饮料可以补充能量。

实际上,这些饮料的糖分吸收非常迅速,根本来不及通过正常的代谢机制消耗掉,反而加剧了身体的负担,如果你习惯了下午一杯、晚餐后再来一杯,慢慢地,糖尿病的风险就开始悄然增加了。

精制淀粉

很多人觉得,吃一顿米饭、面条、或者泡面,顶饿又方便,没什么不对,看似是“充饥”的食物,实际上,它们会让你一不小心就中了糖尿病的“圈套”。

有个年轻女性患者,她每天的午餐通常是方便面加个鸡蛋,或者外卖一份炒饭,平时工作忙,也不太注重健康饮食。

她觉得,外面卖的那些所谓的“健康餐”,太贵,而且不一定好吃。

直到她做体检时,发现血糖水平已经不正常,医生建议她做个糖耐量测试,结果发现,她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症状。

精制淀粉,像是白米饭、白面条、白面包、饼干、蛋糕等等,进入体内后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飙升。

虽然它们能给你提供短暂的饱腹感,但是这种高升糖食物的消化速度非常快,短时间内血糖会上升,胰岛素会大量分泌,久而久之,胰岛素的效果逐渐降低,身体的代谢机制就会受到影响。

而这一切,通常是我们在享受美味时并没有意识到的。

精制淀粉食物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它们提供的能量大部分是空洞的,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

你吃下去,虽然觉得饱了,但很快又会感觉饿,身体会迫切要求更多的食物,尤其是高糖食物。

这种恶性循环,直接促使身体进入了易胖和高血糖的状态。

因此,减少这些精制淀粉的摄入,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糖尿病高发的今天,早日改变饮食习惯,才能减少未来糖尿病的风险。

快餐和高脂肪食物

提到快餐,大家第一反应通常是方便、快捷、味道好。可是,年轻人习惯性地吃快餐,真的只是为了方便,还是有其他的隐性危害呢?

像是炸鸡、汉堡、披萨这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的确能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省时省力,但它们的危害,却远不止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个年轻男性患者,原本体型偏瘦,工作稳定,喜欢在中午时吃炸鸡汉堡,觉得这样吃很过瘾。

渐渐地,他发觉自己的肚子开始变大了,虽然体重没增加多少,但总是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有精神了,常常下午就犯困,晚上又睡不着觉。

结果去医院检查,发现他已经开始出现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的迹象也很明显。

高脂肪食物的最大问题是它会使你的胰岛素反应变慢,降低身体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

长期摄入这些食物,脂肪在体内积聚,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会让你的肝脏变得更加“懒惰”,脂肪积压会影响到肝脏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

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长期摄入,会破坏体内的代谢平衡,让胰腺功能逐渐退化,进而提高糖尿病的风险。

吃得“太清淡”

有些年轻人认为,吃得清淡就健康,所以他们习惯于每天吃一些没有太多调味的食物,比如白煮菜、白水煮蛋、白米饭等。

他们认为这种饮食方式低脂、低盐、低糖,完全符合健康饮食的标准,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营养素,比如膳食纤维、健康脂肪、优质蛋白质等。这些营养素对糖尿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有一个患者,他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吃清淡、少油少盐,成年后他依然保持着这种饮食习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体重变轻了,但身体却越来越虚弱,经常感到没有力气,身体的代谢也开始出现问题。

最终,他被诊断为早期糖尿病,医生分析,正是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导致了他的代谢异常,胰岛素功能受损。

不吃肉、不吃油,虽然短期内看似有助于减肥,但如果长期缺少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身体会开始出现一些隐性的代谢问题,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平时看似无害的食物,正悄悄地向你靠近糖尿病的大门,改变饮食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时间、耐心和智慧。

只有了解食物背后的真正影响,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毕竟,生活不可能一直都那么“便利”,如果我们不在年轻时做好预防,以后可能会为今天的选择付出代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胡瑞萍.基于PPARγ对糖转运及代谢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胰腺癌模型的作用机制,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