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毛(糖尿病毛囊炎用什么药最有效)

呼吸界 0
文章目录:

病死率可高达80-100%,患者感染「谈之色变」的毛霉菌如何治疗?

引言

毛霉菌感染,正如文章标题所言,在呼吸领域「谈之色变」,因其病死率极高,诊治极困难,因而诊断和治疗丝毫不得马虎。该病例患者的左肺上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均有受累,手术切除范围极大,因此也是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症,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有什么办法能使患者好转快、副作用少、花费低?近期我们成功治愈了多例这类患者,是如何做到让患者病死率目前为0,无1例出现死亡,且预后效果极佳的?本次选取其中一个案例,希望能给同道一些启示。

49岁男性因咳嗽咳痰、咯血诊断为肺部重症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个月辗转数家医院治疗无效,病情持续进展

这是一名来自于河北省的49岁男性患者,因「咳嗽、咳痰、咯血」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肺部重症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既往糖尿病20余年,未规律诊治。1个多月期间,患者辗转河北数家医院,先后给予抗细菌、抗结核等治疗均无效。病情持续进展,双肺出现播散性病变,病变累及双上肺及双下肺(图1)。

图1:外院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病变,双上肺病变为主,局部病灶伴有空洞。

1个月前,患者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诊断为肺毛霉病,立刻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硫酸酯复合物(300mg/天)联合泊沙康唑(300mg/天)静脉治疗的方案。但经过足量治疗1个月,症状依然无好转,待到来我院就诊时,肺内病变继续进展,胸部CT可见左肺上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毛霉菌感染扩散,患者本人也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咯血加重,体重下降20kg。

思考题:为什么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联合治疗无效?下一步应该采取哪些检验措施?

患者入院后查胸部CT可见:左肺上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多发斑片和片状渗出实变影(图2)。血气分析显示为Ⅰ型呼吸衰竭。完善肿瘤标志物、呼吸道病原九项、真菌D-葡聚糖检测、真菌GM实验、结核杆菌抗体试验未见明显异常,多次痰培养阴性。

图2:入院胸部CT可见肺内多发斑片和片状肺内渗出实变影,右上肺大片实变影伴空洞,左上肺可见真菌球。

患者入院后,于2022年4月18日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气道下段息肉、右肺上叶前段白色粘稠分泌物完全阻塞气道,左肺上叶尖段白色粘稠分泌物(图3)。

图3(左):右肺上叶支气管;图4(右):左肺上叶尖段:气管镜下可见毛霉菌坏死物质堵塞气道

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病理显示组织炎性坏死,其内见无隔菌丝,菌丝粗大,排列杂乱,可见直角分枝,形态符合毛霉菌。特殊染色PAS( )、六胺银( )、抗酸(-)。病理组织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 (mNGS) 显示为戴尔根霉。最终确定诊断为播散性肺毛霉病。

图5-6:病理显示坏死组织内大量毛霉菌菌丝

明确诊断后,团队很快进行了包括血管介入科、胸外科、检验科、影像科及病理科等多学科MDT讨论。外科考虑患者为双肺播散性病灶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及NGS测序结果,在两性霉素B脂质体硫酸酯复合物(300mg/天)联合泊沙康唑(300mg/天)静脉全身治疗的同时,予两性霉素B 10mg bid雾化吸入治疗。同时经导航和超声支气管镜定位下每周局部精准灌注两性霉素。并在多种预处理及预置措施下,经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冻取完全清除右侧支气管内病灶(图5);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办法将左上肺尖段的肺真菌球也完全取出(图6)。并针对患者的基础病予以对症降糖等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了低钾血症,应用补钾药物及保钾利尿剂后血钾保持在正常水平。

图7(左):右肺;图8(右):左肺,应用冷冻等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取出的支气管肺病变。

经过大约1个半月的治疗,复查胸部CT显示肺部病变较前几乎完全吸收好转(图5)。出院后继续口服泊沙康唑片剂,定期门诊随诊。

图9:入院时胸部CT

图10:出院时胸部CT:间隔41天

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增多,肺毛霉菌病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一旦患者出现双肺或全身播散性病变,其病死率可高达80-100%

谈到毛霉菌的病死率极高,首先就要了解毛霉菌。毛霉菌既往称接合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可见于腐烂植被和土壤中,居家环境中的地下室、洗手间和厨房等阴暗潮湿处也经常可见。包括根霉属,毛霉属,犁头霉属和被孢霉属。前两者更常见。

肺毛霉菌病以前称接合菌病,是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一类条件致病性真菌病,肺毛霉菌病主要感染途径是空气中的孢子吸入,其他途径还包括直接摄入和皮肤接触。肺毛霉菌病主要影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恶性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免疫抑制剂使用人群等。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增多,肺毛霉菌病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双肺或全身播散性病变,其病死率可高达80-100%。

一直以来,毛霉菌的诊治极困难,在整个呼吸领域里都是「谈之色变」。毛霉菌病的标准管理措施包括:早期诊断,逆转危险因素和潜在疾病,手术清创和及时静脉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方面,它的首选药物通常是两性霉素B或者两性霉素B脂质体。同时,需要及时处理高血糖、酸中毒,并尽可能停止应用免疫抑制剂。

由于肺毛霉菌病可以引起血管阻塞,静脉常规使用肺毛霉病治疗药物难以渗入病灶,故单用静脉/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差。除了静脉应用之外,同时采用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气管镜下介入清创联合两性霉素B局部灌注治疗,为肺毛霉病患者转归提供有益帮助,这也是我们团队首创的综合疗法,是海陆空 精确制导武器的立体协同作战(海:静脉注射,陆:支气管镜直接介入清创病灶,空:雾化吸入药物,精确制导:通过导航和超声支气管镜精准药物灌注)。当然我们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原子弹(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但不首先使用。

我们知道,该病例患者的左肺上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均有受累,手术切除范围极大,因此也是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症。而面对凶险的毛霉菌感染,致死率如此之高,如何在治疗过程中跟病情的发展抢时间,关键在于治疗的手段和用药上。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了静脉两性霉素B硫酸胆固醇脂质体复合物 静脉泊沙康唑 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 气管镜下冷冻治疗 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对于如此凶险的毛霉菌感染,我们的治疗类似鸡尾酒疗法,联合使用药物,以此减少治疗时间以及副作用。也是海陆空 精确制导武器的多军种立体协同作战的效果。

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可以一天两次使用,不经血液直达肺部,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但是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容易出现气道高反应,使用期间需要加强患者症状的观察和肺部听诊,必要时预处理或停药。静脉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泊沙康唑、艾莎康唑等是目前毛霉菌治疗的首选药物,病情严重者建议联合治疗。

我们采取了多途径联合用药再联合支气管镜介入清创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患者好转快、副作用少、花费低,效果极佳。毛霉菌容易侵犯支气管和血管,传统的风险极高。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以及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我们在全身联合治疗和局部雾化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预置球囊、预先灌注,灵活操作、注意手法、小心谨慎,循序渐进的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会娟,牟向东,尹洪芳,赵景全,宛莹华,郭文佳.经导航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治愈肺毛霉病一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8):733-735.

[2] 周沛宁, 牟向东, 王茫桔, 等. 累及胸壁和肋骨的肺毛霉病[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 1 ): 71-72.

[3] 牟向东, 王广发, 刁小莉等.肺毛霉菌病三例临床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 30(11): 835-838.

[4] Mu XD, Wang GF. Bronchopulmonary zygomycosis. Respiration. 2011; 82(4):386-7. PMID: 21734349

[5] 牟向东. 接合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4(4): 193-197.

[6] 牟向东. 肺毛霉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008, 24(8): 13.

[7] 牟向东, 许西琳. 是肺曲霉病, 还是肺毛霉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 38(07): 234-235.

[8] 牟向东, 龙爽.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临床内科杂志, 2016, 33 (12): 801-803.
[9] 牟向东, 黄珺君, 林钢, 等. 支气管肺空洞瘘合并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2): 948-950.

专家介绍

牟向东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博士学位。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伍连德连德基金会呼吸专委会支扩学组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呼吸学组专科分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通讯编委和审稿专家。Thorax中文版感染专刊编委。在国内外医学期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NEJM发表3篇,2016年荣获“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称号。

李理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01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擅⻓呼吸科常⻅疾病诊治,熟练气管镜操作。学术任职:北京市昌平区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采写编辑:冬雪凝;责编:Jerry

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贺子珍有何反应?

1976年9月9日,上海。风,蕴藏着秋天的味道,从梧桐的树梢间穿过,带起一片杏黄叶,仿若从遥远的春天落下,追随着风飞落进附近人家,而后跌跌撞撞地倒下,便再没了生机。秋天,总是一个令人悲伤的季节啊。

老人打扫着院里的落叶,不知道心里是否也会升起些这样那样的惆怅,或是由此景捡拾起回忆中,以前那些岁月里的峥嵘。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这一天,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在全国电台广播。作为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贺子珍有何反应?

收音机前,贺子珍静静地听完了整篇的报道,脸上安静而平和。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只是这一天,院子里的梧桐叶散落得遍地都是,却再也无人打扫。

贺子珍

从同甘共苦到矛盾激发

毛主席于1976年9月9日辞世,当天下午4点左右,中央电台向全国人民播报了这条沉痛的消息。贺子珍在当时下午3点左右便收到了这条噩耗。

根据孔令华之妹孔淑静回忆,刚开始听到这条消息时贺子珍非常的安静甚至于镇静,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独自流泪,并且不断地打电话跟自己的女儿倾诉。

从贺子珍对毛主席逝世的消息的反应来看,她心中对毛主席的感情依旧很深厚,不减当年。而这对外界许多一起从长征走过来的彼此熟悉的同志而言,这其实是有点令人惊讶的。因为毛主席是与他的第二任夫人因为感情不合而分开的,并且是贺子珍自己主动选择地离开。

从1928年至1937年,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婚姻一共维持了十年。在这十年中,贺子珍与毛主席一同走过了井冈山革命,走过了生死攸关的两万五千里,走过了延安那段贫困艰苦的革命岁月。

贺子珍和毛泽东早年的合影

无论是毛主席在政治地位上跌宕起伏,还是在革命战场上命悬一线,她对毛主席始终不离不弃。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对政治上同甘共苦,在事业上共同奋斗的模范夫妻,在生活中却常常势同水火。

贺子珍从18岁起开始参与革命,组织农民武装斗争,因此她的性子雷厉风行,行事果决,说话刚直。而毛主席虽然大多时候都平易近人,却也有自己的性格。

他们相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可当一切都在好转以后,夫妻二人的矛盾却生了出来。贺子珍是个很有自尊之人,她知道自己丈夫的伟大,不想落后太多,每天都在激励自己不断奋进。可夫妻之间的安全感,不是靠你追我赶来换取的。

贺子珍十分深爱着毛主席,所以她的处事显得有些“小气”,平易近人的毛主席喜欢和人说笑,贺子珍对此显得有些适应不良。直到某日,无数的小吵小闹以后,矛盾爆发了,她看到毛主席和一个美国记者谈笑风生,性格急躁的她直接动手打了对方。

而事后,她更是不顾他人的劝阻,不顾自己有孕在身,一气之下独自一人离开了延安。贺子珍当时还不知道,她这一时离开了延安,她的后半生也从此离开了他,一直到他逝世时,也再没能回到他的身边。

从天各一方到阴阳两隔

贺子珍自延安窑洞“神秘失踪”后,一路辗转。由于之前在一次转移阵地时为了保护同志,被炸弹炸伤,因为后来情况紧急,弹片一直留在身体里未能取出,因此她最终去了苏联医治。在那里,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养伤。

贺子珍一共为毛主席生下过十个孩子,然而在动乱的时代里,她的孩子要么夭折,要么便是寄存在百姓家中最后不知所踪,而她离开延安时肚子里所怀的孩子,也在苏联出生十个月后便早早夭折。

贺子珍面对着陆续丧子以及病痛的折磨,终日情绪低落。后又因为与人发生争执,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在无人陪伴的精神病院里独自一人度过,而在这期间又传来毛主席再婚的消息。

实在不知身在异乡,精神和身体都在经受苦难折磨的她是怎么熬过那段时光的。东北解放后,贺子珍回国,却一直未能有机会与毛主席见面。直到1959年,贺子珍受邀前往庐山,在那里她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分别多年的前夫妻重逢,贺子珍显得十分激动,而那一晚的谈话,没了当年的争锋,只有对彼此的问候,于是温馨了那夜的星空,慰藉了多年的苦痛。贺子珍并不知道,这一次见面之后,直到毛主席逝世前,他们便再没有见过。

从悔恨不已到了却心愿

回国后不久,受到十年动荡的影响,贺子珍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她住在上海的一间平房,身上的伤因为工作繁忙并且条件艰苦而长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导致体内的弹片终生无法取出,落下了一身的伤病。

繁忙的工作,缠身的病魔,都不曾击倒过这位从革命之路上一路走来的红军女战士,只是每当她想起她那次不顾所有人的劝阻离开延安时,便感到十分后悔。

她也经常与她唯一存活于世的女儿李敏聊起她的父亲。据贺子珍自己回忆,说她每次看到之前革命留下来的东西,总是会“睹物思人,就想起他来”。

而当贺子珍听闻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她却表现得很平静,仿佛生性要强的她不愿在外人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悲伤。然而,在初闻噩耗的那几天,她却经常不分昼夜地给自己的女儿和女婿打电话倾诉。

孔令华妹妹在回忆说,“她那几天情绪看起来很平稳,只是后来有一天她的主治医生来她家看望她,聊到主席去世,她还没什么特别反应,倒是那位医生先哭了,随后我看到她也悄悄地抬起袖子,擦了擦眼眶”。

她不想让人看她流泪。贺子珍要强的性格,或许留住了她最后的体面,却也留下了难以排遣的悲痛。眼泪没有流出眼眶,只好在心里默默流淌,汇聚成名为“痛”的海。

自毛主席离世之后,或许是太过悲伤,贺子珍的病情似乎变得更加严重,中风和糖尿病摧垮了这个坚强女人的身体。随着半个身体的瘫痪,她知道自己这一生剩下时日已是不多,于是便想着去实现自己的最后一个心愿,再去见他一面。

由于种种原因,贺子珍回国便一直没有机会去到北京。1979年,毛主席逝世后三周年纪念日,她向中央表达了希望自己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愿望。后来得到中央同意,在女儿和女婿的陪同下来到了毛主席纪念馆

由于当时贺子珍的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为了防止贺子珍情绪不稳定,她的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一直在她身边陪同。坐在毛主席遗体水晶棺旁,她没有哭,很平静,却也久久不肯离去。

他们最后一次相见,是在遥远的二十年前,那时他们正久别重逢,他们俩相对坐着。二十载春秋过后,再相见,她坐着,他躺着。

过了许久,在女儿而女婿再三的劝说下,她重新坐上轮椅。女儿和女婿将她送进了休息室。她抬头,发现室内挂着一副墨宝,那时毛主席在长征过程中亲自手书的《七律·长征》

当时,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即将胜利结束,红军主力即将于陕北会师,毛主席回首远望那两万五千里的雄关漫道,又看到革命的转机即将到来,于是便将胸中的豪迈尽数写入了这首《七律·长征》。

当时,她就在他的身边亲耳听他念给她听。如今,物是人非,再看到已故之人亲手写下的这首诗,贺子珍不禁又回想起了与她的丈夫生前的种种过往。在那个年代,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却有着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从医护人员那里得知,这里是毛主席生前的休息室,室内的物品摆放没有进行任何改动,于是她斜靠在一把落了灰尘的椅子,望着毛主席生前的照片发呆,眼眶中的泪,悄然流下……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子珍是一位坚强的女子,在女子十八岁的锦瑟年华时,便已横刀立马,不爱红装了。她身上这种不让须眉的坚毅性格在十几年的革命生涯中得到了极大锤炼。

于是她成为了一位好同志,一位好母亲,一位好干部,遗憾的是,她自己在离开延安的这后半生却郁郁寡欢,甚至在听闻自己内心深爱的爱人离世之后,在人前面前她的主要反应也是极尽地体现出她的坚强。

以贺子珍独立要强的性格,其实很难知道在离开延安之后她是否曾经后悔,如果再来一次她又会如何选择。

不过从贺子珍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的反应来看,她对毛主席的感情并未被岁月削减一丝一毫,反而如一坛老酒,被时光酝酿得更加醇厚。而这酒中酸甜苦辣,便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76年毛主席病重,华国锋紧急汇报工作,毛主席批示:你办事我放心

图|毛泽东、华国锋

前言

2007年12月26日,华国锋照旧来到北京毛泽东纪念堂,这是他最后一次来看望毛主席。离开权利中心以后,华国锋低调得就像一位沉默的老人,而他的民主作风,以及他的忠厚品格,却将被人们永远记得。

“平稳过渡两时代,华家清平三十年”, 这是中新社纪念华国锋新闻稿的题目,它准确诠释了华国锋一生为国家所做的贡献。

相识——华国锋是个老实人

1999年,华国锋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一见面,记者首先关切地询问华国锋的身体。

图|华国锋

“我身体还可以,糖尿病天天打针吧,但心脏有些问题,有时心绞痛,所以不能多外出了。”

紧接着,华国锋又回忆起了过去:“1976年,毛主席因病逝世,我们全党都很悲痛……周总理去世了,朱总司令去世了……”

华国锋悲伤的神情中透露出一丝笃定:“我心里很明确,绝对要保护党和国家的领导权……”

图|毛泽东、华国锋

1954年,33岁的华国锋任湘潭地委书记。而毛泽东是湖南人,他的家乡韶山正好在湘潭的管辖范围之内。正因如此,毛泽东后来在见到华国锋的时候,亲切地将他称作是自己的“父母官”。

毛泽东重视统战工作,几乎每年都会到湖南进行视察,这也为他和华国锋的结识埋下了伏笔。

1955年,华国锋和毛泽东第一次见面。其实,在这之前,毛泽东就已经对华国锋有所耳闻了,也想借此机会实地考察一下这个家乡的“父母官”。

一次,毛泽东在长沙接见了四个人,华国锋就在其中。彼时,华国锋还是地委书记,其余三人均是省委副书记。

华国锋是个北方人,个子高,工作做得也扎实,当时的领导对这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多少都有些印象。这次见面,华国锋是来向毛泽东汇报工作的,而汇报主要内容则是洞庭湖区血吸虫的有关情况。

图|1955年,毛泽东在视察途中和湖南省委的负责同志谈话,左一为华国锋

华国锋从容不迫,井井有条地陈述相关问题。而对于毛泽东的连续发问,他统统是有问必答,且全部对答如流。经过这次会面,这个蓄着平头,穿着朴素,面相忠厚的干部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5年10月,毛泽东破例邀请华国锋出席中央会议,而且还让他在会上发言,给大家分享自己在湘潭地区的工作经验。毛泽东再一次感受到华国锋的忠诚厚道,并由衷地称赞道:“你是个老实人。

一次,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停靠在株洲,无法通往湘潭。在接到通知后,华国锋立刻赶去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华国锋对湘潭工业和商业的现状问题了如指掌,不管毛泽东问他什么,他都能红着脸回答出来。毛泽东见状笑了笑,然后对华国锋说:“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沉了下去的。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

图|1951年,华国锋任中共湖南湘潭县委书记

1958年7月,华国锋任职湖南省副省长。自从在省里工作以后,他和毛泽东见面的机会也渐渐多了起来。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再次约见了华国锋。在陪毛泽东回韶山视察途中,华国锋实事求是地汇报了当时农村的形势,华国锋感叹地说道:“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了。

毛泽东相信华国锋的为人,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并没有发脾气,听得也十分认真。

很快,华国锋在毛泽东的提名下,任职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后来,几乎毛泽东每次到湖南,都会把华国锋叫到身边,并听取他的汇报。在毛泽东看来,华国锋和一些同志不同,他是个能讲老实话的人,所以希望能从他口中听到更多的真话。

图|华国锋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华国锋,已经受到了毛主席的青睐。不仅如此,华国锋凭借着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能讲实话的优良品质,已然具备了继续上升的潜质。

对华国锋的为人和工作能力,毛泽东是十分认可的,并多次给予肯定。毛泽东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华国锋是个老实人”。这一点一直到毛主席逝世,都始终没有改变过他的看法,并且对其委以重任。

在后来跟中央同志的谈话中,毛泽东这样说:“在我们党内有两种人,一种人讲真话,一种人讲假话。”说到这里,毛泽东加重了语气:“我们党的干部要讲真话,做老实人。不让讲假话的人占便宜,对讲真话的人给予支持与鼓励,这是我党一贯提倡的精神。

图|毛泽东

委以重任——你办事我放心

1963年,毛泽东来到湖南后,就叫华国锋和胡耀邦来向他汇报工作。当时,胡耀邦因为生病不能前来,华国锋特地向毛泽东说明了胡耀邦不能来的原因,然后,就湖南的现状问题,华国锋如实向毛泽东做了汇报。

读过华国锋的《关于参观广东农业生产情况的报告》以后,毛泽东感触颇深,并且亲笔写下批示,还号召干部们都要向华国锋同志学习。从此,除了湖南,华国锋在全党内也开始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1964年,韶山毛泽东陈列馆建成并开馆,华国锋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他亲自将收集好的照片送到北京,请毛泽东过目。收到照片以后,毛泽东看了很满意,还在照片的背面批了这样两句话:“原件退还,洗一套送我。”毛泽东告诉华国锋,等照片洗好后,拿去给周总理看一看。

图|华国锋

1969年,华国锋当选为中央委员,这对华国锋个人而言有着重大意义。

1970年,华国锋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11月,毛泽东亲自提名,并把华国锋调到中央工作,同时还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这一职位。

1971年,华国锋去北京参加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周恩来告诉华国锋:“主席让你到国务院业务组工作,任副组长。”

1972年,经毛主席提名,华国锋担任公安部部长一职。

1973年,华国锋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正式进入到党的领导人序列。从省委书记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华国锋仅用了三年的时间。由此,便可看出毛主席对华国锋的重视。

图|周恩来、毛泽东、朱德

1976年,在这一年时间内,中国政坛的三颗巨星先后陨落,全国人民陷入无限悲痛当中。

1月8日,周恩来总理病逝。出于信任,毛主席提名华国锋为国务院代总理,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当时,华国锋对此是推辞的,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接替周恩来总理,恐难以胜任。

紧接着,毛主席的一番话彻底打翻了他的顾虑:“正因为你知道自己水平不高我才任命你。一个人有缺点就不会骄傲,才会不断提高自己。
毛主席后来对汪东兴说过这样的话:第一,他(华国锋)有地方工作经验,在当公安部长期间表现好;第二,他为人忠诚老实;第三,他不狡猾。只言片语中,涵盖了毛主席对华国锋工作及个人作风的肯定。

后来,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这是毛主席在逝世前做出的一项重要人事安排。

图|华国锋

4月30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新西兰总理。会见结束后,华国锋抓紧时间,向毛泽东汇报了全国的形势。此时,毛泽东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连从座位上站起来都已经十分吃力,必须要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能完成。

不过,为了表示对华国锋的信任,毛泽东坚持着缓缓伸出手,拿起茶几上的一支铅笔,颤巍巍地写下几行字:“慢慢来,不要招(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

对华国锋而言,毛主席的这句话分量极重,同时也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举国悲痛。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公布不久,许多国家先后发来唁电或唁函。

对此,联合国总部的反应罕见而迅速,并在毛主席逝世当天降半旗致哀。在大会发言中,联合国秘书长曾这样称赞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图|华国锋在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上发表讲话

毛泽东经过反复思考后,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权逐步交到华国锋手上。而对华国锋而言,一个国家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他的肩上。

毛主席逝世后,在华国锋与叶剑英、李先念等老同志的配合下,依靠中央政治局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党和国家的命运得以挽救,华国锋为党和人民立下了大功。

此后,华国锋正式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等重要职务,并出席了许多重要活动和会议。

图|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

1976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举行了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奠基仪式。华国锋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土。

工作作风,融入接近民众

在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以后,华国锋的足迹遍布了祖国。他始终保持着接近群众的生活本色,就像当初那样。

1949年2月,华国锋被组织选中,离开家乡山西,一路随军南下来到湖南。在这里,华国锋一干就是22年,并且将湖南亲切地称作他的“第二故乡”。

一开始,华国锋来到湘阴,并在那里担任县委书记的职务。

图|青年华国锋

当时,在洪水的侵袭下,湘阴的田地遭到了破坏,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血吸虫的侵害。

10月下旬,迎着丝丝寒意,华国锋和警卫员走进了一座破烂的小棚子里。当时,一个中年男人正在棚里生火,看到有人进来就询问起来。

“这位是县委的华政委,是到这里视察灾情的。”警卫员回答说。

中年男人一听说是县里来的,连忙站起身:“哦,是华政委啊,快请坐,快请坐。”

棚内只有一条凳子,可正当华国锋转身要坐下时,警卫员却做出了阻拦的动作,不过被华国锋用眼睛瞪了回去。原来,这条棚里唯一的凳子看起来有些破旧,上面还沾了许多灰尘,警卫员是要把凳子上的灰尘吹去。

不过,华国锋也没有坐在凳子上,而是径直朝灶前走去:“老乡,我来给你烧火吧!”,说着,便作势要拾起地下的柴火。

“不不不,那怎么行!”中年男人赶紧阻拦起来。

“没关系,我正好也了解一些情况。”拗不过华国锋的一再坚持,中年男人只好让出了地方。

华国锋也不讲究,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老乡,你家里几口人呀?”

“老少加起来七个人。”

“住在这儿多少年啦?”

“听祖上说,是嘉庆时候从江西迁过来的。”

突然,一只小猪崽从床底钻了出来,一旁的警卫员被吓了一跳。然后,小猪跑到了华国锋身边,华国锋伸出手摸了摸,说道:“老乡,这头猪养得不错嘛!”

中年男子叹了叹气,说道:“要不发大水倒垸子才好,要不然一头都保不住了”。

这正是华国锋关心的问题,连忙接过话头,打听起水灾的情况。华国锋听得十分认真,谈到觉得重要的地方,就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后来,华国锋对警卫员说:

“以后到了贫雇农家里,没有凳子就坐地上,有凳子也别吹灰打灰,不然我们和群众的关系是会被吹掉打掉的。吃饭喝茶也是,不要有什么反常的表现,按群众的说法就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吃饭时也不要吃‘哑巴饭’,要多跟群众交流。饭前饭后空闲时间内,不要拿着书报看,要帮群众做些事情。没有得到农家人的同意,不要随便乱动人家的东西。”

图|华国锋

1969年8月,华国锋当时正在岳阳检查工作。这天,他突然听说了一个情况,桃林铅锌矿出了问题。华国锋二话不说,着急忙慌地就赶到了现场。听说华国锋来了,生产指挥组组长赶紧来跟他汇报发生的情况:“井下出了点小问题,正在着手解决。”

华国锋对此十分重视,连忙摆了摆手,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大问题都是由小问题酿成的,要重视!”紧接着,华国锋便要求要立刻下井看看。

而对于华国锋的这一要求,矿里领导有很多顾虑,并劝说起来:“矿里有水不好走,要是塌方的话会有危险,你还是不要下去了。”

听到这里,华国锋当即便发了火,愤怒地说:“有危险?!那工人天天在井下做事怎么办?当领导的难道就不要深入一线了吗?!

1970年7月,欧阳海灌区水利工程全面竣工,并且解决了当地的自然灾害,对于这个工程的总指挥长华国锋,毛泽东给予了极大的赞赏。

在视察湖南过程中,谈到被欧阳海灌区拦腰截断的春陵江时,毛泽东对华国锋这样说:“在古代有一个叫春陵的人,他在这一带一直为人民做好事,后代人为了纪念他,就给这条河改了个名字,叫春陵江。”

毛泽东为什么会突然跟华国锋提起这个典故呢?一方面,毛泽东想要借此表达对华国锋近年来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还说明了一个问题,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华国锋在政治方面的进步。

图|1965年4月26日,华国锋在湖南任韶山灌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兼政委时冒雨到云湖天河工地检查工程质量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而他的杂交水稻能够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华国锋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正因为有华国锋的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才能走出湖南。

1964年,当时袁隆平是一位农校教师,他设计出了一套“三系法”杂交水稻的方案,还在两年后发表了论文。聂荣臻在听到相关汇报后给予了支持。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这项工作被迫中止,但袁隆平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得到了保护。

图|1970年,华国锋在长沙郊区参加插秧

1970年,在湖南省第二次农业大会上,华国锋点名邀请袁隆平参加,还请他坐在主席台上发言。此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验得以顺利推进,其增产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1975年,为了推广杂交水稻,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洪新给华国锋写去一封信,当时华国锋已经调到国务院进行工作了,陈洪新的信件受到华国锋的重视。

在听取两小时的情况汇报后,华国锋当即拍板决定:

第一,中央将拿出150万人民币资金支持杂交水稻推广工作;

第二,由农林部立刻在广州召开南方13省(区)杂交水稻生产会议,着手部署并加强推广杂交水稻。

每当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袁隆平总会说:“如果当时没有华国锋的支持,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将是非常困难的。

谷牧:华国锋是个好人

一直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工作大放异彩之时,华国锋选择主动辞去主席职位。可以说,华国锋是实现中国历史性转折的一位“过渡式的领袖”。

图|华国锋和邓小平同志

1980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的要求得到批准,并从此正式离开权利核心。

虽然远离了政治,可华国锋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原副总理谷牧曾经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里这样评价道:“华国锋是个好人。

这同时也是很多人的心声,华国锋的克制、宽容的民主作风是无法被忽视的。

1978年,在开启中国改革的中央会议上,华国锋定下了让大家讲话的基调。华国锋对此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下了决心让大家讲话的,既然把大家叫到了一起,就是要让大家讲话,集思广益。

华国锋不仅容许别人讲话,而且还能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并要求停止有关个人崇拜的各种形式的宣传。

图|华国锋和妻子在毛泽东纪念堂

离职以后的华国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自己下地耕作,每年都记得去祭奠毛主席,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2008年。这一年,华国锋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

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先辈们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谨以此文纪念一代英明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