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了(糖尿病吃了吐怎么回事)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让人上瘾的糖,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致癌、肥胖、糖尿病

小金爱喝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口味甜甜的,他最喜欢。平时口渴了不爱喝水,就用饮料代替,家人都劝他控制一下,可他就是不听。

去年年底,小金发现自己双腿膝盖处疼得不得了,一到医院检查,医生竟然说是痛风症状,可是小金才19岁!按理说,不是老年人才会痛风吗?医生解释道:“小金平时嗜喝饮料,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从而可会引起机体内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糖,隐藏在身边的“合法毒药”

人离不开糖,糖主要存在于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日常吃的主食中,都含有糖分。而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三大能量来源。

比如人在过度饥饿的时候,会出现低血糖症状,此时吃一个糖果,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所以,糖对人体,就好比汽油对汽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天然的未经过深加工的食物,还是各种加工过后的食品以及零食,其中都有糖分的存在。尤其在食品加工制作上,加入糖是为了增加甜味、产生焦化反应进而提升食物的口感。

但是过分的摄入糖,尤其是工业制造的精制糖,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

吃糖过度,会严重影响肝脏的健康。果糖在人体内,会导致肝细胞过速储存脂肪,如果长期喝含糖高的饮料或吃各种甜食,将会诱发非酒精脂肪肝。统计显示,有将近五分之一的英国人患有此疾病。50岁以后,更是高发人群。

吃糖过多易导致糖尿病,这是公认的事实。不过,这并不是说糖直接导致了糖尿病,而是因为糖分摄入过多,患者体内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中和糖原,所以引起血糖增高。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每天只要吃进肚子里由糖分转化来的热量超过了150千卡,得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高出1.1%。

糖分对人体最外显的危害便是使人肥胖。因为糖只提供能量,并没有其他的营养素。如果糖的摄入量超过身体使用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引起超重或肥胖。

摄糖过多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大量的糖分短时间内进入血液,会引发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上升,从而使得表皮过度角化、皮脂分泌增加堵塞毛孔,导致痤疮长出。

另外,糖对胶原蛋白还有糖化作用,糖化会让胶原蛋白劣化,从而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肤色变黄,如果你有注意糖尿病人群,就会发现他们看起来会显老,皮肤也比较暗沉。

最后,吃糖,就等于是在给癌细胞输送能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丛明华医生表示,癌细胞的最大特性就是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比较快,如果一些已经患癌的人在过多摄入糖,无疑就是在火上浇油。而健康的人群,如果过度吃糖,导致血糖始终处在高位运行状态,容易诱发肝癌和乳腺癌。

日本的名和能治医师在《怎样防治癌症》一书中也提到了“糖”与癌症的关系。他认为,癌细胞不像其他细胞那样靠氧呼吸,而是依靠糖酵解作用进行生长繁殖。

这些肿瘤细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强盛,约为血液的20倍。如果使血液流过肿瘤,约有57%的血糖被肿瘤消耗掉。由此可见,癌细胞是很“喜欢”糖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过度摄入糖,指的是人工合成加工后的精制糖,比如红糖、白糖、各种食品中的糖类。我们日常吃的水果蔬菜食物中的糖分,由于结构和性状不同,进入人体后,吸收和代谢也跟精制糖有很大区别,因此,日常生活中正常吃饭的摄入糖分,对人体没有威胁。

存不存在“无糖食物?

在目前的食品加工领域,各种成份的糖类添加都存在。但是,过量的食用糖分,会导致上述各种疾病,所以目前在食品制作领域,不含有单糖和双糖成份的甜味剂,正逐步取代含糖的食品添加剂。这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

根据我国的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固体或者液体食品,每100克或100毫克的含糖量不超过0.5克。所以,很多食品中宣传不含糖,事实上只是含糖量不高。

何况,任何食物中基本都含有糖分,而加工类食品的原料,也都是谷物、肉类、水果菜蔬等这些物质。所以,没有绝对不含糖分的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没有另外添加糖分,是衡量一种食品糖分含量高低的关键。

如何计算、控制每天的摄糖量?

精制糖摄入过多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人类的身体健康。

英国的营养学家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该不超过总热量的5%。我国去年也制定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其中规定要开展“减糖”行动,尤其针对青少年糖分摄入量高的问题,规定要求中小学校以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同时,食堂必须要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的供应。

对成年人而言,除了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摄入含糖分的饮料和食物之外,在正常的饮食中,也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比如不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与其喝纯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如果非要喝,控制在1杯(一次性杯子的量)以内。

总之,成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左右,一定不要超过50克。#清风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无糖食品就是个陷阱 绝对的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健康时报网.2020年6月12日

[2]《你关注自己每天的摄糖量吗》.中国青年报.2019年5月16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餐后仍感到饥饿或为糖尿病征兆

【环球网综合报道】俄罗斯《消息报》援引 “Medikforum”网站报道称,英国医生马修卡普霍恩(音)在《Express》期刊上发表文章称,餐后经常感到饥饿或为糖尿病的征兆。

卡普霍恩表示,及时关注餐后进食欲望非常重要,一顿丰盛的晚餐在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6小时的饱腹感,如果正常进食后仍然感到饥饿,那么就有必要前往医院进行就诊。

他还称,睡前出现强烈的饥饿感是代谢紊乱或血糖水平升高的标志。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在没有食用过多含盐量高的食物的前提下,除了会感到饥饿外,还会伴随持续性口渴的症状。“ 如果人体不能正常吸收糖分,也会感到饥饿,在这种情况下仍需及时就医,确诊是否为糖尿病” ,卡普霍恩还补充说。

早些时候,医生们还提示糖尿病患者,过多的白天睡眠会导致血糖升高。(实习编译:严蕊亭 审稿:李姗岚)

糖尿病患者吃了降糖药/用了胰岛素就不需要控制饮食了

这种认识不正确。

第一,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血糖控制平稳,使用量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如果不控制饮食,每天的每顿饭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都不一样,血糖势必会更加不稳定。

第二,胰岛素按作用峰值和起效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以及混合剂型,注射胰岛素必须与进餐时间密切配合,否则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低血糖。因此,定时定量进餐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重要,建议:糖尿病患者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无论您用的是降糖药还是胰岛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需要建立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因此可请专业的营养师给您定制个性化的饮食控制方案,这一点非常必要。 (via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