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编制(糖尿病编制预算)
漫·议 | 糖尿病人不能当教师?规则该改了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日前,针对网友反映“糖尿病患者无法通过教师资格认定体检”的问题,浙江省教育厅回应称,已启动教师资格体检标准修订工作,将进一步优化体检指标和标准。
照理,教师资格认定的重点是教学能力和道德品质,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虽无根治良方,但也并非什么大病、绝症,为何不能当教师?原来,2006年出台的《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有这方面的禁止性规定。当时由于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认识不够全面,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也不够科学,迫于当年医疗条件限制,将糖尿病人设定在教师准入门槛之外,情有可原。如今,随着医学的发展,糖尿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糖尿病人只要注重保持科学生活方式,加强预防和药物治疗,平时的状态与常人并无差异,并不会影响日常的教学工作。如果不加分析地将糖尿病人挡在教师资格认定的大门之外,既不科学也不公平,侵害了他们的职业选择权益。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规则的制定、执行也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最大范围地覆盖更多人的权益,体现人们权益的最大公约数。不久前,国家铁路局拟将铁路客票儿童票由身高划分改为以年龄划分的提议,赢得网友的一致点赞,期待包括《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在内的法律法规能够早点得到修订、完善,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平就业的阳光和雨露。
孟亚生/文 张永文/图
编辑: 韩宗峰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村医有了“新身份”——重庆探索“乡聘村用”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玉宝村村医胡啸(左)在村民家中问诊。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村医稳,农村医疗才能稳。近年来,重庆部分区县探索“乡聘村用”乡村医生,将村医身份从“个体户”变为“单位人”,有的地方实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逐步破解村医职业发展、养老保障等政策难题。基层反映,要通过“乡聘村用”真正让村医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还需要编制、财政等完善配套政策,合理分摊改革成本,推动乡镇卫生院改革。
从“个体户”变“单位人”
一段时间以来,村医队伍面临着“半医半农”的身份尴尬,“新人难进、老人难退”现象突出,村医收入总体偏低,学医的年轻人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当前,由于缺乏养老保障,不少村医年老后仍在执业,不愿退出。在重庆,60岁以上的村医占比超过了两成,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相对弱化。
为提高村医职业吸引力,夯实农村医疗卫生网底,近年来重庆部分区县探索“乡聘村用”村医管理新体制,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将村医从“个体户”变成“单位人”,保障待遇、配齐团队,一定程度上解决村医养老等问题。
重庆彭水县一些偏远行政村由于条件艰苦、收入低,村医招人留人难,出现了村医服务空白村。“按照‘乡聘村用’的原则,县里拿出乡镇卫生院事业单位正式编制招录村医,先后补齐了19个偏远行政村村医岗位空白。”彭水县农村卫生管理中心主任张维龙介绍。
渝黔交界处的彭水县大垭乡木蜡村,村医蒋李娟在此已执业3年多。“木蜡村山大沟深,常住人口只有六七百人,如果像‘个体户’一样当村医,一年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可能只有两三万元。”蒋李娟说,“乡聘村用”的好处是让村医有了编制身份,待遇有保障,如今把基本工资、绩效奖励、公共卫生补助等算在一起,一年有近10万元收入,大大提高了职业吸引力。
前不久,木蜡村三组有两名村民在烤烟房干活时,突发中毒缺氧。一个电话联系上后,蒋李娟赶紧上门急救。“因为抢救比较及时,两人都转危为安了。”在农村基层,来找村医看病的,大多是感冒、咳嗽、皮肤瘙痒、消化不良这样的常见病和一些突发伤害,村医岗位的存在,让基层群众在求医看病方面得到了切实的方便。
“乡聘村用”不仅解决了招人留人的问题,还为村医队伍的延续、更新创造了条件。在重庆,不少老年村医之所以不愿意退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养老保险没有跟上,不继续行医很可能就失去了经济来源。重庆垫江县乡镇卫生院正式编制紧缺,就利用编外聘用的方式实现“乡聘村用”。签订聘用合同后,垫江县太平镇九龙村村医唐超成为镇卫生院聘用职工,有基本工资、绩效收入,医院还为他购买了养老、医疗保险,不用再为退休发愁。年轻的村医“顶”上来后,基层村医机构的服务能力也得以保障。
团队合作让农村医卫
“有人干”“干得好”
过去村医执业,更多是在农村基层“单打独斗”,成长空间有限,能力提升困难。重庆部分区县推广“乡聘村用”后,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将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管理范围,医疗、公共卫生实现团队合作,有助于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重庆九龙坡区乡镇卫生院为辖区内的村卫生室配齐了心电、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村检查、镇诊断”。“村医就是镇卫生院的职工,与其他专业科室医务人员沟通很方便。”在九龙坡区西彭镇迎新村,村医尹荣举说,如果遇到急诊患者,在远程会诊的帮助下,村医可以及时处理,为患者转送上级医院争取了时间。
在农村基层,村医不仅要看病开药,还要为常住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对慢病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业化要求高,需要团队配合。
“实行‘乡聘村用’后,乡镇公立医疗机构可以直接调配村医资源,也能提高村医干公卫的积极性。”垫江县坪山中心卫生院就制定了绩效考核方案,专职干公卫的村医薪酬待遇有了保障。
待遇上有保障,村医干公卫更有动力。在坪山镇百兴村,长期的走村串户让村医胡志强对村里1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情况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在随访时,他发现70多岁的村民兰贵萍血压明显偏高。“老人平时吃药不规范,血压控制不好。这次发现问题后,我马上建议她到医院去治疗,可不能等出了问题才‘乱投医’。”胡志强说。
合理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村医扎根基层,是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乡聘村用”解决乡村医生身份问题,助推村医职业化,是实现这一群体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广“乡聘村用”机制,一方面要适应乡村人才振兴的需要,将更多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使乡镇卫生院有更多空余编制聘用村医;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改革成本的合理分摊机制。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乡镇卫生院收入来源有限,保运转压力较大,如果每年因为“乡聘村用”多增加一大笔村医人员经费,推进“乡聘村用”积极性会明显降低。重庆有的区县曾测算,如果要将村医全部纳入“乡聘村用”范围,乡镇卫生院一年要多支出近两千万元,负担很重。基层建议,区县、市级财政应按一定比例对“乡聘村用”村医购买养老、医疗保险等支出给予补助,合理分担成本,打消乡镇卫生院的顾虑。
此外,过去乡镇卫生院与村医在医疗执业上没有直接联系,村医出现责任纠纷由自己承担责任。而实行“乡聘村用”后,村医成为乡镇卫生院聘用职工,医疗风险需要共担。业内人士建议,应探索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化解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村医投保医疗责任险,合理分担医疗风险。
记者 李松 重庆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专家倡导排糖兼顾保护心肾等靶器官 关注糖尿病不良代谢记忆效应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11月14日正值“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前,临床上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相伴发生已经越来越常见,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血糖变化,还应及早关注心肾共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邹大进教授指出,只有做到多举并进,方可真正管好糖尿病。
据悉,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核心,并从“以降糖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强调对糖尿病进行全程综合管理,即排糖同时兼顾对心、肾等靶器官的保护,改善心肾预后。
“患者一旦诊断为糖尿病,需只争朝夕,尽量一年之内把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并坚持做好血糖管理,患者才能获得长远心肾保护。”这位专家解释,糖尿病存在不良代谢记忆效应:受经过一段时间(5年)高血糖控制不佳的影响,今后血糖控制得再稳定,其预防血管疾病的效果就不会很好显现。
当日,邹大进对记者表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负担重、预后较差,究其原因:首先,糖尿病患者对高血糖对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认知不足,导致疾病管理不到位,从单病进展到共病,增加了疾病负担;其次,患者对心肾并发症早期筛查的意识较为薄弱,待到疾病进展至中晚期或出现严重事件才开始干预,导致疾病管理难度更高;此外,患者主动管理疾病的意识仍待加强,不仅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更要提高学习疾病管理知识的主动性。
据悉,在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据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病情更重,治疗难度更高,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均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例如: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首要危险因素。
同时,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30%至50%的肾功能衰竭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但中国糖尿病肾病知晓率仍需提升。邹大进指出,在早筛层面,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至少每年进行1次尿蛋白、UACR和血肌酐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伤。在治疗层面,随着糖尿病治疗手段的日新月异,患者有了更多治疗选择,不少创新治疗手段已被纳入医保,助力糖尿病患者排糖同时兼顾心肾获益。
上海市卫健委14日透露,上海正在编制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完善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糖尿病防治体系,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动员、多措并举,共同提高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降低糖尿病早死率。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上海市卫健委14日在普陀区半马苏河公园举办市级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邀请了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同济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内分泌科专家为市民提供义诊咨询,现场同时提供血糖、血压、体脂、握力等免费测量服务。当日,上海市卫健委倡议:践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积极预防糖尿病;主动参加社区糖尿病风险评估和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研究表明,具有较好自我管理行为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会大大延迟或减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