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水痘糖尿病(水痘vzv)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六旬老人血糖高导致带状疱疹神经痛,中医特色治疗助病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孔茜 通讯员 孙雪莲

近日,家住市区的63岁王大爷因带状疱疹神经痛久治不愈,被折磨得寝食难安,遂前往济宁市中医院就诊,经过运用中医特色治疗仅10天即病愈出院。

“他有19年间断口干及多饮症状,1个月前左胁肋部出现疱疹,去其他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治疗后左胁肋部仍有神经痛症状,服用普瑞巴林控制,依旧疼痛难忍,夜间甚至难以入眠。”济宁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主任祝俊香称,患者入院后出现间断口干、口渴多饮,双眼视物模糊,双下肢体麻木、疼痛,左胁肋疼痛,伴有心慌胸闷,饮食欠佳,睡眠差,小便频数,空腹血糖在(8-10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带状疱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随即,祝俊香带领内分泌病科医护团队给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口服中药,中药塌渍,局部红光照射,拔罐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方案。持续治疗10天后,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血糖平稳无低血糖症状,双下肢麻木疼痛及左胁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出院。

据祝俊香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痛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还有葡萄糖自动氧化使反应性氧化产物形成,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神经损伤;带状疱疹组织病理主要变化见于神经及皮肤。带状疱疹在老年人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抵抗力下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炎症导致受犯神经节内神经细胞的破坏,导致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痛与带状疱疹神经痛皆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治疗上多运用中医思维方法进行辨证论治,根据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八钢辨证进行遣方用药,并选用中医针灸、穴位治疗、中药塌渍、红光照射、拔罐等适宜技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注射疫苗后发现1型糖尿病,是疫苗引起的吗?

作者: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方健


众所周知,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和疾病传播最有效的武器,就如当前全世界正火热接种的新冠疫苗,已被证实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实行了第一类疫苗的规划免费接种,让旧社会的不治之症如天花、水痘、麻疹等疾病消失殆尽,同时如流感和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也大大减少。

但最近有网友提出,有同事在注射疫苗后发现了1型糖尿病,怀疑是疫苗引起的,真相究竟如何?且分析如下。

疫苗与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根据文献记载,的确曾经有早期的研究发现某些疫苗可能会增加1型糖尿病的风险,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开展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结核病、天花、破伤风、百日咳或风疹的预防接种并不增加糖尿病的危险度,然而某些疫苗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如果在2月龄以上接种则可能增加1型糖尿病的危险。

但另外在芬兰进行的一项超过10万名儿童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临床试验的10年随访研究却并未证实其与1型糖尿病有相关性,而且其后的多项研究也不支持常规儿童时期的疫苗接种与1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联系。因此,至少迄今为止无论对成人和儿童,都没有发现疫苗注射会增加1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注射疫苗后发现1型糖尿病,是疫苗引起的吗?

从上面的文献资料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但有人仍然怀疑会不会是疫苗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细胞,使胰岛细胞衰竭而导致1型糖尿病呢?

那我们现在来从1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来分析,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细胞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的,它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自身免疫缺陷和遗传,这些因素多是先天性的,因此1型糖尿病也多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属于成人晚发1型糖尿病的类型。

所以网友所说的同时在注射疫苗后发现1型糖尿病,有可能是属于成人晚发的1型糖尿病,只是在刚好发现的时间节点前注射了疫苗而已。类似的说法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很多谣言说疫苗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时间点巧合而导致“疫苗背锅”的。

另外从疫苗接种数据上分析,我国的疫苗接种人群是以亿计算的,而且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接种数种甚至数十种不同的疫苗,如果疫苗产生的抗体真的会攻击胰岛细胞而引起1型糖尿病的话,那么我国的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肯定不会低,但根据全国13个地区505家医院共同参与的“2010-2013年覆盖全年龄段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全年龄段1型糖尿病发病率仅为1.01/10万人,仍然是全球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所以怀疑疫苗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细胞这样的理论也是不成立的。

综上所述

目前为止疫苗与1型糖尿病发病之间并没有相关性,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在注射疫苗后发现1型糖尿病,就说疫苗会导致1型糖尿病。疫苗确实会有副作用,但大多数比较轻,以新冠病毒疫苗为例,从我国大规模的接种经验来看,打疫苗后,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均很轻,大多数均能自行恢复,因此,对于适宜人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担心副作用而不打疫苗。


审稿专家: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副 主任药师 危丽琴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带状疱疹疫苗在广州正式开始预约接种

7月16日,国内首个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正式在广州实现预约接种,该疫苗目前获批接种年龄段为50岁及以上人群,免疫程序为肌肉注射两剂,第2剂与第1剂间隔2个月接种。

带状疱疹,民间俗称“缠腰龙”或“生蛇”,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疾病,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出现在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几乎所有年长的人神经系统中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7月16日一早,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首位接种者,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教授。他对记者表示:“我很早就得知国家快速审批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上市的新闻,一直在关注这个疫苗。带状疱疹在中老年人群中属于高发病,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发病后痛不欲生。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很荣幸能成为广州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第一人,为自己的健康‘排雷’,同时也希望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呼吁更多中老年人重视并积极预防这一疾病。“

带状疱疹除了身体单侧会出现成群的水疱,令人饱受皮疹之苦,还会导致灼烧、电击、刀刺般疼痛,急性期疼痛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脊椎损伤、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癌痛等。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更常见且为重度,更容易发生焦虑、睡眠障碍、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

冼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部部长黄丹燕告诉记者,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机械性创伤、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同样来自该服务中心的免疫规划组组长陈碧泓也表示:“据估计,中国5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病例约156万。带状疱疹到目前为止治疗方法有限,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控制带状疱疹发病最有效的措施。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上市,有效填补了国内在带状疱疹疾病预防领域的空白。”

据了解,除冼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广州市民还可在番禺区桥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越秀区登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埔区大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荔湾区金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云区金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广州优一特需预防接种门诊等在内的多家社区医院和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医院进行预约接种。

此外,市民也可以在支付宝APP中搜索“带状疱疹”,找到带状疱疹疾病预防咨询专区页面,进行疫苗咨询预约和登记。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