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糖尿病(马会得糖尿病吗)
糖尿病患者能跑步么?不仅可以,还能跑马拉松
一谈到糖尿病,许多人会想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的“三高一少”症状,以及患者可能出现的多种器官组织(眼、肾、心脏、足部、血管、神经)的损害及功能障碍。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身体出现病症,就会主动排斥运动,对运动敬而远之,这是不对的。在糖尿病的诊治过程中,运动疗法对患者病情的控制非常有效,也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广泛认同。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参加跑步甚至马拉松比赛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或许是天方夜谭,但是糖尿病患者真的可以跑步,而且还跑得很快,不信我们就来看看:
2015年11月7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纪念马拉松赛,妮可·米切梅尔以2小时41分38秒的成绩获得了女子组冠军,对于一般的健康跑步者而言破3的成绩已经是非常了不起,如果告诉你她还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你是否觉得也难以置信。每年的十月份,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举办的双子城国际马拉松赛,都会同时举办一项“全球英雄”慢病患者长跑赛,作为最知名的慢病患者体育赛事,这项每年都会邀请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参加10英里及全程马拉松比赛,2010年,来自中国的选手张乐庭参加了比赛,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他长期佩戴胰岛素泵来控制糖尿病,顺利完赛的他获得了“全球英雄”的称号,也让这项赛事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随后2013年的申霖和王耀辉,2016年的潘芳彦作为糖尿病患者都获邀参赛并顺利完赛。
以上的种种实例都证明了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参加跑步甚至马拉松比赛的。
糖尿病患者与运动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我们的肌体内胰岛素的功能,增加我们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效率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
跑步由于其参与方便、不需要特殊场地、运动时长及强度可自我控制等特点,是糖尿病患者容易进行的运动方式,每年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学术年会举办期间,参会的专家学者都会挤出时间参加5公里的健康跑活动,向大众宣传跑步运动在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并掌握了科学的跑步知识能够让我们享受到跑步带来的各种乐趣,也为患者控制自己的病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型糖尿病
- 选择平常注射的部位注射胰岛素,避免肌肉注射胰岛素。因肌肉注射时胰岛素吸收速度显著加快,尤其是跑步时吸收更快,更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的发生。随着胰岛素泵的出现,越来越多的1型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素泵来控制血糖,其只需预留个针头在皮下,这也方便了跑步时胰岛素的补充。细心留意的话,你会发现现在参加长距离跑步甚至马拉松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会选择佩戴胰岛素泵的方式来完成比赛。
- 当预计跑步强度为1个小时以内的低强度或20分钟以内的高强度时一般不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若超过此时间,则需要跑步前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从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跑步强度(MHR=220-年龄beats/minute,bpm;长期训练的男性最大心率=205-0.5×年龄,bpm )。不同的运动强度分别为:低强度<60%MHR;中等强度60%~75%MHR;高强度>75%MHR。
- 跑步时应增加血糖水平监测,了解自己使用的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作用强度。
- 最好在用餐及注射胰岛素2~3小时后再进行跑步。跑步前20~30分钟根据跑步的强度,跑步持续时间适当地补充能量,可以进食水果,饮用果汁或功能饮料,服用糖丸或能量棒等等。
- 跑步结束后的恢复期间,可以服用一些低升糖指数(缓惕引起血糖升高)的食物补充能量,避免低糖血症的发生。这些食物是饼干、牛奶、低脂酸奶、面条、藕粉、荞麦面、玉米面、大部分蔬菜和苹果、梨、桃子、香蕉等水果。
2型糖尿病
- 适当地长跑等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能够明显改善,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肌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锻炼减重也能够有效预防其他的危险因素(肥胖、高脂血症等)。
-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推荐其跑步等锻炼活动每周3~5次,每次持续约15~45分钟,热身及跑步后的恢复约5分钟。
- 同时可以将跑步与力量训练结合起来交互锻炼。跑步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跑鞋,舒适的跑袜对于足部保护非常重要,在每次跑步结束以后都要认真检查足部是否有不适,长时间的跑步容易引起足部水疱,一旦产生水疱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伤口感染。
- 对于已经伴有并发症(肾脏病变、冠状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强度的跑步运动不仅有益于血糖控制,也有益于改善各种并发症状,但要指出的是其跑步等锻炼的强度不宜过大,以低或中等强度为主。当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及足部感染,形成糖尿病足部畸形或足部的经性溃疡时,应避免包括跑步在内的运动,防止病变加重。
训练营|跑马前这三点很重要,但很多人都忽略了
备战计划在手,跑马无忧。参加马拉松比赛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1.赛前体检
体检是安全参赛的重要前提,如果因心存侥幸或怕麻烦而不去体检,会增加参赛的风险。参赛运动员赛前体检,目的是使运动员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隐疾,特别是心脑血管病,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体检项目主要包括:血压、心率、心肺肝肾功能等。
如有以下情况不宜参赛:
1.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
2.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
3.心肌炎和其他心脏病;
4.冠状动脉病和严重心律不齐;
5.血糖过高或过低的糖尿病;
6.比赛日前两周以内患感冒;
7.妊娠;
8.其它不适合运动的疾病。
2.系统训练
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参赛者在赛前需要有较为系统的跑步训练。
全马(42.195公里):应有1-3年的系统跑步训练,赛前6个月的月跑量应达到150-200公里,赛前1-2个月至少应当跑过一次30-35公里。
半马(21.0975公里):应至少有3个月到半年的系统训练,赛前4个月的月跑量应达到80-120公里,赛前1-2个月应至少跑过一次15公里。
欢乐跑(5公里):需要有1-3个月的系统训练。
3.确定目标
首先,根据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伤痛等情况,评估当前自己跑步能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
第二,赛前对当前的能力水平、状态、训练频率整体评估后,确定合理的跑马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相应训练计划。
第三,比赛中随时关注自己的配速、心律和身体状况,安全完赛在先,顺利PB在后。
65岁大娘查出糖尿病,“元凶”是什么?三种食物建议少吃
糖尿病的大名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谁都不希望自己患上,因为它暂时没法根治,意味着以后都要吃药。而说到糖尿病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自己平时的饮食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犯了禁忌,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
65岁大娘查出糖尿病,“元凶”到底是什么?
以前,马大娘和邻居聊天都会吹嘘自己身体好,能下地能劈柴,什么毛病都没有,说自己有福气。她还真不是吹牛,五年内去医院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她却感觉身体不太对劲,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这两年自媒体流行,马大娘也跟着拍视频,她让儿子教自己怎么用手机,然后每天在厨房制作美食和网友分享,做好了还会把美食吃光光。她做的一般是家常菜,比如说油炸花生米怎么做好吃,怎么给花生裹糖霜等等,还会做面食、甜点,基本上做成的美食都她吃了。
因为饮食变化,她比以前胖了很多,但是她没有在意,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依然沉浸在制作美食中。有一天,一个邻居见到她,说她好像变瘦了很多,马大娘心想怎么可能呢?自己每天吃那么多美食,应该变胖才对。
结果她到家一秤,自己真的变瘦了,她仔细想了想,最近总是觉得饿,饭量都变大了,还会觉得口渴,夜里都醒来喝水上厕所,难道自己真的生病了吗?她把症状跟儿子一说,儿子立马敏锐地感觉到不太寻常。
最终马大娘被确诊糖尿病,从此她对美食也失去了兴趣,每天闷闷不乐。马大娘现在的空腹血糖是8.2毫摩尔/升,超过正常范围,而且还有相关症状,医生告诉马大娘要注意控糖,不能再胡吃海喝了。
马大娘认为自己的饮食和以前没有太大变化,难道是花生引起的吗?其他食物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油脂。
在讨论花生和糖尿病的关系前,先来和大家说说,为啥胰岛功能减弱了?
首先是长期的高糖环境,每天身体内不断产生大量葡萄糖,对身体的负担很大,一般这个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细胞们玩命干,拼着一股子狠劲把葡萄糖搬运完,最后的结果就是元气大伤损兵折将,细胞的搬运能力变差,以前能干两倍的活,现在只能完成一小部分。
另一种就是胰岛快被掏空,产生的胰岛细胞不够用、质量差,甚至有的细胞不想继续工作,产生叛变的念头。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胰岛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时保护止损,等到它完全罢工了,一切就不能逆转了。另外,也有一部分人天生胰岛就差,和基因、肥胖等因素有关,这就不能让饮食背锅了。
那么,吃太多花生,到底会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花生只是众多饮食中的一种,它对身体的影响力有限,如果吃的是生花生或煮熟的,不仅没有坏处还有好处。但是对于胰岛有风险的人来说,任何富含油脂的食物都不能吃太多,防止出现代谢异常,因此有必要控制花生的摄入量,包括其他核桃、猪油等食物也是如此。
花生中的油脂好坏参半,不饱和脂肪酸有调节作用,但是饱和脂肪酸也会增加血管硬化风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拼命吃油炸的、裹了糖霜的花生,对代谢的影响会更大。
马大娘以前也很喜欢吃花生,她的花生都是自家种的,鲜的、煮熟的都爱吃,因为没有添加油盐等调料,吃起来很健康,而且也不是天天吃。后来为了教大家做美食,她用油炸、盐卤、裹糖等多种方式烹饪花生,吃的量比较多,所以油脂就超标了。
短时间内身体变化不大,她也没有重视,但是时间一长就出现问题。因此,元凶不是花生,而是她用了错误的方法去烹饪,并且摄入量过多。
另外,上文我们也说过,花生只是一种食物,马大娘平时还会制作其他美食,大多是富含碳水的、含糖量较高的食物,这些食物吃多容易发胖,对代谢也有影响。
不想胰岛罢工受伤,这些食物尽快端下饭桌
第一种是油炸的面食
面食加上油脂后热量翻倍,经常吃对血糖产生影响,不利于胰岛正常工作。平时我们的主食中已经有面食,不要额外油炸,例如春卷、炸馒头、糖糕、油饼等。
第二种是甜腻的烘焙食物
糖和疾病并非因果关系,但从预防疾病角度考虑,控制糖分摄入是有利的,因为一旦糖吃多了,体重会增加,而肥胖的人通常会出现代谢异常的问题,可能对胰岛有害。
第三种是各种酱料
炒菜的时候放上一勺酱料,油盐糖就都有了,所以这类食物经常吃也会损伤生理功能。建议用天然食材调味,少用加工好的调味品。
人的饮食习惯并非一成不变,以前吃得健康不代表以后也是如此,当习惯发生变化时自己要关注身体变化,不要生病了还没察觉。另外,要奉劝大家,食物吃本来的风味比较好,额外添加会升高风险,还是简单一点比较好。
参考资料:
[1] 花生是有害还是有利?怎么吃更健康?看完告诉家里人·中国农科新闻网.2022-04-06
[2]糖尿病是个什么病?这些常识你必须知道.人民日报.2021-11-14
[3]糖尿病真的可以“逆转”,关键在这里·健康中国.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