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护(糖尿病医护联合门诊)
- 1、宁夏海原县中医医院:建设糖尿病专科 守护老百姓健康
- 2、59岁糖尿病防治专家李洪梅逝世,曾强调“医学不该冷冰冰”
- 3、卓越医疗丨永州市中心医院携手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15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宁夏海原县中医医院:建设糖尿病专科 守护老百姓健康
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
“我的视力有些模糊,来医院做个检查。”55岁的马女士是宁夏海原县海城镇高台村人,她到县中医医院糖尿病科做了眼底检查。
做完各项检查后,医生确认马女士患有糖尿病,而且患病已有4到5年。医生建议马女士要控制血糖,定期做眼底检查。而通过免散瞳眼底相机检测视网膜,两年前在海原县中医医院是无法实现的。如今能有这项技术,得益于中卫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支持。
据了解,中卫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在海原县中医医院共实施4个子项目,糖尿病科自治区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其中之一。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摄
2006年,海原县中医医院成立糖尿病科。
“建科之初,科室只有一个人,我们通过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宁夏海原县中医医院院长马海荣说,经过18年的发展,海原县中医医院糖尿病科现有医护人员26人,床位65张,年接诊患者1万余人次,出院患者1800人次,危重症就诊比例20%,设有糖尿病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室、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中医综合治疗室。
在中卫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支持下,海原县中医医院糖尿病科新增免散瞳眼底相机、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糖尿病周围血管检测仪等设备34台(件),新增中医治疗设备17台(件),新开展了C肽释放试验、微量尿蛋白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等实验室项目。
“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糖尿病的识别与防控越来越精准。”马海荣说,随着项目设备的投入使用,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诊断与救治。据了解,2023年-2024年11月,眼底照相使用1324人次,检测阳性率达85%;肌神经电图使用1243人次,检测阳性率达81%;四肢多普勒血流图使用20人次,检测阳性率达60%;胰岛素泵使用308人次,心电图使用1848人次,检测阳性率达32%。
目前,海原县中医医院糖尿病科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专科评估验收,建成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通过柔性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甘肃省中医院的王海东、田雪梅、李伟青、李向军等专业人才,强化风湿骨病科建设;引进党毓起、张曹、刘萍、刘建平等宁夏本地三甲医院的专业人才,强化糖尿病等科室的人才力量。
近年来,海原县中医医院糖尿病科循环、轮派医护人员在省内外进修学习,护士参加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及专科技能培训考核并取得专科护士证。
2024年派出主治医师在上海六院进修,进修人员带回了上海六院慢病患者闭环管理模式,使该院建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运营管理更加规范,从患者入院,即可享受一站式的诊疗服务,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改善。2024年,海原县中医医院共派出进修48人次,柔性引进人才14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8项,糖尿病科柔性引进专家4名。
“没有专业人才,谈重点科室建设,都是空中楼阁。”在马海荣看来,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医院坚持人才培养引育并重、筑牢专科发展基础。
医生正在为糖尿病患者做检查。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摄
海原县中医医院糖尿病科,在海原县委、政府和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仅通过了自治区级重点专科评估验收,还加入多个专科联盟,于2019年加入“宁夏回族自治区糖尿病专科联盟”和“中国西部中医内分泌暨糖尿病联盟”;2020年加入“宁夏代谢性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联盟暨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专科联盟”;2023年加入“中卫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专科联盟”,2023年建成“党毓起自治区名中医工作室海原分站”。
随着中卫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深入推进,海原县中医医院形成了以糖尿病科为重点专科的“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
今年51岁的田彦刚,是海原县海城镇文联居委会居民,近期血糖高,身体感觉无力。他到海原县中医医院进行综合治疗,住院9天,血糖降低,即将出院。“报销之后,我总共需要支付的费用不超过1000元。”田彦刚说,在家门口看病,很方便。
随着海原县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外地慕名而来的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据统计,2022年、2023年两年的住院患者中,海原县以外的患者占10%以上。
“糖尿病,并不可怕。要正确认识。”马海荣说,通过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配合科学饮食,就能有效控制。
59岁糖尿病防治专家李洪梅逝世,曾强调“医学不该冷冰冰”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应急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洪梅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19日22:30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李洪梅教授原籍辽宁阜新,自幼学习认真的她在1982年考入沈阳医科大学医疗系。李洪梅教授因小时弟弟患病,家人四处辗转求医的艰辛,于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家人一致决定让她学医。五年的大学生涯,有辛苦也有美好。毕业后,她先在地方医院工作了2年,又在中日友好医院进修3年,于1994年调到应急总医院。从大内科轮转至固定的内分泌科,她从住院医师一步步成长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在1999年,年仅三十多岁的她接任内分泌科主任一职,成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
李洪梅教授不仅是医学硕士、主任医师,还是研究生导师,身兼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营养学组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内分泌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理事等多项要职。她在医学领域深耕多年,对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例有着高超的诊治水平,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方面表现卓越,如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对于甲状腺疾病、脑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她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此外,她还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对患者的心理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连续多年获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成功举办,参加多项并主持(分中心负责人)国家级、部级科研立项,荣获部级科研立项三等奖两项,并在国内学术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李洪梅教授以其专业素养和温暖情怀,成为了众多患者心中的健康守护者。对待患者,李洪梅教授始终坚持换位思考。她深知,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工作中的最大挑战并非来自专业技术,而是如何与形形色色的患者良好沟通。“处理好和患者的关系是医生的职责,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她常为患者考虑,开化验单时能少抽一管血就少抽,能当天完成的检查绝不拖延。为了让患者尽快完成检查,她甚至亲自跑到检查室去和医生说情。在门诊时,她也会尽量多和患者交流,时间一长,患者对她无比信任,甚至有的老病号一个月不见就会想念。她曾强调:“医学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医生也不应与病人有距离感,而应该是温暖的。”
早在2002年,李洪梅教授就意识到糖尿病发病的严峻形势,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开展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工作,每月两次,一次讲课,一次咨询。虽然人手紧张,但大家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都认真对待。在科里住院的病人都会请营养师会诊,计算所需热量并制定饮食计划,还会请眼科医师会诊看眼底、做肌电图。李洪梅希望让糖尿病患者受到长期的教育,尤其是让年轻患者提高对糖尿病的重视。
衣着简单,神态从容平和,声音轻柔好听,这是李洪梅教授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医生职业的特殊性,让李洪梅教授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周六日、节假日,甚至大年三十在医院值班都是家常便饭。不知道全中国几百所三甲医院里,有多少像她这样在琐碎的科室日常管理和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消耗了青春和岁月的女科室主任。和男主任们相比,她们身上似乎少了一些雄心、野心,但更多了一份女性的真善和热情,这让医学显得不那么冰冷。
李洪梅教授经常引用葛均波院士的一段话:“医学不是冰冷的技术主义,而应该注入良心的温暖。医生不仅是生命的工程师,更要努力成为患者心灵的按摩师。”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学的温暖与力量。她的逝世是我协会的重大损失!
卓越医疗丨永州市中心医院携手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15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红网时刻新闻12月13日讯(通讯员 陈赛男 李玉)近日,永州市中心医院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15岁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入住永州市中心医院冷水滩院区代谢内分泌科,患者在该科治疗后,酮症已经纠正,不日即可出院。
患者,女,15岁,患者在使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情况下,血糖难以控制且合并行为心理异常,她曾在外院2次行基因检测,并未明确糖尿病病因诊断。为查清楚患者的病因,解决患者的病痛,永州市中心医院冷水滩院区代谢内分泌科联系了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南华附一)内分泌科为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此次远程会诊特别邀请代谢内分泌领域的首席医学专家廖二元教授进行指导,内分泌专科联盟单位的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诊。
患者有糖尿病史3年,伴有继发性闭经、视力下降、多囊肾和情绪异常,多次于各级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疾病的痛苦和心理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患者情绪焦虑且对治疗几乎失去了信心。
针对这一病例,廖二元提出尽量用一元论来解释患者所有的临床表现,经仔细回顾病史及体格检查,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将诊断锁定为I型Wolfram综合征。廖二元向大家介绍Wolfra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WFS1或CISD2基因突变引起,发病率约为1/770 000~1/160 000,随后详细分析该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解释了该患者的所有临床表现。建议患者后续完善全外显子测序(WES)、重点检测WFS1和CISD2基因,并提出患者后续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建议。
此次远程会诊的成功实施,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首席专家的医疗服务,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患者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去大城市求医,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经济负担。下一步,永州市中心医院持续加强远程会诊服务,让永州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健康永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