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红(糖尿病红薯能吃吗)

医说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或有5个“隐藏”的症状,需留心观察,别错过了

高血压、脑梗、心肌梗塞等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临床目前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在早期发现异常并做到及时的预防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糖尿病会产生哪些症状呢?

1、脸色发红

皮肤发红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水肿红斑,界限明显,在临床上被称为糖尿病性皮肤红晕。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肤色都是红色的,这主要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引起脸部皮肤细胞缺氧,有时还会出现在手脚或特殊部位。

2、手足水疱

糖尿病患者手足产生的水疱外观与烫伤的水疱十分相似,具有无疼痛的特点。

这可能是皮肤炎症导致的,也可能是自身血糖过高,正常的代谢受到影响,使多余的葡萄糖通过皮肤表面渗出,堆积在皮肤表面引起的,常出现于小腿和小臂内侧。

3、视力下降

糖尿病还可能导致视力模糊,这是由于患者自身血糖过高,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进入眼球晶状体,组织中的盐会随着大量的糖排出,渗透压也会减少;

当水分子从晶状体囊转移到晶状体时,晶状体曲率发生变化,屈光度增加,成为一次性近视。部分患者可通过后期的饮食调节逐渐改善。

4、手脚发麻

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或发冷等症状,晚上睡觉时疼痛会更加明显,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5、伤口愈合缓慢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影响机体正常的代谢,葡萄糖无法有效转化为蛋白质等物质。此外高血糖还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存环境,损伤组织再生和修复功能,延缓伤口痊愈。

糖尿病虽然不会直接致死,但是不注意加以调节,就会恶化,影响身体健康,在生活中可从以下这些方面预防糖尿病。

1、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减少脂肪和糖分的过度摄入,在平时可适当的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能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和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常见的低糖水果有番石榴、西柚子、樱桃等。此外还可吃一些绿色蔬菜,如南瓜、菠菜、黄瓜、芹菜等。

2、适当的运动

坚持每日锻炼能提高免疫力,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患者在平时可选择散步、慢跑等强度小的运动,建议每次运动时间在20-30分钟即可。

糖尿病在病发早期身体都会有不同的异常表现,如肤色发红、视力降低、四肢发麻等症状,但很多人都不注意,以至于病情恶化,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要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并及时去医院治疗。

此外在平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坚持每日锻炼和保持充足的睡眠等都益于身体健康。

糖尿病饮食“红、黑”榜,您踩雷了吗?

我国大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还有1/3左右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可谓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其中饮食控制是糖尿病防治的重中之重。糖尿病饮食不但要重视低糖、低热量、低升糖指数的原则,也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搭配食物,经常吃一些易引起血糖升高的食物,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就会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给身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下面给大家列出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红黑榜”。

红榜

1、牛奶:牛奶属于奶制品,这类食物升糖指数较低,而且含有人体必须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多种营养。

2、鱼类:鱼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必须的营养物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调节血脂,预防大血管并发症。

3、叶茎蔬菜: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营养素就是膳食纤维,而在各种蔬菜中,叶茎类蔬菜的膳食纤维量更为丰富,如芹菜、西蓝花、卷心菜、茼蒿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蔬菜类中,尽量多吃叶茎类蔬菜,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低糖类水果: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柚子、橙子、猕猴桃、苹果、火龙果等。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稳定血糖,保护心血管健康。

5、豆类或豆制品:豆类和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糖尿病适当食用豆类或豆制品,不仅可以稳定血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黑榜

1、高淀粉食物: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多见于茎块类食物,如土豆、芋头、莲藕等。由于淀粉进入人体后最终会全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高淀粉类食物的摄入。

2、咖啡:咖啡本身不含糖,适当饮用咖啡对血糖没有影响。但市场上很多速溶咖啡,为了改善口感都添加了大量糖分,所以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饮用咖啡。

3、含有酒精的食物: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不足所致,含酒精类的食物会干扰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过少就意味着身体血糖会出现升高的情况,所以戒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糖友眼睛红,诊治并不同

本文作者:

许毓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刘 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医学科中心副主任、眼底及视网膜科(北)主任

最近3个月,糖尿病患者刘奶奶发现自己的眼睛经常发红,而且看东西变得很模糊,不过没有太明显的不适感。她以前得过“红眼病”,感觉这次的症状也差不多,就自己买了些消炎眼药水用,后面就没在意这件事了。结果最近几天,刘奶奶的右眼几乎看不到东西了,“这是咋回事!不要吓我哦!”到医院就诊后,刘奶奶被告知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要往眼睛里面打针治疗。她很奇怪:“同样是眼睛红,治疗居然还能不同啊?”

类似于刘奶奶这样的困惑,临床其实并不少见。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眼睛红,诊断治疗为何不同呢?

01

糖尿病咋会引起眼红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水平。想象一下,眼睛就像是一座精密的城市,有着血液供应的“道路”和道路周围的“建筑物”和“信号灯”。而高血糖就像是城市中的交通事故,导致道路不畅,建筑损坏,最终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当“事故”发生时,信号灯就会亮起红灯,提示交通出现问题。同样,糖尿病患者的眼睛红也是这种“红灯”信号,提醒我们需要更关心身体的健康。

02

能发出“红眼”信号的糖尿病相关眼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眼底出血

视网膜位于眼球后方(眼底),是一片感光的组织,而其中最敏感的感光区域则被称为黄斑部。高血糖会伤害眼睛视网膜微小血管,使这些血管从血管壁凸起,形成微小的凸点,覆盖着变形膨大的“微动脉瘤”,形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种情况下,血液渗透到视网膜中,导致视网膜中央的黄斑部膨胀和水肿。这可能呈现局部或弥漫性,导致患者在看东西时焦点变模糊,画面出现浮动感。

除了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小血管、形成微型动脉瘤外,由于血管功能减退,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给视网膜。为了弥补血液供应不足,我们的眼睛试图在视网膜上生成更多的小血管。而为了生成这些小血管,我们眼睛会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并扩散至整个眼球,造成视网膜和结膜出现新生血管,引起“红眼”。然而,这些新生血管无法健康地生长,容易发生渗漏和出血,导致眼底出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虹膜新生血管

青光眼是一种我们经常听说的眼部疾病。那么,到底什么是青光眼呢?眼睛会持续分泌类似水的液体,而这些液体最终会离开眼睛,进入血流中。如果眼睛的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液体无法顺利离开眼睛,不断在眼球内积聚,会增加眼睛内的压力,压迫到神经。这就被称为青光眼。

那么,这与糖尿病的“红眼”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前文说了,为了弥补糖尿病造成的血液供应不足,眼睛会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更多的小血管生成,并扩散至整个眼球。这些因子会刺激眼球排水系统周围(虹膜)生成新生血管。这很容易影响眼睛排水系统的功能,导致液体无法正常排出,眼压就会上升,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时患者呈现眼痛或头痛,视觉模糊及“红眼”。

糖尿病性干眼与结膜炎

“干眼”字面意思就是眼睛缺水,实际上是因为眼泪的质和量有问题,不够量又不够稳,这就导致了眼睛干燥。糖尿病患者经常会感到眼睛干,有时候想揉揉眼睛,这一方面是因为血糖高,血液供应不足,影响到眼睛泪液分泌系统,导致泪液减少;另一方面,糖尿病还可能导致泪液分泌系统的出口处出现脂质栓子,它容易引发眼睛泪液系统反复发炎,导致眼皮外翻,结果脂质栓子越来越难顺利排出,干眼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顺带一提,泪液系统的反复发炎还可能导致“红眼”。

再说说眼白的地方,就是结膜,也能分泌泪液。但在高血糖的影响下,结膜细胞的泪液分泌功能也受损,泪液减少,稳定性下降。这样一来,结膜细胞的表面就受损,功能也受到影响,再加上泪液异常,又会加重结膜细胞的损害,减少结膜细胞的数量,形成了恶性循环。结膜一旦受损,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感染,于是就有可能得结膜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红眼”了。

糖尿病对角膜的损伤与角膜炎

角膜的损伤,包括外层的角膜上皮、内层的角膜内皮以及角膜神经的受伤,这可能导致眼睛变红。糖尿病直接影响角膜上皮细胞,让它们的黏附能力变差,结果角膜上皮容易脱落。更甚者,高血糖还让角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破坏了它们的保护作用,这意味着当角膜上皮受伤后,细胞修复和再生都会受到阻碍,使角膜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导致眼睛发炎,变得“红眼”。

这种“红眼”不同于一般的角膜炎,患者不容易感到疼痛,因为高血糖削弱了角膜的感觉,同时减少了维持眼睛正常状态的能力。这种削弱让眼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弱,眨眼的次数也减少了,导致泪液的分泌减少。而泪液减少,加上质量的下降,使得角膜上皮的功能出现问题,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让“红眼”持续得更久。

03

不同“红眼”的治疗方法各不同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眼底出血这类疾病,我们会选择一种叫“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方法来治疗。有点像修理房子,我们会用激光来“修补”视网膜上的问题区域,就像我们修理房屋漏水一样,让血液流畅,缓解眼睛缺氧的情况,防止新的问题血管生长。有时,如果眼睛出现黄斑水肿,医生可能会像给花用除草剂一样,通过向眼内注射一种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阻止眼睛内部的血管生长,减轻水肿。对于一些眼睛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眼科手术”来治疗一些眼内出血、血管过度生长等问题,就像我们修剪盆栽一样。这样可以迅速解决一些棘手的眼部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虹膜新生血管这类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处理方法类似,我们同样选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来缓解眼睛缺氧的情况,阻断血管生长,减少新生血管。此外,就像我们浇水时给花松土一样,我们通过β受体阻断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调节眼内排水系统,有助于控制眼压。此外,采用一些特殊的引流物植入方法,就像在花园里使用排水系统一样,加强眼压控制。

对糖尿病性干眼、结膜炎、角膜炎这些疾病,我们可能会像给花浇点水一样,用一些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者自体血清,来帮助治疗眼睛的干燥和角膜问题。有时候,眼睛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肥料”,就像我们为花加点肥一样,医生可能会开一些眼膏、眼药水,甚至可能要用到眼罩,来帮助眼睛康复。

总体来说,当糖友们发现眼睛变红的时候,一定要警惕,不要不当回事儿!糖尿病性眼病只有早期治疗的效果才比较好,因此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出现情况一定尽快就医,避免拖延治疗耽误病情。

04

糖尿病前期人群如何预防进展

正常血糖为空腹血糖<6.1毫摩/升,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下简称为OGTT)2小时血糖<7.8毫摩/升。而处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糖代谢状态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毫摩/升但<7.0毫摩/升,且OGTT 2小时血糖<7.8毫摩/升。这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称为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低:当空腹血糖<7.0毫摩/升,并且OGTT 2小时血糖≥7.8毫摩/升但<11.1毫摩/升时,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称为糖耐量减低。

防治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手段是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1.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进餐,建议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宜食适量肉类,因白肉 (鸡鸭鱼肉) 比红肉 (猪牛羊肉) 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一些,可适当用白肉代替红肉;粗细粮均衡搭配。

2.合理运动:肥胖/超重者应减轻体重,坚持锻炼,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登楼梯、爬山坡等。应注意的是,运动项目、强度要与自身年龄、爱好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

3.调整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还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提升幸福感,这些都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4.降糖药预防:有部分降糖药物可以用于糖尿病的预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糖尿病前期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仍为生活方式的干预。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