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亚洲(糖尿病世界)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呈井喷式增长 年轻化趋势明显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董子畅)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概览显示,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1.144亿)位居全球第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告诉记者,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流行都伴随年轻化趋势。但中国劳动力人口的患病率增速较国外更快一些,这对整个人群健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1979年不到1%,到2010年的9.7%,患病率呈井喷式增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若不尽快采取行动,到204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增至1.5亿人,给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加的势头,将使未来的卫生系统不堪重负。
洪天配表示,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的流调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0.9%。不仅如此,中国还有庞大的糖尿病的后备军,相当于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所以,糖尿病带来的整体疾病负担还是非常大的。
谈及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增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认为,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郭晓蕙表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们的活动空间明显减少。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大大减少,但摄入的热量并没有相应地降低。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应激状态,这些改变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外,中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完善,没有把身体健康放到很高的位置。再加上父母过分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让青少年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等他们步入成年、中年,各种慢性病就会非常早的出现。”郭晓蕙说。
目前,许多糖尿病患者还需通过药物干预来控制病情,近期,多种糖尿病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给中国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胰岛素及多种口服降血糖药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国家药监部门是鼓励新药上市的,尤其国内的创新药。希望把这些新药引进以后,更多服务中国患者。”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杨文英说。(完)
喜欢油腻+甜食+不运动?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近40年增3倍
据日本SanKeiBiz网站报道,肥胖问题正成为全球一个公共热点健康问题。随着以城市为中心的主要人口聚集区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由高卡路里食品、运动不足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也在明显增多。虽然专家对此发出警告称“这将带来医疗费用猛增等巨大负面影响,但似乎看不到能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对策。”
认识不够导致平衡失调的人越来越多
印度全国人口总数约13.24亿,其中约1/3属于素食主义者。因为全国都很流行瑜伽运动,印度往往给人以健康大国的形象。但实际上,印度还是全球屈指可数的糖尿病大国。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7290万人,在全世界排名第二。根据一项预测显示,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到2045年印度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1.3430亿,成为全球头号糖尿病大国。
阿诺普·米斯拉是印度医疗研究机构“全国糖尿病·肥胖·胆固醇联合会”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阿诺普·米斯拉表示:“即便是素食主义者,也喜欢吃放了很多油和糖的食物。因缺少认识而导致平衡失调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印度人的生活习惯是晚上十点以后才吃晚饭,吃了之后马上就上床睡觉。另外,酷热的天气、严重的大气污染也是阻碍大家运动的重要原因。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市中心的那些糖果铺里,被厚厚的糖浆包裹的点心琳琅满目。但最近,这些糖果铺的销量直线下滑,他们开始卖一些少糖的点心。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家糕点店里,一些顾客正在选购。图据共同社
这些糖果铺的老板对销量的下滑表示严重不满:“与其控制糖分的摄入量,倒不如放下手机好好运动锻炼。”
经济增长伴随着肉食化的加速
在菲律宾,除了肉类,汉堡包、带甜味的意大利面、碳酸饮料等西式饮食习惯正在席卷很多太平洋岛国,尤其是菲律宾。除了早中晚一日三餐之外,菲律宾的传统文化里还非常流行加餐,这也加速了肥胖症患者的大量出现。
根据菲律宾卫生部的统计显示,现在糖尿病正在成为该国第六大死因。菲律宾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警告说:“如果不转移到低盐、少糖的健康饮食习惯上的话,情况还将进一步恶化。”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以超过6%的增长率高速发展,菲律宾国内加速“肉食化”趋势。另外,随着二十四小时便利店的加速普及,深夜也很容易得到食物和饮料,导致国民的饮食控制变得相当困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马来西亚20-79岁国民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为16.7%,在亚洲主要国家里算相当严峻的一个国家。另外,该国肥胖病患者的数量也相当令人震惊。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家甜甜圈店主表示:“这个国家很多人都喜欢吃甜食。”很多甜甜圈都使用了大量的巧克力和白砂糖,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口感。跟口感相比,大家都不在乎体重甚至是健康。”
全球糖尿病人过去40年增加了3倍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了3倍,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预测,至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大致死病因。报告还警告,糖尿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
在世卫组织划分的西太平洋地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估计达到1.31亿;东南亚地区其次,为9600万。上述两个地区糖尿病人群比例分别占8.4%和8.6%。东地中海地区糖尿病人群占比最高,达到13.7%;西北欧地区比例最低,其中女性为低于4%,男性为大约5%。
欧洲地区糖尿病患者为6400万人,比例为7.3%;美洲地区为6200万人,比例为8.3%。
报告还警告,糖尿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全球用于应对糖尿病的年成本超过8270亿美元;至2030年,预计全球经济将因糖尿病损失高达1.7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占大约一半。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糖心共治可改善长期治疗结局
当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1.298亿,而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将给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带来更大压力。
不仅如此,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30至3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6.3%。可见,糖尿病已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糖尿病防治行动”作为15个专项行动之一,明确了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的目标。
与高患病率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15.8%。血糖控制不达标,血压、血脂、体重等心血管代谢指标管理不佳,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据统计,我国每3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治疗需聚焦患者全面获益,兼顾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结局,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在选择治疗降糖药物时,不仅要关注其降糖效果,还应关注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近年来,降糖效果显著、兼具多重获益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在各大指南中的地位逐渐攀升。国内外指南均一致明确GLP-1 RA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地位。日前,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有心血管适应症的GLP-1周制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正式在中国上市。其半衰期长达7天,实现一周一次给药,安全强效控糖、“按需”精准达标,并有全面心血管代谢获益,可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选择。该药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牵头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表示,我国2型糖尿病管理面临血糖控制和血糖、血压、血脂综合控制达标率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和治疗不规范等挑战,这些临床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上市将有望改善这一困局,为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全面的糖尿病治疗选择。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强调,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疗不能仅关注代谢异常中的某个“点”,而是应该关注整体代谢因素综合改善这个“面”,兼顾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结局,综合管理血压、血脂和体重等代谢异常。应尽早起始具有明确心血管代谢获益的GLP-1类药物,从源头狙击多重危险因素,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长期治疗结局。此外,研究显示,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能得到更好的心血管获益。(安晓)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