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诱变(糖尿病引发的病变)

医道之窗蓝玉上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哪些表现及调养 #非常病例#

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哪些表现?

中医认为由于糖尿病发生糖化变性,及引发酮中毒、感染等病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具体症状为:应具整体性特征的,是除脏腑本体上功能性失调外的组织形神变化病理反映。包括如属于脏腑相表里特色,或络属关系特点的形神变化失调反映。

糖尿病神经病变整体上,应包括除本体性内脏外,组织以风、火、湿、热、瘀、毒、阻等损伤综合病变。所以糖尿病神经病变具体症状是复杂化多样性的。

糖尿病神经病变特色上主要有:先以血管神经组织感觉异常为主。

1. 肢体麻木、瘙痒、疼痛、胀满等病变

。其中又以远端性未端神经炎等病理为主要特色,还具有压力、受迫不适加重特点,最初以手指脚趾渐呈对称性向上发展至肌萎缩,痉挛或肌无力。

2.出汗寒热不适,或睡眠特色失调。

内热烦躁,内心不稳定,情志失调影响。

3.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脑功能,以及肝肾精血筋膜为主虚病理合并风、火、湿、热、瘀、毒等邪变化。

糖尿病起病隐匿,进展廷慢,表现为感觉障碍,多呈肢体麻木、及视神经失调等病理发展变化出现,是内生五邪等病理综合性特色的血管、神经、组织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脾虚湿化,肝肾精血失调,筋膜气血病变为系列主要代表反映。

中医预防可选用黄芪、黄精、薏米 、银花调养。

黄芪黄精扶正补养精血,加强筋膜肌肤气血循环,薏米 银花渗湿解毒、祛邪。黄芪、黄精、薏米 、银花纠偏扶正祛邪,对糖尿病整体性上防治独具特色功能性。

糖尿病病因主要是由体质因素、行为、饮食、环境等诱变,但从某种功能特色上是精血稳定性紊乱,或精血功能属性流注病理出现。

所以稳定或促进精血特色本质节律流注法则,维持稳定性精血是最根本的生命特色。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改善饮食之结构、方式、食量及节律性等因素条件,是必要必需要加强注意。

其中饮食节律性,指固定性时间性进食。也即三餐定时饮食。

改善饮食节律性特色意义,是依据在于早夜(阴阳)各人特色的生命生理功能精血流注存在着差异性为指导而形成的。

原创作品 罗占光中医生。

原创作者,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赵玉沛院士团队最新综述:肥胖和糖尿病促进胰腺癌发生,可从三个层面寻找防治新突破口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士团队在《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8.104)杂志上发表综述,深入探讨了肥胖及糖尿病等代谢失调损伤抗肿瘤免疫、促进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本综述也从三个层面对预防肥胖及糖尿病相关的胰腺癌提出了独到见解,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肥胖、糖尿病及其相关的各类代谢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成为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胰腺“隐藏”在腹膜后,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不仅分泌多种激素,同时也是多种激素的受体。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症状隐匿、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肥胖(体重指数>28kg/㎡)和糖尿病导致机体免疫代谢改变,共同重塑全身代谢和胰腺局部微环境,为胰腺癌的逐步发生营造“沃土”。

肥胖和糖尿病促进胰腺癌发生的作用已被大量临床研究和高质量的荟萃分析所证实。肥胖和糖尿病导致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消化道菌群失调以及代谢重塑,大量营养物质和代谢物在胰腺微环境中的异常积累,为癌前病变和癌细胞提供诱变剂、能量、激素和生长因子,同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信号以及代谢重编程支持周围细胞和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营造炎性及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最终,抗癌免疫应答逐渐失势,促癌因子不断增强,启动癌症发生。

肥胖、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的复杂关联及相关研究在预防、探索、早诊三个层面的重要价值

代谢是癌症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得益于近些年相关领域的最新发现,学界对代谢紊乱与癌症发生关联的理解正不断加深。而这些发现应当从三个理念服务医学实际:

一、从人群层面预防胰腺癌的发生。预防永远是所有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而许多研究也证实:大多数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方法都可以显著降低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因此,减少肥胖和糖尿病人群对减轻未来的胰腺癌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副产品”,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迅速增长。那么,提高对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全程、有效管理,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胰腺癌的风险。

二、从基因层面预防胰腺癌的发生。更深入地探索肥胖、糖尿病和胰腺癌发生的内在机制,对实现胰腺癌的预防至关重要。目前学界对诱发胰腺癌的关键突变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基因组改变已经有了清晰认知。将来,研究的重点应聚焦于探究胰腺癌的关键触发因素,并将其与肥胖和糖尿病等机体代谢紊乱中的特殊改变进行匹配。如果这些因素确实存在,我们可以设想,找到肥胖与糖尿病中胰腺癌发生这枚“定时炸弹”的引线或找到切断引线的“剪刀”,也许就能减少胰腺癌的发生。

三、早诊早治是提升胰腺癌整体疗效的关键,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具应用前景的突破方向。胰腺癌治疗干预的时机显著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临床上依旧缺乏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方法。即使目前困难重重,学科各界应该继续努力寻找可用于胰腺癌监测和筛查的敏感标志物和生理生化指标,以期在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中尽早筛查出胰腺癌。研究者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组学研究、高通量测序等新兴技术,通过深入的多学科合作,建立高度还原疾病自然发生发展模式的模型,聚焦敏感、高经济效应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不断创新,为肥胖和糖尿病群体研发出可行可信的胰腺癌早筛早诊策略。

第一作者:热夏提·如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级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师从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赵玉沛院士。博士期间主要于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实验室进行代谢紊乱与胰腺癌相关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赵玉沛

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外科杂志》总编辑,Journal of Pancreatology主编。倡导胰腺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带领团队在普外科尤其是胰腺疾病领域,作出了系统性和开创性贡献。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使用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的效果如何?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又称“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是以患者自身异常感受为主的发生在肛管或直肠周围的非器质性疼痛,属于功能性胃肠疾病。

病因复杂,常涉及到肛肠科、妇科、泌尿系、骨科等系统疾病。一般好发于女性,尤见于经产妇,年龄、职业、饮食、生活习惯等与之病发密切相关,此病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自觉肛门直肠部下坠、胀满不适或者胀痛感,病情严重者,可向臀部、腰骶部及大腿附近放射,患者时常难以忍受。

可伴有肛门异物感、大便不尽感,病程久者常伴有精神情志改变如沮丧、抑郁、焦虑等,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作为患者主观感受的临床症状,由于现有的检查手段缺乏针对性,往往很难找到明确的致病因素,导致临床诊疗有一定难度。

现代西方医学对于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诊疗手段主要包含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等,其中生物反馈疗法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临治疗上,但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症状易复发,因此探寻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肛肠科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在现代医疗治疗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现代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药治病重视辨别病因病机,从而遣方用药。

肛门直肠痛在祖国医学里没有单独的病名出现,归属于“谷道痛”“大肠胀”“魄门痛”等疾病范畴,发病与内伤七情、外感阴邪有关,中医证型主要有中气下陷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不调证。

中医药对其治疗方式主要有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包括中药灌肠、中药熏洗、针灸治疗及穴位注射等,都起到一定治疗疗效。根据多年经验认为该病多虚证气血不足为主,临床上治疗当从气血不足论治,以补益法为主。

肛门直肠痛的病因病机概述

肛门直肠痛的病名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古医典籍中尚未发现明确病名记载。

根据发病部位可将其归属于“大肠痛”、“谷道痛”等疾病范畴,因其以肛门坠胀疼痛为主要症状,亦可与中医中的“后重”类同。

许多医家认为本病发病多以情志因素为基础,从情志失调、肛门局部气滞血瘀、中气不足等方面认识该疾病,故亦可属“郁证”、“脏躁”等范畴。

中医证候分型可分为气虚下陷证、气滞血瘀证、湿热下注证、肝脾不调证、阴虚火旺证五种证型,亦有将研究者将其分为气滞血瘀证、中气下陷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不调证五种证型。

其病因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素问·五脏别论篇》云:“魄门亦为五脏使”,脾气正常升清、肺气正常宣肃、肾气正常开阖、肝气正常疏泄是肛门直肠能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

肛门直肠痛病位虽在肛管直肠部,但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其与机体五脏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外感六淫、房劳无度、七情无常、饮食节制失衡均可引起机体脏腑功能失常、阴阳气血失调,从而致使经血络脉阻滞不通。

瘀血浊气下注肛管直肠部而出现以肛门坠胀为主要病症的肛门直肠痛疾病。现代临床医学将肛门直肠痛分为痉挛性肛门直肠痛、肛提肌综合征和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其疼痛的发生机制目前研究还未明确,有部分原因认为与骨盆肌肉痉挛或肛提肌过度收缩有关,精神情绪的异常也是造成该病疼痛原因之一。

有研究认为负面的精神情绪或严重的心理压力通过影响脑-肠轴使胃肠发生生理学变化,降低疼痛阈值从而引起内脏高敏,导致疼痛容易发生。

疼痛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加重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胃肠生理变化降低疼痛阈值引发疼痛,成恶性循环;

还有研究认为肛门直肠部坠胀感是该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的一种病理性神经反射,当粪便经直肠到达肛管,刺激肛管直肠部齿状线区通过感觉神经到达大脑,而产生排便感。

若诱发排便感觉的此区域结构遭到损伤或发生病变,导致排便感消失,继之产生坠胀、异物感等异常感觉。

其中痉挛性肛门直肠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平滑肌不正常的收缩,有报道提示内括约肌肥厚以及同时伴有便秘常与痉挛性肛门直肠痛有关联。

模糊的钝痛或直肠的胀满感是肛提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其肛提肌的痉挛收缩和压痛常可在体格检查中发现,盆底肌肉痉挛常被认为是引起肛提肌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明确,且其病因复杂,在临床工作上常常因为病因很难明确而无法得到针对性治疗。因此寻求针对该病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问题。

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则、药性、药理分析组方分析

经典名方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一书,选用本方针对中气下陷型肛门坠胀进行治疗,助以补气升体。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起到升阳举陷、补气健脾之效;人参大补元气,炙甘草补脾和中,二者共为臣药,补脾益气,与黄芪君臣相伍,大补一身之气;

白术益气健脾,当归养血补血,升麻、柴胡升举阳气,四者共为佐使之药,其中升麻善引清阳之气上升,与人参、黄芪、柴胡等同用以补气升阳,用以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诸症,柴胡可助升提体内之气,升麻升举体内阳气,

柴胡使体内之气从左上升,升麻从右升提体内之气,两者联用可增强一身升气之疗效。全方升阳举陷、健脾补气,可助下脱、下垂诸症复其位。

药性、药理分析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功可补中气、固表气,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黄芪甲苷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改善代谢等作用;

黄芪还具有促进人体平滑肌收缩,改善人体结缔组织韧带、增加筋膜中胶原纤维含量等功效,提高结缔组织抗张能力,从而使盆底组织支持力量增强。

人参具有抗炎、抗疲劳、抗氧化、保护心血管和肝脏系统、抗糖尿病、抗诱变、抗应激、抗癌等药理作用,人参中含有的皂苷成份能促进心脑血管健康,可起到缓解抑郁症的作用。

升麻性辛,味甘,微寒,归脾、肺、胃、大肠经,可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现代药理表明由氯化乙酰胆碱、组织胺和氯化钡所致的肠痉挛,升麻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提取物升麻总皂苷具有神经-内分泌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升麻总皂苷制剂对啮齿动物起到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柴胡性辛,味苦,微寒,归肝、胆、肺经,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柴胡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如皂苷、多糖、黄酮等,这类物质具有抗癌、抗抑郁、抗炎等药理作用。

陈皮性温,味辛、苦,归经为脾、肺经,主要有调理脾胃气机、健脾消痰两种功效,现代药理研究陈皮有抑制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这或许对于盆底痉挛性病症起到一些治疗疗效。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脾、肝经,具有养血、补血、活血、润肠、抗炎、抗肿瘤、调经止痛和增强免疫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促进造血功能、抗调节心脑血管等作用,其中当归促进造血的功能对中医“虚”证可谓是充当一种补法。

炙甘草性温,味甘,归心经、肺经、胃经、脾经,其在方剂中常用做佐使药物而存在,起到甘缓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而在此方中主要起到健脾补中气之效。

《医综金鉴》谓“黄芪补表气,人参补里气,炙甘草补中气”,从而与黄芪、人参共奏增强一身之气之效,药理研究示炙甘草具有抗抑郁、调节心律失常、抗肿瘤、改善免疫功能、抗炎等功效。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善于益气健脾,现代药理究表明白术提取物具有神经保护活性,且能通过调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起到抗焦虑作用,对于肛门坠胀病程久者多伴有情绪焦虑的患者有一定帮助。

上述药物多性温,味甘、辛,温性药物和缓温中,甘、辛之味药物则补气行气并行,补中益气汤发挥补气健脾,升阳举陷,养血活血之效,可针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气下陷证起到主要的治疗作用。

生物反馈疗法概述及临床应用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新型现代科学技术疗法,“控制论”和“信息论”与行为学习理论是其理论基础。“控制论”和“信息论”将机体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

前者根据人体自身不可察觉到的生理或者病理的反馈信息做出诊断,并根据结果纠正病理反馈通路,建立正确的生理信息反馈通路。

根据“信息论”把这种正确的生理反馈通路信息输送出去,并将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发产生影响,起到制约并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行为学习理论通过强调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帮助人们去理解、预见以及控制人和(或)动物各种行为变化的可能。

常见的生物反馈疗法包括肌电反馈、皮电反馈、皮温反馈、脑电反馈、呼吸反馈等,不同的生物反馈技术应用于不同的方面。

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一: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促进神经组织的康复,如治疗脑瘫、面神经损伤等疾病。

研究表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肌肉收缩能力,增强其肌肉协调能力,帮助运动功能得到提高,促进患儿神经发育;

研究显示在基础治疗上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显著,表明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用于治疗精神心理方面疾病及某些功能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尿失禁、出口梗阻性便秘等,通过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及心理护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研究显示团体生物发聩疗法有助于促进个体建立正向行为,恢复正向的心理状态;

认为生物反馈疗法通过改善外括约肌收缩、调节肛门内外括约肌矛盾运动,提高控制参与排便时相关肌群的能力,从而有效治疗出口性梗阻型便秘。

三:用于缓解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研究认为心率的在线生物反馈可以通过降低心率改善焦虑和压力负面情绪反馈。

盆底肌电图评估的意义及在该病中的评估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活动会产生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的强弱与肌肉的紧张程度成正比。

因此,肌肉活动产生的电流信号即所谓肌电信号可以作为肌肉处于收缩或松弛状态的一个直接的生理指标。肌电检测就是通过把肌电信息整流、集合变成人类肉眼可捕获的信号,通过这样的反馈信息帮助进行相应神经和肌肉的功能训练,促进康复。

盆底肌肉对于骨盆内膀胱、子宫、直肠等器官的正常形态的维持起着重要的承托和支持作用,在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中亦充当重要角色,参与控制排便、排尿、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

盆底肌电检测通过对盆底肌群的收缩及放松的时的肌肉电信号的评估,告诉被试者其肌肉是处于相对的紧张或是松弛状态,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通过该诊断依据指导进行生物反馈训练。

盆底肌电检测可用来应用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排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膀胱过度活动症、阴道松弛症等涉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的相关疾病。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患者疼痛原因和发病机制虽然并不明确,但有骨盆肌肉痉挛、肛提肌过度收缩、物理损伤、过多体力劳动、心理因素:紧张、焦虑、压力等原因。

通过这样的检测可以评估该类病人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是相对松弛还是过度紧张,然后进行特定的生物反馈训练,使被试者对肌肉活动获得空前的自我控制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