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糖尿病(糖尿病糖精)
治疗糖尿病的时候,胰岛素的品种有很多,它们的作用都一样吗?
有好几个糖尿病患者给华子留言,问华子很多关于胰岛素的问题。其中的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现在的胰岛素品种有很多,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这些胰岛素的作用是一样的吗,它们之前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华子回答说,目前常用的胰岛素从来源、作用时间、结构特征等方面分为不同的类型,都可以降低血糖。但在具体使用时,不同品种的胰岛素,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
人体内血糖的调节需要胰岛素的参与,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在人们发现胰岛素之前,对糖尿病的治疗没有太好的方法。一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加拿大医生班廷和麦克劳德教授共同研制出了从动物胰腺中提取胰岛素的方法,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
用于提取胰岛素的动物,主要是牛和猪。普通的“中性胰岛素”,就是来源于动物。但是应用动物胰岛素,容易产生过敏、胰岛素抵抗、注射部位疼痛、脂肪肥大或萎缩以及易于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动物胰岛素有着诸多的不良反应,所以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利用基因重组DNA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合成了人胰岛素。这种胰岛素与人体自然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而且纯度高,杂质少,不良反应低于动物胰岛素。
只要在胰岛素名称中有“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或是“重组人胰岛素”字样,就说明是人胰岛素了。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人胰岛素是基因技术人工合成的,而不是用人类胰腺提取的,使用的时候不要有心理障碍。
正常的人胰岛素作用时间太快,不能发挥长久降糖的作用,所以人们把人胰岛素与精蛋白锌结合,制成了中效人胰岛素。速效的人胰岛素以字母“R”表示,中效的人胰岛素以字母“N”表示。两者也可以按比例混合,可以制成作用时间不同的混合型人胰岛素。各种型号代表的意义如下:
R:代表100%为速效胰岛素,发挥作用时间快,持续时间最短。
50R:50%的速效胰岛素与50%的中效胰岛素混合,起到延长作用时间的效果。
30R:30%的速效胰岛素与70%的中效胰岛素混合,降糖的作用时间大于50R。
N:代表100%为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最长。
虽然人胰岛素比动物胰岛素更为优越,但临床使用时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其不能模拟生理性人胰岛素分泌模式;需要配合就餐时间使用,患者依从性差;仍然存在一定的低血糖风险。
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对胰岛素的结构研究深入,科学家对胰岛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研究出了人胰岛素类似物。其中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有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
人们把速效的门冬胰岛素与赖脯胰岛素,也与精蛋白锌结合制成了中效的人胰岛素类似物。之后把速效与中效的人胰岛素类似物相混合,制成作用时间不同的混合型人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制剂包含:
门冬胰岛素:为100%速效门冬胰岛素,作用最快。
门冬胰岛素50:为50%速效的门冬胰岛素与50%中效的精蛋白锌门冬胰岛素混合,作用时间居中。
门冬胰岛素30:为30%速效的门冬胰岛素与70%中效的精蛋白锌门冬胰岛素混合,作用时间最长。
赖脯胰岛素制剂包含:
赖脯胰岛素:为100%速效的赖脯胰岛素,作用最快。
赖脯胰岛素50:为50%速效的赖脯胰岛素与50%中效的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混合,作用时间居中。
赖脯胰岛素25:为25%速效的赖脯胰岛素与75%中效的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混合,作用时间最长。
总结一下,现在动物源的中性胰岛素已经很少使用,主要应用以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为主。人胰岛素比人胰岛素类似物的价钱要便宜一些,报销比例也大一些,长期治疗花费更少,所以常作为首选。如果用人胰岛素效果不好,可以考虑用人胰岛素类似物替代。
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需要与饮食、运动、口服用药等多方面因素配合,如果使用不当,十分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应用胰岛素的时候,需要根据身体条件及病情,由医生选择适宜的品种,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而不能自行选择使用。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您身边的药剂师。
花5分钟时间认识糖尿病:糖尿病的定义、分型、症状、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在门诊,经常遇到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大家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防治还是缺乏更多的了解;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带大家全面认识糖尿病,从而能够更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缺乏,导致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范畴。
二、糖尿病的分型
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从而大部分或完全丧失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1型糖尿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常见于青少年,发病较急,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水平状态,占所有糖尿病的10%以下;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2、2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肥胖、运动、高脂饮食等因素导致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主要以中老年人发病为主,血糖轻、中度升高,波动不大,病程长;有些患者只需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就可以很好控制,有些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很少的患者需要配合胰岛素治疗;
3、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血糖受损或糖尿病。
4、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各种病因学相对明确的糖尿病,包括8大类:
1)、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突变所致的糖尿病:包括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它常伴有神经性耳聋。
2)、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比如A型胰岛素抵抗或者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3)、胰腺疾病导致的糖尿病:包括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等影响胰岛β细胞引起血糖升高。
4)、其它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等都会引起血糖升高;
5)、药物引起的糖尿病:最常见的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糖尿病;其他如噻嗪类利尿剂, 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他汀类降脂药等有抑制胰岛素释放或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
6)、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
7)、免疫介导性糖尿病,比较少见;
8)、性染色体异常、印记基因缺陷等引起的遗传综合征引,都会引起血糖升高
三、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1.症状和体征
(1)、糖尿病早期:症状较轻,甚至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糖;糖尿病中晚期可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
(2)并发症和合并症
糖尿病患者长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及神经病变等,导致心、脑、肾、眼底、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长期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糖尿病往往容易合并皮肤病变及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是相应组织和器官病变的表现。
四、.糖尿病的诊断:
(1)、根据血糖水平诊断: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
空腹血糖≥7.0 mmo/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6.1mmol/L但< 7.0 mmol/L,称为空腹血糖受损,需做葡萄糖耐量实验来确诊;
(2)葡萄糖耐量实验:
把 75 g葡萄糖溶入200 ~ 300 mL温开水中, 5分钟内喝完,服糖前、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共五个时间点分别抽血检测血糖;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 mmo/L,服糖后2小时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都属于糖尿病前期,需要进行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避免发展成糖尿病;
(3)其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清蛋白你、胰岛素或C-肽释放实验等,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利于糖尿病的诊断、血糖的监测,有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五、了解有无靶器官损害及损害的程度
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在确诊糖尿病后,应该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查,判断是否并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病变程度,并在降糖的基层上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糖尿病的治疗
(一)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对于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以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但是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高血糖血糖(血糖> 16.8 mmol/L)未得到较好控制、有明显酮症酸中毒等患者都不适宜运动;
(二)、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应严格和长期执行,需根据每日需要摄入的热量折算热量处方,必须设定摄入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糖类摄入量通常应占总热量的50% ~ 60%,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每日热量摄入的10% ~ 20%,脂肪的摄入量应给予严格控制,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10%,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需达到10%,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不能超过300 mg。
(三)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和门诊随访监测相结合;监测手指末梢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夜间血糖等血糖指标;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避免高血糖,更应避免严重的低血糖;
(四)药物治疗药:
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降糖药两大类。
目前临床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是七大类即:
1、磺脲类,如果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等
2、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有二甲双胍缓释片,肠溶片等剂型;
3、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4、非磺脉类促胰岛索分泌剂,如果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5、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6、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如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等;
7、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如果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注射用降糖药主要有2大类:
1、胰高糖素肽-1(GLP1)类似物,比如每天皮下注射一次的艾塞那肽、利那鲁肽和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的度拉糖肽、艾塞那肽周制剂等
2、各种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
1)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2)短效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
诺和灵®R、优泌林R、 甘舒霖R;
3)中效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诺和灵® N
长效胰岛素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来得时( 甘精胰岛素)
(五)糖尿病健康教育
到目前为止,中晚期的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是需要终生治疗的;糖尿病的效果,既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取决于患者对特别知识的掌握;对糖尿病并发症认识的越多,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掌握的越多,治疗效果越好;
因此,必须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预防,比如预防严重的低血糖、预防糖尿病酮症;掌握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自我监测以及糖尿病知识的不断更新;
糖尿病的根本在于脾运失常,肾精败走!单靠滋阴很难解决!
糖尿病,当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病一类。古往今来,中医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一般都以滋补、润燥、降火为主。
但我在临床中日日接触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随着社会演变,经辨证后,此病的病理机制大多错综复杂的,其治疗法则绝不应如此狭窄。这也是很多朋友的疑惑,采用许多流传下来的滋阴验方,为什么体现不出效用的原因。因为疾病本身在变化。
如果只按滋补、清热、润燥设施,非是在求其根本。
本着这种想法,抱着探求的渴望,经过临床实践,又认真总结了数百例糖尿病患者的治验分析认为,当代糖尿病,更适合补中益气、升清摄下的调补法。
从多数患者的病机中,分析其发病原因,认为无论是受六淫之扰,饮食七情劳倦之患,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糖尿病,都是因为脾的运化和肾的固摄功能失常了,从而使全身功能紊乱,造成糖尿病的发生。
根据阴阳消长的道理,脾的运化失常,供给心肺的精微不足,全身的气血就亏损,进而肝血不足,其阳必亢。肾精得不到后天充养,命门之火亦必亢则害,变少火为壮火。
这种从肝肾中逆冲的火气更加伐逼了脾胃的正常功能,于是便消谷善饥,此火上攻心肺,引动心火,焦灼肺叶而致口渴引饮。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水火不衡,无负气化,于是便开阖无度,溲如流水,大便难。
由此三消形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这是人体功能和营养物质的作用关系。由于糖尿病精微败走,气不能化味,精不得变成,形不能得其味、成其气、化其精、壮其形,阴阳不平,味为废,精气乏,形大伤。
所以糖尿病患者除可见上、中、下三消之主症外,还可出现多发性疮肿等症,严重时还有厌食、恶心、呕吐、肤痛、乏力等,甚至昏迷和死亡。同时糖尿病亦出现于其他疾病的久后。
综上所述,可见导致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运失常,肾精败走。
健脾益肾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方法。
因为在五脏形味互用、维持生命的过程中,是由肾为先行、脾为枢轴的,肾助脾始动,肝助脾之力,肺助脾升变,心助脾运转,肾精耗而得充,动火始终不灭,气血津精如有源之流水,形有神荣,生命不终。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脾胃的功能绝不是独立的,其他脏腑都参与了它的运化。所以健脾益肾虽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但如何进行健脾益肾的法则,却是无穷无尽的。
根据不同的情况,引补肾填精于健脾之中,行宣降肺气而并培土生金之法,将柔平和肝于调治脾胃之内,把强心活血于壮脾之力之中,皆为补治后天之妙法,绝非单独健脾而为健脾。
所以糖尿病的治疗法则,当顺五脏各能,掌握病机,抓住脾肾升清固摄功能的失常,从健中、升清、固精入手。
今天先分享这么多,后续将结合临床医案,再做细致讲解,方便大家理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