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柏地黄丸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知柏地黄丸最佳配伍)
知柏地黄丸 滋阴泻火 促进精血气化循环功能
知柏地黄丸 滋阴泻火 分清别浊 化湿邪 促进“清阳浊阴”精血气化循环功能。
一,知柏地黄丸药理机制
滋补泻火,既有升清气、生精气,又有降浊气、化湿气。
生命之核心体为精阴或肾本功能性化生稳定平衡性特征。生命是阳气与阴精节律守成统一,生命又是启阴回阳互生,泻邪纠偏扶正统一。
知柏地黄丸现代研究还具有镇静,抗菌,抗炎,降血糖及降血压等功能性。
二,知柏地黄丸主治与疗效
疗精亏火旺、湿热下注之症变。
由于禀赋亏溺阴虚,久病或热邪日久、烦劳暗伤精阴之液,或亡血失精,阴津泄耗,或过用温燥、泻下等致阴精亏损衰弱,阴衰阳亢盛,水不制火,或年老肾精气不足等引起之变,知柏地黄丸都有整体改善防治促进作用。
知柏地黄丸对阴虚火旺之下列临床表现治疗有:遗精房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萎靡、性欲减退,不孕不育症,及对发热潮热、失眠多梦、手足五心热、盗汗、口干咽痛、口腔溃疡,虚火牙痛等,以及下焦、或命门湿邪积聚排泄分泌障碍,及妇科带下,盆腔炎,月经不调,排卵障碍,血淋、尿淋,小便短赤,尿路感染等作用。
也常用于对糖尿病、高血压,现代疾病,慢性咽炎、神经性耳聋、性功能障碍、甲状腺亢进症、牙周炎、更年期综合征,老年性阴道炎、遗尿症、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综合征等有特色疗效。
三,生命之气最高境界是阳气与阴精统一互生性。
生命是阳气与阴精节律守成统一。
1.阳气是生命物质意识及形神统一推动激发、发展信息之气和反映表达之原动力。
阳气也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退化及消失的变化决定因素。
2.阴精是真精另一个统属。
生命功能之真精是“静生,收藏,蓄肃,滋养 "等功能气机气化独具体系特色。
四,生命功能气化是“清阳与浊阴"体系循环、抑制刺激“双向性”流注转化机制。
1.“清阳与浊阴"是生命功能互生转化统一性。
2.生命医学是精、气、血、神统一,是精气血神同源体,共生物。
精气血神既是生命物质基础属性,又是运动变化互生激发性。
精、血与气、神之间,是物质形态与能量信息的相互转化的新陈代谢或转移生化共同体。
3.生命气血精气神,又是启阴回阳互生统一。
清阳与浊阴是精血或生命功能精微的结构组成,且是以阴阳属性特色來分类之称叫。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 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五,辨证用药施治、制宜法则及注意事项。
1.从某种意义上,脾胃吸收功能节律属性特色为营养或调用趋势超向功能性,是以吸收运化或支持为特色。
2.而肝肾精血功能性是稳定调节功能性为主特色,具备了调整控制稳定性关键性特色。
知柏地黄丸功能性核心整体是:以维持精阴之本稳定平衡性统一。
3.知柏地黄丸处方出于清《医宗金鉴》记载。
经典名方知柏地黄丸,历史渊源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所创立的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山药、枣皮丹皮、茯苓、泽舍。
知柏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组成。是纠偏扶正祛邪调整自主统一。
4.知柏地黄丸副作用。
身体不适,或感冒、气虚发热、脾虚便溏、气滞虚满者慎用,并忌辛辣、油腻等食物因素。
常说“是药三分毒"。
在辩证使用不当时,知柏地黄丸会让正气功能损伤,出现气虚的现象甚至中毒副作用。一般性以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等气虚表现出现。
5..生命中医是病、脉、证 共治节 及“守精←→看气←→望血"治病养生医学模式。
4.生命是升清降浊,气机气化,内循环、外补充,机制机能、性能生能,生命生活,综合性本体共源共享体。
原创作品,作者罗占光中医生。
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地黄丸家族:知柏专攻阴虚火旺,麦味被称为老年人的长寿丸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地黄丸家族的其他几兄弟。。。。。。
老四——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肉桂、制附子
我们在金匮肾气丸里已经说过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补肾界的鼻祖,论金匮肾气丸的二十种妙用仔细阅读一下。
接下来是老五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知母、黄柏
相对六味地黄丸也有一定的变化,新增了知母、黄柏两员干将,在清除虚热上下了更大的功夫。
因此,在具体功能的描述上,直接用“滋阴降火”来强调其突出功能在降火上。
知柏地黄丸在地黄丸家族中属于最阴寒的药了。
阴虚久了会有热。我们常常说阴虚火旺,这里的阴虚就是肾阴虚,火旺就是肝和心的火旺。
为什么肾阴虚就会导致心肝之火旺盛呢?
因为肾为水脏肾水必须要上行救济心火,这样心火才会下行,温煦肾脏,这样就不会出现上热下寒。
如果肾水不足,无法救济心火,心火就会亢奋,就会往上走,就会出现心肾不交,失眠多梦,盗汗,五心烦热、梦遗等症状。
这个时候一方面要用六味地黄丸把肾水补足了,另外一方面就要用知母黄柏来清火。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那知柏地黄丸都治疗哪些病症呢?
①潮热盗汗
有些人老是感觉心里烦热,手心脚心也跟着发热,而且是上午不热,下午才热,中医管这种现象叫五心烦热,这也是阴虚;
就好像池塘里的水少了,那鱼就变得焦躁不安,就要不断地往水面上跳。人体内的阴液不足了,也会焦躁。这个时候,用知柏地黄丸再合适不过。
②口干咽痛、口腔溃疡
老是觉得口渴,喝多少水都没用,因为你缺的并不是水分,而是阴液,体内火旺导致阴液虚少,无法滋润耳眼口鼻,所以口干。
还有阴变少了,它就要往上窜,就变成了身体里的一团邪火,当它窜到咽喉这个地方的时候,停下了,然后不断地灼烧咽喉,你就会觉得喉咙又干又痛。
知柏地黄丸把阴补足,阳就乖乖潜藏下来,这叫阳随阴降,非常巧妙。
那些反反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啊,牙龈肿痛啊也是一样性质。
③耳鸣耳聋
同样的道理,还有耳聋耳鸣,都有可能是虚火循经上攻所致,只不过这团火攻到了不同的地方而已,攻到口腔,就是口腔溃疡,牙龈肿痛;攻到耳朵,就是耳聋耳鸣,无论哪一种,知柏地黄丸都能治。
④甲亢
甲亢的人眼珠子总是瞪得大大的,说话也总是很大声,说明他身体里的火气是比较多的,这团火啊迟迟灭不掉,烧到后面它就会伤阴,这就好比灶上有一锅水,你把火打开,火在下面一直烧一直烧,锅里的水就慢慢变少了,这个水就是我们身体里的阴,阴不足了,虚火更容易往上冒。
所以必须要用点滋阴的药来把虚火降下来,知柏地黄丸就可以。
⑤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也多,但是体重却在不断减少。所以中医把糖尿病叫做消渴,你看总喝水总渴,还总尿尿,那个水啊一进到体内,还没来得及炼化成津液,就排出去了,下面的水一排出去,上面就干渴,这不就是伤阴么?
知柏地黄丸能够滋阴降火,在糖尿病早期可以用来缓解口干口渴、头晕乏力的症状。
⑥顽固失眠
心肾不交型失眠,是其中一类,这类人连入睡都很困难。心和肾,一个属火一个属水,水火相济才算是正常状态,现在肾阴虚了,肾水不足以与心火协作,亢盛的心火无法平复,人就会失眠。
阴虚日益旺盛,热扰心神,碰上你思虑过度、心情不佳的时候,心火烧得越来越旺,就会进一步消耗肾水。
水火不能相交,心火躁动不能入于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肾不交”型失眠,再加上盗汗潮热等明显的阴虚火旺症状,经过辨证后可用知柏地黄丸来调。
一是补足你的阴液,二是清掉虚热。心肾能完美协作,水火既济,失眠得解。
⑦性冲动,梦遗,早泄
肾阴虚的人容易性冲动,男性会出现阳强易举、伴有下腹胀痛不适,梦遗,女性也有类似的冲动感,这是肾阴虚引发的相火妄动。
因为阴不能制阳的时候,阳就比较躁动,阴虚火旺,症状更明显。很多时候是身体驱使心理,知柏地黄丸补足肾阴的同时清虚热,阳相对的躁动得到安抚,整个人的状态就会改变。
遗精分两种,无梦遗精和梦遗。阴虚火旺导致的遗精一般是梦遗,欲望较强的表现,虚火扰动了精室,火迫精泻,导致精关不固。
另外,肾阴是主封藏的,精能藏,肾阴一虚,封藏的功能就受影响。知柏地黄丸一方面清虚热,一方面补肾阴,双管齐下。
阴虚火旺型的早泄,除了舌红少津,手足心热,心口窝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以外,也有欲望比较强的感觉,用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火。
⑧小便淋漓涩痛
阴虚火旺的人容易出现小便淋漓涩痛,甚至尿血的问题。尿的颜色是暗红的,加上其他阴虚火旺的症状,包括腰酸腿软,潮热虚烦,口干咽干,手足心热,颧红,便干,伴随头晕耳鸣,舌红舌痩,脉细数。
阴虚火旺型的小便短赤证,可以用知柏地黄丸,起到滋阴清热的作用。
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女性,最明显症状之一就是潮热,尤其午后,感觉身上的热像潮水一样阵阵地涌上来,伴随着脸红出汗的症状,这些都和肾阴虚相关,用知柏地黄丸一方面补肾阴,一方面清虚热。
除此之外,可以配合疏肝解郁的药,比方逍遥丸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药孕妇禁用,而且很多人群是不适宜服用的。
什么人不适合吃知柏地黄丸?
①肾阳虚的人不能吃知柏地黄丸
②知柏地黄丸不能长期吃,中病即止。
③知柏地黄丸不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吃
④感冒患者不适合用知柏地黄丸,会加重症状。
再是老六——
归芍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当归、白芍
归芍地黄丸出自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
当归补血养血和营,为治疗肝血不足之要药;白芍敛阴养血、平抑肝阳;当归偏热,白芍偏阴,两味合用,加强补血效果又使方子药性平和。
处方中相对于六味地黄丸,新增了补血、去肝虚热的功效。
所以其功效除了滋肝肾,重点在补阴血,清虚热。主治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足跟疼痛等症!
对了,肝肾阴虚之人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爱生气,干柴烈火般的性子,一点就着,没有阴血的滋润,这样的人肝就像枯枝一样很容易折断,所以肝肾阴虚的人容易中风。
归芍地黄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
①以原发性高血压、神经衰弱为表现的眩晕
主要是大动作起立快时加重或劳累,说话多后加重为主要特点,肝肾阴虚的眩晕突然起立感觉明显或眼前发黑,是严重供血不足的表现。
②以神经性耳聋为表现的耳鸣耳聋
肝肾二亏产生的耳鸣咽干,特点是咽干口不苦,耳鸣是以细小声持续为特点,如果声特别大如雷声,不持续是肝火大的表现。
③以体虚腰痛为主的腰痛病
这种腰痛是以酸胀痛为主,无硬痛,也无刺痛,与体位关系不大为特点。特别是上楼时会加重,这是因为阴亏血少导致的需要血量增加时供血供不上所造成的。胀痛重时想哭,硬痛重时想叫。
④以功能性子宫出血为表现的月经不调证等
肝血不足自然月经量减少;用归芍地黄丸补肝血,肝血足了这样症状就会好转的。
⑤由于肝肾精血亏虚,脑络失养导致的癫痫
⑥足跟疼痛
这个部位是三个阴(肝、肾、脾)经经过的地方,承担着人身体的重量,这个地方得到休息的时间较少,肾阴亏血少首先会导致足跟痛,病情加重后可能出现肿溃流脓。
如果只是足跟酸痛可用归芍地黄丸,如果已经出现肿溃流脓就要配合八珍丸来疗。
最后是老七——
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麦冬、五味子、郁金、白芍、乌药、当归
这个药是治疗肺肾阴虚的。
很多人不知道,你的肾阴虚很可能是肺阴虚导致的!
因为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肺主肾,肺阴不足就会导致肾阴不足。
所以,仅仅调理肾是不够的,需要肺肾同调,那么,用麦味地黄丸就再合适不过了。
肺阴不足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口干,想喝水,还有皮肤干、大便干。
肺与大肠相表里,总之就是各种干燥综合征。
此外,肺阴不足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干咳,不断地咳,但什么东西也咳不出来。
五味子可以收敛肺气,让肺气不过度宣发,让肺气不上逆,五味子还是一味可以让人们的呼吸变得深厚绵长的本草。
麦冬直接润肺,滋润肺阴,让肺凉润清爽。
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脏器功能衰弱,肾精泄泻,继而就出现相应症状,如掉牙、发白、耳鸣、遗精、夜尿频多等,还有的老人在肾虚基础上常伴有慢性咳嗽、胸闷气短,吃麦味地黄丸后,会感觉非常舒服。
所以,这个药又叫作“八仙长寿丸”。
所以麦味地黄丸适用于肺肾阴虚症,对久咳阴伤或消耗性疾病所致的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等,也有不错的疗效。
用药指征
形貌:体型偏瘦,面白少华或嫩红。
症状:
①咽干不适,口渴欲饮;
②久咳不止,动则气喘
③潮热,自汗盗汗;
④眩晕,耳鸣,失眠;
⑤腰膝酸软;
⑥大便偏稀;
舌象:舌胖,有齿印,色红或淡红,苔少或无苔。
脉象:细或细数,左尺尤弱。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顽固性失眠症、食道癌早期。
五官科疾病:慢性咽喉炎。
小儿科疾病:小儿支气管哮喘。
温馨提示
1. 孕妇慎服。
2.脾胃虚寒的人群不适宜长期服用。
3.不宜和感冒类中成药同时服用,如必需,可将两种药物间隔3-4小时分开服用。
4.本品宜空腹或饭前以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5.服药一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6.对于抽烟患者,缓解肺部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戒烟!
糖尿病不用怕,降糖绝配的七对中药
以糖尿病为例,大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血糖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满心欢喜的回家,按照出院时制定的降糖方案每天坚持打针或者吃药。
然而,段时过间血糖反而又上升了,又回到当初十几、二十几的血糖水平,再次出现并发症了又来找大夫,大夫一问啥原因啊,回答说哎呀最近大鱼大肉吃的可好了,吃完饭又比较困,倒头就睡了,出院后也很少监测血糖。这回答该让大夫多发愁啊。
这个问题,表面上只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血糖控制不佳,实际上则反映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流行趋势的不相适应,不能积极参与到糖尿病的预防控制中。
有研究表明通过回访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再入院次数。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第一次患教:《糖尿病不用怕,降糖绝配的七对中药》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只限于糖尿病患者降糖的辅助治疗,自己不可随意应用,如需使用,请先咨询王主任及刘大夫,由医生为您制定合理方案。
第一对药——黄连、干姜良药苦口数黄连,绿花淡放正月间。
糖尿九克刚起步,短期大量速降糖。
调理脾胃施小量,辛开苦降厚胃肠。
仝小林院士这样评价黄连。
提及黄连,“苦”字便如影随形。俗语有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苦”由此可见一斑。众所周知,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因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降糖功效显著,故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宜根据各阶段主要症状决定黄连之用量。
糖尿病早、中期多处于郁热阶段,以肝胃郁热、胃肠实热、痰热互结、三焦火毒等火热炽盛为主要表现,黄连既可以清火泄热,又能降糖,此时剂量宜大,一般用9~30克;对于血糖极高,甚至出现糖尿病酮症者,急需清泄火毒,用量可达60~120克,1~2剂即可迅速降糖。
随着病情进展,火热之势渐消,虚象渐显,表现以气虚、津亏、阴虚等虚证为主,病至晚期,甚至可见一派阳虚内寒之象。因此,糖尿病后期,黄连剂量不宜过大,一般用9~15克左右。
血糖控制达标后,痰热、火毒等病理基础基本已清除,可以小剂量黄连长期缓慢调理。此时,一般改汤剂为丸剂、散剂、膏剂或丹剂等,黄连平均每日用量约1~3克即可,意在长期维持治疗,非取其迅速降糖之功。
有人可能会说黄连这么苦寒,天天吃会不会伤胃啊。其实大家的顾虑呀我们的老祖宗早已经想到了,并且有很好的对策呢。那就是加上另外一个药——干姜。
干姜大辛大热,辛温散寒、温中回阳。干姜可制黄连苦寒伤胃,二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功。此配伍取“辛开苦降”之意,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
黄连、干姜一寒一热,相互制约,防止黄连伤胃的关键在于干姜的用量。在应用时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调整配伍比例:
- 若胃热重,黄连干姜之比为 6:1
- 若胃热不甚,可调整为3:1
- 若胃寒明显,二者剂量可为1:1
- 若中焦气机郁滞较重,血糖控制尚可,治疗时以开郁为主、降糖为辅,黄连、干姜之比可为1:3
这便是今天讲的第一个降糖对药。所以有了干姜的辛热之性,大家就不用担心黄连苦寒伤胃了,而且二者配合还会达到良好的降糖目的,具体应用别忘了咨询医生哦。
第二对药——黄连、乌梅黄连苦寒清热,乌梅生津止渴、酸涩敛阴。二药合用,取“苦酸制甜”之意,是具有较好疗效的降糖药对。在治疗糖尿病时,苦味药确有显著的降糖效果。此配伍多用于热盛津伤的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往往口渴引饮,五心烦热,舌红少津,配合使用甘味药,如人参、甘草,有酸甘化阴之意,共奏清热、生津、降糖之效。
第三对药——知母、黄柏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泻肾火,清下焦湿热;知母甘寒,滋肾润燥,上润肺燥、泻肺火,中清胃火、除烦渴,下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二者相须为用,为清泻肾火之良剂,有降糖之功效。
该药对可视为知柏地黄丸之浓缩方,治疗由下焦肾火引起的小便不利者,疗效显著。
第四对药——黄柏、苍术苍术辛烈温燥,可升可降,功擅祛风胜湿、健脾止泻;黄柏苦寒沉降,善清下焦湿热。二药参合,一温一寒,相互制约,并走于下,清热燥湿之力增强。
尤适用于湿热并重、舌苔厚腻者,可大剂量使用苍术(15~30克),既可清热燥湿,又有降糖之功效。临床若以湿为重,热不显者,应以祛湿为主。若化湿则用佩兰、荷叶、藿香,渗湿当用云苓、薏苡仁,利水即用车前草、竹叶。
第五对药——石膏、知母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湿热。知母甘苦寒、质润多液,既升又降,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相火。二药配伍,增强清泻气分大热之效。
知母有降糖作用,配伍石膏,适用于阳明经热盛,或温热病气分热盛,燥热津伤的糖尿病患者。适合应用这一对药的患者往往大热大渴,不怕冷,怕热,食欲旺盛,心烦躁乱。应用时常配伍石斛、天花粉以生津。
第六对药——海藻、昆布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昆布消痰软坚,利水退肿。二药同为咸寒之品,相须为用,消痰软坚之功增强。
这一对药常用来治疗甲状腺疾病,但其实也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容易出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血管动脉硬化,形成斑块甚至血管闭塞,此类患者易配合使用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研究显示,昆布亦有降脂、降糖作用。
第七对药——柴胡、黄芩柴胡气味轻清,善宣透,能疏解少阳郁滞,助少阳之气外达;黄芩苦寒,能清胸腹蕴热,使少阳之火清于里。二者相伍,一开一阖,一升一降,促少阳之枢运转,共奏开郁清胃之功。
二药伍用清肝热,适用于肝郁胃热型的肥胖糖尿病患者。若肝热重,以柴胡为主药,大剂量应用(30克)。若肝火亢盛,则可加用夏枯草、龙胆草,增强降火清热之效。
讲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讲完了,可能上面一些药物在西医药理研究中并没有降糖的作用,而在中医眼里也没有血糖、血压的概念,中医看病,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病情辨证论治,适当配伍,从而调整人体阴阳,阴阳平衡,症状自然消失,这时大家会发现血糖竟然下降了,血压也正常了。这便是中医1 1>2的效应。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身体健康。
#大家健康超能团# #健康养生排位赛#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