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身躯(糖尿病身才)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门诊护士长马珊珊:有温度的护理人 用小身躯传递大能量

来源:【半岛都市报】

“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和行程码…。”5月9日上午8点,记者来到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门诊中心,候诊区已经迎来了不少排队就诊的患者,而此时值守的门诊护士长马珊珊正在和同事们一起,耐心地重复着同样简单的话语,有序地进行着患者就医前预检分诊工作。

“我在护士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快十年了,经常会有朋友问我这份工作是不是很辛苦?每天只要踏进医院脚步就停不下来,有时候确实会很累,但是只要穿上了这身护士服,就意味着要对生命负责,我觉得非常自豪。”面对记者的采访,马珊珊护士长乐观地说道。她介绍说,门诊护士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做引导、输液等,而是一份专业性要求非常强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在患者病情观察方面做出准确且迅速的判断,并采取诊疗措施。

众所周知,门诊护士是医院的‘门面’,也是患者到医院后首先接触的医者,一举一动代表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我们门诊护士团队现在也已经成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作为护士,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就可以,但是作为护士长,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协调好团队成员的关系,照顾好患者就诊的心情,角色的转变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动力。”一袭白色护士服的马珊珊护士长,讲起自己从护士一步步成长为护士长,对工作岗位的不同理解,脸上露出了温柔又坚定的笑意。

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马珊珊护士长从一个人努力到带领一个团队去拼搏,她处处以身作则,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以良好的形象,精湛的护理技木,饱满的工作热情,过硬的心理素质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称赞和信赖。除此之外,马珊珊护士长还带领医院门诊团队全心全意为患者进行医疗咨询、科普宣教,更是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化使用提供培训和帮助。

据了解,自新冠病毒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启动以来,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作为青岛市定点核酸检测医院,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院肩负起前所未有的防控重任。马珊珊护士长响应医院号召,带领门诊团队加班加点,认真学习疫情防控文件,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培训,严格完善医院门诊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坚守在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支援城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以年轻的热情为医疗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护士,都是因为热爱这个工作岗位,都是因为甘心情愿为之付出,都是不断在工作中督促自己,磨练自己,才会有所成长。”马珊珊护士长用她柔弱的小身躯承载了护理人无限坚毅大力量。

【马珊珊】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门诊护士长,从事糖尿病、内分泌代谢性及其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近十年,糖尿病专科护士,全国首批认证胰岛素泵师,多次参与全国糖尿病、内分泌代谢病学组临床护理交流及大型临床实验项目的护理指导工作。尤其在糖尿病专科教育及胰岛素泵的应用和培训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来自【半岛都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十个和尚九个胖,背后的缘由让人哭笑不得

众所周知,佛教是泰国代代相传的宗教,也是泰国人最信仰的宗教。在泰国五千万的人口中,佛教信徒占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所以深受佛教影响的泰国,无论是建筑艺术、风俗习俗还是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与佛教有着紧密的关联。据说,泰国全国上下大约有3万多座寺庙,来泰国旅游的游客或或少的都去过几座寺庙。

佛教能在泰国发展的如此昌盛,当然是因为泰国历代国王都很拥护佛教,使佛教成为泰国的国教,僧侣也备受尊重。而且泰国规定,凡是信仰佛教的男生,到达一定的年纪都要削发为僧,连皇亲贵族也不例外。所以在泰国旅游,除了金碧辉煌的寺庙,还有随处可见的黄袍袈裟僧人。每天早上泰国的街头还会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行黄袍僧人手捧化缘钵赤脚行走在青石板上。这就是我们所说了化缘,也是泰国的布施文化,这也是一切“罪恶”的来源。

因为据《纽约时报》报道,泰国已经成为了亚洲排名前几的肥胖国家。泰国当地的公安卫生部经过全民健康大调查发现,在泰国每三个男人中就有一个肥胖的。而且调查机构还发现泰国僧人的身材也慢慢向大肚子弥勒佛靠拢。随着泰国僧人的肥胖问题日渐严重,“三高”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公布了一个非常吓人的调查结果,发现将近一半的肥胖僧人有高胆固醇的问题,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患有高血压,百分之十的僧人患有糖尿病。

为什么僧人会那么胖呢?这就和刚刚说到的泰国布施文化有逃不开的关系。因为一般情况下佛教信徒给僧人布施的都是一些食物或者是日用品,当然钱是绝对不能给的因为这算是破戒。僧人接受施主的布施后就念诵一段经文进行答谢,而施主们也认为布施会给他们这辈子或者是下辈子都带来好远,还能给已经过世的亲人祈福。所以很多施主布施的食物都是已故亲人生前最喜欢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很多都是甜品之类。

而且佛教信徒们布施的食物都不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很多都是从商店买的,其中会有很多的汽水、甜品、膨化食品等,还有一些高油、高盐、高味精的食物。泰国的布施又讲究随缘,施主布施什么僧人就吃什么没有选择的余地。为了不浪费施主们的食物他们还会把食物吃完,因为这是对施主最大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僧人们天天吃着这样的食物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才使十个僧人五个胖,还有几个在路上。

泰国的卫生部出于对僧人身体状况的考虑,为了僧人们量身定制了一份健康指南。一方面建议信徒们在给僧人们准备布施食物的时候,不要准备危害健康的垃圾食品,改为一些更为健康的食物。例如:蔬菜、草、糙米之类的食品,改变僧人的饮食习惯,还会告诉僧人们怎么吃最健康。还会督促僧人们进行运动,不要每天都在打坐或者是冥想,可以适当的跑跑步,不想跑步就打扫庭院。

另一方面是有人发现僧人宽松的僧袍完美的把肥胖的身躯遮挡了,而且因为僧袍过于宽松所以很多僧人无形中胖了很多都感觉不到。所以为了让僧人们能认识到自己在变胖,有个设计团队就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腰带。腰带上有健康的腰围在什么地方,僧人穿的时候也会知道自己的尺码在哪。如果有天这个尺码变紧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又胖了,当尺码变松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瘦了,这样自己心里对自己的胖瘦也有个数。总之大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体重、健康饮食,因为肥胖是现代很多疾病的根源。

糖尿病孩子的秘密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侠克、赵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每天都要给自己打胰岛素针。幼小的身躯,看着让人心疼。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超重肥胖情况越来越多,糖尿病患病年龄也在降低。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吴迪介绍,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患儿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而且需要终身治疗。

吴迪说:“儿童青少年患者发病早,带病生存时间长,而且低龄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注射胰岛素后低血糖的风险明显高于成年患者,因此,需要更细微的照护和全社会的关注。”

确诊1型糖尿病后,许多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有的不敢参加体育运动,怕引发低血糖;有的书包装着血糖仪和胰岛素笔,却不敢在同学面前使用;有的偷偷躲进厕所注射胰岛素,害怕引来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这就是糖尿病孩子的秘密。

今年12岁的欢欢(化名)在3岁时确诊了1型糖尿病,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每天注射胰岛素。随着年龄增长,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欢欢学会了自己注射。可开始上学后,白天怎么控糖、怎么注射,成了他的头号难题。

母亲告诉欢欢,如果你怕被同学误会,可以不告诉他们,找个隐蔽的地方。但让父母更加担心的是,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低血糖怎么办?血糖“过山车”控制不好出现并发症又该怎么办?最终,家人一致决定把真实情况告诉班主任老师。得到班主任和学校医务室的帮助,家长才放心了。

和欢欢类似的还有15岁的彤彤(化名),2岁确诊后,最初要根据每天的血糖情况打4针胰岛素,而后,为了血糖控制更方便、更稳定,他们选择了佩戴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彤彤母亲告诉记者,动态血糖监测需要连接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才能实时监测,可学校通常不让带手机,或需要关机,这成了孩子监测血糖的一大难处。

“希望在一些细节上,学校和社会对这个群体能越来越包容,避免孩子因为得病感到自卑或出现心理问题。”彤彤母亲说。

图为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护士正在为患儿讲解如何注射胰岛素。新华社发

记者了解到,目前糖尿病虽然还不能根治,但是通过药物治疗、规范监测、均衡饮食、科学运动等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

“希望有更多社会力量都来关注、关心、关怀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让他们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吴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