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蒸饭(糖尿病 蒸饭)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不用担心血糖升高
今天在门诊有个老爷爷跟我抱怨,自己中午和晚上必须要吃米饭,不然就会感觉饥饿,谁知道现在查出糖尿病,米饭不敢吃了,每天总感觉吃不饱,饿得心慌慌,这可怎么办呢?我被老爷子的话逗笑了,没错,中国人大多数对米饭情有独钟,一顿不吃就饿得慌,但是正因为吃得太精细了,对老年人不太友好,那么,米饭真的就不能吃了吗?忍不住想吃怎么办?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告诉你,让你放心吃米饭
首先我们来看下常见的主食GI值是多少:
米饭:83.2
米粥:89.4
黑米饭:42.3
玉米粥:51.8
小米粥:61.5
可以发现,同样是大米做的,不同的做法却会影响GI值;同样是主食,不同种类的米GI值也有很大区别,就像黑米和大米,二者之间相差一半,所以,选择吃什么,怎么吃,是非常重要的。
1、不要单吃米饭,黑米、玉米、荞麦都可以做饭吃
每顿都吃大米饭肯定是不行的,它太精细了,最好能加两三种其他粗粮,把大米的占比降一点,粗粮的占比升一点,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吃米饭的愿望,又不会让血糖升得太快。比如说大米、黑米、小黄米、燕麦仁四种混合在一起,吃起来口感还是很不错的。
2、不要煮得太软太烂,尽量不要煮大米粥
发现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喝白米粥,还经常用高压锅煮,米粒完全煮化了,这样的食物吃进肚子里,血糖肯定容易升高。建议不要“吃软饭”,平时蒸饭的时候少放一点水,另外,不同的米吸水性不一样,需要大家多试几次,找到最合适的水位。想吃粥的话就米杂粮粥,少抓一把大米增加黏稠度,同样别煮太烂。
3、心急吃不了热饭,放凉一会再吃
米饭的温度高低也会影响GI值,一般温度越高,GI值也越高,所以建议米饭盛到碗里了不烫嘴了再吃。但是,这不是让你吃冷饭,小心把肠胃吃坏了。
4、用小碗吃米饭,注意控制饭量
一般喜欢吃米饭的人都爱用大碗,吃起来过瘾,建议您用小碗吃,一顿不超过2两,如果身材很胖,还应该再控制一点。有人说我吃得少了就会饿,怎么办呢?不吃米饭可以多吃菜、多吃肉,啃两个玉米,它们都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就算米饭吃少了也不会饿。
5、按照喝汤、吃肉、吃菜、吃米饭的顺序进行
不想血糖升得那么快,又想吃米饭,就要注意一个进餐小细节,那就是把米饭放在最后吃,一个是为了控制血糖上升,另一个是为了控制饭量,可谓是一箭双雕。
6、慢点儿吃,多嚼几口
吃饭没人催你,再饿也别火急火燎,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优雅的贵族,小口慢吃,至少持续15分钟,让大脑接受“吃饭信号”。另外,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能帮助你分解食物,消灭部分细菌,对口腔和肠胃都有好处。
学会了以上6个“干饭技巧”,就可以安心吃米饭了,不过还是建议糖友们,米饭再好吃也别常吃,还是要适当控制一点,和其他谷物、豆类、薯类交换着吃,这样身体才健康。
另外,有一件事让人想不通,日本的主食也是米饭,为何中国糖尿病患者那么多,日本却那么少呢?
首先,米饭的做法不同
中国人吃米饭一般是把大米、水加入锅里蒸,蒸熟了直接吃,日本人喜欢将米饭搓成饭团,外面包上蔬菜或紫菜,带到学校和公司食用,等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基本已经凉了,不会二次加热,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吃热食的情况,对控制血糖也有帮助。
其次,食用量不一样
中国人吃饭非常热情,会告诉你“敞开肚皮吃!”、“不够再加!”而且加饭还不要钱,很多男性朋友都会吃第二碗。日本人注重质量和健康,吃多少是固定的,吃完就结束,不会继续加饭。如果中国人能把饭量控制一下,血糖就不会上升得那么快。
最后,大米的品种不一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的米饭特别养人,东北大米、河南大米、新疆大米都很出名,绵软略黏,做出来的饭闻着味儿就香,日本的大米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有韧性、不太黏,大米品种不一样,GI值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总之,糖友们是可以吃米饭的,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太快,最好能和其他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学习正确进餐顺序。除了米饭这一点,糖友们还需牢记其他饮食注意事项,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脱糖电饭锅能降低饭的含糖量,煮出来的饭更健康?请看本文来辟谣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及进入了老年化社会以后,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到人民的意识,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于是精明的商家们也抓住了这一点,纷纷在自家商品上打上健康、养生的标签,但这招也的确奏效,许多商品因此而大受青睐。
最近,就有一款叫“脱糖电饭锅”的商品,号称最高能够有效降低米饭中70%的糖分,以这样的电饭锅煮饭,要比普通电饭锅煮出的饭糖分少,吃这样的米饭,对血糖的影响很小。真的这么神奇吗?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食物影响血糖的因素
许多食物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碳水化合物。在我们中国人的一日三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多的就是米饭了,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的确需要限制米饭的摄入量。
但除了米饭之外,还有很多食物都会影响血糖,比如肉类、糖果、巧克力、水果、粗粮等,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升高血糖,只是要比米饭的影响低而已,所以首先大家要明白,低糖饮食不能仅仅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脱糖电饭锅”不能降低对血糖的影响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查看脱糖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商家声称这种电饭锅采用的是米汤分离的方法,当煮沸以后,米粒会溶解出部分淀粉,经过反复冲刷后,电饭锅会滤除溶出的淀粉,米汤分离,然后再恒温把米饭蒸熟。
这样做的确可以滤除小部分淀粉,但大米中的淀粉含量占到了70%-80%,不可能完全滤除,其实也就相当于我们煮饭前把大米洗多两遍的效果,这样煮出的米饭中淀粉含量同样较高,只要吃多两口,一样会对血糖有影响。
而且,大米中不仅含有淀粉,还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而大米中蛋白质与淀粉的结合是相当紧密的,这样煮饭无疑会把大米中包括蛋白质的其他营养物质一并滤除,降低了米饭的营养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权威机构的实验结果,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参照2019年底我国发布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点方法》,分别对“脱糖电饭锅”和普通电饭锅煮出的米饭进行的“双盲”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无统计学差异,也就是没有区别。所以,所谓的“脱糖电饭锅”只是商家们的一个噱头,并非如宣传的那么神奇,只是为了满足一些人既想放开吃,又怕血糖高的心理罢了。
最后,笔者查看了网上售卖的这种电饭锅,其价格在几百到接近两千不等,几乎都比普通电饭锅要贵,只是不知道这里面又含有多少的智商税?其实要想血糖好,平时只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就已足够,何必大费周章呢?
#谣零零计划# @头条辟谣 @头条健康
实用|蒸米饭时做一个改变,帮你平稳血脂、血糖!
米饭是餐桌上的重要主食
很多人都喜欢吃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能控制血糖的大米
宣称:低升糖、饱腹感强、营养丰富
这是真的吗?
朱大洲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
营养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
低GI:血糖生成指数,也叫GI值。指的是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上升的速度,也就是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目前国家对低GI大米没有明确定义,还处于起步阶段。
普通大米和低GI大米的结构不同。普通大米支链淀粉较高,消化快,食用后血糖上升快;低GI大米含有更多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消化时间相对更慢,食用后血糖上升慢。
在营养方面,大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主要营养素差别不大。
生产低GI大米的成本较高,价格比普通大米也更贵一些,对控糖有要求的人群可以尝试将普通大米替换成低升糖大米。
普通大米虽然容易升高血糖,但只要合理搭配,也能起到一定控糖作用。
划重点
大米 它
营养更加
1.大米 糙米
糙米中膳食纤维含量是白米的3~4倍,膳食纤维能延缓糖的吸收,有助于血糖稳定。此外,丰富的膳食纤维还能加速肠道蠕动,降低便秘发生风险。
2.大米 燕麦
燕麦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是典型的低GI食物,与大米搭配食用,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还有较好的饱腹感,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此外,燕麦中还含有β-葡聚糖,有助于改善血脂异常。
3.大米 玉米
玉米属于粗粮,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因而GI值也较低,适合糖尿病人食用。此外,玉米中还含有叶黄素、玉米黄素、谷胱甘肽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
4.大米 红豆
红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含量也高于谷物,蛋白质含量高是有助于血糖稳定的,因此红豆也是低GI食物,将红豆与大米一同食用,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此外,红豆中还含有大量钾元素、维生素以及其他矿物质。
小贴士:此外,绿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扁豆等杂豆同样含有丰富营养素,它们含有谷物中往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将大米与杂豆搭配食用,能实现氨基酸的互补,更好满足人体营养需求,因此杂豆是米饭的好搭档。
划重点
蒸杂粮饭的小技巧
1.蒸前先泡
除了小米之外,不少杂粮米吸水速度很慢,要想将杂粮饭蒸得软烂,需要提前将杂粮米浸泡至少3小时,口感才会好。
如需浸泡时间更长,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
2.多放点水
蒸普通白米饭时,1:1.3~1:1.5的米水比例比较恰当,但粗杂粮往往比粳米更易吸水,因此,蒸饭时应适当提高水的比例至1:1.5~1:2左右为宜。
3.最好用电压力锅
不少人在蒸杂粮饭时也会选择电饭锅,但事实上,电饭锅的蒸饭功能往往是为精白米设计的,对于各种粗杂粮来说,火力多少有些不足。
如果煮不软,硬邦邦的颗粒不但口感差,更会损伤脾胃,此时就不妨使用电压力锅的“杂粮饭”功能来蒸。
如果只有电饭锅也没关系,杂粮多泡一会,蒸时间长一点,蒸好后再焖一会儿也是可以的。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杂粮也不能太细软,过于细软时GI值也会比较高,不利于控制血糖。
对于普通健康人群,如果肠胃容易胀气,吃杂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容易消化的品种
小米、大黄米、挤压膨化的燕麦片等,相比其他杂粮更容易消化,肠胃差的人,可以从这几种杂粮开始添加,等身体慢慢适应后再添加其他种类的杂粮。
2.循序渐进
消化差的人,刚开始吃杂粮,应遵循“少量添加,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刚开始吃时量要小,比如占到主食的1/10,然后慢慢加量,给消化系统一个适应的时间。
食用频率上也要讲究循序渐进,比如开始一周三次,等肠胃适应了,再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吃。
3.趁热吃
消化不太好的人,要在没有变凉之前吃杂粮饭,胃肠才会舒服。变凉之后,发生回生,抗性淀粉增加,不大利于消化。
注意:对于血糖偏高人群或糖尿病人群,若同时胃肠功能较弱,在吃杂粮时,要注意烹饪方法和用量,既要控制好血糖,也要降低消化道负担。
健康小贴士
1.低GI大米含有更多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消化时间相对更慢,食用后血糖上升慢。
2.大米 它,营养更佳
推荐组合:大米 糙米;大米 燕麦;大米 玉米;大米 红豆。
3.蒸杂粮饭的小技巧:蒸前先泡;多放点水;最好用电压力锅。
注意:选择合适的品种;用量上循序渐进;注意烹饪方法。
来源: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