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续断糖尿病(续断糖尿病人能喝酒吗)

3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如何通过中医治疗调补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和阴阳两虚型等。

气阴两虚: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为续断此证。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少津,舌边有齿痕,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通常采用益气养阴治疗,可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等。

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可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等。

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可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等。

食疗、药膳与膏方

中医食疗需注意

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比例平衡、性味辨证、食量有度。饮食上宜选择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功能的食物。如菠菜、萝卜、苦瓜、冬瓜、山药、猕猴桃、荸荠等。慎食辛辣助热食物,如姜、椒、韭、酒等。另外,我们提倡清淡饮食,避免“甘肥厚味”。伴有痰者,可常食一些化痰食物,如萝卜、梨、杏仁等。伴有血瘀者,可常食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紫茄子、藕、玫瑰花茶等。

降糖药膳有哪些

苦瓜炒瘦猪肉:用新鲜苦瓜 250 克,瘦猪肉 100 克,共炒熟吃。

黄芪山药汤:黄芪 15 克,山药 30 克,煎汤代茶,每日 3 ~ 5 次。

芡实煲老鸭:用芡实 100 ~ 120 克,老鸭一只,将芡实放入鸭腹中,置瓦罐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 2 小时左右,调味服用。

枸杞炖兔肉:枸杞 30 克,兔肉 100 克,将兔肉和枸杞放入锅中,加适量水,以文火炖至八成熟时,加入调料至熟即可。

玉米须瘦肉汤:玉米须 30 克 瘦肉 100 克,煮汤,以盐调味。

西瓜皮花粉方:西瓜皮、冬瓜皮各 15 克,天花粉 12 克。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半杯。

山药玉竹白鸽汤:淮山药 30 克,玉竹30 克,麦冬 30 克,白鸽 1 只。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炖 2 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调补亦可用膏方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围,疾病起始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形容消瘦,小便频多,乏力等症候。属肺胃燥热表现。燥邪伤人津液,热邪易耗气伤阴、耗津伤血,随着病程的演进,可以出现脾肾亏损或肝肾不足的症象。因而糖尿病的起始阶段,宜采取清热润燥、益气养阴的方药,此时可服西洋参、生晒参、生地、麦冬、天花粉等;疾病的后阶段则需采用调益脾肾或疏养肝肾的方药,此时可服用生晒参、党参、黄芪、枸杞子、首乌、阿胶、龟板胶等。如果,病人有口气秽臭,小便黄浑,皮肤瘙痒,舌苔黄腻等现象,则必需先予清化湿热,湿热清除之后,才可进补。

1 / 1

糖友关节痛,要补肾健脾活血

来源:生命时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杨 华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也逐渐得到重视。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好发于足部和踝部,常伴有关节肿胀、畸形、关节疼痛以致行走困难,活动时关节可有摩擦感或摩擦音,严重者会发生无痛性骨折、足底皮肤溃疡等。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病的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及控制情况密切相关,其高发年龄段为 50~59岁,发生率会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所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热中”,五脏之中脾肾两脏尤为紧要。肾为先天立命之基,脾为后天生化之本,随着消渴病的发展,

初则耗气伤津,继则耗精伤及肝肾两脏。另外,燥热耗伤津液,津不载血,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综上所述,肾虚、脾虚及血瘀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病可属“痿证”“痹证”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骨骼的强劲与脆弱。糖尿病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加之病久致肾虚精少、精不生髓,则骨失所养,导致骨质脆弱。脾为后天之本,肾中精气也依赖脾胃运化水谷之精的滋养。若脾失运化,后天之精不足,肾精乏源,也会导致骨骼脆弱无力。因此糖尿病合并骨病的病位在骨与关节,其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标实则多为血瘀。

根据糖尿病骨关节病的病因病机,在中药治疗方面,多辨证采用补肾、健脾、活血的方法。糖友关节痛同时伴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等,且舌淡、苔白、脉沉弱,为肾气不足的表现,在用药上应注重补肾,如中医经方左归丸、虎潜丸。此外,中药熏蒸疗法也具有一定疗效,可缓解疼痛。常用的熏蒸药物有淫羊藿、熟地、威灵仙、续断等。

糖友病久必有瘀,因此无论是中药内服还是熏蒸,均可应用活血行气的药物,如当归、赤芍、鸡血藤等;针灸,尤其是温针灸可起到补气补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等作用。

日常食疗上,也多以补肾气、滋肾阴为主,单味食谱常用芝麻、粟米、绿豆、麦仁等润五脏、补虚损,加入牛筋等补肝肾、强筋骨之血肉有情之品。因骨、关节疼痛而需暂时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可能做些和缓的四肢或腰腹运动,以防止肌肉萎缩。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男子慢性肾炎伴高血压,用中药降尿蛋白转阴,如何用中药单方?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病。起病方式诱因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多数患者病因不明,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大部分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肾脏病。

普通型较为常见。病程迁延,病情相对稳定,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镜下血尿、管型尿等。病理改变以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较常见,也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早期)膜增生性肾炎等。部分患者可表现肾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为多见。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治疗主要是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药物,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生、减轻肾脏硬化。并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合并症。中医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症状或舌脉进行辨证施治。不仅能改善病情,还能帮助患者调理身体,提高个人免疫力,促进康复的进程。

男子慢性肾炎伴高血压,西药配合中药治疗康复

患者xxx,男,37岁,慢性肾炎5年,高血压5年,高尿酸血症4年,一直用西药治疗,治疗效果不佳,尿蛋白多次反复。后来听说中医可以治疗肾病,而且不易复发,于是转向中医治疗。

患者到某医院中医专家门诊就医,检查发现尿蛋白( ),24小时尿蛋白定量2142mg,尿酸547umol/L,血压145/85mmHg,经过中医、西医专家会诊,确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类西药降血压、降尿酸、降尿蛋白。辨证开中药处方调理,同时配合调整饮食营养,规律作息。方剂:生黄芪、党参、茯苓、生山药、炒白术、穿山龙、丹参、地龙、蝉蜕、徐长卿、土茯苓、泽泻、茜草、石苇、白茅根、怀牛膝、续断、覆盆子、金樱子、乌梅等,水煎服,每日1剂,先开10剂。服药2周后症状减轻,血压、尿酸等下降,说明药方有效。继续服药月后复查,24小时蛋白定量1600mg,服药半年后中药减量,复查尿常规,蛋白质(-)。门诊随访1年余没见复发,病情保持稳定。

专家点评:该患者中医辨证为肾气血两虚,血瘀阻络,湿浊蓄积。中医治疗应补肾益精、活血化瘀、利湿化浊。通过健脾补肾益精,固摄精微蛋白。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常用金樱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山药、茯苓、参芪等中药;通过活血通络化瘀,改善微循环,扩张各级动脉,增加肾脏以及全身的有效血流灌注。常用穿山龙、桃红、丹参、地龙、当归、鸡血藤等中药;通过清热利湿、排毒化浊,抑制免疫,消除炎症,改善肾小球细胞增生、炎性浸润、免疫复合物沉积等病理改变。常用石苇、车前子、土茯苓、泽泻、白茅根、虎杖等中药。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只有对症下药才有可能有效。肾病出现尿蛋白,应先检查,再辨证用药治疗。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肾病为什么会出现尿蛋白?

很多人体检的时候,尿检结果提示:蛋白质阳性( )。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肾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血液经过肾小球时,大中分子蛋白不能通过“滤网”,回到血液里,只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能被滤过,有95%的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回血液。人体尿液里通常没有蛋白质,或者只有微量的小分子蛋白质。如果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为阳性,或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d,可以认定为蛋白尿。

肾脏病变引起的蛋白尿称为病理性蛋白尿,多见于原发的急慢性肾炎,继发因素导致的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肾、高血压肾损害、紫癜性肾炎、高尿酸性肾病等等,遗传因素的Fabry病、薄基膜肾病、多囊肾等。还有肾外因素,如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

如果体检发现尿蛋白,先不要慌张,检验可能有误差,尿液可能被污染,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要多次复查尿检。如果这些因素都排除,蛋白还存在,就要到医院做综合检查,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病史的患者,有眼睑浮肿、下肢水肿、尿大量泡沫、腰酸痛等症状的患者,要高度警惕肾脏疾病。

因为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但全身性疾病也可出现蛋白尿。在排除生理性尿蛋白后,有蛋白尿就代表肾脏功能的损伤。尿蛋白漏出量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尿蛋白持续存在,肾脏损害持续进展。尿蛋白是影响肾脏功能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可以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但是只要有尿蛋白存在,检查肾功能可能正常,也必须重视。如果不管不问,基础病不控制,蛋白不下降,最终会损害肾功能,导致肾衰竭,尿毒症。

如何用中药单方与验方治疗肾病?

中医用药强调辨证施治,多用多味药配伍组成的方剂,药效好。应用中医药后,也可以减小激素的剂量,并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比如系膜增生、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性新月体肾病,属于风湿之邪袭扰肾络,需要疏风清利湿热;出现了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间质纤维化的肾病,属于痰浊雍滞,需要活血通络化瘀等等。

有些病情减轻或病情稳定的患者,可用单方调理。药味不多,取材便利,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单方治病在民间源远流长,主要用于慢性疾病调理。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结石等肾病的单方,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验方是经验效方的简称,中医在继承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融汇新知,不断创新,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新方。

单方验方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结石等肾病虽有一定疗效,也只是中医调治诸多方法中的一种,可与针灸、敷贴、饮食药膳等其他治疗调养方法相互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可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结石等肾病的单方验方较多,各有其适用范围,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不一,肾病类型较多,有部分方剂含有毒性药物。在应用单方验方治疗肾病时,一定要在有经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辨病辨证选方用方,依单方验方的功效和适应证仔细分析、并随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切忌盲目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