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入境(糖尿病人入境隔离)

新加坡眼 0
文章目录:

明天起,中国大陆、马国等出发旅客只须隔离7天

慕斯达法外籍员工不续约

将暂停支付部分员工薪水

位于小印度的慕斯达法购物中心,国际旅客和南亚客工一直是最大的客源。

草创于1971年的慕斯达法购物中心一共六层楼,37000平米,24小时营业,商品应有尽有,价廉物美,顾客摩肩接踵,年营业超过7亿新币。集团公司老板曾名列新加坡富豪榜。

如今好景不再。

因国际旅游受限、营业时间缩短、防疫措施业务等影响,业务暴跌或达八成,慕斯达法公司宣布,外籍员工的工作准证到期之后将不再更新,将他们遣散回国,机票费用由公司负担。

8月27日,慕斯达法集团董事经理慕斯达·阿莫27日发出内部通知说,公司会为离职员工以及被遣散回国的外籍员工提供一个月的基本薪金,作为谢仪。

慕斯达法公司将也暂停支付一些员工的薪水,员工如果找到新工作,则无须履行离职通知即可离职。

自6月起,公司为无法复工的员工提供每月300新币津贴。这笔今天10月起将停止发放。公司鼓励仍无法复工的员工找寻第二份工作或其他收入来源。

慕斯达法发给员工的信

疫情爆发初期,慕斯达法购物中心曾是感染群,有员工和顾客相继确诊,确诊顾客相信把病毒传播到大型集体宿舍,造成数千人的大面积感染。慕斯达法购物中心于4月2日被令封闭。

慕斯达法购物中心于5月6日获许复工,但只能在上午930时至1130时营业。公司原本计划恢复24小时营业,但业务量暴跌,远远无法支撑起营业成本。

公司正同工会和政府合作,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其他就职机会。

新加坡社区病例昨增8起

为7月23日以来新高

8月30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新增确诊54例(累计56771例),含社区病例8起、境外输入病例7起、客工宿舍病例39起。

昨天社区病例新增8起,为7月23日以来新高,其中6起在集中隔离状态下确诊。

此8例的情况如下:

  • 37岁印度籍男子(第56851例),无症状,8月30日确诊;他是建筑、海事与加工业工人,是当局对这个领域工人进行积极检测而探测到的无症状病例。
  • 26岁新加坡籍男子(第56829例),8月25日出现症状,29日确诊,是第56740例的密切接触者。第56740例是25岁新加坡籍女子,8月22日出现症状,27日确诊。

两户家庭曾一起活动

当局正在调查有无违例

昨天通报的8起社区病例中,有5人来自两户家庭,属于家族感染群,并曾参加家庭聚会,当局正在调查这两户家庭是否违反安全距离条例。

  • 20岁新加坡籍男子(第56823例),8月27日出现症状,29日确诊。
  • 21岁新加坡籍男子(第56827例),8月29日出现症状,当天确诊。
  • 17岁新加坡籍少女(第56830例),8月25日出现症状,29日确诊。
  • 14岁新加坡籍少女(第56831例),8月26日出现症状,29日确诊。
  • 12岁新加坡籍男童(第56832例),无症状,29日确诊。

以上5例皆为第56627例的密切接触者,是年龄介于12至21岁的青少年,在确诊之前皆处于集中隔离状态。

第56627例是13岁新加坡籍少年,8月20日出现症状,26日确诊。

与第56627例有关的还有第56743例(51岁新加坡籍男子,8月25日出现症状,27日确诊)、第56744例(50岁新加坡籍女子,8月26日出现症状,27日确诊)。

怡东购物中心摄影器材店

成为新感染群

昨天通报的社区病例第8例为:

  • 57岁新加坡籍男子(第56826例),是怡东购物中心(Excelsior Shopping Centre)SLR Revolution摄影器材店职员,无症状,8月29日确诊。

他是第56184例(61岁新加坡籍男子,也是该店职员)的密切接触者,确诊之前处于集中隔离状态。

8月30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摄影器材店SLR Revolution原本有3人感染,昨天新增1人,成为新感染群,目前一共4人。

当局已联系了240名曾在8月15日至18日到访该店的人,为他们安排检测,以策安全。目前已有224人接受检测,仍在等待结果。

新发病例到过的新增地点

卫生部对新发病例过去14天活动过的场所与时间表作出滚动更新。以下为8月30日通报的新增地点:

卫生部指出,上述新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经追查并接获当局通知。卫生部提醒公众,如在上述时间曾到过上述地点,必须在14天内不间断监测自身健康,如出现急性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咽痛、流鼻涕)或发热、丧失味觉嗅觉,须立即求医。

新加坡昨境外输入7起

昨天境外输入病例7起,其中6起为无症状,在指定地点执行“居家通知”(SHN)时确诊。

这7起境外输入病例情况如下:

第56816例是4岁新加坡籍女童,从阿联酋入境,同行回国的32岁新加坡籍母亲(第56105例)也于8月19日确诊。

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出发旅客

明天起只须隔离7天

根据现行条例,过去14天居住在文莱、新西兰、澳洲(维州除外)、澳门特区、中国大陆、台湾地区、越南和马来西亚并从该地出发的旅客,可以选在在自己的住所执行14天居家通知SHN。

从9月1日起,从文莱、新西兰入境新加坡的旅客不再需要执行居家通知,但须接受检测,检测阴性之后即可自由活动。

同时,从澳门特区、中国大陆、台湾地区、越南和马来西亚入境新加坡的旅客,由于风险低,应无须要求执行居家通知,但为万全起见,暂时仍要求执行,但执行期从14天减为7天,结束之前须接受检测。

从其他地区入境新加坡的旅客则一律必须在指定地点执行14天居家通知。

原本从韩国入境新加坡的旅客可以选择在自己住所执行14天居家通知,但是,由于韩国疫情恶化,从8月29日起,已改为在指定地点执行。

客工宿舍昨增39例

14人血清抗体阳性

住在大型集体宿舍和工厂改建宿舍的客工(WP)昨天新增确诊39例,其中17例是在每14天定期轮检中探测到的病例,22例是在集中隔离状态的客工。14人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意味着既往感染。

截至8月30日,客工宿舍一共有53638病例,感染率为16.61%

8月22日通报的双溪登加客工宿舍(Sungei Tengah Lodge)感染群昨增5例,一共189例。

8月23日通报的Homestay Lodge客工宿舍感染群无新增,维持在7例。

8月24日通报的大士村客工宿舍(Tuas View Dormitory)感染群无新增,维持在6例。

现存病例持续降低

8月30日,新加坡病愈出院139人,累计病愈55586人,为总病例之98%;病逝累计为27人。现存病例为1158人,比前天减85人。

现存病例包括:中症病房有74人,比前天增4人;1084人在方舱/社区护理设施或社区康复设施,比前天减89人。无人在重症加护病房(ICU)。

集中隔离令份数有所下降

集中隔离者是确诊病患的密切接触者,受感染机率较高,因此,每日发出的集中隔离令份数可以说是疫情的一个重要晴雨表。

根据近期数据预测,尤其8月22-26日发出的集中隔离令偏高,相信近期新增病例仍居相对高位。

马国老翁出院3天后再次发病

后来确诊,病逝

8月30日,菲律宾新增4284例(累计217396例);当天通报102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3520例)。

印尼新增2858例(累计172053例);当天通报82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7343例)。

马来西亚新增17例(累计9334例),含2个社区病例和15个境外输入病例,12人源自印度,2人源自沙特阿拉伯,1人源自日本。

马来西亚当日新增1起死亡病例(累计126例),为75岁马来西亚公民,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阻塞、心脏病病史,8月7日开始咳嗽并感觉呼吸困难,之后因肺炎住院,8月18日出院。8月21日再次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24日再次求医,经检测而确诊,29日1710时病逝。

泰国无新增病例(累计3411例),亦无新增死亡病例(累计58例)。

继新马之后

印尼也出现冠病突变毒株D614G


《雅加达邮报》报道,印尼分子生物研究所最新发现,在印尼当地发现新冠病毒的突变毒株D614G,这一个毒株比原本的新冠病毒毒株过的传染力高出10倍。

D614G变异毒株二月份在德国出现,后来在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出现。8月16日,马来西亚医学机构(IMR)初步检测证实,发现了D614G突变毒株。

新加坡在二月和七月之间出现过100多例D614G毒株病例。

艾克曼(Eijkman)生物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长阿敏(Amin)向当地媒体表示,在检测的22个样本中,有8个样本发现突变毒株。最令人担心的是,研究怀疑,变异毒株已经传染给大多数的患者。

专家普遍认为D614G毒性有所降低。对于“传染力高10倍”,专家意见不统一。艾克曼生物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长阿敏说,所谓“10倍传染力”指的是对实验室培育细胞试验所观察到的,至于是否在人体上也是如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小科普

D614G变异病毒,指的是病毒的第614位氨基酸(amino acid),从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变成G(甘氨酸,glycine acid),因此这项变异称为D614G。D614G最早于2月在欧洲发现,之后逐渐蔓延到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及亚洲。

7月3日,美国杜克人类疫苗研究所、洛斯阿拉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期刊《细胞》发表研究成果,发现D614G突变病毒更具有传染性,已成为全球疫情中最普遍的毒株。

没吃早餐,入境通关时,男孩突然晕倒……

12月16日早上7点左右,

一名乘坐MU9648航班从新加坡

飞往昆明的年轻旅客

在办理入境边检手续时

因突发低血糖晕倒。

男孩低血糖晕倒

边检民警暖心救助

入境通关时,一名男孩在验证台前面色苍白、四肢无力,随即晕倒在地。执勤民警立即冲上去和家长一起扶住男孩,让他躺平,拍打下肢让他放松。

执勤民警:“有没有水?拿点水给他喝,你没吃早点吗?你看嘴唇非常白,你觉得可以起来吗?”

男孩:“可以站起来了,可以了。”

执勤民警:“那就慢慢来。”

民警询问随行家长得知,男孩因出门远行未保持充足睡眠,飞行途中没有进食和饮水,导致身体较为虚弱,出现低血糖症状。随后,民警送上面包。经过近二十分钟的救助,男孩身体状况好转,昆明边检站快速为他办结了边防检查手续。

这种常常让人头晕手抖

冒冷汗的情况,

是怎么发生的,

又该如何预防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周怡昆:“低血糖是指如果测血糖发现小于2.8个毫摩尔每升,就考虑是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是小于3.9个毫摩尔每升,就考虑是低血糖。”

医生介绍,低血糖在临床上可分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两种。一般来说,空腹低血糖在餐后五六个小时后出现,往往与病理性疾病相关,多由胰腺肿瘤或糖皮质激素缺乏等引起。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周怡昆:“由于长时间的饥饿,比如说有些减肥的朋友一直不吃东西,长时间不进食,导致饥饿性低血糖,还有一些腹泻的病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也没有及时补给能量,也会出现低血糖。”

餐后低血糖常见于肥胖患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周怡昆:“患者会出现心慌、手抖、大汗淋漓,饥饿感特别强。当然有些患者不出现饥饿感,他会表现为头晕,部分严重的情况,他可能出现意识的丧失、昏迷。”

严重的低血糖还可能导致癫痫等症状。医生建议,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人群,饥饿时出现心慌、手抖症状,不管血糖高低,一定要先进食。最好直接吃葡萄糖片或者葡萄糖水,它可以很快吸收并升高血糖。没有糖尿病的人群,因为进食过晚或者过于疲劳导致的低血糖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可以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或者巧克力缓解症状。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周怡昆:“对于肥胖的人以及糖尿病前期、家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这类患者,我们建议首先控制体重,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医生提醒:普通人群要定时进食,减肥人群要科学减肥。

记者:陈璐 李晓雯 李小松

通讯员:徐彦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不见面也能传染!湖南疾控最新提醒→

今年以来

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

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东南亚、美洲等地区的登革热疫情不断攀高

国内广东、云南等地

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

“十一”假期即将来临

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醒

↓↓↓

外出做好防蚊工作,谨防感染登革热。若群众近期有境外或外省旅居史,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将相关旅居史告知医生,开展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登革热是什么?

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也就是俗称的“花蚊子”叮咬传播。登革热在我省主要的流行高峰是7月至9月。登革热通常不会“人传人”,只有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才能把病毒传染出去。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39℃以上);三红(面红、颈红、胸红);三痛(头痛、眼窝痛、关节肌肉痛);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的点状出血疹)。

疾控专家提醒,登革热早期症状与流感等相似,但与流感相比,登革热发热更严重、症状更多,且无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需要提醒的是,老人、婴幼儿和孕妇,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脏疾病及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者,伴有免疫缺陷病者等人群,容易感染重症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最关键和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防蚊、灭蚊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自我预防:

定期清理环境卫生,避免蚊虫孳生。翻盘倒罐清积水是最有效的灭蚊方法。蚊子的幼虫只能生活在水中,将家中及周围环境中瓶瓶罐罐的积水都清理掉,蚊子的幼虫就无法在周围生存,既简单又有效。

注意防蚊,做好个人防护。家中蚊虫较多时,可安装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进行防蚊灭蚊;在户外蚊虫较多的区域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同时涂抹驱蚊药物,不要长时间逗留;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上午7时至9时和下午4时至6时)前往草丛、树荫等蚊虫密集处。

“十一”假期即将来临,很多市民打算带着家人一起出去玩玩,在出行前应了解当地是否登革热高发,要充分做好防蚊工作,出现“热、痛、红、疹”症状要及时就医,出国旅游入境前若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向海关申报,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入境后半个月内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旅游史,若发热且血常规检测发现有血小板减少,建议开展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记者:杨云龙 通讯员 戴志辉 林慧君

来源: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