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嗓音(糖尿病人声音嘶哑)

糖友管家王老师 0
文章目录:

糖友关节咔嚓响是这种病信号,怎么防治?

关节咔嚓响

相信糖友对关节发出响声并不陌生,尤其是坐的时间长了,起身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关节咔嚓响。最常听见的就是膝关节和肩关节的响声,有时候还有指间关节弹响。这种情况大家一般并不当回事,认为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很多时候关节的响声,尤其是老年糖友,肥胖的糖友,出现关节咔嚓响或者骨摩擦感,虽然没有感到不适,但常常是骨关节炎的早期信号。

关节炎信号

中老年糖友出现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或者弹响,一般是因为关节软骨之间、软骨垫与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而发出声音。正常关节软骨面是光滑的,活动时一般不会发出摩擦音,当关节表面不光滑时活动就会摩擦发出声音。

糖尿病人由于高血糖及微血管病变,关节软骨很容易纤维化并且软骨基质也会减少。这样的关节软骨如果长期摩擦就会越磨越薄,甚至剥落。软骨磨损、剥落后软骨下的骨质暴露,会引起骨质增生,软骨下面的骨组织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这时活动关节就会疼痛。

如果是膝关节,会出现上下楼明显疼痛,逐渐平地走也会出现疼痛,严重的就需要手术治疗甚至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所以,糖友出现关节咔嚓响,需要引起重视。

关节全磨损

一位62岁的女性糖友,糖尿病多年,体型肥胖,她说50多岁膝关节就感觉活动有摩擦感,平时也不疼,就是阴天或者天冷时有点不舒服,也就没有在意。

后来偶尔走楼梯下楼就感觉腿发软、关节酸痛,还是没有在意,逐渐出现平地走路就关节疼,上台阶费力,下台阶腿软;下蹲困难,有时需要扶着东西才能站起;吃消炎药、贴膏药、理疗效果都不好,最后走路都走不了了才来医院。检查发现她的关节间隙基本上没有了,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也就是严重的骨关节炎。

由于关节软骨损伤严重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这位女士由于担心手术的风险,坚持保守治疗将近1年,也没有什么效果,由于腿不好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料,最后她无奈做了人工关节置换术 。

一再错失机会

这位女士从骨关节摩擦感到出现关节疼痛、最后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骨关节炎的发展的一个典型过程。其实这位女士在关节出现摩擦感时,关节就开始磨损了。由于没有重视,关节软骨损伤越来越重,出现疼痛,此时如果注意治疗及保护,还是能够延缓关节损伤,还不至于这个年龄就做手术。

但是这位女士一拖再拖,最后只能手术治疗。很多糖友听说过人工关节,换一个费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使用寿命一般5-15年。由于糖尿病人如果伴有骨质疏松和肥胖,使用寿命往往更短。

辨别是否病变

我们常见的关节弹响部位有颈腰椎、肩关节、膝关节和手指的关节等部位,当然并不是所有关节弹响都有问题,有的是生理性的,我们如何识别呢,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

如果弹响是发生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对关节突然进行的牵拉或者折屈的时候、而且只响一次;关节外表不红不肿,反复活动关节也不感到疼痛、不适甚至在发生弹响以后感觉更舒服了;弹响关节在变天、寒冷时没有不舒服,一般来说就属于生理性弹响,不需要特别处理。

如果在关节弹响时伴有关节酸疼、肿胀等不舒服的感觉,则预示关节可能出问题了,需要及时干预,早期治疗往往可以治愈。如果不及时干预最后可能就会像案例中这位女士一样,只能寄希望于手术,手术无论大小,我想没有人愿意去尝试。所以如果已经出现关节弹响,从现在开始就要预防和保护关节。.

关节响怎么办?

1、及时检查,包括关节滑液检查、关节镜检查、X光片、CT、磁共振等可以帮助诊断是不是骨关节炎。

2、控制好血糖。

3、改善微循环,保证关节营养的输送。可应用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如丹参、山莨菪碱等。

4、补充关节软骨营养。

关节软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主要是胶原蛋白,所以关节如果有问题还是需要补充胶原蛋白.另一种物质就氨基葡萄糖,它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能够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目前它是治疗各种关节疾病的一线药物。还有一种物质是硫酸软骨素,它能促进软骨细胞增生,增加关节滑液的作用。

也就是当我们关节软骨出现问题时,需要补充的是胶原蛋白、氨糖及硫酸软骨素三种营养物质。研究显示,三种物质的补充对于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引起的疼痛等有明显的效果。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营养补充剂为氨糖和硫酸软骨素的组合剂,服用起来更方便,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5、控制体重。减轻体重可以让关节受到的压力减小,从而减少关节负荷,自然关节不易磨损。减肥尤其对膝关节的保护非常重要。

6、适当运动,运动无论对骨骼还是关节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节软骨中营养物质的交换就是靠关节运动产生的压力完成的。缺乏运动,肌肉力量弱,关节稳定性就差,关节软骨就更容易磨损。所以一定要趁你现在还能动,就动起来,否则像案例中那位女士一样,最后不能动,你就会悔不当初。

1)、颈椎、腰椎弹响:说明颈腰椎深层肌肉无力、关节囊松弛,脊柱的稳定性已经变弱,这时候你需要通过锻炼颈部、腰部的肌肉力量,来稳定关节。比如做颈部的不同方向压力屈伸运动,腰部的力量训练,比如臀桥、俯卧后抬腿、平板支撑等。

2)、肩关节弹响:可能是肩周炎的表现之一,会伴随胳膊抬不高,很多老年人都因此出现穿脱衣服和梳头困难。建议肩关节出现弹响时做上肢运动,比如站立平举手臂、俯卧伸展手臂,趴墙上举手臂等运动,就是不同姿势的抬胳膊运动。

3)、膝关节弹响:膝关节在人体关节中负重较大,我们也说过人在走路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可以是身体重量的3倍到5倍,弹跳时负重更大。所以,膝关节软骨更容易磨损,上了年纪大部分糖友都有膝关节的问题。膝关节出现问题,活动就需要注意保护关节。活动多了关节磨损就会严重,但是不活腿部肌肉无力,关节的稳定性就差,更容易磨损。

所以运动一定要掌握度,要加强腿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你可以坐在椅子上做单腿伸膝运动,还可以适当的增加压力,或者辅助弹力带来完成这个动作。一般来说不建议做冲击关节的运动如爬山、上下楼梯等,对老年人来说,避免做剧烈运动,少做弹跳、深蹲等对关节损伤大的动作;可以平地走,慢跑,游泳等运动。

7、症状不改善要就诊。以上这些方法做好了,对于出现关节弹响,症状轻微、关节软骨损伤不是很严重的糖友,破坏的关节软骨有可能恢复原形。对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或走路时都会痛时,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找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了。

总结

糖友出现关节咔嚓响如果伴有关节的不适,往往是骨关节病的早期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切不可拖延。要及时检查,对关节损伤轻微的,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微循环,补充胶原蛋白、氨糖、硫酸软骨素等营养物质,再加上合理的运动等方法,甚至有可能使受损的关节软骨恢复原形。如果延误,就会越来越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最后只能手术治疗。

今天的课程先告一段落,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对于本节课程有什么疑问,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再见!

更多专家讲座请关注头条号:“糖友健康大讲堂”。

糖尿病会导致耳聋?这是真的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听力日(World Hearing Day),旨在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促进听力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

您知道糖尿病也会损害听力,甚至导致耳聋吗?

1.糖尿病导致听力下降?

是的。

糖尿病对人体听觉系统的影响研究历史有一百多年了。早在1857年Jordao就报道了,第1例由糖尿病导致的听力下降。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约30%~50%合并听力损失。

根据2021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在调整了年龄和其他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后,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损害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

2.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听力下降?

研究发现,导致糖尿病患者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

由于内耳动脉都是终末动脉,动脉之间没有侧支循环,因此当糖尿病并发症使某一动脉发生阻塞时,就无法由其他动脉的血液给予补偿,从而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导致听力下降。

另外,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可导致多元醇通路激活,引起氧化应激,进而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也可损害听力。

3.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表现

  • 听力损失: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损失,大多表现为听声音比较费劲,总感觉声音比较遥远,并且患者本人说话的声音比较大,总怕别人听不到。
  • 眩晕:除了听力受损,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急性发作性眩晕,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剧烈眩晕,呈旋转性,即感到自身或者周围物体旋转,头稍动即觉眩晕加重。

4.听力下降有危害吗?

危害非常大。

听力下降不仅会影响患者与他人的交流,还会让患者性格孤僻,大脑思维变慢,言语表达能力也急剧下降。

5.如何检查听力

建议糖尿病患者到耳鼻喉科进行相关听力学检查。例如,纯音听阈测试和言语测试,可以通过糖尿病患者的主观反应测试患者听觉敏感度,以及对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评价。

6.如何治疗

首先应积极控制血糖及戒烟。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比较困难。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治疗同一般患者。眩晕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损害应引起患者和全社会的重视,切实落实今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筛查.康复.沟通”。

作者:段洪刚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白洁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得了糖尿病,耳朵或有预警?耳朵若出现2种异常,建议警惕血糖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身体发出的微妙信号,而这些信号有时正是疾病来临的前兆。糖尿病,这一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过程悄无声息,却可能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留下蛛丝马迹。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鲜为人知却值得警惕的现象:糖尿病患者的耳朵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变化或许正是血糖失控的预警信号。

耳朵:血糖水平的“晴雨表”

耳朵,这个看似与糖尿病无直接关联的器官,实则与我们的糖代谢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耳朵上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密集,对血糖变化尤为敏感。当体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这些微小的血管和神经可能会受到损害,从而在耳朵上表现出特定的异常症状。因此,观察耳朵的变化,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糖尿病的踪迹。

听力下降:无声的警报

听力下降,这一看似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自然现象,实则可能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听力损失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内耳的微小血管和神经,导致听力受损。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嘈杂环境中难以听清对话,或是需要调高电视音量才能听清,这可能不仅仅是年龄增长的问题,而是血糖水平在悄悄作祟。此时,及时监测血糖,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或许能减缓听力损失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听力下降并非糖尿病的专属症状,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或是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那么任何听力上的变化都应引起你的高度重视。

耳垢异常:油腻的警告

耳垢,这个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理产物,其实也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耳垢呈淡黄色、干燥且片状。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耳垢变得异常油腻,甚至伴有异味,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血糖水平正在失控。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使得耳垢变得油腻。这种变化虽然不如听力下降那样直观,但同样值得警惕。

耳垢异常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是身体内部代谢紊乱的反映。因此,当你发现自己的耳垢出现这种变化时,不妨将其视为一次提醒,及时检查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以维护身体的整体健康。

糖尿病与耳朵健康的深层联系

糖尿病与耳朵健康之间的联系远不止于此。高血糖状态还会影响耳朵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进一步损害听力,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耳朵还可能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耳鸣、耳部疼痛、眩晕等。这些症状虽然不一定都与糖尿病直接相关,但它们的出现无疑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预防与干预:守护耳朵健康

面对糖尿病可能带来的耳朵健康威胁,预防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定期监测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对耳朵健康的损害。

其次,保持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耳部疾病的关键。避免使用过于尖锐的物品清理耳道,以免损伤皮肤;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水分滞留;定期清理耳垢,但注意不要过度清洁,以免刺激皮肤。

最后,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并且出现了上述耳朵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专业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你控制血糖,保护耳朵健康。

倾听身体的声音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的疾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倾听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耳朵的异常变化,或许正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无声的警报。通过关注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糖尿病的踪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守护自己的健康。记住,健康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从倾听身体的声音开始,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